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重点易错题
1
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70mmB.体重约为50N
C.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D.体温约为37℃
答案:D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故A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约为500N,故B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脚和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500cm2,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p=FS=500N500×10-4m2=1×104Pa
故C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D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故选D。
2、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00g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6cm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额温)大于37.4oC
答案:C
解析: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5s,故A不符合题意;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故B不符合题意;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5~26cm,故C符合题意;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约为36.5℃,若体温高于37.4℃则是发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A.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是永远存在的,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C.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是在测量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测量再认真,也会因为测量仪器的精确度问题造成误差,故BC错误;
D.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或者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4、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上一层楼克服重力做功约1500J
B.成年人正常行走的步长约60dm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kg
D.中学生步行上学时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A
解析:
A.中学生的体重约G=500N,一层楼的高度约h=3m,中学生上一层楼克服重力做功约
W=Gh=500N×3m=1500J
故A符合题意;
B.教室中地板砖的边长一般是80cm,成年人正常步行的步幅略小于此数值,在75cm=7.5d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300g,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小明是一位身材标准的中学生,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身高约为1750cm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柞”约为40cm(柞: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75m(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5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为1m,小明的正常步幅约为1m,故B不符合题意;
C.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约为20cm,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20cm,故C不符合题意;
D.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身高接近,小明的“1庹”约为1.75m左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多选题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避免误差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可避免
答案:AD
解析: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错误,而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有助于减小误差,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7、下面是与某个初中生相关的一组数据,其中基本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 165cmB.体温: 37 ℃C.密度: 1 g/cm3D.重力: 65 N
答案:ABC
解析:
AB.成年人的身高约为170cm左右,一个初中生的身高比成年人的身高小一些,约为165cm;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故AB符合题意;
C.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接近,故初中生的密度约为1 g/cm3,故C符合题意;
D.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kg,重力约为
G=mg=45kg×10N/kg=450N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B.采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和测量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D.错误数据就是指测量误差较大的数据
答案:AB
解析:
AB.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受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B正确;
C.误差是可以减小的,但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错误的数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错误不是误差,故D错误。
故选AB。
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
C.误差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消失D.错误可能是不规范操作引起的
答案:ABD
解析:
A.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距,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故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故B正确;
C.误差不能避免,不会消失,故C错误;
D.错误是可能由于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0、下列对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八年级同学身高约为165mm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110m/s
答案:BC
解析: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八年级同学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5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3×105km/s
故B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4km/h=4×13.6m/s≈1.1m/s
故C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11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填空题
11、单位换算:(1)6.5×106cm=______m; (2)108 km/h=______m/s;
答案: 6.5×104 30
解析:
[1] 6.5×106cm=6.5×106×10-2m=6.5×104m
[2] 108km/h=108×13.6m/s=30m/s
12、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铅笔的长度为_____cm。
答案: 1mm 7.50
解析:
[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铅笔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8.50cm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13、(1)图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答案: 1.60 40.0
解析:
(1)[1]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为1.60cm,则物块的长度为1.60cm。
(2)[2]如图分针指在0和1之间,靠近1一侧,秒针指在40.0s处,则秒表读数为40.0s。
14、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答案: 3.25 337.5
解析: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25cm-2.00cm=3.25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t=5min37.5s=337.5s
15、图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图甲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min_________s,图乙硬币的读数是_________cm,图丙天平的读数是__________g,图丁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
答案: 5 37.5 1.50 28.2 39
解析:
[1][2]停表的分针在5和6之间,已经超过了半个格,分针读作5min,读秒针时要大于30s,所以秒针作37.5或37.50s(因为只有长度测量必须估读)。
[3]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图乙硬币的直径为1.50cm(注意:硬币直径等于终点读数减去起点读数)。
[4]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所以图丙天平读数为28.2g(游码的分度值为0.2g)。
[5]图丁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整数可以不估读,所以读作39℃。
综合题
16、(1)如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归零后,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平衡时,放在天平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内所示,所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2)蹄形磁体附近的导体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现将该导体竖直向上快速移动(沿图示箭头方向),电路中______(选填“有”或“无”)感应电流产生;
(3)小明家的电能表月初示数如图所示,月底示数为941.4kW·h,若用电价格为0.7元/度,则小明家该月电费为______元;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其中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______(多选,选填字母)
A.气泡遇冷收缩 B.气泡遇热膨胀
C.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变小 D.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
答案: 2.70 左 38.6 无 140 乙 AD
解析:
(1)[1]由图可知,刻度值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长度是2.70cm。
[2]由乙图可知,指针指在了分度盘的右侧,所以应该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3]由丙图可知,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m=20g+10g+5g+3.6g=38.6g
(2)[4]当导体棒向上移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3)[5]设小明家该月电费为n,则
n=941.4kW⋅h-741.4kW⋅h×0.7元/度=140元
(4)[6][7]水沸腾前由于气泡上升时,气泡遇冷收缩,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以气泡的体积逐渐减小,所以乙图是沸腾前的情景,气泡变小的原因是AD。
17、(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cm。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
(2)如图2所示,这是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时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图_____(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时的情形;
(3)小明一家驾车去西安探亲,经过某路段时,小明发现路旁有一块交通标志牌,如图3所示。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交通标志牌处到达西安最少需要的时间为 _____h。
答案: 2.45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A 0.375
解析:
(1)[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右侧在3.4cm刻度线和3.5cm刻度线中间,读为3.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45cm-1.00cm=2.45cm
[2]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3]由图2可知,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故图A中情境符合。
(3)[4]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西安15km”是指此地距离西安还有15km;由v=st可得,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西安至少需要时间
t=sv=15km40km/h=0.375h
18、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物块A的长度是 ______ cm;
(2)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 ;
(3)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______ ℃;
(4)如图4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 ℃;
(5)如图5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 ℃。
答案: 1mm 2.55 125s 38.3 8 -2
解析:
(1)[1][2]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物块A的长度是
L=4.00cm-1.45cm=2.55cm
(2)[3]如图2所示,停表的小表盘表示分钟,指针在2min与3min之间且偏向2min,大表盘表示秒,指针位于5s处,则其读数为2min5s,即125s。
(3)[4]如图3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8.3℃。
(4)[5]如图4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于零刻度线以上,则其示数为8℃。
(5)[6]如图5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于零刻度线以下,则其示数为-2℃。
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