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整理活动具体推行方法
对象
划分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
决定需要物的数量
处理不需要物
批准者
班长
组长
科长
副理
经理
总经理
一、设备
1.现有的生产设备是否在使用?
2.完全闲置的设备是否不需要?
3.闲置的设备经整修后是否能使用?
(1)整修后能使用,结合维修费用给予判断.
(2)整修后难以使用的应丢弃.
1.现有数量的设备是否需要给予检讨?
(1)提高运转率以便消减设备台数.
(2)制品定额以及对新产品给予估算,决定需要的台数.
(3)因设计之改善是否可集中有效运用?
A. 有效益---予以实施.
B. 无效益---维持现状.
1.调整折旧年限.
2.在设备账面上给予注销.
3.折价出售或予以丢弃处理.
※不能判断是否可予以处理丢弃者,则暂放置另外场所,视情况给予处理。
二、产品
对定量产品、物价产品及其他(不需要物品)等予以明确划分。
1.定量产品:
(1)检讨生管的方法.
(2)将库存量给予削减.
2.物价产品:
(1)视业务状况设定库存量.
(2)每半年相应调整一次.
1.提议申请批准后给予废弃.
2.修整后可资利用品经批准后给予活用.
三、在制品
对定量产品、特价产品及其他(不需要物品)等予以明确划分
1.定量产品:
按照制品为准.
2.物价产品:
按照制品为准.
3.线上的在制品:
按生产计划内数量为准.
按照制品为准.
四、部品零件
定量产品、物价产品及其他(不需要物品)等予以明确划分
1.定量产品
按照制品为准.
2.物价产品:
按照制品为准.
3.生产线上:
(1)以当天使用分量或批量为准.
(2)经常使用物品或剩余品应设置固定存放场所.
按照制品为准.
五、工具计测器
1.换线、换模用工具、生产工具为必要.
2.其他工具如半个月以上不使用则不应放置.
1.经常使用之工具准备各一组置于线上.
2.作业场所共同使用之工具应置于容易取用之所.
3.半个月以上不使用的工具应另行管理.
1.应考虑其他作业现况.
2.关系部门或单位内应统一管理.
六、模具夹具
1.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需要.
临时切换产品,使用者应视库存予以划分.
1.模具、夹具的数量应视生产品而决定.
2.另视必要状况予以保存预备模具、治具.
1.登录于资产账上的模具、夹具应给予注销.
七、作业台、工作桌及椅
1.有没有使用者?
2.是否适于作业用之工作台?
3.是否只作置物台?
1.作业上应定必要的最少限量.
2.能否给予缩小尺寸.
3.作业形态、作业台等可否予以改善、减少.
1.不要物应从现场 予以搬离.
2.对其他作业现场 是否可活用予以检讨.
对暂时保管、出售或丢弃处理应予以决定.
八、整修品
能予以修正的、属必要品.
为“零”最好.
1.一天内不能处理的物品,可从线上回收.
2.完全不能修正的,应迅速予以报废处理.
3.不必要品应出售或丢弃处理.
九、不良品
完全不需要
为“零”最好.
1.自线上于一天内回收.
2.尽可能按材质划分后,投入异常品区.
3.定期予以出售或丢弃处理.
十、不明物
是何物品?应查明确定后,予以判断是“需要”或“不需要”.
为“零”最好.
提出指定场所,经申报等手续后,予以出售或丢弃.
十一、空容器或栈板
1.是否有使用应予以明确划分.
2.不要之空箱应考虑予以再利用.
1.根据库存量及流动量算出必要箱数.
2.以库存消减活动予以减少箱数.
3.生产线上置放箱数以2小时内使用数量为准.
1.剩余及不要的空箱应搬出指定场所.
2.一定期间后再检讨予以判断需要和不需要物.
3.如判断为不要物的,即予以出售或丢弃.
十二、
搬运工具(椎高机)
1.是否有使用应予以明确划分.
2.搬运方式应予以明确检讨,决定最适合之搬运工具后,划分“需要”或“不需要”.
1.根据搬运数量、搬运次数估算后决定使用台数.
1.不要之搬运工具应另行管理,不予以使用.
2.以公司内外为对象予以检讨活用之部门.
3.出售或予以丢弃处理.
十三、
整理用橱柜
橱柜内放置物品予以检讨后,再行判断橱柜是否为“不需要”.
决定收放数量后,再定量减少一定限度橱柜数量.
1.不必要之橱柜予以搬出指定场所.
2.其他作业场所可否活用应予以检讨.
3.定期的检讨整理.
4.出售或予以丢弃处分.
十四、
揭示物、揭示板(公告、标语)
1.揭示期限应予以确定,逾期即为不需要.
2.依揭示之必要性及价值予以检讨而判断.
依揭示内容,决定提示物的最小限量.
1.逾斯的揭示物应予以处理.
2.不要的揭示板应检讨活用于其他部门,如仍不必要者报废.
十五、
垃圾筒、烟灰缸
在环境整理上酌情予以考虑必要与不必要.
依回收周期,决定容器的大小及其数量.
1.纸屑、油布等废物应及早自作业场所搬离并弃于指定场所或容器内再予以划分处理.
2.堆积的杂碎废物应予以再利用或烧掉处理.
3.易燃易爆物及有害性的废物应明订处理方法.
十六、
辅料
生产上必要之物和补修用的,应予以明确划分, 补修用的不要置放于作业现场内.
作业现场内放置数量以3天内为基准.
1.不需要物搬置于指定的存放场所.
2.确定其他部门能否活用后,将不需要物丢弃处理.
十七、材料
1.材料是否需要使用,应予以明确划分.
2.材料是否可使用权,应予以明确划分.
按照制品为准.
1.搬至指定场所.
2.定期予以出售处理.
十八、
边角料
虽不需要,但仍不可避免之物.
按照制品生产量及收取为准备.
1.须及早自作业场所搬到指定场所并予以划分.
2.出售或予以丢弃处理.
十九、
清扫用具
是否备妥在随时可使用的状态,予以划分.
以尽可能共同使用为原则,算其必要数量.
不要的清扫用具予以挑选,能使用者予以集中保管.
二十、包装材料
依是否使用予以考虑和划分
1.生产线上最大用量以一星期为准.
1.能使用者置于指定场所,予以集中保管.
2.不使用者予以废弃处理.
整顿活动具体推行方法
对象
标示
定位
1.通道
(1)尽量避免弯角,考虑搬物方式采取最短距离。
(2)通路之交叉处尽量使其直角。
(3)左右视线不佳的道路交叉处尽量予以避免。
2.设备
(1)设备名称及使用之说明予以标示。
(2)危险处所应标示“危险”。
(1)不移动的设备不要划线
(2)移动的设备要划线。
3.成品
4.在制品、半成品
5.零件
(1)放置物、数量、累积数等应予以明示。
(2)固定位置:品名、编号予以明示。
(3)自由位置:位置号予以明示。
(4)应设立位置管理板。
所定之放置方法(搬运台)、栈板、台车---等每一区域应予划线。
6.模具、夹具
模具、夹具应注意记名称。
(1)模具、夹具放置场所应予明示、并按其必要在架上予以标示。
7.工具
(1)按用途别予以区分亦可。例如:日常作业、换线用、修理用。
(2)不同作业台、机械、设备、模具以油漆或带予以颜色层别。
(3)尺寸大小不同者应予以明示。
工具车、工具箱等到按单位别予以划线。
8.不良品、整修品
(1) 不良品的托盘应标示。
(2) 整修品的托盘应标示。
9.空容器、搬运台、栈板
(1)装置箱之种类、数量、累积数等予以明示。
(2)箱子与其放置场所有关连之必要者,以颜色予以分别。
(1)搬运台或以箱数为单位作为一定相。
10.搬运具(堆高车、拖板车)
椎高车之负责者的姓名应明示于车上。
每台予以划线。
11. 搬运车(台车)
(1)装置品名应予以明示。
(2)装置品名、台车停置场应将品名、编号 、最大台车数予以明示。
(3)叠置台车应将其高度限置予以明示。
(4)台车与垃圾放置场所有关连之必要者,应以颜色予以区别。
(1)每一台予以划线。
(2)最大台车数应划线予以限制。
(3)装置之箱已决定者,于白线之内侧用指定颜色予以划线。
12.橱柜
(1)将橱内置放物品、编号、品名予以明示。
(2)橱内置放物之配置一览表应予明示。
每一橱柜,应予划线。
13.下脚、残料
下脚、残料之材质应明示于容器。
应予划线。
14.物料、消耗性物料
(1)油、稀释剂等应明示严禁烟火。
(2)品名、规格(尺寸)等应予明示。
橱子单位、罐单位等予以分别划线。
15.材料
材质、规格等应予明示。
应予划线。
16.清扫工具
使用作业名称及常备之清扫工具的名称、数量应予以明示。
视具体情况给予划线。
17.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名称应予明示。
应予划线。
18.账票类、档案类
账票、档案名称应予明示。
整顿
重点:
整顿要形成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出所需要东西的状态;
要站在新人、其他职场的人的立场来看,使得什么东西该在什么地方更为明确;
对于放置处与被放置物,都要想办法使其能立即取出使用;
另外,使用后要能恢复到原位,没有回复或误放时能马上知道。
(1)要落实前一步骤整理工作
整理工作没落实则不仅空间浪费,而且零件或产品会因变旧不能用而造成浪费;
连不要的东西也要管理会造成浪费(例如库存管理或盘点都较麻烦);
(2)布置流程,确定置放场所
参照整理中“依使用频率判断之基准”决定置放场所;
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是要100%设定;
置放场所可以用电脑模拟或沙盘推移图来演练,以便配置;
流程布置基本上依循的原则是:综合原则、最短距离原则、流程化原则、立体原则、安全与满足感原则以及弹性化原则;
物品的保管要定位、定量;
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放置场所的最适空间,可运用弹性设定;
堆高标准一般为120㎝,高度超过120㎝的物料,宜放置于易取放的墙边;
危险品应在特定的场所保管;
不良容器应及时清除,纸类物品不可放于潮湿场所;
无法按规定位置放置的物品,应挂“暂放”标识牌,注明原因,放置时间、负责人,预计放至何时等。
(3)规定放置方法
以类别形态来决定物品的放置方法。
○产品按类别放置,例如某种型号的机械维修工具集中放置;
○机能按类别放置,例如A型、B型以及O型皮带归类放置。
立体放置,提高收容率。
尽可能按先进先出的方法放置。
危险场所应用栅栏等隔离。
放置方法的原则为平行、直角。
不超过所规定的范围。
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清扫用具以挂式方法放置。
必要时,设定物品负责人及点检表。
(4)划线定位
色带宽度的参考标准:
○主通道:10㎝
○次通道或区域线:5-7㎝。
通道宽度的参考标准:
○纯粹人行道:约80㎝以上。
○单向车通道,约W车+60㎝以上(W车为车身最大宽度)
○双向车通道:约W车1+W车2+90㎝以上。
划线定位方式:
○油漆
○定位胶带
○磁砖
○栅栏
颜色表示区分:
○黄色:一般通道、区域线
○白色:工作区域
绿色:料区、成品区
红色:不良品区警告、安全管制等
※ 具体用何种颜色视原先的底色而定。
(5)标识场所物品(目视管理的重点)
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标识。
标识要包括现场的标示和放置场所的标识。
在标识方法上要多下工夫:容易变更的标识以及活用颜色的标识。
表示方法:标签、显示板、现场、表示在境界线带上。
清扫
清扫就是使职场达到没有垃圾、没有脏污的状态。经过前面的整理、整顿,虽然要的东西马上就能取得,但是被取出的东西是否能正常使用呢?清扫的第一目的就是要使工具等能正常使用。尤其目前强调高品质、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制造,更不容许有垃圾或灰尘的污染,造成产品的不良。我们应该认识到清扫并不仅仅是打扫,而是加工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清扫是要用心来做的。
(1)建立清扫责任区(室内外)
利用公司的平面图,标识各责任区及负责人。
各责任区应细化成各自的定置图。
必要时公共区域可采用轮值的方式。
(2)执行例行扫除,清理脏污
规定例行扫除的内容,每日、每周的清扫时间和内容。
清扫过程中发现不良之处,应加以改善。如
○墙壁、天花板脱落
○死角、擦拭不到的地方;
○地板破损的地方。
清扫应细心,具备不容许污秽存在的观念。
○配线、配管上部的擦拭。
○机器设备周围的清扫;
○转角包的清扫;
○日光灯内壁和灯罩的清扫;
○洗手间、茶水间地板的清扫;
○工作台、桌子底部的清扫;
○橱柜上下部的清扫。
清扫用品本身保持清洁与归位。
(3)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
脏污是一切异常与不良的根源。
○电路板上的脏污,是短、断路的主因。
○机器上残留的切屑,会影响到精度。
○加工削油的流淌,会造成马达过热、烧坏。
调查脏污的源头:
○调查一般污染的源头。
○对污染的形态、对象予以明确化。
○调查发生部位、发生量,影响程度。
○研究采取对策。
检讨脏污的对策:杜绝工式、收集式。
○杜绝式
针对源流部分进行管理,从技术层面入手,如改善生产设备,修理损坏部分,省略产生脏污的工序等。如设计免用油路设备,可去掉油污;密封圈的更新可杜绝渗漏。
○收集式
在无法杜绝污染发生时应于污染产生后进行有效的收集。
(4)建立清扫基准,作为规范
清扫点检要项。
建立清扫基准:
清扫对象
清扫方法、重点
要求标准
周期
时机
使用的清扫工具
使用时间
负责人
清洁
5S一旦开始,不可在中途变得含糊不清,如果没能贯彻到底,又会形成另外一个污点,而这个污点也会造成公司内固定而僵化的气氛。部分员工会认为“我们公司做什么事都是半途而废”,“反正不会成功”,“应付应付算了”。要打破这种僵化的现象,唯有坚持贯彻到底。经过长时间烙上的污点,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改正。
(1)落实前3S工作
彻底落实前3S的各种动作。
充分利用文宣活动,维持新鲜的活动气氛。
“整理”、“整顿”、“清扫”是动作,“清洁”是结果,即在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过后呈现的状态是清洁。
(2)制订目视管理、颜色管理的基准
清洁的状态,在狭义方面是指“清净整洁”,在广义上则是指“美化正常”,也就是除了维持前3S的效果之外,更要透过各种目视化的措施,来进行曲点检工作,使“异常”现象无所遁形而立刻加以消除,让工作现场保持在正常的状态。
借整顿之定位、划线、标示,彻底塑造一个地、物明朗化的现场,而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
如一个被定位为“台车”的地方,被置放“半成品”,即可显示“异常”,应加以处理。
目视管理的方法:
A.管理标笺
○润滑油标笺: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可获知油种、色别、加油周期等;
计测、仪表标笺:标示测定器、仪表的管理级数、精度、校正周期等;
热反应标笺:若设备的温度超过某既定温度,则标笺的颜色起变化,可代替温度计,作温度管理之用。例如马达或油压泵,由于异常发热,依事前标笺颜色的变化而进行预防保养,可防止马达或油压泵烧坏。
B.管理界限标识
仪表范围标识:以线或色别分出一般使用范围与危险范围,原物料、半成品、配件、备品等最低库存量,亦可借颜色提醒担当者,而加以管理。
对齐标记:将螺帽和螺丝锁紧后,在侧面画一条线,如果以后线的上下未对齐,则可发现螺丝已松,以防止设备故障、灾害。
定点相片:标准难以用文字表达者,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对着现场、作业照相,以其作为限度样本和管理的依据。
着色:可依重要性、危险性、紧急性程度,以各种颜色提醒有关人员,以便监视、追踪、留意,而达到时效、安全的目的。
(3)制订稽核方法
建立清洁稽核表。
作业人员或责任者应认真执行,逐一点检工作。
主管人员做不定期的复查。
(4)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依5S竞赛办法,对在5S活动中表现优良和执行不力的部门及人员予以奖惩。
奖惩只是一种形式,而团体的荣誉与不断地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5)维持5S意识
○公司与全体员工必须永远抱着要推进5S的性情。
5S的信息、期刊;
5S的海报、5S徽章、5S标语;
5S的工具要能运用自如,经常维持新鲜的心情。
○赋予对5S的动机。
公司的5S水准现在已达到什么程度;
目标在何处;
再提升多少水准的话,就能超过其他竞争厂家。即公司5S水准要明确化,以利于推进。
(6)高阶主管经常带头查,带动重视
上级关心,下级才有责任心
有缺失应当场指正。
属下应抱“立即纠正”的心态来执行。
素养
教养不但是5S之最终“结果”,更是企业界各主管期盼的“终极目的”。因为,如果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有良好的习惯,且能遵守规定的事项,那么身为主管一定非常轻松,工作命令性能贯彻,现场纪律亦能划一,而各项活动的推动必会得以落实。在5S活动中,我们不厌其烦地指导员工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希望员工将东西摆好,设备擦拭干净而已,更主要的,在于透过细琐、简单的动作,潜移默化,改变气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1)持续推动前4S至习惯化
前4S是基本动作,也是手段,通过这些基本动作和手段,来使员工在无形中养成一种保持 整洁的习惯。
作为主管应不断教导部属,加强前4S的执行和改善,以改变行为习惯。
5S推行一年,基本能定型化,但轻易地放松和忽视,是很容易开倒车的。
每年可选某一月份为“5S加强月”。
制定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
除非是公司政策性的决定,否则一般性的规则和约定尽可能让员工参与协商来设定内容。
○作业要点;
○安全卫生守则;
○服装仪容;
○礼貌运动须知;
将各种规则或约定目视化,让规则和约定用眼睛一看就能了解,而不必伤脑筋去判断。
○利用漫画方式订成管理手册;
○制成图表;
○制成标语、看板、卡片。
目视化场所应选在明显且容易被看到的地方。
(3)制订礼仪守则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择言选语是何等的重要。鲁迅先生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在感心,音美在感观,形美在感目。”令人“三感”美,贵在语言的表达上,望每句话都能使人心暖“三冬”,情感“三美”。
语言礼仪
※早上好,早、您早
※ 请、劳驾、拜托
※ 日常招呼
※ 谢谢、多谢、让您费心了
※ 对不起、抱歉、请原谅
※ 于主任、王老、小李
电话礼仪
※ 您好,这是××公司。
※ 对不起,您打错了。
※ 您好,请问张小姐在吗?
※ 您好!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一位?
※ 对不起,她不在,请问能帮您什么吗?
※ 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仪表礼仪
※ 坐姿礼仪
※ 走姿礼仪
※ 头发、化妆礼仪
※ 真诚谦虚恭待人
※ 办公室内文明用语
※ 佩挂厂牌
行为礼仪
※ 正确穿载工作服、鞋
※ 在规定的场所吸烟
※ 在指定的地点进食
(4)教育训练(新进人员加强)
新进人员的专项训练、5S推行手册、行为约定
每天利用早会提升共识
各单位日常在职训练
IE、QC改善手法的训练
(5)推动各种精神提升活动(早会、礼貌运动等)
早会
○促进公司全体员工对工作的理解;
○相互交谈可以增进公司内部的沟通交流;
○使每个人朝气蓬勃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员工演讲,以亲身的感受来感染同事
推行礼貌活动
○透过传播媒体协助宣导,刊登礼貌活动的内容;
○干部率先倡导实践。
实施自主改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