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年级:
姓名:
- 9 -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知识点2: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知识点1]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答案】A
【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知识点1]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中国陕北地区的窑洞
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 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
【答案】C
【解析】竹楼、窑洞、坎儿井都是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产物,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知识点2]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第3~4题。
①豫西——天井窑院 ②东南亚——“水屋” ③北非——碉堡式建筑) ④北欧——木屋)
3.图中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①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黏重 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 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 ④顶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
A.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
C.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D.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扩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下沉式窑院,主要与黄土具有直立性有关,①错误;东南亚的“水屋”,房屋高架,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闷热潮湿,②错误;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光照强,③正确;北欧木屋顶尖坡陡,主要是因为当地降雪量大,④正确。第4题,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A项正确;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内向含蓄、创新与发展的特点,也不能体现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扩散。
5.[知识点2]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6.[知识点2]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答案】A
【解析】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知识点2]以下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第7~8题。
7.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A.多元性 B.区域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8.形成天津地域文化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靠近首都 B.温暖湿润的气候
C.平原地形 D.沿河靠海
【答案】7.A 8.D
【解析】图片反映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包罗万象,国内外建筑比比皆是,因此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与天津位于海河和渤海交汇处的位置特点密切相关。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知识点2]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甲所示建筑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它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4分)
(2)图乙所示建筑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4分)
(3)图丙所示建筑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形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6分)
(4)图丁所示建筑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地形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1)南方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
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 “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也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坚韧不拔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读图,完成第1~2题。
1.这是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影响文中“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根据当地环境推测,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可能是( )
A.团聚状 B.条带状
C.网状 D.棋盘式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可知,影响“千脚落地式”房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正确。第2题,当地为山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可能是沿河谷分布的条带状,B项正确。
[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4题。
四城市文化服务设施、星级餐厅、外籍学生数量统计图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城市名称
人口数量/万人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万亿美元
东京
1 351
2 155
0.95
巴黎
1 060
2 845
0.74
纽约
833
798
0.90
伦敦
978
1 738
0.52
3.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4.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纽约百万人所拥有的剧院最多,且明显高于其他文化服务设施,说明该市人民喜爱观赏戏剧,成为其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C项正确;东京星级餐厅的个数最多,但其并不代表文化设施,A项错误;巴黎和伦敦的人口相近,百万人拥有的美术馆数量伦敦多于巴黎,说明伦敦的美术馆数量比巴黎多,B项错误;伦敦外籍学生多,说明其文化多元化明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D项错误。第4题,由表格可知,东京、纽约在四城市中人均经济水平最高,经济功能明显,同时这两个城市文化遗产、美术馆等文化服务设施远少于巴黎和伦敦。
[地理实践力]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六百多年前以蚝壳作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右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蚝宅”( )
A.就地取材,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温
6.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发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古建筑墙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说明该建筑墙体坚固,可以抵御台风侵袭,C项正确。第6题,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需求,A、C项错误;题干中要求对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项错误,D项正确。
[区域认知]山西国清省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代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下图为乔家大院建筑景观。据此,完成第7~8题。
7.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 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
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 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
8.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说明( )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
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 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院门向东,应是朝向日出方向,A项错误;正房高大,显示尊卑有序,B项正确;屋檐倾斜是为了雨季排水,C项错误;高墙深院,冬季可以防风,D项错误。第8题,在传统题材的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说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A项正确;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无法体现,B项错误;铁路最早并不是出现在山西省,C项错误;木雕中反映的是文化对现实中事物的一种反映,并不是靠想象力丰富,D项错误。
9.[区域认知]地域文化专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可以影响城市的建筑风格等。结合所学知识,下图剪纸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四川盆地文化 B.华北平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江南水乡文化
【答案】D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适合水运,船只成为人们日常的出行工具。读图可知,该剪纸反映的景观为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0.[综合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北京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点保护一批中心城区“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
广州西关大屋大门 广州西关大屋平面图 北京四合院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4分)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2分)
(3)仔细观察有关图片,列表说明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所反映的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8分)
(4)规划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的关系,你认为对“胡同—四合院”特有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改造应遵循什么原则?(6分)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屋檐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4)依法保护;“护旧建新,同步发展”;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协调配置新旧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