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3736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7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总结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D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B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

2、口紧挨试管,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2 故选 B。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煮楻足火 B斩竹槌洗 C日晒成干 D覆帘压纸 答案:A 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 错误;

3、故选 A。3、“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答案:A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A、能支持物质的燃烧,属于助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B、不易溶于水,属于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C、密度比空气大,属于密度,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

4、3 D、无色气体属于颜色、状态,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4、“中和反应”实验中使用胶头滴管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B取用稀盐酸 C搅拌溶液D用完放置 答案:A 分析: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应用玻璃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以免沾污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5、下列

5、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4 答案:B 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A、极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 A 不正确;B、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 B 正确;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 C 不正确;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 D 不正确。故选 B。小提示: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6、制取、收集 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6、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收集 CO2D验证 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5 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 B。7、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

7、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答案: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正确;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B 不正确;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D 不正确。故选 C。小提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

8、生成。8、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A量筒 B试管 C集气瓶 D锥形瓶 答案:A A、量简用于准确一定量量取液体的体积,故选项正确;B、试管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C、集气瓶没有刻度,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6 D、锥形瓶不能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故选项错误。故选 A。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试剂 B称量氢氧化钠 C读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D A.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要与试管口紧挨,且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试管稍微倾斜,该选项操作不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称量

9、纸称量,应用玻璃器皿,该选项操作不正确;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不是最高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该选项操作正确。故选 D。10、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7 A滴加酚酞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搅拌溶液 答案:A 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它地方,以免沾污滴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

10、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应用玻璃棒,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A。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铁丝弯曲 D湿衣晾干 答案:A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的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8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A。12、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 答案:B 烧杯、锥形瓶、燃烧匙都可以用作反应容

11、器,但是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选 B。13、2022 年 2 月 4 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答案:C A、“雪花”飞舞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升奥运五环旗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点燃奥运圣火,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放飞和平鸽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C。14、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

12、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9 A放烟花B贴对联 C剪窗花D包饺子 答案:A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1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答案:A A、钻木取火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

13、、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聚沙成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10 D、买椟还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A。多选题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答案:AB 分析: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B、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C、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

14、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故 A 不正确;B.酒精在实验桌上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 B 正确;C.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故 C 不正确;D.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不能用用手直接取用,故 D 不正确。故选 AB。17、下列关于水的描述中,属于其物理性质的是()A水电解可产生两种气体 B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在0C时凝结成冰 11 C水不能燃烧 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 答案:B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

15、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A、水电解可产生两种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0会结冰,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水不能燃烧,描述水的不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100时沸腾,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 BD。18、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蒸发皿 B烧杯 C锥形瓶 D试管 答案:AD A、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符合题意;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不符合题

16、意;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不符合题意;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符合题意。故选 AD。19、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实验 D得出结论 12 答案:A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提出假设,“可以尝一尝”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17、实验;故选:A;C。20、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答案:BC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2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胆矾B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C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D塞紧橡胶塞 答案:BC 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试管口要向下倾斜

18、,图中所示操作错误。13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C。2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B通电时灯泡发光放热 C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 D在蜡烛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烧杯内壁有水 答案:AD A、点燃镁条发光放热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通电

19、时灯泡发光放热过程中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 AD。23、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是 A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B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C对无腐蚀性的固体药品,可直接用手去拿 D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答案:AB 14 A、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

20、方,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选项做法正确;B、酒精灯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做法正确;C、无论药品有没有腐蚀性,都不能直接用手去拿,故选项做法不正确;D、取用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故选项做法不正确。故选 AB。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排空气法收集2并验满 C取用液体 D收集氧气 答案:AB A、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助燃也不可燃,故可用点燃的木条验满,选项正确;C、去用液体时,瓶塞应倒

21、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D、图中收集氧气时,空气无法排除,选项错误。故本题选 AB。25、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A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B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C夹住后,拇指要放在长柄上 D夹住后,拇指要放在短柄上 15 答案:AC 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方法是:打开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套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取下,也应由试管底部取下,夹住后,拇指不要放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故选 AC。填空题 26、从细口瓶向试管内倾倒食盐水。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及解释 打开细口瓶的瓶塞,把它_ 原因_ 试管略_,使食盐水_,向试管内倾倒约三分之一试管的食

22、盐水 倾倒液体时,瓶口应_,瓶上的标签应_,原因是_ 取用完毕,盖紧_,把试剂瓶_ 答案:倒放在桌面上 防止沾污瓶盖,进而会污染试剂 倾斜 缓缓倒入 紧挨试管口 朝向手心 防止残留在试剂瓶上的药品腐蚀标签 瓶盖 放回原处 实验步骤打开细口瓶的瓶塞,把它倒放在桌面上;因为:防止沾污瓶盖,进而会污染试剂;试管略微倾斜,使食盐水缓缓倒入,向试管内倾倒约三分之一试管的食盐水;注意: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瓶上的标签应朝向手心,原因:防止残留在试剂瓶上的药品腐蚀标签;取用完毕,盖紧瓶盖,把试剂瓶放回原处。27、请你分析下列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1)_;16 (2)_ 答案:所量液体体积少于 3

23、0mL(其他合理表述亦可)打破试管底部(1)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此时俯视读数,则视线读数大于实际量取液体体积,量取 30mL 液体时,当读数为 30mL 时,实际取得的液体体积小于 30mL;所以答案是:所量液体体积少于 30mL(其他合理表述也亦可)。(2)试管内加入固体颗粒时,应将试管倾斜,沿试管内壁缓慢放入固体颗粒,然后缓慢竖起试管,固体缓慢落于试管底部,不得直接将固体垂直悬空加入,防止固体落下打破试管;所以答案是:打破试管底部。小提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28、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

24、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_和_。(填仪器名称)(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答一点即可)(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答案:量筒 胶头滴管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2)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过滤器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会导致待滤液不经过滤直接进入下面的烧杯中,从而出现浑浊;还有,盛装滤液的烧杯不洁净,也会造成滤液仍浑浊;(3)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25、,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17 29、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_,细玻璃管中的红墨 水 _。这说明动物呼吸消耗 _,呼出 _气体。答案:变浑浊 左移 氧气 二氧化碳 青蛙吸入了氧气,放出了二氧化碳,故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后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内压降低,故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左移。该实验说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30、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里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_上,使之受热均匀,加热完成后,必须用_盖灭酒精灯

26、。(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3)用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0g 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步骤包括:计算、量取、_、装入细口瓶并贴标签,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答案:(1)石棉网 灯帽(2)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3)混匀 偏大 解析:(1)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酒精灯熄灭需要用灯帽盖灭;(2)18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3)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稀释过程中实验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入细口瓶并贴标签;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溶剂质量偏小,溶质质量不变,则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