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一)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继承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的表现 理解: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教学方法
2、与手段辩论、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使用教材的构想 我在教学时,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去搜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查找、交流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搜集资料 2、思考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二)讲授新课4、1传统文化的继承身临其境一、传统文化面面观播放一段新春录像,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感受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师设问):除了刚才中国的春节,我国还有
3、哪些传统节日呢?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有那些?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找的资料,一起来感受和探究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且思考老师所出示的问题。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找中国传统节日、四合院、京剧和传统思想的由来及特点的相关资料学生踊跃发言:生1: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穿新衣、挂灯笼生2:发红包,拜年学生踊跃展示反映传统文化的各种图片,并且说明这些传统文化的来历及特点生1: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这部分耗时不要太长,重难点在后面 设问: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点。第一,传统习俗是
4、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设问: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
5、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学生讨论生2: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学生讨论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设问:谁能说说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
6、么吗?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京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地方戏的精华,使京剧越来越具有魅力,鲜明的民族性使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提问:孔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生3: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京剧是徽剧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簧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并有固定的程式规范。京剧是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学生讨论生4:祭孔诞辰2560周年日,著名学者、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名誉馆长阎崇年先生宣读了祭文:“千古巨人,万世先师。
7、幸赖圣儒,万代垂仪。道贯古今,德配天地。杏坛春晖,辟雍桃李。儒家经典,勒石刻经。国学孔庙,薪火传承。数百学院,遍及寰宇。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学习探究以上我们从习俗、建筑、文艺、思想不同的角度,感受了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
8、、不同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五洲四海,章甫诵经。赞誉远播,天下服膺。盛世再现,小康初成。和谐天下,世界大同。伏惟尚飨”。”想一想看一看,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引发多方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一炮而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祭孔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孔子热”持续升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理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学生讨论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
9、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设问:通过以上事例的分析,能不能概括出“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归纳: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3、传统文化的特点(1)历史继承性 (设疑提问)以上提到的这些传统文化,有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为什么历经沧桑仍旧可以保留至今呢?这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图片: 老师设问: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归纳以上内容,大家一定受到了启发,你能说说还有哪些内容吗? 学生讨论: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在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
10、。其形成过程说明文化具有继承性。学生讨论:生1:会徽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会徽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是在世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其基本特征,而延续到今天的。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是,也应看到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的具体内容也会因时而变,会徽就是将保留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感。所以,传
11、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 同学们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乡愁”是一种怎样的中华传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有没有起消极作用的传统文化?(教师归纳)、 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的 生2:传统文化体现在会徽上,这说明了:会徽从传统思想、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学生朗读,升华情感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
12、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引导学生辩论,适当给予引导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设疑过渡)既然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教材P43观点(辩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是财富还是包袱?(教师归纳)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设问)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部分是精华?什么样的部分是糟粕?请同学们看图片: 设问: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应该如何认识“孝”道。 生: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代表着中华民族乐观、豁达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这一传统习俗引发的灾难不该忘
13、却,成为人们的精神包袱,所以,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做到平平安安、高高兴兴过大年生2: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学生思考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就是精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就是糟粕。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一切听命于“一或传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又
14、被逐渐推广到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度: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含义、形式、特点以及对待传统文化在今天
15、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需要重点把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学生探讨:生1:“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继承下来。生2:古代的孝道具有愚民性。中国历史上的孝道文化强调“三纲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盖下,实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为其封建统治服务。所以对于古代的孝道思想我们应批判的继承。学生自主归纳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书设计4.1传统文化的继承 含义 特点:历史继承性表现在 传统习俗 相对稳定性 传统建筑 鲜明民族性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促
16、进作用 一成不变-阻碍作用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作业设计 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因有人说我们应该取消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你赞同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教 学 后 记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知识的介绍和重点突破这两点都交给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学生有很多方面的观点可以进行发现,再加上有些观点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达到情感价值观目标。补充设计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