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xx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五)
1
单选题
1、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木块B的质量为M,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用水平力F用于A则保持A、B相对静止的条件是F不超过( )
A.μmg
B.μMg
C.μmg1+mM
D.μMg1+Mm
答案:C
A、B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M+ma
若A、B即将相对滑动,则A、B间摩擦力此时恰好为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μmg=Ma
联立解得
F=μmg1+mM
故C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有A、B两物体,mA=2mB,用细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固定斜面上,在它们下滑的过程中( )
A.它们的加速度a=gsinθ
B.它们的加速度a<gsinθ
C.细绳的张力FT=23mBgsinθ
D.细绳的张力FT=13mBgsinθ
答案:A
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合外力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由
F=m总a
可得
a=3mBgsinθ3mB=gsinθ
再隔离B进行受力分析,设绳上拉力为FT,则对于B有
2mBgsinθ-FT2mB=a
可得
FT=0
故选A。
3、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可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两小车放置在水平板上,前端通过钩码牵引,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板擦将两条细线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抬起板擦,两车同时运动,一段时间后按下板擦,小车同时停下,对比两车的位移,可知加速度与受力大小成正比。对于实验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钩码质量相同,小车质量不同B.钩码质量不同,小车质量相同
C.钩码质量相同,小车质量也相同D.钩码质量不同,小车质量也不同
答案:B
研究加速度与受力大小成正比,可知要保证小车的质量相等,钩码的质量不等,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提示: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需控制非研究物理量不变。根据结论可得知研究的物理量是加速度和所受的力,故小车质量要保持不变。
4、如图所示,滑轮A可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光滑轨道下滑,滑轮下用轻绳挂着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B,下滑时,物体B相对于A静止,则下滑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
A.绳的拉力为GB.绳的拉力为Gcosθ
C.绳的方向与光滑轨道不垂直D.B的加速度为g sinθ
答案:D
D.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为
a=MgsinθM=gsinθ
则B的加速度为gsinθ。故D正确。
ABC.隔离对B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B的合外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mBa=mBgsinθ=Gsinθ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绳的方向与轨道垂直,拉力大小为
T=Gcosθ
选项ABC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一轻弹簧放在倾角θ=30°且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A连接,物块B与物块A(二者质量均为m)叠放在斜面上并保持静止,现用大小等于12mg的恒力F平行斜面向上拉B,当运动距离为L时B与A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处于原长时,B与A开始分离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3mg4L
C.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L
D.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
答案:D
AB.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F1=2mgsinθ=mg
B与A刚分离时二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二者间弹力为零,对B分析有
F=12mg=mgsinθ
即此时加速度为0,由此可知,二者分离时弹簧对物体A的弹力大小为
F2=12mg
在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变化量为
ΔF=F1-F2=12mg
根据胡克定律得
ΔF=kΔx=kL
解得
k=mg2L
即B与A开始分离时,弹簧不是处于原长,AB错误;
C.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
xmax=2mgsinθk=2L
C错误;
D.开始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1-2mgsinθ=2ma1
解得
a1=F2m=14g
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AB分离前瞬间,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2-2mgsinθ=2ma2
解得
a2=0
由此可知,从开始运动到B与A刚分离的过程中,两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减小到零,两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其动能一直增大,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m=50kg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10m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所受阻力为f=150N,g取10m/s2,运动员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若运动员滑到底端后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地面上继续滑行,他还能前进多少距离?(不考虑空气阻力)( )
A.20 mB.30 mC.50 mD.60 m
答案:A
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0°-f=ma1
根据题意可知,下滑的位移为
x1=hsin30°
设运动员滑到底端时,速度为v,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v2=2a1x1
运动员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2
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v2=2a2x2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x2=20m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答案:C
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和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μ(mA+mB)gmA+mB=μg
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AB=mBa=μmBg
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左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右,摩擦力向右,C正确,ABD正确。
故选C。
8、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空中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当小球与正下方的轻弹簧接触时,小球将( )
A.立刻静止B.立刻开始做减速运动
C.开始做匀速运动D.继续做加速运动
答案:D
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开始时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同时小球的速度方向向下,所以小球会继续做加速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来到许愿树下,许老师把许的心愿用绸带系在两个小球上并抛到树上,这一情景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体A、B用细线连接,悬挂在定滑轮上,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已知M>m,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上的拉力一定等于mg
B.细线上的拉力可能大于Mg
C.细线上的拉力等于m+M2g
D.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等于4MmM+mg
答案:D
A.因为M>m,m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设细线的拉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T-mg=ma
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大于 mg,选项A错误;
B. M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T=Ma
所以细线上的拉力一定小于Mg,选项B错误;
C.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Mg-mgM+m=M-mM+mg
再对m有
T-mg=ma
所以细线上的拉力
T=mg+ma=2MmM+mg
选项C错误;
D. 对定滑轮有: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
T'=2T=4MmM+mg
选项D正确。
故选D。
10、一个倾角为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v0=4.0m/s的初速度由底端沿斜面上滑,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5。若斜面足够长,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 )
A.2 m/sB.22 m/sC.1 m/sD.3 m/s
答案:B
物块上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mgcos37°=ma1
设上滑的最大位移为x,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v02=2a1x
物块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μmgcos37°=ma2
设物块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v2=2a2x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
v=22ms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多选题
1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长度为L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在M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s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μmgs1=12mv12
B.Fs2-μmgs2=12Mv22
C.μmgL=12mv12
D.Fs2-μmgs2+μmgs1=12Mv22+12mv12
答案:ABD
AC.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前进的距离为s1,故对于滑块
μmgs1=12mv12
故A正确,C错误;
B.木板前进的距离为s2,对于木板
Fs2-μmgs2=12Mv22
故B正确;
D.由以上两式得
Fs2-μmgs2+μmgs1=12Mv22+12mv12
故D正确。
故选ABD。
12、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4,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a大小可能是( )
A.a=0B.a=2μg3
C.a=μg3D.a=F2m-μg4
答案:ACD
A.水平面对木板的最大摩擦力
fm=μ4⋅2mg=12μmg
若拉力F≤fm,则
a=0
故A项正确;
BC.若物块相对木板运动,则
μmg-μ4·2mg=ma
获得的加速度为
a=12μg
此时加速度为最大值,故B错误,C正确;
D.若木板相对物块静止,木板和物块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体水平方向的受力为
F-fm=2ma
a=F2m-μg4
D正确。
故选ACD。
1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时,将质量m=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端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2s时滑离传送带。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 )
A.传送带的倾角θ=30°
B.传送带上下两端的间距为15m
C.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D.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5m
答案:CD
AC.由题图得0~1s内物体加速度
a1=10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1
1~2s内加速度
a2=2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2
联立解得
θ=37o,μ=0.5
A错误,C正确;
B.由题可得物体0~2s内的位移即为传送带上下两端的间距,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位移
l=16m
B错误;
D.由题图知传送带的速率v0=10m/s,则0~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传送带的位移为10m,故相对位移为5m,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1~2s内物体的位移为11m,传送带的位移为10m,故相对位移为1m,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因此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5m,D正确。
故选CD。
14、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A、B两个物块分别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量大的物块运动的位移大
B.质量大的物块运动的时间长
C.初速度大的物块运动的位移大
D.初速度大的物块运动的时间长
答案:CD
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滑动摩擦力即为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
则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a=μg
可知物块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物块的运动时间为
t=va=vμg
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x=v22a=v22μg
可知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与质量无关。由于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初速度大的物块运动的位移大,初速度大的物块运动的时间长。
故选CD。
15、跳水运动是一项具有观赏性且难度系数较大的运动,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我国跳水队收获7金5银。图中为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飒爽英姿。若只研究运动员竖直方向的运动,针对运动员跳水的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最高点时其加速度为零
B.离开跳台前的起跳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C.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这一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D.运动员从手接触水面至入水后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一直是减速运动
答案:BC
A.运动员上升至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为g,故A错误;
B.离开跳台前,运动员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台面给运动员的弹力大于运动员所受重力,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
C.离开跳台后至入水前,运动员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C正确;
D.运动员从手入水开始,受到水向上的浮力和阻力作用,所以合力和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员先加速再减速,故D错误。
故选BC。
16、如图所示,在货车车厢底板上紧密地平整排列着一层油桶,且油桶与车厢前后挡板紧挨着,上面一层只有一只油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没有用绳索固定,所有油桶的规格相同,货车载着油桶一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从某一时刻起货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在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油桶C相对桶A、B保持静止,则桶A对C的支持力减小
B.若油桶C相对桶A、B保持静止,则桶B对C的支持力减小
C.若油桶C相对桶A、B保持静止,则桶A对C支持力的增加量大于桶B对C支持力的减小量
D.当货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超过33g时,桶C就会脱离B而运动到A的左边,甚至撞击前挡板
答案:BD
ABC.对C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和B对C的支持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当C处于静止状态时,根据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上有
FBsin30°=FAsin30° ①
在竖直方向上有
FAcos30°+FBcos30°=mg ②
联立①②解得
FA=FB=33mg ③
设货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对C,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Asin30°-F'Bsin30°=ma ④
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
F'Acos30°+F'Bcos30°=mg ⑤
联立④⑤解得
F'A=33mg+ma ⑥
F'B=33mg-ma ⑦
比较③⑥⑦可知则桶A对C的支持力增大,则桶B对C的支持力减小,且桶A对C支持力的增加量等于桶B对C支持力的减小量,故AC错误,B正确;
D.当桶B对C的支持力为零时,筒C恰好脱离B,设此时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tan30°=ma'
解得
a'=33g
所以当货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超过33g时,桶C就会脱离B而运动到A的左边,甚至撞击前挡板,故D正确。
故选BD。
17、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拴接物体A,质量均为1kg的物体A、B接触但不粘连。压缩弹簧至某一位置(弹性限度以内)后静止释放A、B,同时给物体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使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与作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分离时,弹簧刚好为原长状态
B.A、B分离时,B的加速度为2m/s2
C.A、B分离时,A的速度为0.4m/s
D.开始有F作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4cm
答案:BC
A.物体A、B分离时,B只受拉力F作用,加速度大于零,此时A的加速度与B的相同,则弹簧弹力大于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选项A错误;
B.物体A、B分离后,B的加速度不变,拉力F不变,由图乙可知,此时拉力F为2N,则B的加速度为
a=Fm=2m/s2
选项B正确;
C.由图乙可知0.2s物体A、B分离,分离时A、B的速度相同,均为
v=at=0.4m/s
选项C正确;
D.t=0时,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弹簧弹力为
kx1=2ma
运动0.2s后,弹簧压缩量为
x2=x1-12at2
此时弹簧弹力为
kx2=ma
联立解得
x1=0.08m=8cm
选项D错误。
故选BC。
18、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A和B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A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A、B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A,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C.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 α)g
D.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mMg
答案:ACD
第一次放置时A静止,则由平衡条件可得
Mgsin α=mg
第二次按图乙放置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gsin α=(M+m)a
联立解得
a=(1-sin α)g=M-mMg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mgsin α=ma
解得
T=mg
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19、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体顶端连一轻质定滑轮,小物体C与长木板B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长木板B上放一物体A。已知三物体的质量均为m=1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B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重力加速度为g=10m/s2。现同时由静止释放A、B、C,关于三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正确的是( )
A.A、B以相同加速度沿斜面下滑
B.A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C.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沿斜面向下
D.斜面体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沿斜面向下
答案:BC
AB.由静止释放三物体时,设A、B、C三物体相对静止,则整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0=2mgsinθ-2μ2mgcosθ-mg3m<0
与假设矛盾,所以A、B、C不能一起下滑,A沿长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aA=mgsinθ-μ1mgcosθm=2m/s2
故B正确,A错误;
D.以B、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得
mCg-mBgsinθ-μ1mAgcosθ=0
可知B、C相对斜面体静止,且斜面体对B的摩擦力为零,故D错误;
C.B对A的滑动摩擦力为
FfBA=μ1mAgcosθ=4N
方向沿斜面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方向沿斜面向下,故C正确。
故选BC。
20、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受水平恒力F的作用,经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物体4s末回到起始位置
C.F的大小为6N
D.F在物体上的作用时间为3s
答案:ACD
A.撤去力F后,物体一定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μmg=ma3
根据图像
a3=2-04-3
解得
μ=0.2
A正确;
B.面积表示位移,0~4s图像的面积不等于零,所以物体不是4s末回到起始位置,B错误;
C.1~3s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μmg=ma2
根据图像
a2=2-03-1
解得
F=6N
C正确;
D.0~1s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μmg=ma1
根据图像
a1=5-01-0
解得
F=6N
F在物体上的作用时间为3s,D正确。
故选ACD。
填空题
21、某同学计算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得到的表达式为:s=2Fmt1+t2,用单位制进行检查,这个结果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
答案: 错误 等号右侧单位为m/s,等号左侧单位为m,单位不一致
[1][2]根据导出单位可推导
2Fmt1+t2=Nkg⋅s=kg⋅m/s2kg⋅s=m/s
位移的单位是m,所以等号右侧单位为m/s,等号左侧单位为m,单位不一致,则这个结果是错误的。
2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大小为F的力顺时针转动60°后(不计转动时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物体运动t时间的位移为______。
答案: Fm Ft22m
[1]根据平衡条件,除了F外的其他力的合力与F等大反向,则将F的力顺时针转动60°后,F与其他力的合力方向夹角为
180°-60°=120°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仍然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Fm
[2]根据位移公式,物体运动t时间的位移
x=12at2=Ft22m
23、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接触面粗糙。
(1)若将它们同时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物体始终保持图中位置关系没有分离,则物体B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2)若将它们同时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物体始终保持图中位置关系没有分离,则物体B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3)若将它们同时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物体始终保持图中位置关系没有分离,则物体B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只受重力
B.受重力和A对它的压力
C.受重力和A对它的摩擦力
D.受重力、A对它的压力和摩擦力
答案: A A A
(1)[1]以两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两个物体A、B同时由静止释放,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都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们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两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B都只受到重力,故选A。
(2)[2]以两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两个物体A、B同时竖直上抛,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都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们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两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B都只受到重力,故选A。
(3)[3]以两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两个物体A、B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水平抛出,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都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它们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两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B都只受到重力,故选A。
24、三个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a、b质量均为1kg,c的质量为2kg。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则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时q弹簧的形变量大小为_______cm,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_______cm。(不计滑轮摩擦,g取10m/s2)
答案: 4 12
[1][2]开始未用水平力拉p弹簧时,弹簧q处于压缩状态,受到的压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由胡克定律得弹簧q压缩的长度为
x1=mbgk=10500m=0.02m=2cm
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q伸长的长度当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为等于c物体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弹簧q伸长的长度
x2=mcgk=20500m=0.04m=4cm
此时,弹簧p处于伸长状态,受到的拉力等于b、c的总重力,则弹簧p伸长的长度为
x3=mb+mcgk=30500m=0.06m=6cm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
s=x1+x2+x3=12cm
2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伽利略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