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4362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其综合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及综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一般是指1425 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实行的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行为,近年来,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违法犯罪呈现出上升趋势。笔者将结合检察机关近三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侵财性犯罪居多,犯罪类型多元化我省近三年来的未成年人侵犯财产类犯罪案件约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60%,罪名主要涉及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除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传统涉案类型外,开始涉及强奸、绑架、贩卖毒品、非法持枪等罪名。(二)团伙作案形式突出由于未成年人个体力量较差且心智

2、不够成熟,难以单独实施犯罪,加之未成年人有聚合同伴的倾向,能够相互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因此,共同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组织形式和作案方法,近三年,我省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约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70%。(三)暴力化趋势明显近三年,我省检察机关批捕的杀人、伤害、强奸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19.6%、20.5%、24.6%,无论从涉案类型还是涉案情节,暴力性犯罪明显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呈暴力化恶性发展。(四)犯罪主体低龄化,辍学、无业人员居多近三年我省检察机关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日益低龄化, 2008年,14-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约占11%,200

3、9年上升到15.5%,明显增加。从未成年犯的身份来看,辍学、失学及待业、无业人员居多,以上人员约占我省近三年未成年人犯的65%。二、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一)未成年人自身原因1、分辨能力较差。未成年人年龄小,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影响、别有用心者的诱导,形成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比如,不计后果的猎奇尝试、不切实际的攀比、对“哥们儿义气”的盲从、“不走寻常路”的青春逆反情绪,一旦形成上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极易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2、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现今未成年人物质生活条件丰裕,家庭普遍关爱照顾或过于溺爱保护,未

4、成年人较少遇到挫折,面对不顺时容易产生不满、冲动情绪,尤其是很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为一点小事莽撞行事,报复走极端。3、控制能力较弱。与成年人事前多预谋策划的特点不同,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发性明显,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属“激情犯罪”、“偶发犯罪”,这与未成年人年龄低、遇事冲动、自控能力差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多数未成年人作案动机、目的单纯,初犯、偶犯较多,犯罪时往往带有一时冲动和不计后果的随意性,总体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二)社会因素1、法制教育滞后。近些年来,各地普遍在中小学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对学生的评价唯学习成绩论,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长期被忽视,法制教

5、育课时设置极少,有时还会被基础课程占用、借用,即使按时授课,通常也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层次的学生,授课内容针对性较差,又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材,违背设置法制课程的初衷,大多流于形式。2、不正风气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加上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频频曝光、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很容易产生高消费意识急剧膨胀、盲目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促使青少年向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价值观发展,诱发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3、不良文化诱导。目前的文化市场上鱼龙混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等媒介充斥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身心

6、健康的内容,对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产生思想上的腐蚀和行为上的误导。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过分的人机联动容易让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得到的安慰和满足,并弱化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沉溺于网络产生的大量费用也直接引发了一系列侵财性犯罪的发生。4、家庭教育失当。家庭结构异常或教育缺失、教育不当都会在未成年人的人生轨迹中埋下隐患: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易造成未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易使未成年人长期心情压抑,形成逆反心理;期望过高的教育方式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难以排解;离异家庭、农村留守家庭中未成年人由于缺少关爱,易产生自卑情绪;以上不良情绪和心理遇有犯罪诱

7、因出现,极易促使未成年人通过不当方式进行宣泄,实施犯罪。三、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家庭防治对策1、父母要采取科学健康的教育方式。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发现子女有不合理要求或者不良嗜好时,不应急于训斥、拳脚相加,应当分析原因,找准切入点,引导其自觉改正。2、关注子女心理健康,加强沟通。父母应引导子女养成互爱互助、积极乐观、勤奋独立、敢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格,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交流,给予对方理解和鼓励,积极引导。(二)学校防治对策1、

8、狠抓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应贯穿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教育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增强未成年人辩别是非和抵抗不良诱因侵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教师应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灵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深入认识自己,提高应对各种人生难题的适应能力。3、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认知接受能力,编写一套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法制教材,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在升学考试中适度加入法律知识的考察,促进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通过采

9、取观看警示教育电影、参加知识竞赛等形式鲜活的教育方式,防止法制教育形式化。(三)社会防治对策1、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系统。制作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出版物、影视作品,为青少年提供健康优良的精神食粮;通过揭露各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普及青少年法律保护知识。2、文化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和打击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的治理;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3、政法系统。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实行审前羁押未成年人与羁押成年人的分别看管;加强对未成年犯的监管、教育和改造工作;落实判处缓刑、不予起诉、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犯的帮教措施。 4、共青团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的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帮助、服务;加强对辖区内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形成全覆盖、全关爱的工作体系;利用公共就业平台开展闲散青少年的求职登记、信息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结 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实行打防并重的综合治理,各职能部门应当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空间,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