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4620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一) 关雎(诗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二) 蒹葭(诗经)2.(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

2、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三) 观沧

3、海(东汉曹操)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波澜壮阔的特征。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

4、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四)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悠困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

5、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阀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B“与君离别意,同是底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

6、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面生。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相隔万里但恰如近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六)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9.(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端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

7、,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10.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C.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正是通过这一小景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D.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七) 使至塞上(唐王维)11.(2017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B颔联运用了对偶,以实景写诗人行踪。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探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9、。(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13.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

10、人的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九)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十千)(唐李白)15.(2017前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美酒佳肴到拔剑四顾,由乐景入悲情,形成强烈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B.“冰塞川”“雪满山”暗喻诗人仕途受阻,世道多艰,寄寓着无限的悲苦与无奈。C.诗中碧溪垂钓、乘舟梦日,表现了诗人避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和纵情山水的人生选择。D.诗的结尾,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16.(2017湘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

11、,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十)望岳(唐杜甫)17.(2017曲靖)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人天成。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

12、人的感受,流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十一) 春望(唐杜甫)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望”入诗,一个“破”字,视野从城池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B颈联中“抵万金”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

13、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首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将“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十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词语准确、形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由较为主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

14、向昏黑”两句渲染出黯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D.这首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十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冬雪喻春花,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于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15、十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细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细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D.后两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珍爱之情。(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

16、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的共勉。(十六) 观刈麦(唐白居易)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矛盾的复杂心理。B.“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农民辛苦悲惨的生活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展示了一幅农民享受夏日生活的场景。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

17、、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十七)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这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萌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

18、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糖湖是西湖的别名。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十八)雁门太守行(唐李贺)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

19、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予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诗人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人手。D.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

20、和爱国热情。(十九) 赤壁(唐杜牧)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咏史怀古之作。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反衬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

21、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咏史抒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十)泊秦淮(唐杜牧)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次句叙事写景,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面写“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做铺垫。B.诗中描绘秦淮河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

22、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D.商女热衷歌唱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已忧时伤世之感慨。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十一)夜雨寄北(唐李商隐)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

23、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句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情景通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二十二)无题(唐李商隐)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困难”“难受”的意思,诗人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B“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楚的心情。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后被大家引用为无私奉献的象征。D.尾联借神话

24、故事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和思念之情。青鸟是神话中的信使,因对方居住较远,无法经常见面,只能希望有人前去传信,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惆怅、无奈之情。(二十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写孤独之深。“无言”不是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B.“月如钩”中“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了孤寂凄凉的环境;同时也与“勾”谐音,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只是写出了种着梧桐树的院落的清冷秋景D“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二十四)渔家傲秋思(宋范

25、仲淹)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目”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二十六)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

26、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二十七)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首词所记的内容是词人在密州打猎的事情。B.这首词的前三句写词人左牵黄狗,右臂架着苍鹰,充满了少年人的豪情。C.“持节云中,何日见冯唐”运用

27、典故,词人以冯唐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D.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二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丰富的想象和

28、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上阅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阕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词人对字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C.下阕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写对月有怨,实际上表达的是与亲人不得团圆惆怅。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

29、,意境旷远美妙。(二十九)游山西村(宋陆游)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三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4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0、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的景象。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三十一)过零丁洋(宋文天祥)4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真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达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D.这

31、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三十二)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4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这首元曲,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三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45.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子把

32、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把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B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C.全曲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议论。把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这是对历史的概括,不是对现实的反映。附加:默写。1._,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_。3.芳草鲜美,_。4.阡陌交通,_。5._,并怡然自乐。6.自非亭午夜分,_。7._,不以疾也。8._,猿鸣三声泪沾裳。9.故虽有名马,

33、_,_,不以千里称也。10.苔痕上阶绿,_。11.谈笑有鸿儒,_。12.无丝竹之乱耳,_。13.青树翠蔓,_,_。14.潭中鱼可百许头,_。15.斗折蛇行,_。16.朝晖夕阴,_。17.沙鸥翔集,_。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9._,后天下之乐而乐。20.醉翁之意不在酒,_。21._,佳木秀而繁阴。2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23.中通外直,_,香远益清,_。24.庭下如积水空明,_,_。25.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6.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7.不宜_,_,以塞忠谏之路也。古诗词鉴赏之选择题 答案:1.(C)2.(D)3.(B)4.(C)5.(C)6.(C)7.(A)8.(B)9.(D)10.(A)11.(B)12.(B)13(B)14.(D)15.(C)16.(B)17.(A)18.(B)19.(D)20.(B)21.(D)22.(B)23(B)24.(C)25.(C)26.(C)27.(C)28.(A)29.(C)30.(D)31.(D)32.(D)33.(D)34.(D)35.(C)36.(A)37.(D)38.(C)39.(A)40.(A)41.(D)42.(C)43.(B)44.(B)45.(D)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