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4959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5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某学院新建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晋 城 学 院 建 设项 目 建 议 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简介11.2 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21.3 编制依据2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4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第三章 招生规模及实施方案183.1 招生规模183.2 学校定位183.3 办学模式分析193.4 校舍开发模式26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274.1 机构设置274.2 人力资源配置28第五章 建设规模确定295.1 用地规模295.2 建设规模确定295.3 分期建设规模31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36.1 项目选址336.2 建设条件34

2、第七章 总图布局及工程设计方案367.1 设计理念367.2 总图布局367.3 建筑设计397.4 公用工程45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488.1 环境保护488.2 消防49第九章 项目进度计划519.1进度计划519.2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2第十章 投资估算5310.1 编制依据5310.2 投资估算5310.3 投资估算结果58第十一章 融资分析59第十二章 问题及建议6112.1 存在的问题6112.2 建议61附件:1、*学院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3、*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本科院校筹建领导组的通知4、*本科院校

3、筹建领导组会议纪要5、*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学院筹建处的通知6、*学院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学院拟选址红线图9、*学院总平面布置意向图3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简介*学院是*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升*市教育层次而计划投资建设的*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已列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成立了*本科院校筹建领导组。领导组通过前期调研、考察,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将院校名称暂定为*学院,并成立了*学院筹建处。*学院的总体定位是以工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模式为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通过对国内同等规模大学的考察,初步确定*学院在校生

4、总规模为12000人。项目总占地1066亩,其中主校区占地997亩,教工住宅区占地69亩,总建筑面积377589m2。校址选定于晋长高速路以东、陵沁路以南,水东新区府城村南。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征地、分步实施、多种渠道筹资的原则进行。*学院建设项目从2006年开始实施,整个项目分四期进行,2008年一期工程完成后基本具备3000学生的办学条件,2008年9月可进行初期招生;二期工程完工后具备6000学生的办学条件,三期工程完成后具备9000学生的办学条件,2011年秋季前完成四期工程,四期工程全部完成后*学院办学功能基本完备。1.2 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本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提出的理由、

5、招生规模确定及实施方案、*学院组织机构设置、建设规模确定、项目选址、工程方案、进度安排、投资估算、融资分析及对项目实施提出的建议。1.3 编制依据1、*学院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4、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7、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国家现行的其它规范及法律、法规9、*学院筹建处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占地面积亩1066一期征地亩498三期征地亩499教工住宅区亩692总建筑面积m2377589一期建

6、筑面积m224066二期建筑面积m285717三期建筑面积m254225四期建筑面积m253212后勤社会化建设面积m2107659教工住宅区建筑面积m2527103绿地面积m22370004道路及硬化面积m22200005水域面积m2200006绿化率主校区35.7教工住宅区357容积率主校区0.49教工住宅区1.158建筑密度%24.5主校区9总投资万元78173.59一期工程总投资万元9695.57二期工程总投资万元16348.01三期工程总投资万元21840.14四期工程总投资万元10762.08后勤社会化投资万元12815.62教工住宅区投资万元6712.1710资金筹措万元7817

7、3.59政府投资万元30000开行贷款万元28645.8后勤社会化融资万元12815.62教工住宅融资万元6712.1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随着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大,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服务社会的功能越发显得重要,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产业。当前,各地兴起了引进大学、建大学城、兴办大学科技园的浪潮。*的经济实力在*名列前茅,建市二十年来*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项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前列,将*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强市的目标胜利实现。然而*的高等教育却相对滞后,这与一个拥有220万人口并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辖地级市地位极不相称。

8、*省11个省辖市中除朔州和*外,其余9个市均办有本科院校。从*的周边地市来看,与*相邻的长治、临汾、运城、洛阳、焦作等城市均有所以上的本科大学及若干所专科院校,而*目前仅有一所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2006年全市有15048名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但本科录取率仅为19.7%,获得升学机会的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建设一所本科院校,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全市人民素质的迫切需要。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所大学就是一座思想库,它在拉动经济发展、传播文化、辐射知识等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本科院校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及早

9、着手建设一所本科院校对*市有重要的意义。2.1.1项目建设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大学的发展,对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和显著的促进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设施配备标准,每增加一个大学生的办学条件,需要投资810万元;教育部初步核定的理工科大学年生均培养成本为15000元,而学生个人消费每年约需8千元至1万元。这就是说,除了一次性建设投资外,学校和学生的各种支出在年人均24000元左右,一所万人大学,每年在当地的消费总额为两亿四千万元左右。由此构成的产业链条,按国际上公认的算法,每增加一个在校大学生,可增加4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本科院校招生达到预定规模时学生总数为1.2万人,需要教职工1500人,

10、所提供的后勤服务就业岗位数倍于教师,并将带动房产、电信、商贸、旅游、IT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地价,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进而增加政府税收。依附于大学而建立起来的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也将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1、带动第三产业大学是人员集中地,学生消费必然带动商贸、餐饮、交通、电信等产业的发展;大学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假期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将产生相当多的旅游需求,同时大学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从而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学聚集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IT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学蕴藏着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必然会带动周围文化产业的发

11、展。2、带动房地产业大学周围服务业发达、公用配套设施齐全、人文环境浓厚、人居环境良好,使投资与需求强劲,形成了提升地价的区域因素。同时大学的建设会带动餐饮、商贸、IT业等的发展,从而增加了酒店、写字楼、商场的建设需求。21世纪,社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与人员素质的竞争,随着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来临,人们购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小区周边有什么样的教育,同时大的跨国公司往往愿意在大专院校周围设立总部基地。基于以上原因*学院的建设将有力带动项目区周边房地产业的发展。3、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大学的兴建引进了大量资金、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土地的升值和人文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大学为企业提供科研力量的智力

12、支持,从而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比如*要发展工业,大型制造企业、高科技产业、IT公司进来就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办一个中型的软件公司,大约需要本科、硕士以上员工近百人。本地没有大学,找不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员工,大公司一般不会来。珠海便是典型的例证,世界IT业泰斗戴尔公司曾把珠海作为投资首选,但最后却转投厦门,直接原因是珠海无大学。没有大学就招不到员工,没有大学就没有科研力量的智力支持;没有大学,员工全到外地招聘,成本极高;本地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工资必然会不断提高,增加公司成本,影响产品竞争力。4、带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大学科技园是我国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主要依托大学的

13、科研、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汇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转化高科技成果,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学科技园基本功能包括:创新企业的孵化功能、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功能以及创新资源的整合功能。大学科技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真正作用在于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大学和当地企业的合作,由大学出项目和技术,当地企业出设备和投资,共同进行项目的孵化,从而使企业的原有产品和生产结构得到调整;大学科技园、高科技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后向联系,即和当地企业建立供应关系,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大学科技园孵化成功的企业出园后一般将厂址设在当地,这些企业会成为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

14、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产业结构;大学科技园的企业文化同当地的企业文化相互交融,能为当地创造出新的文化产业;大学科技园自身大量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将可能在当地企业工作,这也为提高当地企业的人员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建成后,将为*市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奠定基础。2.1.2项目建设将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发布的信息显示:香港、台北、上海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城市。报告分别考察了人才、企业、产业、公共部门、生活环境、商务环境、创新环境、社会环境竞争力等8项指标,指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人才和市民素质,其次才是城市产业。这充分说明了城市文化在

15、城市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打破人才瓶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代,知识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高新技术并站在其发展前沿,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据统计,在*现有人口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有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5,其中行政单位有1920人,事业单位有5928人,企业内仅有332人,另外非公有企业及未就业的本科生约有1000人,绝大多数分布于行政事业单位。单从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一项来看,全国平均为2829人,全省为2499人,*市只有983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3个百分点,低于

16、全省60.7个百分点。在*建设本科院校,吸引省内外知名大学落户*,使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汇聚在*,建立国际水平的科研院所。与此同时,将有万名大学生活跃于*,从根本上改变*市人才匮乏的状况,打破人才瓶颈,使*逐步成为人才、信息的集散地。2、提高城市品味较之在人才、科技、经济方面的贡献而言,大学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更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是它对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大学的基本使命是传承文化、发现知识,哪里有大学和大学群,哪里就容易有优秀文化的传播,就容易形成追求真理、创造知识的浓厚风气;大学是教书育人、讲道德、讲文明的地方,哪里有大学和大学群体,哪里就容易形成讲道德、讲诚信、讲文明的良好社会规范;

17、大学是国内外最新信息的汇集地与加工地,哪里有大学和大学群,哪里就容易成为国际知名或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大学引领社会风气,改善市民结构,提高市民素质,赋予城市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一座城市,从没有大学到有一所大学,再到有三、五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其所引导的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城市文化氛围、文化环境,将会为城市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文条件和永不枯竭的动力。3、提升文化竞争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城市之根。大学文化和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和管理思想。从广义上讲,大学文化

18、是涵盖大学精神、大学环境、大学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个大学教育;从狭义上讲,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大学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互动而成的群体文化,属于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体现着互动关系。一方面,大学文化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和时代特点,吐故纳新,形成富有时代特点的文化,以其自身的文化优势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对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渗透到大学文化之中,推动其发展。城市竞争力是指在诸多城市之中,赋予城市深厚内涵,更为优势地创造价值,为居民

19、谋福利的能力,它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竞争力,对于其他竞争力而言具有基础性作用。没有文化竞争力作为底蕴,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必不能持久。*是一座建市仅20余年的新兴城市,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立了争先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城市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后,*市确立了向经济强市、园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四市”目标。建设本科院校,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文化,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对实现“四市”目标起着极为关键

20、的作用。4、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高等学校作为集知识、人才、体制优势于一体的高层次综合教育机构,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当地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基地是建设学习型高校和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高校以其高新技术科学研究成为城市创新体系的基础力量,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形成资源储备,推进城市文明的进程,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学习理念的普及,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高等学校通过其辐射和影响作用,运用各种有效的渠道和手段,使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整个城市充满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广大市民的自

21、觉行动。第二,高校是城市知识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创新能力、机制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通过积极开展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课题研究,并及时把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经济建设中,从而促进城市国民经济发展与知识创新的结合,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现实的融合,把创新的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三,高校为城市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队伍。高校在政府引导下,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培养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城市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的适时转变,并把这种转变作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特征的举措,加以落实与拓展

22、。第四,高校在建立健全城市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核心,高校能结合城市发展需要,开发自身的教育资源,开掘办学潜力与空间,为城市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提供一个重要的基地。并在专业设置、学制安排、教学方式方面不断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城市环境,促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从而使每个市民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受教育的机会。2.1.3项目建设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核心内容是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创办大学,通过发展知识经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当代城市化新的路径选择。从城市发展的规律看,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批

23、城市都诞生在农业发达地带;在近代工业文明时代,第二批城市大多建在工业发达地区;在当代信息文明时代,第三批城市出现在知识密集的大学区。创办大学就是创办科学基地、文明基地、生态基地和产业基地。高校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推进城市化的进程:1、促进城市扩张,扩大城市规模从宏观角度看,高校促进城市扩张首先是吸引人口通过教育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就业成为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的重要方式,同时,高校建设使高素质人口增加,城市整体的文明程度提高,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使城市更显魅力,吸引农村与中小城镇的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其次,教育布局对城市扩展有拉动作用。教育

24、产业对住宅业、商贸服务业、高新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带动了IT产业与所在城市的发展,一所哈佛大学带动了一个美国硅谷的发展,这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与住宅业、商贸服务业、IT业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住宅、写字楼、商场的需求,这类需求将从空间上扩大城市外延。两方面的结果将有力促进*向大都市的行列迈进,随之而来的,是各个区域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次中心将使可供居住的区域扩大,城市的发展更为合理,房地产的市场供需更为合理,人们的居住环境更为理想。2、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25、必然要求以宽带网、“三网合一”为代表的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大学城建设,既拉动了城市的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又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和技术含量,推动了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提升。总占地1000多亩的大学的开工建设,将极大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已具备了建设本科院校的条件。2.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宏观政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提高国

26、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也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发展教育和人才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学院的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造福*人民、福荫子孙后代的一项德政工程。*学院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政策,会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2.2*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为学校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为加快*学院的

27、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夏振贵市长任组长,李章宏副市长任副组长,由市发改委、教育、人事、财政、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本科学院筹建领导组,先后对全国各类似高校进行了调研、考察,初步确定了*第一所本科院校的名称、选址、办学方向和模式、资金来源等,同时成立了*学院筹建处,全面展开了*学院的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代表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为学院建设顺利进展提供了基本保证。2.2.3*学院的生源有保障*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学校招生范围为立足*、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将主要以地方生源为主,即以*市生源及省内生源为主。*省2006年有316298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总录取率为22.66%

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55。每年都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或被专科录取,若*省本科录取率达到全国水平,每年将至少有40000余名高中毕业生可成为该项目的生源。*市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战略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送子女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毕业生家长的共同期盼。能在本地上本科大学,能在毕业后为家乡贡献力量,是许多学子的心愿。*市丰富的普通教育资源和充足的生源,再加上周边省市的生源,完全能为本科大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源保障。目前,*普通高中阶段在校生已达到3.5万人,另有职高和中职在校生1.7万余人。每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1.7万人。今后几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以每年

29、20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将超过4万人,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将突破9万人,每年毕业生人数约3万人左右,*学院生源有保证。2.2.4*学院的师资能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相关规定确定本项目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8,教职工人数应为1500人。教师来源考虑由联合办学的院校负责培训、调配,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随后学校逐步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最终形成自己的师资体系;这里关键是寻求合作伙伴,从可研分析,*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都有联合办学的积极性,清华、浙大、哈大都有联合办学的可能性,只要积极争取,诚心

30、合作,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 2.2.5学院的建设资金能落实随着*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对于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学院建设预计总投资约7.8亿,其中政府筹集资本金3亿元能够落实,其余利用开行贷款资金和采取后勤社会化办学方式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也能解决。2.2.6学院建设条件满足根据*市总体规划,*学院选址位于*市水东新区府城村南,项目区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地质良好、周围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满足学院建设的一切条件。 总之,*市本科院校的建设,对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

31、建设一所本科院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三章 招生规模及实施方案3.1 招生规模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高职(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为7666人。目前,*省内院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为21896人,本科院校在校生平均规模为10541人。综合以上分析,从*的经济实力、高考人数、周边情况以及参照省内外院校的规模和国家对院校的要求及管理等诸多因素考虑,*学院在校生规模以12000人比较合适。3.2 学校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务院设立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高校分为专科学校、学院和大学等层次。对于各类高校的条件,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国发1986108号)

32、规定:大学的条件是:1、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3、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4、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五千人以上。同时根据教育部2001年对“大学”的要求,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一般应达到40%以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员一般应在100人左右;至少有10个硕士点或者1个博士点;至少承担有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课题,或者至少有2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科研成果等。学院的条件是:1、

33、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2、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的一个学科为主要学科;3、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三千人以上。根据*市目前状况和国家政策,*市目前不适合建本科大学,而应新建本科院校,院校名称定为*学院。*学院以工科类为主,设置采矿工程系、机电控制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材料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旅游文化与艺术系等,为*、*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3.3 办学模式分析目前可供选择的有四种办学模式,分别分析如下:1、政府办学即由市政府独立新建一所院校并实施管理,国家“十一五”期间

34、已将建设普通高校的重心下延至地市。*省目前的公办普通高校全部由省政府领导,受省教育厅管理。此模式的有利之处在于国家鼓励地市兴办高校;但同时也有较大困难,一是资金投入大,新建一所在校生12000人的本科院校,总投资需810亿元人民币。二是要求标准高,审批难度大。政府新设高校要受上述学院条件包括硬件特别是师资、教学、科研等软件的制约,报批程序较复杂,验收门槛较高,目前*市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三是经营管理成本高。作为市级政府自己独立办学不仅要完成建设投资,而且学校建成投入运营后所有的费用全由政府负担,每年的正常运行经费除收费补偿外(约占运行经费的三分之一),政府还需投入1亿元左右。2、民办高校这种模式

35、优点是可以多渠道筹资,外资也可以转手企业加入,弊端是学校收费高,教学质量保障差,民众认同程度低,同时投资方也有顾虑,并且也不符合*市建立本科学院的初衷。3、中外联合办学国务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已出台实施,国家审批非常严格,必须是高校与高校合办,不允许与其他企业合办,同时合办高校仍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和高校设置暂行条例对设立本科高校的规定,目前全国只有3所(北师大和诺丁汉大学合办的珠海分院,广东、浙江各1所),中外合办难度很大。4、与省内外高校联办与省内高校联办优点是比较简便易行、见效快、易于协调管理、报批程序较简单,缺点是师资力量较省外名校薄弱、品牌效应差;与省外著名高校联办优点是师资力量雄厚、品

36、牌效应好、便于招生,缺点是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协调管理、审批较困难。根据*师资队伍、院校管理等情况,并通过各种办学模式的比较,建议选择第四种模式,在省内外寻求知名高校,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在*设立分校。下面列举几所省内外知名高校的基本情况以供选择。*省普通高等学校共有16所,其中大学8所、本科学院8所,理工科大学只有三所,省外著名大学重点介绍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各校具体情况如下:1、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

37、*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名,博士、硕士生4000余名,设有61个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博士生导师59,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工程技术部学部委员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省科技功臣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省级

38、优秀专家10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100余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100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太原机械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省人民政府共建,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7大门类,在国防科技领域和区域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31000人,其中本科生260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学校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拥有国防科工委重

39、点学科和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其中兼职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副教授近80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多人,在国际、国家或省部级学术机构中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100多人。3、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创建于1952年,历经了*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太原机器制造学校、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三个办学阶段,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41人,其中本科生9864人,研究生419人,专科生632人,成人脱产班学生26人,另有非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2862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

40、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法学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和体育系共11个学院(直属系),38个本科专业,分布在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2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2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还在5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材料加工工程、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程力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1510人,其中,教师826人。教授110人,副教授155人,中国工程院

41、院士3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专家6人,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153人。先后有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机械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5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20余人次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

42、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设有60个本科专业,拥有49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现有在校生3万2千余人,其中本科生约1万4千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万8千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现有教职工7777人,其中专职教师2902名,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851名,博士后在站人员860名,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5、浙江大学前身是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学科涵盖

43、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现有115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2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4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

44、,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1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4000余人。研究生17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0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4500余人;本科生24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200余人。通过对以上情况分析比较,本建议书认为应优先在以下院校中选择合作伙伴:1、省内的太原理工大学:该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以煤化工、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结构

45、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采矿工程、电路与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岩土工程及材料学等为其强势,和*市区域经济结构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乃至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相符合,且太原理工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在*省阵容强大,可以为*市即将建设的本科院校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另外,太原理工大学属*范围,协调相对容易。2、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外著名高校:*省虽有一些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但缺乏国内一流的高校。这些高校实力雄厚,科研优势明显,与其联合办学可以借助名校的力量,聚集、积淀人才,吸引资金,开发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优势。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也是*学

46、院合作办校选择的合作伙伴之一。但是,由于合作办学的投资和风险等因素,难度同样相当大,建议应尽快成立协商组去协商并确定合作事宜。3.4 校舍开发模式建设*学院具有建筑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建设工期长等特点,校舍建设采用多种开发模式对扩大资金筹措渠道、缩短建设工期、方便学校管理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1、以政府投资为主体 学校的大部分设施如教学、实验、办公、活动、总图工程等通过政府投资建设,以保证政府投资办学的主导地位。2、后勤社会化办学 *学院的学生公寓、教工公寓、食堂、商业网点、开水供应、浴池等均通过社会化开发模式在校园内建设,使用一定年限,投资商获得一定利润后,产权归学校所有。3、教工住宅社会化开发 学校所需的教职工住宅、幼儿园等由城市统一规划,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学校采用租赁或购置等方式获得使用权。4、城市基础设施由市政配套 校外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暖、排污、通讯等设施根据城市统一规划,垃圾处理站、变电站等由市政统一规划建设。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4.1 机构设置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