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金融资产问题真“晕菜”吗?(金融资产疑难解决)【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会计上的金融资产内容有点繁,有点杂,其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两个科目在“作怪”,一个名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另一个名叫“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象个刚见世面的小女人,比较情绪化,她傍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带头大哥”,这个股神牛气冲天时,她在边上跳节奏明快的伦巴舞,“带头大哥”灰头丧气时,她在边上跳的是昭君出塞舞。“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象个经验丰富的老女人,隐忍不发,她傍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款爷”,“款爷”潜在发达了,她悄悄地将其
2、放入到”仓库”中进行掩盖,等到“款爷”真正发达了(卖出),她才跳自来了,马上重重地记上一笔,转入到“投资收益”中。(注:其实这样的规定是有目的的,任何会计规定基本上离不开政治、经济环境,可供自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直接进入的是所有者权益,根本原因在于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因为持有期限长的很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第二个原因就是实际利率法在“闹腾”,你说好好的直线摊销法不用,非得采用实际利率法,一会儿摊余成本,一会儿利息调整,非把“WE会计”整糊涂才罢休。其实啊,根本上还是权责发生制“造的孽”,不把购买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顶与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债券的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利
3、息调整),这样,就人为地增加了每期摊入到“投资收益”的处理了。既然实际利率法要求这么做,也只有让它继续折腾“俺们会计”了。第三个原因就是同样一件东西,又是名又是字还有号,比如持有A公司的债券,可以名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字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还可以号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你说叫不同的名字也就算了,可它叫什么名字就象换了个人似的,特别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又是公允价值又是摊余成本,实际上它是典型的“脚踏两条船”,在采用摊余成本核算时,还要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表面上看起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券的后续计量同时存在两种计量方法,即按摊余成本和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实质上是按照摊余
4、成本进行计算,在资产计量上还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的,不然,干吗还要再做一笔分录。大家要注意这一点,千万不要搞糊涂了。另外,请大家一定要去仔细比较,体会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的账务处理区别,把握其不同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变动最终也是记入到损益中去,区别就是先让它在资产负债表中休息一下,也就是我一直讲的先在“仓库”中呆一会儿,因此,先记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类科目中,等到资产处置时也就是销售该金融资产时,再转入到“投资收益”科目,进入到利润表中去。 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后出售的时候公允价值变得损益为什么要转到投资收益?原因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
5、量的,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记录它价值波动所带来的损益,它是持有的未实现损益,等它出售实现时,就该确认投资收益了,这就是要转到投资收益的原因。折价溢价债券发行利息调整就是一个破债券!由于采用实际利率法,它不将支付的价款与实际取得的债券成本之间的差额直接作为“投资收益”处理,而将其先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中,以后再折腾你分期摊入到“投资收益”中。它这么玩你,好意思不?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