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3960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呈现考纲呈现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考点一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物

2、质和能量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再生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自净能力。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 能源能源等短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生物多样减少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地域差异发达国家更突出农村农村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城市城市地区,发展中国家严重成因过度消耗资源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过度开发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过分密集,

3、造成污染物集中(3)环境问题的表现、地域差异及成因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2.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一些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废水、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一些事故造成的污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城市中及郊外的垃圾堆积、农田中的白色污染(废弃的塑料薄膜)噪声污染工厂、交通、建筑工地、娱乐场所产生的噪声机

4、场附近、交通干线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我国沿海的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病事件,墨西哥湾油井泄漏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原因典型事例生态破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与沙尘暴频发,古巴比伦王国、楼兰古国的消失土壤盐渍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的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加快趋势,藏羚羊等稀有生物濒临灭绝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使用消耗

5、臭氧的物质(氟氯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地上空相继出现臭氧层空洞续表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主要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森林面积减小、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展中国家轻消耗的资源能源多,排放的污染物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科技

6、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环境状况大为好转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

7、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

8、响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

9、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命题视角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命题视角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1.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温度提升阻碍土壤水肥运移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B.C.D.答案答案A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依然有一定的保温、保土作用,故A项正确。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面

10、三题。2.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答案答案B本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B3.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C4.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

11、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项错误。C命题视角二区域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命题视角二区域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10月25日,严重的雾霾天气袭击吉林省长春市。当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曾一度逼近“爆表”,“烧荒”不断使空气质量下降,秋收接近尾声,农民焚烧秸秆与严重雾霾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吉林

12、全省玉米秸秆量大约4千万吨,其中约25%将被焚烧,“烧荒”对于吉林省的黑土地来说是一种有机质浪费,不利于黑土保护。材料二从2014年10月20日26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分布情况看,火点数排前7位的省区如下表所示。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新疆火点数29220811042401513(1)简述焚烧秸秆对雾霾天气的影响。(2)说明表格中秸秆焚烧火点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答案答案(1)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和粉尘等细小颗粒,进而形成雾霾。(2)主要分布在东北三个省份;10月20日26日是东北秋收之后,农田产生大量的秸秆,受利用技术等影响,秸秆大量地被焚烧。解析解析第(1)题,雾霾是由细小的水滴和细小

13、的污染物颗粒组成的,大量焚烧秸秆能产生烟和粉尘等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焚烧火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因为此时正值10月份,是东北地区秋收之后,农民焚烧秸秆是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教师用书专有)读下图,回答下题。答案答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大气环境保护。根据京津唐地区

14、产业结构特点、发展现状及材料中淘汰的产业部门(原料消耗多、能源消耗大、规模大、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调整方向可从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面回答。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从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方面回答。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概念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后代人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内涵:生态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公平性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共同性原则。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

15、“权利”,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6、,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

17、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实践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实践1.(2016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8、。(6分)答案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

19、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解析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2)本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本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

20、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题。(教师用书专有)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B.C.D.D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境承载力

21、下降,错误;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错误;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D项正确。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实践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2017江苏单科,23,3分)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双选)()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答案答案CD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威海和青岛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故C、D正确。CD3.(2017江苏单科,24,3分)与N类城市相

22、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双选)()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答案答案BC图示M类城市与N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M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GDP污染小,故B、C正确。BC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师用书专有)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

23、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答案CA、B和D选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均有其合理性,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故选C项。C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考点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严峻挑战(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1)手段:环境无害化环境无害化技术。(2)核心:提高生态效益生态效益。(3)方式:环境友好环境友好。(4)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5

24、)实践工业:发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农业: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公众:提倡适度消费。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并非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1)首先分析区域的区位特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

25、。(3)分析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命题视角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答案答案D水稻和甘蔗最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故

26、选D项。D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B.C.D.答案答案B由图读出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以及猪、水产品、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且各农业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肥料等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而民居集中和城镇发展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B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

27、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

28、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解析本题以陕西省苹果基地的发展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区位因素、果业的综合效益,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考查材料信息和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绘图表达能力。(1)在黄土高原因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对植被、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2)黄土高原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要从地形

29、、土壤、气候(日照、温差、降水)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种植苹果的效益要从生态效益(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和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脱贫致富)三个方面全面分析。(3)从材料中可获取三点重要信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果渣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那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展畜牧业和建沼气池来解决污染、能源短缺、过量施用化肥问题。解题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提取准确信息,综合分析,找到解决方案。该题用示意图表达法直观清晰,对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命题视角二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下面三题。4.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答案答案C利用电厂粉煤灰制砖,供应建材厂,所以a为电厂;利用海水淡化站排出的浓缩盐水可以制盐,缩短了制盐时间,提高了制盐效率,再加上太阳辐射加速蒸发,所以b为盐场;利用制盐副产品生产溴素、氯化钾、硫酸镁等化工产品,所以c为化工厂。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