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方法。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2.以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教学重点: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一、导入: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歌?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也叫做“诗从肺腑出”。);这肺腑之
2、言怎样表达呢?手法;用什么表达呢?内容。二、教学过程今天也有一位诗人想给我们吐吐心声,我们先一起来读读他的诗作,感受一下他的肺腑之声。齐读杜甫的登高。1.你读出诗人怎样地肺腑之声?明确:悲、独。2.此刻的作者为何是悲、独的情感?谁能说说你对杜甫的理解?知人论世。明确: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
3、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登高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3.杜甫今天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悲、独之情,请问这“登高”是一场怎样的活动?明确:登高是重阳节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活动。4.这样的一场活动当中,何以见得杜甫之悲、独之情,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再次齐读品味,并找到答案。明确:内容: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手法:借景抒情。(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诗人借
4、用了哪些自然之悲象?明确: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 在这自然之象中如何读到悲、独之情怀?学生相互探讨。明确:首联: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指导
5、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哀婉孤独颔联: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沉郁高昂(3)宋人罗大
6、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重愁苦,你可有发现?学生探讨。明确: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愁苦沉痛(4)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明确: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忧愤无奈5.学了全诗,我们能明白杜甫之所以悲、独的原因了吧?明确:登高不是为了祈求长寿,而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浓郁的悲愁。大而言之的国家:国运衰微国难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7、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心!所以大家都尊称杜甫为“诗圣”。三、艺术评价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明人胡应麟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杜甫的这首登高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明确: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不仅有技巧,还有情感的感人!再次让我们以肺腑之声来传达杜甫的肺腑之言。四、作业:背诵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