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方案编制依据2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建设条件42.1 项目区概况42.2 退耕还林工程概况(含巩退工程概况)1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13第三章 建设思想及规模143.1 建设目标143.2 建设思路及建设原则143.3 主要建设任务15第四章 建设方案174.1 非营造林项目174.2 营造林项目20第五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335.1 概算编制说明335.2 投资概算335.3 资金筹措35第六章 项目进度计划与招标方案376.1 进度计划376.2 招标方案38第七章 项目管理407.1 组织机构407.2 建设管理407.3
2、管护措施41第八章 环境保护438.1 生态环境现状438.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48.3 环境保护措施45第九章 节能节水479.1 节能479.2 节水48第十章 效益评价5110.1 经济效益5110.2 社会效益5210.3 生态效益53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5411.1 研究结论5411.2 建议54附表:1、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与投资落实情况表2、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任务落实情况表3、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林果业任务落实情况表4、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落实情况表5、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
3、技能培训任务落实情况表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2、项目总体布局图3、项目分乡布局图4、造林典型设计图附件:2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1.1.2 建设单位和负责人建设单位:新疆莎车县人民政府实施单位:莎车县林业局项目负责人:张强(莎车县林业局局长)1.1.3 建设内容和规模莎车县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规模为:(1)补植3008亩,涉及3个乡(镇)26个村的退耕农户586户;(2)特色林果业建设500亩,涉及1个乡1个村;(3)低质低效林改造500亩,涉及1个乡2个村的退耕农户90户;(4)农民技能
4、培训1758人次,涉及4个乡(镇)35个村。1.1.4 建设地点恰热克镇、阿斯兰巴格乡、巴格阿瓦提乡、孜热甫夏提乡、阔什艾日克乡和阿扎提巴格乡。1.1.5 投资概况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97.4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1.45万元,自筹资金6万元。(1)补植投资30.08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2)特色林果业建设费用20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3)低质低效林改造15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4)农民技能培训26.37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5)工程其他费用6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1.1.6 建设期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1.7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8 项目建设效益通过本项目
5、的实施,使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增加,并扩大了林地面积,提高了森林质量,防风固沙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在美化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有十分显著的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以稳定增加退耕户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从而避免了工程区退耕户因生活、生计去破坏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全面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使退耕还林项目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2 方案编制依据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2年退耕还林实施方案2.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3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
6、规划5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林业部分)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7.造林设计规程(LY/T1607-2003)8新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65/T2201-2014)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10退耕还林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林退发200390号)11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 林退发2004122号)1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新财农200921号)14.自治区发改委关于下
7、达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新发改西开2014982号)15关于拨付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函(莎财农财函201443号)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序号项目建设内容单位单价(元)备注1补植亩100国筹100元/亩2特色林果业亩400国筹400元/亩3低质低效林改造亩300国筹300元/亩4农民技能培训人次150国筹150元/人次第二章 建设条件2.1 项目区概况2.1.1 自然概况2.1.1.1 地理位置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地处昆仑山西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地带。位于东经760157-774630,北纬372700-3
8、90015之间。东南以叶尔羌河为界,与泽普、叶城隔岸相望,东北与麦盖提县为邻,北与巴楚县接壤、西北与岳普湖县、疏勒县毗邻,西与英吉沙、阿克陶县毗邻,西南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南北长约190公里,东西最宽为105公里,总面积8394平方公里。2.1.1.2 地形地貌莎车县南部为昆仑山,海拔2200m以上,向北则为平原区。平原区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并由西南向北东方向缓倾。地貌变化较大,大致分为二大区:(1)山丘区位于莎车县西南部,山势大致由南向北,地形起伏,山谷纵横,海拔16004500m。3500m以上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场,其余多是荒山秃岭,只有河谷阶地上有小块绿洲,个别地区有极稀疏草甸植被。山丘
9、区面积约为3245.0km2,属半农半牧区。(2)平原区平原区地形坡降3.31.96,平原绿洲东部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为布古里沙漠。沙漠皆为移动式新月形沙丘,沙丘高度从数米至数十米不等。按地形地貌特点,又可分为以下四个小区:山前倾斜平原属叶尔羌河洪(冲)积扇。西起恰热克镇,向东有乌达力克乡、亚喀艾日克乡、孜热普夏提乡、阿尔斯兰巴格乡、恰尔巴克乡、阿热勒乡,直至河东的依盖其镇等,其耕地多分布在冲积扇上。上部洪积扇以戈壁砾石为主,地势起伏,坡降大致为19.6,海拔12501800m。中下部是冲积扇,地势较平坦,纵坡大致为3.3,海拔12301350m,扇顶及上部为砾石带和砂丘,中下部是最古老
10、的绿洲,东西两侧均为扇缘溢出带。冲积扇下部接叶尔羌河冲积平原,洪积扇的西北部接黑孜戈壁,冲积扇与冲积平原连成一体。冲积平原该区地势平坦,纵坡0.86,海拔11801230m,土壤肥力好,为莎车主要农业生产区。该区包括莎车县城以北的伊什库力乡、恰热克镇的大部,古勒巴格乡、米夏乡、帕克其乡、塔尕其乡、阔什艾日克乡、艾力西湖镇、荒地镇、墩巴格乡及河东的依盖其镇一部分,伯什坎特乡、喀拉苏乡、巴格阿瓦提乡和阿瓦提镇,阿勒买提乡、阿扎特巴格乡等乡镇。河滩地及扇缘溢出带莎车县城至东方红水库、依干其水库一带则为冲洪积扇缘溢出带,带宽约10km。扇缘溢出带海拔11801260m,纵坡0.971.2,此带由于地下
11、水溢出,形成沼泽和湿地,近年随着开荒造田及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溢出带的沼泽湿地已大部不复存在。地势低洼,植被茂密,间有沙丘。河滩地走向与河床相一致,河滩上草甸植被茂密,除个别地方开垦种植外,绝大多数是可放牧的荒草滩。源自叶尔羌河冲洪积扇以下的叶尔羌河原支流或冲洪沟,在叶尔羌河两岸较为发育。如东方红水库至苏库恰克水库沿线,原系叶尔羌河一支流或叶尔羌河故道,古河床宽5002000m,基本上连续延伸长达35km,河床低于当地地面510m,其方向为NNE,与现代叶尔羌河近于平行。古河道内潜水埋深一般小于1m,局部潜水面溢出形成沼泽湿地,也是地下水溢出的场所。与现代叶尔羌河河床平行方向上尚发育着一些冲沟
12、,沟宽十几米至百米不等,冲沟深度在南部一般47m,中、北部则为13m。这些冲沟切割较深的则有潜水溢出,有的冲沟被改造利用而成为输水干渠,如勿甫渠、荒地渠、老新留渠等都位于老冲沟的位置上。沙漠地及移动沙丘在莎车县平原区的两侧,则为沙漠分布,提孜那甫河东岸的巴格阿瓦提乡及喀拉苏乡以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国营农场、苏库恰克水库、县良种场以西为布古里沙漠。沙漠内主要为新月形、垅岗型、沙丘链形沙丘,相对高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2.1.1.3 气候莎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少雨干燥,光热充沛,蒸发强烈,春季多风沙浮尘天气,冬季少雪,盛行西北风和昼北夜南的山谷风。(1)温度气温的区域
13、分布为北高南低,东西差异小。北部平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1.3,年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23.5。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4.5,一月最冷,平均气温-6.6。稳定通过5的积温为4431,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4080。初霜期10月上旬日,终霜期为4月下旬,平均无霜期173天。冻土期11月上旬开始到翌年3月中旬结束,冻土深度75厘米。境内因地形相对高差大,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南部山区比北部平原气温低得多。(2)光资源莎车县属我国长日照地区,多晴好天气。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65小时,夏季日照最长,且光照强烈,有利作物生长。(3)降水与蒸发莎车县多年平均降水仅47.6mm,山区可达90
14、mm。最多年份153.7mm(1996年),最低年份为8.4mm(1985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曾达到37mm,一次性最大降水可达34.3mm。降水多集中在5-8月,初雪出现在12月21日,终雪出现在2月21日。最大降雪量为16.9mm,最大积雪深为14cm。莎车县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2232mm,是降水的50倍,最大为2511mm,最小为1964.2mm,日蒸发量最大可达20mm,最小则不足0.1mm。强烈的蒸发又是造成冲积平原区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局部地区地表积盐的成因之一。(4)风莎车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受昆仑山气流的影响,是多风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9m/s
15、,大风多出现在48月,4月份尤为频繁,常给玉米、棉花造成危害。件随着大风而来的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年均达1834天。瞬时风速可达29m/s,六级以上大风年平均19.9天,最高达24天,最大风力可达10级,伊什库力、帕克其西部耕地常受风沙侵蚀。(5)灾害性天气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和干热风,8级以上大风年均约1016天左右,集中于46月。沙尘暴次数年均21天。干热风多出现在6月,年均10天左右,年平均浮尘天数84天。2.1.1.4 土壤根据莎车县土管局土地利用规划报告,莎车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为8394km2,合1259.16万亩,平原区总面积5167km2,合763.9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0.21万亩
16、,园地9.77万亩,林地21万亩,牧草地124.62万亩,水域76.92万亩,其它的居民及交通用地41.36万亩。 (1)土壤类型全县土壤主要有风沙土、灌淤土、草甸土、盐化灰漠土、沼泽土、潮土、棕漠土7个土类。灌淤土广泛分布于叶尔羌河冲击平原的上中游,提孜那甫河冲击平原中游,是莎车县耕地土壤的主要土种之一。潮土主要分布在扇形地下部边缘草滩、河阶地、平原洼地的下潮地带,是又一重要农田土壤。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的河滩地及冲积平原扇缘泉水溢出带。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平原洼地、扇间洼地及扇缘泉水溢出地带,地下水位一米以内,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其中部分已成为草场。盐化灰漠土多分布在扇缘,三
17、角洲下部及河滩地、平原洼地等部位,因一米深土层含盐量高,极少利用。棕漠土多分布在洪积冲积扇上部。风沙土分布在莎车县塔克拉玛干和布古里沙漠边缘区。莎车县土壤种类较多,可利用面积很大,只要灌水得以解决,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前景广阔。(2)成土母质为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灌溉淤积物,风积物。(3)土壤质地全县土壤质地较轻,一般耕地土壤容重1.2至1.5之间,主要为砂壤土,由于沙质比重大,热容量小,导热率大,通气性好,利于土壤养分分解而不利于积累。(4)土壤肥力有机质偏低,缺磷少氮、钾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77%,氮含量(包括全氮及速氮0.053%),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7.77PPM.速效磷平
18、均仅有2.6PPM,一般在12PPM之间。本县土壤中钾素丰富,一般在200PPM以上,高达一千余PPM,绝大多数可满足植物对钾的需求。2.1.1.5 植被莎车县植被可化分为高山植被、荒漠植被、盐土植被、沼泽植被和沙生植被。山区植被较少,覆盖率低,主要有雪岭云杉、忍冬等,以天然零星的片状分布为主。介于山间与平原间的丘陵地带,植被稀疏,有零星荒漠植物分布。平原大致分绿洲农区和戈壁沙漠两部分。农区人工林广布,林木资源有杨、柳、白蜡、榆、槐、桑、巴旦木、桃、苹果、梨、核桃等,农作物品种众多,以小麦、棉花、玉米、油菜种植面积最广。戈壁沙漠地带分布有沙生、荒漠、盐土植被,主要有柽柳、芦苇、罗布麻、甘草、麻
19、黄、肉苁蓉、芨芨草、骆驼刺、苦豆子、碱莲、狗尾草等等。绿洲附近及河道两岸分布有天然胡杨林与柽柳林、沙棘林。2.1.1.6 水文(1)地表水叶尔羌河是莎车的主要水源。其多年平均径流量64.5亿立方米,全年季节分配悬殊,35月占6.8%,68月占67%,911月占20%,122月占6.2%。叶河水质较好,pH值7.8,平均总盐量252527mg/L,硬度为1.84.0毫克当量/升。按分水比例,莎车每年可从叶河引水17亿立方米。提孜那甫河年均径流量7.71亿立方米。县内引水量3031.3%,计2.87亿立方米,为全县仅次于叶尔羌河的重要水源。泉、湖泊。莎车县泉水流量不多,但在早春可向各河渠进行补给。
20、当保证率P=70%时,春旱期间泉水总供给量1800万立方米。主要湖泊有依希来木其库勒湖,该湖位于托木斯塘乡西6公里处,长2000米、宽120米,夏季为丰水期,水位高,冬季为枯水期,水位较低,平均水深4米,为咸水湖。(2)地下水莎车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约计10.52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带:莎车县喀群以南的低山丘陵带;县城以南叶尔羌河流域冲积扇地带;县城以北冲积平原区。2.1.1.7 森林资源全县林业累计面积1864757亩,其中:经济林1244184亩(巴旦姆716148亩,杏260535亩,核桃181490亩,红枣17754亩,石榴15958 亩,葡萄1660亩,桃子3261
21、8亩,梨2828 亩,苹果6296亩,樱桃1711亩、西梅220亩、酸梅39亩);生态林面积620573亩,其中公益林220735亩,防护林399838亩。经济林果品总产量为212437.47吨。其中:杏子153663.5吨、巴旦姆13915.46吨、核桃9815.52吨、桃子15438.14吨、红枣4497.4吨、苹果9365.5吨、梨子4682.95吨、葡萄272.68吨、木瓜405.6吨、李子195吨、樱桃56.72吨、西梅90吨、无花果31吨、酸梅8吨。林果业总产值为9.17亿元,预计农民人均林果收入为934.5元。2.1.1.8 自然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和干热风,8级以上大风年均约
22、1016天左右,集中于46月。沙尘暴次数年均21天。干热风多出现在6月,年均10天左右,年平均浮尘天数84天。2.1.2 社会经济情况莎车县共有7个行政区,29个乡镇,7个农林牧场,497个行政村。莎车县总人口8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49万人,占总人口的85.18%。人口由12个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94.4%,汉族占4.7%,其他塔吉克、回、蒙等少数民族占0.9%。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7227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161万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46918万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19148
23、万元,同比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59.2:11.5:29.3。人均生产总值5274元,同比增长3.9%。2.2 退耕还林工程概况(含巩退工程概况)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得民心工程。莎车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都能够及时兑现退耕还林各项政策,能够做到认真组织人员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及时兑现钱粮补助等。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2.1 计划任务2002年自治区林业厅为莎车县下达了4.5万亩退耕还林
24、工程,其中退耕地造林2万亩(退耕还生态林18872.8亩,退耕还经济林1127.2亩),四荒造林2.5万亩。2004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1.7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其中退耕地造林0.95万亩(全部为生态林)、四荒造林0.75万亩(0.25万亩为牌楼农场)。2005年下达0.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均为退耕地造林。2006年下达了0.8万亩造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0.3万亩,四荒造林0.5万亩。2008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为21139亩,培训1833人次。其中:退耕还林补植6546亩、退耕还林补造1313亩、薪炭林建设540亩、特色林果种植174
25、0亩、林下种植11000亩。2009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为14540亩,培训1200人次。其中:退耕还林补植5296亩、退耕还林补造704亩、薪炭林建设540亩、特色林果种植1000亩、林下种植7000亩。2009年下达第四批扩大内需项目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建设任务6100亩。2010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为13471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11079亩、退耕还林补造2392亩。2011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为18500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8000亩、退耕还林补造4000亩
26、、特色林果种植2500亩、林下种植4000亩、技术培训880人次。2011年下达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建设任务600亩。2012年自治区林业厅为我县下达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任务为12000亩,其中:特色林果种植3000亩,林下种植4000亩,补植补造5000亩,特色养殖棚圈建设500平方米。2.2.2 工程完成情况2002年退耕还林任务于2002年秋季完成造林任务,共涉及21个乡镇、156个行政村,8869户农户。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于2004年秋季在我县4个乡施工完成均为生态林,涉及7个行政村,13户农户,0.5万亩四荒造林任务于2005年、2006年两年完成。2005
27、年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于2005年当年完成,涉及10个乡镇,11个行政村,37户农户。2006年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造林任务于2006年当年完成,0.5万亩四荒造林任务于2007年春季完成,涉及1个乡镇,1个行政村,17户农户。2009年0.61万亩四荒造林任务于2010年春季完成,8个乡镇12个行政乡村。2011年莎车县退耕还林涉及23个乡镇,168个村、8936户退耕户、41900人。2012年莎车县退耕还林涉及12个乡镇1089户退耕户,造林任务于2013年春季完成。2.3 存在的主要问题2.3.1 在经历诸多自然灾害后,退耕地保存率降低,林分质量下降由于当地生活条件艰苦,林业生产条件较差
28、,尤其是莎车县经历了2008年的冰冻灾害、2009年的全球干旱,2013年冰雹灾害林业生产受到了一定损失,部分退耕还林地保存率降低,林分质量下降,生态效益下降。2.3.2 退耕户收入低有些退耕户种植的红枣、核桃、巴旦木等生态经济树种,前几年没有经济效益,兼作农作物的产量又受到了影响,种植业收入低,只有每年国家补助退耕还林资金的收入,其收入比非退耕户收入低下。2.3.3 退耕农户林木管护措施不到位,干旱缺水近几年自然灾害严重,沙尘暴、浮沉、冻害频繁发生,而季节性缺水非常严重,经常浇不上水,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导致保存率低下。第三章 建设思想及规模3.1 建设目标莎车县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20
29、14年因地制宜保障退耕还林成效,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对恰热克镇、阿斯兰巴格乡、巴格阿瓦提乡共3个乡(镇)进行补植3008亩,提高苗木保存率,主要种植核桃、红枣,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使退耕户平均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2)在恰热克镇完成500亩特色林果业建设任务,种植巴旦木,将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加退耕户的收入水平。(3)在阿扎提巴格乡2个村完成500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对原有核桃林进行补植、整形修剪、增施有机肥、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使低效林能够高效增产,使退耕户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4)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758人次,学习红枣、核桃栽培
30、管理关键技术,提高退耕农民的生产技能、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3.2 建设思路及建设原则3.2.1 建设指导思想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2002年在莎车县实施以来,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当地的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地退耕还林树种以红枣为主,有着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退耕农户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莎车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将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文件精神和国家
31、发改委、林业局等五部门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内容,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薪炭林建设、补植补造、后续产业及退耕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退耕农户的素质,扩大退耕农户的创业就业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2.2 项目建设原则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在安排建设任务时,每年可集中在几个乡镇进行安排,依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分期分批解决退耕农户存在的困难。2优先考虑因受条件制约收入偏低的退耕农户,特色林果建设任务和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尽可能不重复安排。尽可能使生活有
32、困难、收入水平偏低的退耕农户的收入和生活能够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退耕农户意愿、维护退耕农户在编制实施方案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退耕农户意愿,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实施方案。4坚持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我发展相结合。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的帮助下,鼓励广大退耕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目前退耕还林政策优势不明显的不利局面,增加自我发展的能力。5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机制,大胆创新林业的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鼓励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多方筹措
33、资金,保证项目的实施。3.3 主要建设任务(1)补植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08-2015年),确定退耕地造林成活率在40%-70%范围内进行补植。2014年莎车县补植任务为3008亩,对因干旱及低温冰雪冻害中损失的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地点在恰热克镇、阿斯兰巴格乡、巴格阿瓦提乡共3个乡(镇),涉及3个乡(镇)26个村的退耕农户673户。其中:核桃2399亩,红枣609亩。(2)特色林果业建设在恰热克镇完成500亩特色林果业建设任务,种植巴旦木。(3)低质低效林改造改造低质低效林500亩,涉及阿扎提巴格乡2个村的退耕农户90户。(4)农民技能培训各乡镇建设规模详见下表:
34、莎车县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各乡镇建设规模表3-1单位补植(亩)特色林果业建设(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亩)农民技能培训(人次)县合计30085005001758恰热克镇1361.2500389阿斯兰巴格乡1113.3巴格阿瓦提乡533.5孜热甫夏提乡510阔什艾日克乡504阿扎提巴格乡500355第四章 建设方案2014年度莎车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规模为:补植3008亩,特色林果建设500亩,低质低效林改造500亩,农民技能培训1758人次,涉及范围为全县6个乡镇49个行政村(场)的2434退耕户。按照确保项目安排覆盖到相当比例退耕户,具体建设方案如下:4.1 非营造林项目本项目涉及的
35、非营造林项目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林业部分)和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的指导性计划,2014年农民技能培训1758人次,涉及4个乡(镇)35个行政村(场)。4.1.1 项目建设布局培训对象主要是有退耕还林项目农户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青年劳动力。选择培训农户时主要退耕还林面积较多、收入偏低的农户为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红枣、核桃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的培训。全县农民技能培训1758人次,其中:恰热克镇389人次,孜热甫夏提乡510人次,阔什艾日克乡504人次,阿扎提巴格乡355人次。莎车县2014年度农民技能培训分配表表4-1单位人次单位人次单位人次县合计1758恰热克
36、镇389孜热甫夏提乡5105村721村11村6510村575村812村3311村856村123村4912村847村1415村83阿扎提巴格乡3559村287村926村310村158村527村13712村29村939村7415村1710村4310村6418村2阔什艾日克乡50411村5319村51村112村2420村212村6221村153村112一林场494村314.1.2 技能培训内容及方案4.1.2.1 开展前期调研为了更好的把培训退耕农户这个项目做好,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县的退耕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确实了解退耕农户需要,全面摸清培训需求。4.1.2.2 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调查结果制定
37、了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的培训计划,邀请新疆林业科学院、喀什地区林科所以及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红枣、核桃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培训,共培训18次,每次培训农民100人次左右。莎车县2014年度农民技能培训计划表表4-2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培训人次2014年10月孜热甫夏提乡9村红枣制干技术1002014年10月阿扎提巴格乡10村红枣制干技术1002014年11月孜热甫夏提乡3村核桃整形修剪技术1002014年12月孜热甫夏提乡1村红枣修剪技术1002014年12月阔什艾日克乡3村红枣低温冻害防控技术1002015年2月阔什艾日克乡5村果农间作技术1002015年2月阿扎提巴格乡7村果农间
38、作技术1002015年3月恰热克镇一林场核桃丰产园栽培技术1002015年3月孜热甫夏提乡7村红枣低产园改造技术1002015年3月阔什艾日克乡2村红枣矮化密植丰产技术1002015年3月阔什艾日克乡11村红枣低产园改造技术1002015年3月恰热克镇5村红枣矮化密植丰产技术1002015年4月孜热甫夏提乡5村核桃有害生物防控技术1002015年5月阔什艾日克乡10村红枣施肥技术1002015年5月恰热克镇7村红枣有害生物防控技术1002015年7月阿扎提巴格乡11村核桃水肥管理技术1002015年9月阔什艾日克乡12村核桃脱青皮清洗技术1002015年10月阿扎提巴格乡9村红枣采收技术100
39、4.1.2.3 编制培训教材组织新疆林业科学院、喀什地区林科所、林业局高级工程师3-5名,工程师3-4名,按退耕农户需要编制综合教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耕农民创业就业转移技能培训手册,根据每场次培训内容,由授课教师编制培训手册。4.1.2.4 教师培训为确保培训质量,对授课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培训形式4.1.2.5 培训形式采用室内讲解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现场示范为主,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培训成效。4.1.2.6 监督检查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以林业局局长为组长的检查小组对教师的工作质量、培训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征求接受培训的退耕农
40、民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4.1.2.7 考核和发证培训结束后,授课教师和技术人员对接受培训的农民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合格,发给培训合格证书。4.1.2.8 档案管理对培训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对培训计划、教材、培训人员名单、培训现场、考试情况等以及财务支出等方面的文件、图片资料及时分类存档,做到有培训、有记录、有档案,由专人管理存放。4.2 营造林项目本项目涉及的营造林项目为补植、特色林果业建设、低质低效林改造。4.2.1 补植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林业部分)和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的指导性计划,2014年莎车县补植补造任务为3008亩,对因干旱及低温冰雪
41、冻害中损失的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全部为补植任务,补植树种为核桃、红枣,地点在恰热克镇、阿斯兰巴格乡、巴格阿瓦提乡,涉及退耕农户586户。4.2.1.1 项目建设布局补植补造任务3008亩,其中恰热克镇1361.2亩、阿斯兰巴格乡1113.3亩、巴格阿瓦提乡533.5亩。莎车县2014年度补植面积、实施地点分配表表4-3单位面积树种涉及退耕户核桃红枣县合计30082399609586阿斯兰巴格乡1113.3754.9358.41931村183.237146.234村23.523.50126村4242029村1707496310村231.2115116.2613村34.534.501015村1
42、52.1152.109616村105.3105.304517村131.5131.501519村404001恰热克镇1361.21261.21003891村66015村235.9235.90816村20200127村 375.1375.101419村168681002810村54.954.901512村50500215村525201718村50500219村38.138.10520村43.643.602021村35.635.6015一林场231231049巴格阿瓦提乡533.5383.515041村163.5163.5017村 2005015028村170170014.2.1.2 补植技术措施(
43、1)项目区立地条件项目区为莎车县原有退耕还林地,一般在平原地带的乡镇农区,其立地条件较好,地势平坦。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较为完善,防护林建设基本配套,适合于核桃、红枣种植。(2)树种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造林经验,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水土等条件的树种进行栽植。根据作业设计,补植树种为核桃、红枣。(3)苗木来源及需苗量苗木全部在县域范围内可以购买到。核桃苗木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核桃苗木(DB65/2038-2003)执行,选用2年以上生I、II级嫁接苗,无折断、无劈裂、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感染,苗木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的苗木。高度大于50cm
44、,粗度大于1.2cm,充分愈合、无明显勒痕,砧段长度25-30cm,饱满芽大于10个,主根长25-30cm,大于5cm一级侧根大于20个。红枣苗木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红枣苗木(DB65/2037- 2003)执行,选用2年砧1年茎、级苗,嫁接苗,苗高50-70cm以上,干粗0.5-0.6cm以上,结合部充分愈合,无明显勒痕,砧段长度15-25cm,饱满芽个数50-70个以上,主根长度30cm以上,大于5cm长级侧根数18-25根以上,根、干无劈裂,表皮无干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据需要进行补植地块苗木保存率确定需苗量,核桃补植按每亩平均15株计算,经计算,补植需要核桃苗木35985株;红枣补植按每亩平均25株计算,经计算,补植需要红枣苗木15225株。(4)栽植时间及栽植要求根据核桃、红枣的生物学特性及实际情况,补植季节选为春、秋两季,造林工作春季应于4月中旬结束,秋季应于10月底结束。按照原作业设计要求,对缺株断行的地块进行补植补造,苗木采用本地嫁接过的苗木,并要遵循“一提两埋三踩土”的原则,覆土面要正好位于苗木根径以上5cm处,苗木覆土后立即浇水,以保证苗木根系和土层能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