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4996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目 录- 1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基本情况- 1 -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3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4 -1.4综合评价- 5 -1.5结论- 6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6 -2.1产业政策背景- 6 -2.2产品市场背景- 7 -2.3项目区社会经济背景- 8 -2.4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14 -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8 -3.1建设地点选择- 18 -3.2建设条件- 18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0 -4.1市场分析- 20 -4.2营销策略、方式、模式- 23 -4.3市场风险分析- 23 -

2、第五章 建设方案- 24 -5.1基地建设方案- 24 -5.1土建方案- 25 -5.2设备方案- 26 -5.3技术方案- 27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27 -6.1 环境影响- 27 -6.2节能减排- 29 -6.3节能措施- 32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33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3 -7.2劳动定员- 34 -7.3管理措施- 34 -7.4技术培训- 35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5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7 -8.1 投资估算依据- 37 -8.2投资估算- 38 -8.3资金筹措- 40 -第九章 财务评价- 40 -9.1

3、财务评价依据- 40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 41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1 -9.4财务效益分析- 42 -9.5不确定性分析- 42 -9.6财务评价结论- 43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43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3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44 -第十一章 结论及建议- 44 -11.1结论- 44 -11.2建议- 45 -附表:1、优质绿茶单位产品(公斤)生产成本估算表 2、普通绿茶单位产品(公斤)生产成本估算表 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基本情况1.1.1

4、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湖北省XX县XX茶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改造项目1.1.2建设性质建设性质:改扩建1.1.3建设地点建设地点:XX县XX乡北佳坪1.1.4产品方案及规模年生产优质绿茶100吨,其中:1、 中档绿茶10吨(1万公斤),条装,每公斤4条,320元/公斤。2、 普通绿茶90吨(9万公斤),袋装,每公斤4袋,100元/公斤。1.1.5建设内容(一)基地建设:按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优化基地5000亩,培训茶农3000人/次。(二)土建工程1、生产车间:600平方米;2、产成品仓库:200平方米;3、原材料仓库:200平方米;4、办公用房:200平方米;5、生活

5、用房:100平方米;6、道路:200平方米;7、绿化:500平方米。(三)设备引进:规 格 型 号 生 产 单 位单位数量FP-50热风炉(带烟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电炒锅组浙江上洋机械台53.0翻板烘干机(电)浙江上洋机械套125铜揉捻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FSZ40/13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米4FSP40/2.0D 斜平输机浙江上洋机械米86CHF 10m烘干机浙江上洋机械台26CSF100热风杀青机浙江上洋机械套1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 冷却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6CSF80热风杀青机浙江上洋机械套1 提升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 冷却机浙江上洋机械台1不锈钢平台浙江上洋机械m100 (四)加工工艺:

6、加工工艺选择绿茶烘青技术,主要工艺流程为:鲜叶验收-鲜叶摊放-电热源杀青-冷却回潮-揉捻-烘干冷却-包装入库。1.1.6建设期限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1.7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一)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836万元,其中: 1、建设投资326万元, 2、流动资金500万元。(二) 资金来源:1、企业自筹536万元,2、农户集资150万元,3、申请财政科技扶持资金150万元。1.1.8项目效益指标销售收入:1220万元,销售税收:166.5万元,企业利润:208万元,投资利润率:24.8%,内部收益率:12.6,财务净现值(i=10%):347万元,动态投资

7、回收期4.1年。带动农户:3000户直接增加茶叶收入:600万元。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企业概况。湖北省XX县XX茶业有限公司是2004年由原XX县绿林茶场改制后,重新组建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东三位,注册资本508万元。公司占地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资产2156万元。名优茶加工机械200余台套,茶叶专用冷藏库800立方米,全面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机械化和清洁化。企业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目的”的办厂方针。生产的“XX”绿茶先后获得30余次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首届“国饮

8、杯”全国评比中获特等奖。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双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湖北茶业十强企业,与农户联办的5000亩茶园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在北京、武汉、沙市、长沙、恩施等大中城市设有直销门市部,其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2、企业财务状况:公司总资产达215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34万元,流动资产1222万元,所有者权益 1150万元,负债总额1006万元,资产负债率47%。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万元,实现利润220万元。3、企业法人代表:XXX,49岁,大专学历,农艺师,是

9、恩施州茶叶“十大”企业家,湖北省“十佳”茶叶企业家,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自1994年创办企业以来,无银行欠资记录,无其他专项周转金欠资记录。1.3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补助资金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财办建201079号);2、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农业部2003年;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局关于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10年)的通知;4、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5、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10、;6、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XX县特色产业规划2009-2013;8、政府发布的有关统计资料和相关资料。1.4综合评价 1、项目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名优茶产量10万公斤,正常年份可实现销售收入1220万元,为国增税166.5万元,年税后利润为208万元,其投资利润率24.8%,税后内部收益率12.6,大于设计的基准贴现率10%,税后财务净现值(i=10%)347万元,大于0,在财务指标上是可以接受的,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4.1年。2、项目社会效益较好:本项目的实施,能促进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3000户茶农增加现金收入600万元,户平增收2000元以

11、上,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进程。3、项目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对示范基地实行有机栽培,减少农业资源污染,改变土壤结构,降低氨氮、重金属排放,对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导向意义。1.5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方案合理,工艺技术可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产业政策背景 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中明确,武陵地区是茶叶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5年,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地域性名牌,提

12、高区域产品的认知度”。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XX列为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之首(XX、五峰、恩施、宣恩、英山、保康、竹溪、竹山、谷城、通城等10个县市),提出“通过提高加工质量和名优茶的比重,使茶叶生产增效30%以上;通过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工等深度开发,形成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以茶叶、蔬菜、林业、烟叶、畜牧为重点,按照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要求,加速建设绿色产业集群。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建设生态有机茶园;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茶精粉、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茶产品

13、附加值”。2.2产品市场背景1、 企业品牌背景。企业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目的”的办厂方针。生产的“XX”绿茶先后获得30余次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首届“国饮杯”全国评比中获特等奖。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双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湖北茶业十强企业,与农户联办的5000亩茶园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并且北京、武汉、上海、长沙及荆州、恩施等大中城市设有直销门市部和经营连锁店近40家,已建成了自己稳定的销售渠道。其产品

14、质量稳定可靠,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XX牌XX茶”不仅得到了国家、省、州级专家的一致好评,而且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年年供不应求。 2、消费取向背景。茶叶消费依据不同地区的饮用习惯而不同,但主要趋向消费名特优新茶。目前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名优茶的价格高于一般茶叶50%以上。近年来,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名优茶又高出50%以上。我国茶叶因农药残留超标,出口均价低于印度茶价40%,低于斯里兰卡茶价60%,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影响。随着人民食品

15、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进口国各种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标准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今后将更加重视无公害生产,建立优良的茶叶生产生态环境和严格的无污染加工流程,走绿色繁荣之路。2.3项目区社会经济背景1、经济概况。“十一五”以来,XX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县优势资源,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开放促开发,着力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产业建设、民生保障建设,县域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1)经济结构。2010年,实现县城生产总值24.8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平均增长9.2%;第二产业9.6亿元,平均增长1

16、8.5%(其中工业8.5亿元,平均增长15.2%);第三产业8.2亿元,平均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1.8:36.8:31.4调整到2010年的28.2:38.7:33.1。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XX经济结构一览表 科目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县域生产总值万元124378142070156420181600215000248000第一产业万元395964646049290559006400070000第二产业万元457684940357650647008100096000其中:工业万元4122243880513705

17、47007100085000第三产业万元390144620749480611007040082000XX县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结构对比图 2、农业产业化水平。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农人均5376元;粮食总产达到9.3万吨,农人均达到490公斤;牲猪出栏23万头,农人均1.2头,农业内部形成了茶叶、烟叶、箬叶、蔬菜、畜牧等5大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过亿元的产业。茶叶面积17.8万为亩,产量1.5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52亿元;烟叶面积8万亩,产量1.0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35亿元;箬叶采摘面积30万亩,产量1.1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2亿;商品疏菜面积6.3万亩,产

18、量12万吨,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0.96亿元;出售商品猪9.6万头,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1.1亿元。(1)绿色食品。以山野菜、高山蔬菜、茶叶、酿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80%,其中薇菜产量500吨,居全国第一;茶叶产能1.2万吨,列全省前茅。以箬叶、厚朴叶等为原料的绿色包装加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为21%,其中箬叶产能1.1万吨,成为全国绿色包装第一县。(2)市场主体。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多家,总资产5亿元,总产能6亿元。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2家,总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3300人,2008年实现产值4.3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一家(

19、长友公司),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1家(白果茶厂),1000至5000万元14家,500至1000万元的企业5家。被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3家,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近3.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资产比重为70%,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占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59%。湖北长友公司、XXXX茶叶公司、XX德繁木业公司、XX白果茶厂同时被省林业局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占恩施州同行的1/3。 XX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情况表 单位:亿元企业各称级 别注册资本资产总值09年销售收入

20、长友公司国家级0.551.801.85白果茶厂省级0.150.3150.94XX公司省级0.150.2120.18土王酒业公司省级0.150.250.30骑龙茶业公司州级0.030.100. 09金阳公司州级0.030.100.11鑫益佳公司州级0.030.100.16庆芳公司州级0.030.100.07合计1.122.9772.80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108件,占全县注册商标的57.75%。在注册商标总数中,实际使用的商标有83件,使用率为44.38%,实际使用农产品商标73件,占实际使用注册商标的87.9%,在农产品商标中,农产品加工品牌注册商标有37件。其中荣获省著名商标

21、的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友”商标、XX县XX茶业有限公司“XX”商标、XX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骑龙”商标、XX县白果茶厂“白果”商标。获州知名商标的有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八峰”商标和“土王宫”商标、XX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鑫丰” 商标、湖北省XX县葛仙米开发有限公司“葛仙米”商标。有14家获QS认证,4家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3)农产品基地。全县经已形成各类农产品基地面积123.3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比重达到28%。茶叶基地:全县茶园形成面积1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3万亩。白果民族茶厂木耳山基地获南京瑞士生态市场

22、研究所(IMO)有机茶认证,长友公司、XX公司、金阳公司、骑龙公司、龙福公司等5家企业的茶叶基地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白果茶厂和长友公司所属基地获国家出口基地备案。烟叶基地:全县烟叶总面积8万亩,形成了25个专业村,33个重点村,1645户种植专业户,烤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9.86亩,白肋烟专业户户平种植面积达到3.78亩。专业村、重点村烟叶种植面积占全县烟叶总面积80%,总产量达到14.5万担。全县拥有4万担规模的乡镇1个,3万担乡镇2个,2万担乡镇1个,1万担乡镇3个;全县50100亩连片区58个,100500亩连片区41个,5001000亩连片区8个,1000亩以上连片区7个,连片

23、总面积达3.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燕子乡建立了5000亩高规格烤烟科技示范园,五里乡形成了40公里烟叶种植长廊,XX乡实现了万亩烤烟大连片。全县共建大棚2058个,其中塑钢大棚448个,竹木中棚1610个,可供移栽面积占总面积的82%。漂浮育苗面积占全县烟叶育苗面积98%,建标准化晾房4640间,农民新购置烟叶机械295台(套),其中,起垄机89台,播种器25台,剪叶机15台,喷雾器163台。蔬菜基地:全县蔬菜加工原料基地面积6.3万亩(不含薇菜、食用茵等森林蔬菜面积),其中高山蔬菜面积3.5万亩,魔芋面积2.8万亩。林产品基地:全县林业产业基地总面积95万亩,其中:日本落叶松、杉木

24、为以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万亩;以厚朴、木瓜等木本药材为主的中药材基地23万亩;以板栗、柑橘、核桃、桃、李等为主的干鲜果基地9.8万亩;天然箬叶可采摘面积30万亩,人工栽培面积0.53万亩;香椿等森林食品基地2.5万亩。畜产品基地:全县畜牧业基地按照公司化、大户化、区域化的模式稳步发展,现已形成1个万头生猪养殖区小区(长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太平小区),3个3000头生猪养殖小区(XX经济开发区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启盛牧业生猪养殖小区、燕子乡兴旺牧业养殖小区),10个“150”和100个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太平乡华兴牧业肉牛养殖、永忠专业合作社蛋鸡养殖规模稳步扩大。XX县特色农业板块基

25、地 科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均增速茶叶基地(公顷)81088400880010800117209.6%烟叶基地(公顷)388038803590433053308.3%蔬菜基地(公顷)265026702950433053308.3%箬叶基地(公顷)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速生丰产林基地(公顷)2000020000200002000020000中药材基地(公顷)1533315333153331533315333(4)规模以上工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14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

26、9亿元,平均增长18.5%。清洁能源工业2.6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1.6%;绿色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1.9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1.3%;水泥、木工板等建材工业产值3.2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3.8%;药化工业实现产值2.01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6%;矿产化工工业3.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4.2%。规模企业总数达到64家,以江坪河、淋溪河、核桃湾等绿色能源工程当年完成投资9.8亿,占当年工业固定资投资比重为86%,水电产业将成为XX经济的核心产业、朝阳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结构一览表 单位:万元科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

27、9982770519500210481145676229000食品工业2639333785395553955462526119000水电工业1308313904174717186012318826800药化工业220711766819960132901458920100建材工业61820003813947126459320002、社会概况XX古称容米、柘溪,有2000多年文明史,田氏土王世袭相承800余载。2010年,全县辖7乡2镇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1364个村民小组、22.27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0%以上。科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

28、0总人口21.6421.8222.0122.1422.2122.27 城镇人口2.622.853.153.363.337.12 农村人口19.0218.9718.8618.7818.8815.14 农村劳力9.459.8610.4410.3610.919.82010年,全县有各类学校85所,寄宿制教育初步普及,高中入学率达到80%;乡镇卫生院达标率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3%。2.4 相关产业发展现状XX县茶叶产业的关联产业主要是为其提供有机肥料的畜牧产业。全县牲猪年出栏18万头,年存栏12万头,达到农村户平3头肥猪,此外饲养山羊5万只,牲猪和山羊产业的发展,为茶园建设提供了优质农家肥

29、。同时,从2003年开始县政府把农户建设沼气池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来抓,每年发展7000-8000口,农户建成沼气池后,既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又能使人畜粪便充分腐熟,腐熟的沼气液是优质的茶园有机肥重要来源,沼气液大量施入茶园,减少了工业化肥的施用量,提高了茶叶的品质。XX县在茶叶加工销售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集体造园,村、组办茶叶初加工厂,县办精制厂,茶叶的销售实行计划调配;二是实行联产承包经营初期,加工相对以乡镇集中,以小厂并大厂,每个乡有一至二个骨干加工厂,负责本地的茶叶初加工和以毛茶为主要产品对长沙茶厂等大的精制厂家销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茶叶加工经营为主导的产业

30、民营龙头企业开始形成。长友、华龙、世为、白果、骑龙、XX等民营茶叶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茶叶的加工、销售的革命性变革。加工注重档次和质量,由原来的红、绿毛茶加工为主转变为大量加工炒青茶、烘青茶、精制茶,并开发出茉莉花茶、珠茶、白茶,茶叶精制加工率达到80%以上,名优茶开发量达到5%。销售区域不断扩大,XX花茶已销售到东北、西北各省,珠茶主要出口欧非地区。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对推进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很有必要。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生命力的,被专家和消费者公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饮料。我国现有茶园面积385万公顷,茶叶产量130万吨,居世界第一。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200

3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关注茶业产业,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对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茶叶产业纳入到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纳入到财政部多种经营项目,并每年从中央财政资金中列出开发资金,由各省财政配套资金给予支持,湖北省政府将茶产业列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XX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一是壮大茶叶板块基地,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建设生态有机茶园;按照发展、改造、淘汰相结合的原则,以每年不低于1万亩的速度推进老茶园改造,并适度新建一批无性系良种茶园,力争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3万亩(人平1亩茶)。二是培强市

32、场主体。积极探索中小名优茶加工企业整合模式,壮大名优茶生产块头;不断拓展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支持企业大力开发茶精粉、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茶产品附加值。三是着力品牌打造。整合品牌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点打造“XX茶”公共品牌,力争规划期内打造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四是强化市场营销。在县城商业区规划建设“XX茶城”,支持2030家企业入市并建好精品形象店;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各类展会、节庆活动、户外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市场营销。力争规划期末,茶叶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达到2亿元”。 2、对推进茶叶产业发展

33、转型升级很有必要。XX现有茶园面积13.2万亩,90%的行政村,75%以农户以种植经营茶叶为主,且XX的茶叶90%以上都是以农户为主体,企业自有茶叶基地不到10%。长期以来,人民依靠增加产量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依靠增加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来增加产量,导致普通大庄茶质量降低,价格下滑,能耗提高,环境污染加重。本项目旨在实施有机农业栽培方式,推行无性系良种繁育、有机肥栽培、生物法防治、人工法采摘等以系列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茶叶内在品质质量,增加国家企业农户收入,促进茶叶产业从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型升级。3、对加快脱贫奔小康建设步伐很有必要。2009年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从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

34、作重点县(市)中选择7个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XX县被列入其中,在XX县脱贫奔小康总体规划总提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100万亩。着力建好走马、下坪、邬阳三个茶叶专业乡镇和太平龙潭、XX茶园等50个茶叶专业村,建设有机茶基地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8万亩,形成2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板块,为农民提供现金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规划要求2013年达到5569元,到2011年,已经实现人均收入3833元,距脱贫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本项目增加销售收入1220万元,带动农户3000户,增加农户收入60

35、0万元,人均增收400元,对项目覆盖区的农户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贡献23%。 4、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以期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环境的目的,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项目实施区属于清江流域、澧水流域水源发源地,在水资源保护的问题上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化肥施用量500吨,减少氨氮排放量80吨,对全县乃至整个武陵地区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起带头示范作用。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建设地

36、点选择1、 项目基地建设选址:项目基地建设选在祠堂村、茶园村、白鹿村、大路坪村、金竹园村、龙家湾村、刘家湾村、八字山村、锅厂湾村,茶叶种植面积1.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0.9万亩,年茶叶总产量达9.93万公斤。 2、加工厂区:位于八字山村靠近乡政府,占地6100平方米,形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资产2156万元。名优茶加工机械200余台套,茶叶专用冷藏库800立方米。3.2建设条件1、 自然资源条件。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1005,北纬2953-3005。西同宣恩县毗连,北与建始县、恩施市相邻,南接本县容美镇,东与邬阳、下坪二乡接壤,西南和太坪乡交界。乡境地

37、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高低悬殊,垂直差异大,地形复杂,高山、二高山、低山并存。全年气候四季分明,是聚 “老、高、少、边”一体的大乡。项目实施区祠堂村、茶园村、白鹿村、大路坪村、金竹园村、龙家湾村、刘家湾村、八字山村、锅厂湾村海拔在600-800之间,平均海拔700米左右,多年平均降水1600毫米,生物活动积温4600左右,土壤类型为砂壤、偏酸性,PH值在6.5以下。 2、社会经济条件。全乡总面积433平方公里,辖32个村,1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86户,总人口达24710人。乡内拥有高山面积41.744万亩,二高山面积15.33万亩,低山面积3.47万亩,分别占全乡总面积的68.9%、25.

38、3%、5.8%。共有耕地面积29705亩,其中水田1544亩,旱地28161亩,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240万元,农村经济收入5868万元,财政收入3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01元。全乡茶叶面积180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优质茶园9000亩,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农民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绿林茶厂生产的“XX”牌系列名茶产品获得省、国家级奖项,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有3个品牌已作为全国人大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贵宾茶;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质量优,曾有华中“药库”美称,已建起以高原、岩屋为中心的地道中药材基地,基地连片面积已达2500亩,拟在2008年建成XX万亩中药材基地;

39、以“高原龙”为品牌的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具有“富含硒、反季节、无公害”的特点,产品畅销港澳地区和全国各大中城市,2004年,基地面积已达8000亩以上,年为农民提供收入1000万元以上;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大力培植山羊产业的发展,以“金山羊业协会”“开元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突出发展山羊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山羊饲养量达到6700只,培植了11个村为山羊产业重点村,饲养大户130户。 3、交通条件。恩(施)鹤(峰)山丘二级公路自南向北贯穿全境,乡境内里程45公里,项目实施区距县城容美镇35公里,距州府恩施85公里,距在建的沪蓉高速公路80公里,交通条件较为方便。 4、能源条件。(1

40、)有机肥原料条件。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区森林覆盖率85%以上,农林剩余物丰富,农家肥来源广阔;项目基地实施区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90%以上,便于建立“猪-沼-茶”有机农业生产模式。(2)电力供应条件。220KV-35KV-10KV县-乡-村三级电网覆盖全县,项目实施区农户220/380V入户率100%,厂区距35KV变电站1公里。5、通讯条件。项目实施区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村村建有电信和移动通讯基站,通讯基础条件较好。6、水源条件。溇水河源头支流自东北往西南流经项目实施区,里程14公里,径流量1m/s以上。7、技术条件。公司现有加工、生产、销售、管理等员工67人,季节工200余人,其中大中

41、专以上毕业生31人,农艺师、会计师、制茶师19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全部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平均年龄39岁。公司主管生产及技术研发的人员全部是湖北民院茶叶系,原恩施农校茶叶专业毕业或到浙江农业大学茶叶学院进修过的专门人才,完全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传统产业,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尤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的名优茶,特色保健茶更是看好。就中国来说,表面看茶产品过剩,但真正有品牌,质量稳定的茶产品还是有很大市场空间,特别是大中城市对食品类产品市场准入的不断

42、规范,按照食品生产标准化生产的品牌茶将会不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生产的XX牌绿茶销售价格、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省前列。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和名优茶产品的加工、销售看,公司茶叶产品产量每年在不断递增,但未到年底,市场上的XX牌茶叶就无货可销。特别是近几年在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直销门市的建立,虽然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供不应求。通过企业在广州、上海大中城市的试营看,XX牌名优茶同样具有在当地茶叶市场的出击力。按照近几年的名优茶产品销量看,在未来五年内,产品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翻,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项目实施后生产的产品,在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40家专营店的销售渠道的前提下,生产的中高档产品

43、,其销售价格市场优势等均有很好的空间。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茶叶被XX县委县政府定为主导扶贫产业,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扶持。一是对改造中低产、老茶园的农户发生的建设无性系茶园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二是县委县政府对带领产业发展的龙头民营企业大力支持和扶持。近年来相继出台和执行了两个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选派150多名全额财政工资人员进驻龙头民营企业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对领办基地、经营加工的龙头企业,政府扶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给予民营龙头企业业主尽量多的政治待遇,龙头企业业主多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帮扶到每个龙头企业,经常下到企业,采取现场办公会、协调会等形式,解决企业发展

44、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项目实施单位自1994年建厂以来,始终坚持生产名优茶的产品开发策略,在十多年的经营中,始终坚持以质量和信誉求生存,谋发展。在北京、武汉、荆州、恩施等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门市部,各直销门市部都配套建设保鲜冷藏设施。由于XXXX茶产品质量过硬,价位适中,保鲜条件好,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供不应求,XX牌名优茶已成为居民自用和馈赠亲友的首选茶叶品牌。项目实施单位于2004年纳入湖北省名优茶加工“十佳”企业,是恩施州内规模最大的名优茶加工厂,被认定为恩施州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加工、生产、销售各方面职工67人,季节工200余人,其中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有31人,农艺师、会

45、计师、制茶师19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全部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平均年龄39岁。自1994年创办以来,公司生产的XX牌名优绿茶,先后30余次获得州、省级以上名优茶评比金奖,并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茶”,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由湖北省茶叶学会、华中农业大学、中国茶叶科学院作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创新有保证。公司在被评为湖北省机制名优茶加工先进单位后,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茶加工基地认证,已具备了较强的开发、生产和经营名优茶的技术能力。湖北省茶叶学会是湖北省内知名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专家云集之地,拥有数十名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教授和科研技术人员。学会长期

46、以从事茶树良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主,对全国尤其是华中地区茶叶发展有大量权威性的科研成果,拥有先进、实用、可靠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通过学会努力,湖北省的茶叶质量、产值在全国各省市中进入前列,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湖北省也位居前列,在茶叶生产、加工等方面均已进入全国先进省、市行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市场的逐步规范,项目产品源自大山之中,山区无污染、无公害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如果通过本项目建设,即提高了产品加工技术,又扩大了产品生产能力,相对降低经营成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将更具竞争力,产品在质量、贮存条件和销售方式也将具有明显的竞争力。4.2 营销策略、方式、模式公司原主导产品从建厂开始,就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