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一、 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
3、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
4、,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3)开展“三调”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我国人多地少,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也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开展“三调”,全面查清城镇、工矿、农村及开发区等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状况,是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潜力,精准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开展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贯彻“严控增量、盘活
5、存量、放活流量”建设用地管控方针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依据。(4)开展“三调”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举措。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土地和矿产是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重要财产权益。国土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征地拆迁补偿、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农村宅基地管理、土地整治、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督察等工作,均与人民群众和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开展三调,查清土地权属状况,巩固并完善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6、和企业利益,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积极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5)开展“三调”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前提。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协同整体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已全面铺开。开展三调,掌握耕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措施。(二)项目区概况当地概况。二、地
7、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标准1、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2、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3、XX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范(XX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6、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7、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8、关于下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要点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2003 53号;三、建库软、硬件环境(一
8、)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7及以上操作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in2008 Server系列;浏览器采用IE6.0或更高版本。2、建库系统软件数据库: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采集软件:ARCGIS;中地MAPGIS土地调查数据入库系统(二)硬件环境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硬件都经过了测试,保证其性能良好,运转正常,运行速度满足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要求,才可使用。在数据库建设前,我公司将所有的计算机进行了一次清理,将以前性能差,运转不稳定,速度慢的计算机淘汰掉,购置了大部份的新设备,主要用于数据库建设的硬件有:1、服务器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数据服务、文件服务和输出服务等
9、,保证速度、内存容量、磁盘容量及输入、输出能力的可靠性等。2、计算机P5计算机30台,满足图形处理和资料录入等文字处理等工作;3、彩色喷墨绘图仪输出尺寸A1以上,分辨率不小于400DPI。HP750C AO幅面2台,HP500 A1幅面1台;4、打印机EPSON、HP系列5台。四、数据库建设过程(一)建库工作流程图1 建库流程图(二)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本项目由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总体工作安排、技术流程制定以及成果质量检查的指导;项目负责人下设质量检查员、作业员,承担此次项目的实施,其中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数据处理员所提交成果进行质量把关,从而保证此次项目的顺利进行。参加数据
10、库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都经过了专业培训,学习了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及规程,并系统掌握了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技术路线。2、软硬件准备测量数据预处理采用南方CASS7.1软件,数据处理和入库都是采用统一采购的中地ARCGIS软件。用于XX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硬件设备都经过了测试,保证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满足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要求。3、制定建库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并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编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确保建库方案符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库建设规范
11、的要求。4、资料整理分析数据源资料准备,选择验收通过的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初始登记成果资料、以及已有的数字化资料作为建库数据源。5.管理制度建立为保证数据库的建设质量,XX项目部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具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制度、作业记录制度、作业问题报告制度、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制度、数据安全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三)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南方CASS图形预处理和档案影像数据的整理。1、ARCGIS预处理初始地籍电子数据格式为CASS标准交换文件格式DWG,而GIS的数据是点、线、面,具有严格的拓扑结构,图形的拓扑结构直接影响后面的拓扑造区和面积统计,因此需要对图形进行预处理。图形的预
12、处理主要是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进行处理:按照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代码手动构图斑,并把地类编码、权属性质注记在区域中间;利用成都入库的GYC工具检查相邻街坊线的图形接边情况;街道线与街坊线和组界、界址线、图斑线的搭叠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房屋是否跨越行政界限、是否封闭;界址线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封闭、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同时由于CASS和建库系统数据组织结构不同,还需要利用CAD数据处理工具对CASS图层重新分层编码数字化图层处理;将CASS中无属性的宗地赋予相应的属性值。2、档案影像数据的整理需要将同一宗地的档案资料统一存放,以宗地为单位存放的档案管理方式有利于属性数据录入及图属挂接
13、工作的进行。(四)数据分层与转换1、数据分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形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等,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现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房屋层数据。各类要素几何类型、代码、属性表名详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在南方CASS中,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形数据分层要求将地籍图形数据分层。2.数据转换ARCGIS软件支持的数据格式为点、线、面格式,为了将南方CASS数据转换为ARCGIS数据,在转换前要编辑对照表。对照表包括图层对照表、子图对照表
14、、颜色对照表、线型对照表。图层对照表描述CASS数据中图层名字与ARCGIS格式数据中层的对应关系,对照表中的对应关系包含所有需要转换为ARCGIS格式的图层。子图对照表能使CASS成图的样式在转换成ARCGIS格式以后保留相同的样式。地籍图有一套标准的符号库,但是CASS平台和ARCGIS平台表示数据的方法不一样,子图对照表记录对应子图名称的转换关系,通过子图名称的对照,数据转换中就同时生成对应的子图表现形式。颜色对照表使转换后图形的颜色不改变,在CAD平台下图层的特性中查看图层颜色代号,在ARCGIS平台的颜色编辑器中查看对应颜色代码,写入颜色对照表文件中。线型对照表使数据转换后线的表现形
15、式不发生改变,线型对照表中记录对应的线型名称和线型代码。对检查好的外业测量数据,用ARCGIS进行转换。具体方法:将要转换的文件另存为dxf文件(分图层转换),然后在ARCGIS图形处理中进行转换。(五)拓扑检查与造区拓扑检查包括线拓扑错误检查和面拓扑错误检查。在造区之前进行线拓扑错误检查,在检查结果中处理悬挂线段、相交线段、短线和重叠线。处理工程中建立拓扑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自动剪断线:目的是避免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拓扑造区带来的影响。b) 清除微短弧段线:自动剪断线后,得到一些没用的微短线,还有在数据输入时不经意生成的无用的微短线,这些无用短线头都会会影响拓扑处理和空间分析
16、,我们都把它们处理掉。c) 清重坐标及自相交:清除线或弧段上重叠在一起的多余坐标点并剪断自相交的线或弧段。d) 检查重叠弧线:处理有重叠现象的线或弧段。e) 创建行政区f) 将转换好的行政界线图层加入工程文件,运用自动剪断线,线转弧段,最后用拓扑重建创建行政区。根据建库标准建立行政区的属性字段结构。需要由线经过拓扑关系造区的层要素包括地类图斑、房屋、城镇权属层。首先将转换好线图层加入工程文件,运用自动剪断线把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剪断,再运用线拓扑检查,将地类界线层中的悬挂线删除。线转弧段,最后用拓扑重建创建成区。(六)数据入库按照ARCGIS软件的要求,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最后进行了图形
17、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挂接。1. 图形数据库的建立1)创建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系统工作处理的依据,它类似于一本字典,记录了系统整个运行中所需要的元数据信息,如地类编码、坡度码、权属代码、土地权属及单位、变更原因等信息。省级代码、市级代码及县级代码长度均为两位,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长度为三位,村民小组代码长度为七位。本次数据库规定:县级用区级、乡级用街道、村级用街坊、村民小组用宗地代替,最终形成到宗地的19位权属代码。XX县宗地权属代码严格按照本次数据库规定编写,如:5136240010010001000(XX省XX市XX县一街道一街坊第一块宗地)。2)创建结合图表接合图表文件是指XX县范围内的土地利
18、用现状图的接合图表,它记录了整个XX县分幅图的图幅名、图幅号、起始坐标等信息,它是标准图幅输出的依据。3)创立工程文件选择影像文件所在的目录、输入控制面积、选择该工程的存放目录及专题名称,并导入特殊图层,特殊图层包括接合图表、数据字典。系统自动生成默认的专题和图层,这些图层只有属性结构,没有图形数据。用导入功能将拼接好的图形数据导入到工程文件对应的图层中,形成XX县地籍建库完整的工程文件。4)属性赋值工程文件建立完成后,相应图层具有属性结构,但属性字段中没有属性值,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为各图层属性字段赋值。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中对各图层属性字段有相应规定房屋图层中的
19、标识码、要素代码、隶属宗地、房屋编号、房屋结构、房屋层数等字段为必填字段;宗地图层中的标识码、要素代码、地籍号、宗地四至、通讯地址、土地座落、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实测面积字段为必填字段;地类图斑图层中的标识码、要素代码、图斑编号、地类编码、地类名称、权属性质、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座落单位代码、座落单位名称、图斑面积、图斑地类面积字段为必填字段;行政区图层中标识码、要素代码、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计算面积字段为必填字段;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为房屋、宗地、行政区、地类图斑四个区图层建立了相应的属性字段并赋值。除了以上四个区图层
20、,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对点、线图层的属性值也有相应规定,如测量控制点,该图层必填字段为:标识码、要素代码、控制点类型、控制点等级标石类型、标志类型。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中点、线图层同样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属性字段并赋值。5)数据检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加工处理后,需对当前专题和专题内的各个图层文件进行检查。在进行数据检查前,先设置容差半径。检查的容差半径与矢量化时设置的容差半径一致都是0.000001;符合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的精度要求。a、矢量数据的基本检查矢量数据的基本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库中的图层是否完整。b、矢量数据属性检查矢
21、量数据属性检查主要是从矢量数据的结构符合性、属性的符合性和属性的正确性三个方面检查。结构符合性主要是检查工程文件中各个图层属性结构的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是否正确,各图层是字段是否有多余和缺少。矢量数据属性的符合性检查主要是检查不符合设置条件的碎线、碎面;地类图斑层中图斑面积总和与行政辖区面积总和是否一致;工程文件中各个图层的特定字段的值域范围是否合理;检查矢量数据各图层中字段名称与对应的数据字典的字段名称是否一致。矢量数据属性正确性检查主要是检查各图层中字段的属性值是否存在非法字符。c、矢量数据图形检查矢量数据图形检查主要是检查同一图层内、不同图层间的拓朴关系、其他的错误检查。同一图层内的拓朴检
22、查主要检查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地类图斑、行政区域中打折、自相交、节点重叠等错误;不同图层间的拓朴关系检查主要是检查行政区域与地类图斑层的套合,地类图斑层与权属层之间的套合情况。d、逻辑一致性检查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是从图层间属性和图形与属性一致性两个方面进行检查。图层间属性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检查地类图斑层与行政辖区和权属的座落单位代码和权属单位代码是否一致;地类图斑层中同一座落单位代码中的“图斑编号”是否唯一。图形与属性一致检查主要是检查地类图斑的地类与图上实地的地类是否一致,以实地为准。6)面积计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计算的图斑面积为平面面积,计算前先进行参数设置,系统自动把“图斑
23、面积”字段的面积计算出来。7)数据汇总土地利用面积计算完成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行政级输出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城镇宗地面积汇总表,专项用地调查统计汇总表。2.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1)档案手工录入档案信息利用EXCEL按标准进行录入。录入格式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中要求的格式录入,有代码的字段按要求填写相应代码,如权属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权类型等。权属性质代码表代码权属性质10国有土地所有权20国有土地使用权30集体土地所有权31村民小组32村集体经济组织33乡集体经济组织34其它农民集体经济组织40集体土地使用权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24、代码土地使用权类型11划拨12出让13入股14租赁15授权经营21荒地拍卖22拨用宅基地23拨用企业用地24农用地承包25集体土地入股99其他录入内容以扫描档案资料为准,其内容与档案资料内容保持一致。2)建立文件夹与重命名地籍档案需要重新命名和建立二调标准中要求的文件夹命名方式建立文件夹并存放档案,为档案数据入库并与图形挂接做准备。XX县扫描档案是按照二调标准中的要求命名及存放的,其命名方式为受理编号$宗地号#序号,如:3379$5136240010010089000#1。3)档案数据入库在检查无错误后,将EXCEL中的数据导入到ACCESS中,再通过入库工具导入,扫描件可以通过批量入库工具批
25、量导入。3. 图属关联将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后,利用图属关联工具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起来。通过ARCGIS管理系统中的查看工具,可以查看宗地的档案资料信息。五、数据质量控制与检查结果(一)数据质量控制为确保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成果质量,我们整个建库的过程中,分两个过程检查和一个综合检查。两个过程检查配置专职检查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作业人员马上纠正或调整作业方案。1、过程检查第一部分过程检查是档案数据录入及地籍档案文件重命名成果的检查。这部分数据检查的方式为作业人员互查和质检人员抽查两种方式。图2 档案质量控制流程图1)数据
26、作业人员互查随机抽取数据条数的40%,对照档案数据逐项检查,并记录检查数据记录编号和错误情况。互查人员总结错误类型,填写质量检查报告。讨论错误情况,针对易出错的环节修改所有数据记录。2)数据质检人员抽查质量互查并修改之后提交质检人员,质检人员对数据进行抽查。数据抽查率为20%,如抽查结果正确率小于95%,要求作业人员自行检查并修改错误,提交二次质量抽查,第三次质量抽查率为5%,抽查正确率在100%者,通过质量检查。如果抽查结果正确率小于95%,再返回修改并进行作业人员互查并写二次检查报告,结果提交质检人员。如果抽查结果发现重大错误,指出重大错误,返回数据进行针对性修改。重复检查,直到质量抽查合
27、格。经过多次质量检查,发现某作业人员错误率高,对其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如果质量提高效果不明显,则淘汰该作业人员,以保证数据质量。第二部分过程检查是在第一个过程检查修改合格后,作业人员进行数据CASS平台预处理、数据转换、ARCGIS软件中拓扑处理和属性挂接。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要求的属性结构,对各层数据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并对每一个图斑的地类编码、权属性质等字典赋值进行检查。对每一个行政区域和权属区域赋行政、权属单位代码和行政单位名称;再根据地类图斑的属性生成地类符号,采集各种注记,再进行图面整饰。作业员在以上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提交给质检人员检查。质检人员调用ARCG
28、IS平台“线拓扑错误检查”和“区拓扑错误检查”功能,自动检查图形数据,导出数据检查结果。检查后将检查结果返还作业人员,根据检查结果一一修改对应错误图元。修改完成后,将修改的数据提交给检查员进行复查。2、综合检查质检人员调用二调平台中图形数据检查工具检查图形数据的拓扑错误,然后导出错误,根据错误一一修改图斑。第二道过程检查,修改、复查完成后,将分街坊的数据进行合并,对各个图层进行拼接,形成全县的总图,在ARCGIS建库软件中建立工程文件,进行入库前的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完成后运用ARCGIS建库软件中的检查功能模块进行检查,修改。主要检查的内容如下:重点检核数据与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标准的
29、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土地利用地类的分类、分层、编码与属性结构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分层与属性结构是否具有扩展性,系统中的数据是否完整正确。数据拓扑结构是否严格,是否存在拓扑错误,相关图层(如地类图斑与线状地物、地类图斑与权属界线等)的空间关系是否正确;数据与其它标准交换格式是否可以相互转换;数据安全和数据保密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是否齐全完善;变更管理、历史数据处理是否便捷、适用;系统要素内容是否正确、完整,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另外,我单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对每一项成果的质量进行检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按我公司ISO9001
30、: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我单位依据XX省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及其它相关标准的要求,做好自查、互查工作,把错漏消灭在生产第一线,严格组织生产,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土地调查成果的质量。我单位按照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要求,对成果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检查人员对产品实行过程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总工办对成果实行最终检查,严把质量关,做到不合格产品不提交用户。(二)检查结果作业员在完成数据采集、拓扑重建、属性赋值后,进行百分之百的自检、互检,完成后,提交给专职检查员检查,图形数据入库的专职检查员的检查量为100,专职检查员
31、检查出的错、漏,马上返回作业人员作修改,修改后并复查。总工办对整个数据库系统成果的检查量为40,其中发现的问题也经过了及时的处理。六、建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在建库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和努力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1、部分档案资料在城镇改造过程中现状已经与原资料完全不符,这部分资料无法落实现实宗地,属于失效档案,该部分资料不录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便于以后查询。2、部分宗地权利人缺失,由于老城区宗地权利人调查存在困难,因此部分宗地未调查出宗地权利人,因此这部分缺失的权利人暂时没有填写,等待以后逐步更新。七、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一)数
32、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其他数据等。(二)数据库结构定义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包括测量控制点属性结构、行政区属性结构、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等高线属性结构、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房屋属性结构、宗地属性结构等属性结构。(三)数据库功能ARCGIS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处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输出、信息更新、维护等功能,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便于管理维护。具体功能如下:1、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数据输入功能主要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系统外部格式的导入,是系统的数据入口。当输入数据的
33、投影转换、坐标系等数字基础不一致时,应用数据转换功能进行转换后可编辑。ARCGIS平台和ARC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系统中提供了瑞得数据、CAD、MAPINFO、ARCINFO等多种通用数据格式导入接口。 ARCGIS平台中提供了方便的投影和坐标系转换功能。数据编辑是为了消除数据源中的错误和数据重组,主要操作是对土地调查数据的检查,并能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当涉及图幅拼接时,需应用编辑功能将若干幅图形和相应的属性数据拼接在一起。数据处理是对存在错误的、不符合建库要求的数据进行形式方面的处理。2、数据分析和管理1)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对数据的内容进行组织以达到数据管理的
34、要求。数据分析是对空间数据的加工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空间数据关系(拓扑结构)的建立,数据的叠加、裁剪和缓冲区分析,区域数据的合并、分割等。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主要对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地籍档案、基础地理等数据的管理。其内容除包括一般的文件操作和窗口功能外,还包括建立数据索引、属性数据结构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入库、数据层的管理、数据字典的建立与维护、系统安全维护等库管理功能。3、数据更新为了保证数据成果的现势性,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变更登记等多种数据源,在原有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
35、相关功能,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4、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应用组成部分。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日常查询统计、报表汇总统计和统计分析。1)报表汇总统计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对土地调查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按照标准表格进行相应的汇总。报表汇总统计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专项调查统计汇总表等,输出格式符合规程要求。2)日常查询统计属于随机的、非标准的统计分析模型,它的处理对象包括图形和属性数据,主要应用于日常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工作。日常查询统计主要有以下内容:a、条件查询:图形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也称作条件查询,其要求是先选定所要
36、查询信息的条件(如选择图形目标、输入属性条件等),然后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条件的目标集合并加以简单的统计分析,然后进行显示和输出。b、空间查询:空间查询是指在查询统计过程中使用了空间分析工具,通常也叫综合信息查询。c、档案资料查询: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例如土地证号、权利人、土地座落、省份证等),准确查询每一份权属调查发证资料。d、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土地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保护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5、数据输出数据输出是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所有数据处理、查
37、询统计和空间分析结果的最终体现。图形数据输出的结果是各种类型的、各种介质的图件,属性数据输出的结果是表格或数据库文八、数据库成果应用“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其数据库成果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利用该成果资料,作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库的基础,根据成果资料能迅速查清XX县各类土地分布位置与数量,并能进行定量分析,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准确数据。(二)日常业务工作方面该成果的应用,实现了地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大大减少过去繁琐的、许多人不愿做的重复统计工作,极大地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的误差
38、,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能够实现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管理。九、成果资料主要成果内容: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各级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报告成果、数据库成果和管理平台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1)土地分类面积数据;(2)土地权属信息数据;(3)城镇村庄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4)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5)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等专项调查面积数据。(二)图件成果(1)土地利用现状图件;(2)土地权属界线图件;(3)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件;(4)第三次国土调查图集;(5)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
39、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等专项调查图件。(三)文字成果(1)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报告;(2)第三次国土调查技术报告;(3)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4)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5)耕地细化调查、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等专项调查成果报告。(四)数据库成果(1)土地利用数据库;(2)土地权属数据库;(3)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4)各项专项数据库;(5)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成果格式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执行,文字报告存储格式为 PDF,纸质的文档资料按文件夹分类保存。 (五)国家、省、市要求提交的其他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十、成果归档(1)调查成果经国家、省、市三调办验收确认后,按照统一的成果样式,形成调查成果,提交纸质成果和相应的电子数据,同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2)成果提交份数按实际需要提交;(3)按照国家、省级最新要求全面提交成果并通过验收。(4)成果整理和印制为将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果更好更广地服务于各个部门和社会公众,需将成果进行规范化整理和装订印刷成书,主要包括开展此项工作的文件、通知、方案、图件册、数据册、文字报告和专题报告等,各类成果的印刷将按业主方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