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解题方法技巧
1
单选题
1、沿海地区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其原因是( )
A.海面经常刮风B.沿海地区水多,会自动的制冷和制热
C.水的比热容大D.水的比热容小
2、如图所示,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研究的动能是指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具有的动能
B.木块在滑行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木块在滑行过程时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本实验中运用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面包一捏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工地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 煮熟的汤圆变大了,是因为分子变大了
5、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C.冬天跑步,身体就感觉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身体的内能
D.端午期间,粽香四溢,能闻到粽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7、小明从冰箱里取出一盒牛奶,放入70℃左右的热水中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B.热水将温度传递给牛奶,使牛奶的温度升高
C.随着牛奶温度升高,牛奶的内能保持不变
D.加热后牛奶香气四溢,是因为牛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8、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图中与说明相符合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某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某个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含有的热量增加
D.某个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
10、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相同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余音绕梁B.尘土飞扬C.桂花飘香D.大雪纷飞
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信息可知,此物质( )
A.在t=0时刻是固态,其内能为0
B.在2~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不变
C.在0~6min内物质内能一直增大
D.在0~6min内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不具有内能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物体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也可能发生热传递
1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B.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C.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要小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15、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物体放在取暖器旁温度升高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温度升高
C.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热的病人降温
多选题
16、图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实验有( )
A. 如图实验中抽出玻璃板后二氧化氮和空气混合
B. 如图实验中两个压紧的铅块下面能挂起钩码
C. 如图实验中提起水面上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示数增大
D. 如图实验中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棉花燃烧
17、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a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18、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 )
A.密度不变B.温度升高
C.内能增大D.分子热运动变剧烈
19、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小孩下滑
B.冬天搓手
C.柴木烧水
D.空气推动塞子
2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均为0.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在单位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已知:c水=4.2×103J/(kg⋅°C) ,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比热容为2.1×103J/(kg⋅°C)
B.加热20min时间内,水所吸收的热量是甲的两倍
C.甲在前10min内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
D.每个电加热器每秒放出42J的热量
22、2021年江西某地的当日气温低至﹣5℃,教室内,小华和小丽同学展开了有趣的谈话。关于他们的谈话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天气太冷了,我感觉我现在的内能都是负数了
B.小华:天气再冷,你的内能都不会成为负数,因为你体内含有很多热量
C.小丽:哈口气,我都看到它液化成“白气”悬浮在空中,可能要下雪了,下雪之后就更冷
D.小华:所谓“雪后寒”,是指固态的雪变成液态的水需要吸热,空气中的部分热量给吸走了,故空气温度降低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C.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混合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图乙: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迅速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D.图丁:向饮料管A中吹气时,饮料管B中的液面会下降
2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热水比冷水所含有的热量要多
B. 灯丝炽热时的内能比未通电时的内能大
C. 空气压缩仪中的空气被压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空气的内能增加的
D. 棉被晒得热乎乎的,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被子的内能增加的
填空题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
27、在劳动课上,小明利用钳子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铁丝内能的,如图所示,在剪断铁丝的过程中,钳子是一个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8、如图所示,小华从滑梯上滑下,他与滑梯接触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滚动”或“滑动”)。下滑过程中,小华的臀部有灼热的感觉,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臀部的内能(选填“热传递”或“做功”)。当他滑至水平面时,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___。
29、在玻璃瓶内装入约半瓶细沙,盖上瓶盖,包裹一层泡沫塑料,迅速振动瓶子几十次,细沙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方法使沙子内能增大,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 ,如果换成水做该实验,升温不明显是因为水的______大。
3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实验中应量取___________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同时加热6 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分析图像可知:___________(选填“a”或“b”)液体是水。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