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4731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子无敢食我也。(无:)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A、要求,请求B、寻求,寻找C、帮助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A、正确,对B、这样C、然而D、然后 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 A、它们,代百兽B、它,代老虎C、它,代狐狸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⑶兽见之皆走() 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6、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 ⑴子无敢食我也。 子:古义 今义 ⑵兽见之皆走。 走:古义 今义 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参考答案 1.⑴不⑵违背⑶于是,就⑷害怕  2、⑴B⑵A  3、⑴A⑵C⑶D  4、⑴A⑵C  5、狐假虎威  6、⑴第二人称,您;儿子⑵跑;行走  7、这篇短文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鹬蚌相争 文言阅读训练   蚌(bàng)方出曝(pù),而鹬(yù)吸其肉,蚌合而钳(qián)其喙(huì鸟的嘴)。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舍”词典上有多项意义,在文中的读法和意义是(   )。   A、shè,房屋 Bshè,谦词 C、shě,舍弃 Dshě,施舍   2.把下面这个句子解释成现代白话文的句子,使通顺易懂。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_____________ 《鹬蚌相争》阅读训练附答案 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8. 解释加点词语。(2分) 曝 箝 9.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鹬蚌相争》,回答8——11题。(9分) 8. 晒 夹(2分) 9. 双方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起捉走了。(2分)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2分) 11. 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冲突,相互谦让。(3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