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光现象名师选题
1
单选题
1、一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45°夹角,如图所示,一只小球S顺着水平面向A点滚去,则平面镜中小球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小球向A点滚动的过程中,是沿与平面镜成45度角的水平直线运动的,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小球的像成在与镜面成45度角的镜后面,即与水平面垂直,所以是竖直向下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
3、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形成原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水面倒影
B.日食
C.水中“折筷”
D.有趣的手影
答案:A
解析:
A.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折筷”,是因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有关“影”的解释正确的是
A.皮影﹣﹣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照相机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 D.树影﹣﹣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A、皮影,即影子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故C错误;
D、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即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其背后形成影子,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甲: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 乙: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
C. 丙:手影
D. 丁:三棱镜分解白光
答案:C
解析:
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铅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答案:C
解析: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
答案:B
解析:
A.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筷子“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
答案:D
解析:
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碗中“折筷”B.幕上“手影”
C.湖面“塔影”D.雨后彩虹
答案:C
解析:
A.碗中“折筷”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光线在界面发生了偏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时光线照射不到的位置,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湖面“塔影”即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彩虹是太阳光在经过空气中的水雾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B
解析:
A.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进行激光准直,从而开凿出平直的隧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自行车尾灯本身是不发光的,靠反射后车灯的光线来引起后车司机的注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七色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以下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影的形成B.笔被水“折断”
C.水中的倒影D.夜空中的光柱
答案:C
解析:
A.手影的形成是由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后留下阴影,故A不符合题意;
B.笔被水“折断”是折射现象,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符合题意;
D.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城市夜空的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B
解析: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 )
A.红颜料呈红色B.红颜料呈绿色
C.白纸呈白色D.白纸呈绿色
答案:D
解析:
AB.红字只能反射红光,当绿光照射时不能被反射,所以字就是黑色,故AB不符合题意;
CD.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绿光照射时,它反射绿光,所以是绿色,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答案:D
解析:
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多选题
16、与平面镜成像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物体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C.平面镜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BCD
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位置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C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答案:ABD
解析: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故B正确;
C.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距离和墙到小孔的距离,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墙与小孔距离变小,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变大,像变小,故C错误;
D.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ABD。
18、下列对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C.平面镜一定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也能用眼睛看到
答案:BD
解析:
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A错误;
B.能否用光屏接收,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故B正确;
C.平面鏡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C错误;
D.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看到,故D正确。
故选BD。
19、通过平静的水面,小明看到了水里的“鱼”,并想用手里的激光笔去照到真实的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看到的“鱼”是真实的鱼的虚像B.看到的“鱼”在真实的鱼的上方
C.看到的“鱼”相比真实的鱼是左右颠倒的D.将激光笔对准看到的“鱼”进行照射即可
答案:ABD
解析:
AB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入射光线的上方,我们看到的“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在真实的鱼的上方,所以是看到的“鱼”是真实的鱼的虚像,且左右一致,并未颠倒。故AB正确,C错误;
D.鱼反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将激光笔对准看到的“鱼”进行照射,才能把鱼照亮,故D正确。
故选ABD。
20、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
C.电影屏幕选白色布料,目的白色反射所有色光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答案:CD
解析:
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不是红、黄、蓝,故A错误;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故B错误;
C.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故C正确;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CD。
21、下列有关图中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天坛的圜丘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将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的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利用减压、升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
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ABD
解析: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响度增大,故A正确;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一块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的,故C错误;
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故D正确。
故选ABD。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年是距离单位D.病房里,紫外线灯可以灭菌
答案:BCD
解析:
A.当一束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就是漫反射,所以漫反射也属于反射现象中的一种,即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可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正确;
C.光年指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距离单位,故C正确;
D.紫外线能够杀死微生物,可以用于灭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D。
2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放映电影时看到的银幕是光源
答案:BD
解析:
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引起的,故A正确;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C正确;
D.放映电影时看到的图像,是银幕反射的光,银幕自身不发光,所以银幕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BD。
填空题
24、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点,此时光斑在O点_______侧,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___________移动。
答案: 左 光的折射 右
解析:
[1][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光斑左移。
[3]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作出高水位和低水位的图。
由图可知,水槽底部光斑向右移。
25、小红站在距平面镜1.6 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是______m;当她向镜面方向水平移动1 m后,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3.2 不变
解析:
[1]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成镜面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6m,则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是
1.6m+1.6m=3.2m
[2]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实物等大,当她向镜面方向水平移动1 m时,实物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26、雨后液晚,道路湿滑,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我们看到的______处是水面(选填“亮”或“暗”)。
答案: 漫 暗
解析:
[1]由于地面粗糙不平,月光照到地面上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传播,所以发生的是漫反射。
[2]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由于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背着我们的视线,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行人眼,故我们看到暗处是水面。
27、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_______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_________形成水雾。
答案: 对光的反射 液化
解析:
[1]口腔科医生用平面镜成像方便地观察不容易直接看到的部位,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2]烤一烤,是为了使平面镜的温度升高,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
28、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______。
答案: 50° 20°
解析:
[1]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
90°-40°=5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
[2]若入射角增大1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
10°+10°=20°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