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2993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河南省永城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总 论扶持方式: 财政补贴项目类别: 加工项目(特种农产品)项目编号: 2012年河南省永城市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 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 永城市马牧乡马牧村可研报告编制时间: 二一一年八月55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2 项目建设方案4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61.4 项目效益61.5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71.6 综合评价8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22.1 项目建设背景12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第三章 建设条件173.1 项目区概况17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9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44

2、.1 市场分析244.2 营销方案274.3 市场风险28第五章 建设方案30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305.2 建设规划和布局30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315.4 工艺技术方案325.5 设备方案365.6 建筑方案375.7 实施进度安排38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396.1 环境影响39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96.3 评价与审批40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1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17.2 劳动定员427.3 经营管理措施437.4 技术培训44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5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78.1 投资估算依据478.2 投资估算478.3 资金来源488.4

3、 资金使用和管理49第九章 财务评价529.1 财务评价依据529.2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52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539.4 财务效益分析549.5 不确定性分析549.6 财务评价结论56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5710.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57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性分析57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1.1.1.1项目单位名称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1.1.1.2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1.1.1.3发展历程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09月,是中州纺织集团的分公司,2005年9月建成投产,是一家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棉、化纤纺织,加工

4、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是永城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公司于2004年09月在永城市工商局注册登记,法人董先凯,注册资金:人民币3000万元,其中永城市供销社出资2250万元,控股75%,总经理董先凯先生出资750万元,控股25%。公司座落在豫东平原(永城市马牧乡),地处优质棉生产基地,资源丰富,南依古随堤,堤上郑永公路贯通东西,东临永清铁路,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大涧沟,溪水悠悠,隋堤烟柳蒙蒙,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公司占地总面积162亩,目前已达到投资总额达8000万元,年创利税780万元,可安排劳动就业780余人。其中棉花加工厂配有MY-96锯齿轧花机1台,MD

5、Y-400型液压棉花打包机1台,气流皮清机1台,MP-400锯齿皮清机1台,籽清机1台,清弹机1台,另有高科技条码信息管理系统、IC卡数据报表系统、以及皮棉加湿设备、烘干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等,年加工皮棉可达6千吨,有力地保证了所收购棉花的加工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州棉业有限公司凭着超前的经营思维,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信誉为先,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在同业界取得了较高的声誉。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州棉业有限公司依靠市场,努力开创棉花自营业务,实现企业经营重心的战略转移

6、,销区建立多家全资经营企业,并建立棉花收购基地,起到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共同增收致富。中州棉业公司的崛起指日可待,中州棉业公司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州棉业公司的前程更加锦绣。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州棉业有限公司,在古老的隋堤旁边将冉冉升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1.1.1.4现有主导产品类型17级纺织原棉、道棉短绒、棉籽、清弹棉。1.1.1.5主营业务棉花种植、收购及加工棉、化纤纺织。1.1.1.6人员结构公司现有员工1200人,其中初级以上技术人员350人,高层管理人员60人,高层管理人员均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企业领导者可信度较高,具有开拓精神,公司领导班子诚实守信,团结实干,具

7、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能够团结一致,紧密合作。1.1.1.7企业及法人荣誉2007年公司被评委2005、2006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颁发部门: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商丘市合同信用协会。2008年2月项目法人董先凯先生获得河南省“农业致富能手”称号。2009年12月项目法人董先凯先生被评为“永城市第一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颁发部门:中共永城市委统战部、永城市工业经济委员会、永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永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永城市工商业联合会。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龙头企业”,被商丘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定为“重点联系单位”;年被国家五部委定为“我省第九家棉改试点单位”。1

8、.1.2财务状况表1-1 项目单位2009、2010年度财务状况 年度指标名称20092010资产总额(万元)9305.6413144.50固定资产(万元)4586.844599.28流动资产(万元)4574.018402.16负债总额(万元)3582.545734.64所有者权益(万元)5723.117409.86实收资本(万元)3000.003000.00纳税额(万元)28.56229.85营业收入(万元)2632.966639.78净利润(万元)209.06686.75营业利润率(%)7.9410.34净资产收益率(%)3.1810.46投资报酬率(%)2.388.16资产负债率(%)3

9、8.5043.63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公司法定代表人董先凯,男,47岁,永城市马牧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7年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毕业后在山西省高平市创办了高平市中州路桥有限公司。现任山西省高平市政协副主席、高平市中州路桥公司董事长、先后在永城创办了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河南中州凯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凯骏实业有限公司,是商丘市人大代表、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2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农民致富能手。无破产和任何不良信用记录。1.2 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2.1.1项目名称永城市年加工10000吨皮棉生产

10、线扩建项目1.2.1.2建设性质扩建项目1.2.1.3建设地点永城市马牧乡马牧村1.2.1.4建设期限从2011年8月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开始到2012年7月正式营运,历时12个月。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2.2.1建设规模由于皮棉生产所需原料具有季节性特点,目前企业仓库库容不够,难以正常发挥生产能力,为此本项目进一步建设籽棉仓库、皮面仓库及除尘车间、除尘室等附属生产车间,增补部分设备及配套设施,在现有年6000吨皮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增4000吨,达到年产1万吨皮棉的生产能力,新增总建筑面积4678平方米。1.2.2.2产品方案新增1-7级优质皮棉4000吨,副产品为棉籽6526.32吨

11、。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1.2.3.1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本项目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先进成熟,其中主要技术来源于永城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推广中心有国内知名的农业技术专家。1.2.3.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补部分生产设备。购置籽清机一台,锯齿皮清机一台,气流皮清机一台, 96型天鹅轧花机一台,清弹机一台,电机台(一台55千瓦,两台22千瓦,两台11千瓦,一台15千瓦),配套风机六台以及购置其他辅助设备。1.2.4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或数量本项目新增总建筑面积4678平方米,其中主体工程4310平方米,包括籽棉

12、仓库3100平方米、皮棉仓库1210平方米,均为轻钢结构。1.3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1.3.1投资结构项目总投资680万元,投资结构如下:(1)建设投资:649.86万元,占总投资比例95.57%;工程费用:564.52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86.8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9.18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6.03%;预备费:24.16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3.72%;公益性生物资产费用:22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3.39%;(2)建设期利息: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0%;(3)流动资金30.14万元,占总投资比例4.43%。1.3.2资金来源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财政补贴资金160万元,地方

13、财政配套64万元,项目单位自筹456万元。1.4 项目效益1.4.1经济效益本项目投产满负荷生产时,年新增收入11705.26万元,新增税金220.94万元,净利润126.62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9.32%,财务净现值407.92万元,投资回收期5.77年(含建设期),项目财务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效益显著。1.4.2生态效益通过保护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当地棉花标准化种植,有效改良棉田土壤养份结构,降低其它肥料的用量,缓解农村面源污染。1.4.3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可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引力、带动力,有利于龙头企业深化和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订单收购”可破解棉农面临的市场

14、风险,通过棉花种植标准化的推行可提高棉农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棉农增收创造出必要的外部环境。其次,项目实施还可提高农民就业,壮大农民经济人队伍,为农民增添了农业以外的收入来源。再者,项目建设还可带动项目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繁荣了项目区农村经济,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1.5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4)关于印发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供

15、销经联字20116号)(5)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发展规划(农计发200216号)(6)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农企民200214号)(7) 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农经发20028号)(8)国家五部委关于印发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32225号)(9)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10)河南省十二五规划(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6 综合评价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国建立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提高我国棉花加工业集约化、自动化

16、、信息化经营水平的需要,是推动国内棉花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促进我国棉花加工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需要,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棉花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棉花品质,增强我国纺织品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国内棉花企业的产业化经营规模,增强棉花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国内棉花加工业、纺织业及棉花种植业的长效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6.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2.1技术的可行性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大型打包装置、自动扦样装置、自动调湿装置、自动套包装置、编码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技术于2003年至2004年期间由国家组织相关科研部门进行研

17、究开发,于2006年进行推广,经过近几年的使用与完善,各项技术已趋于成熟,并且在08年一般产业化项目运行过程中得到充分肯定,效果显著。本项目新增籽棉仓库及部分设备,现有主生产车间已留预留场地,确保生产线正常运行。1.6.2.2经济的可行性项目建成后,解决了仓容不足的问题,同时项目投产满负荷生产时,年生产能力新增4000吨年,企业总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新增不含税收入11705.26万元,新增利税220.94万元,净利润126.62万元,经济效益可观。1.6.2.3环境的可行性本项目建成后,影响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有灰绒扩散、机械噪音, 整个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在经过处理后, 完全符

18、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改善生产的标准。1.6.2.4市场的可行性由于国内棉花市场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消费的刚性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国内棉花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由于国内棉花加工企业众多,工艺水平普遍不高,市场上高质量的纺织原棉显得格外紧俏。本项目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不仅会大幅提升项目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生产效率的提高会降低项目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而能保证项目产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1.6.3项目风险评估1.6.3.1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对项目计算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可知,项目年平均净利润为126.62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9.32%,财务净现值

19、为407.92万元,项目盈利能力较强,有能力控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1.6.3.2政策风险分析棉花加工业处于纺织业及棉花种植业的中间环节,实现棉花加工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不仅会带动广大棉农增产、增收,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纺织品质量水平,增强我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提高我国棉花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经营水平,将是国家产业政策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政策方面该项目不存在风险。1.6.3.3市场风险分析目前,国内棉花市场的供需现状及逐年扩大的供需缺口,决定了国内棉花将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项目产品的质量水平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同时,项目单位营销策略务实、得当,营销

20、渠道完善、畅通,内部管理严谨、高效,未来的市场风险将完全有能力予以化解。1.6.4项目带动作用本项目是一项带动范围较广、带动效果显著的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单位原年加工皮棉6000吨,与种植基地农户签订合同5万多亩,直接带动农户一万多户,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企业新增皮棉加工生产能力4000吨,项目单位计划将基地的范围永城市其他乡镇扩展,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全部工程,届时公司直接带动种植基地扩大到8万多亩,带动农户超过12000户。通过本项目的继续扩大实施,直接带动种植基地将再增加4万亩,项目单位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棉农联结,通过一系列产业化经营措施的推行,可促进农户亩均增

21、收560元左右。另外,本项目的实施还会带动本地纺织产业、油脂产业及三产的发展。1.6.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1.6.5.1制约因素(1)农民种植组织化程度不高;(2)资源流向过于分散;(3)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1.6.5.2解决方案(1)完善和扩大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标准;(2)“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推行“棉花订单”;(3)积极参与国家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1.6.6结论与建议1.6.6.1论证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通过对项目的分析表明,项目方案和技术路线比较先进、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同行

22、业先进水平,产品市场前景好、需求潜力大,项目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广泛,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且项目基本上无“三废”排放。因此我们认为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1.6.6.2建议该项目是一项以工带农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经济效益可观,带动广大农户增收作用显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上期项目有效连接。建议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使项目能够尽快实施,早日完成,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2.1.1.1国家产业政策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减小趋同性,避免盲目性,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逐步推进新的农业生产力布局的

23、形成,农业部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区指导意见中要求:“推进粮、棉、油等大宗农业品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壮大中介流通组织,拓宽农产品收购、加工、转化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化经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把粮、棉、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三大领域之首。2.1.1.2行业规划农业部在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原则:“大力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还对棉花加工业的发

24、展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较多,经整顿后关闭了一批不具备加工条件的棉花加工厂,使棉花加工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工厂应有一定的规模,并采用较现代的加工设备,生产出优质的棉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国家五部委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中指出此次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和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育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2.1.1.3区域发展规划河南省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份之一,年产皮棉几十万吨,永城市作为省重要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棉花种植历史和发

25、达的棉花加工产业,按照国家当前的农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在永城市区域进一步利用棉花生产的传统优势,加速棉花品种的改良和优化,积极建设和培育棉花种植基地,尽快推广棉花新工艺、新技术加工,完善产业化经营,把本区域棉花生产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竞争优势。根据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精神,河南省结合省情,对本省的棉花加工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2.1.2项目提出的理由2.1.2.1区域经济项目区位于河南省重点产棉区永城市,近年来,随着市政府对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棉花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在所属市、县、区中的种植面积均得到较快增长,现在,永城市域内棉花种植面积占据全市的大部分耕地面积,达13

26、万亩,年产量为7万担。由于棉花种植业带动,区域内棉花加工业及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棉花为主线的整个涉棉产业成为永城市区域经济中一个亮点。2.1.2.2企业自身发展需求项目单位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与带动能力均位于永城市同行业企业的前列。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带动力,项目单位制定了“夯实棉花加工基地、扩大原料基地建设、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战略,以此战略为指导,几年来,企业一方面建立棉花标准种植基地,强化企业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购置纺织设备,开始涉足纺织领域。经过本次项目的实施,企业的产业化带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棉花属于季节性作物

27、,前期项目仓容能力不足,为此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原有主生产车间中已留有预留空间,本项目通过增补部分设备,可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的需要永城市为河南省种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为本区第一大经济作物,棉花产业迅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本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皮棉4000吨,企业生产能力达到皮棉1万吨,基地范围将会覆盖全市种棉面积,不仅进一步壮大了当地棉花产业规模,而且对当地经济结构的优化、棉农增产增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2.2完善农业产业链的需要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壮大企业规模,有

28、利于企业完善自身的产业链条。项目所采用的新工艺可实现对棉花的精加工,可以为纺织产业输送优质原料,促进下游棉纺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向上,则有利于企业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加快棉花种植标准化的实施进度,从而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本项目可带动棉花种植、纺织、运输、商贸等相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可有效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新型现代农业。2.2.3带动棉农增收,增强龙头企业牵引力的需要项目单位从创建伊始,便致力于地方棉花种植水平的提高,致力于为农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项目单位共签订收购合同达5万多亩。2011年企业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将基地的范围

29、向永城市其他县、市、乡、镇扩展,计划用一年的时间,使原料基地的规模达到8万多亩。从企业成立至今,项目单位在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方面以及为农服务、促农增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对基地品种进行优化统一、推行棉花标准化种植、无偿向基地农户提供农资配送及技术信息服务、通过订购合同及价格保护来化解棉农面对的市场风险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显著成效。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的带动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基地面积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到8万多亩,直接带动农户新增到12000户,届时,将会有近30000户棉农在项目单位产业化经营中受益。2.2.4提高棉花品质,增强我国纺织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市场收

30、购、加工主体众多,籽棉流向分散,许多小企业收购的籽棉量有限,把不同时期与不同品质籽棉混杂加工,这不但造成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皮棉的内在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等相关措施的施行,将会加大对棉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棉花的加工品质,提升我国纺织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产品进入良性竞争通道,实现企业及国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2.5企业解决自身发展,增强带动能力的需要项目单位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与带动能力均位于永城市同行业企业的前列。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带动力,项目单位制定了“夯实棉花加工基地、扩大

31、原料基地建设、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的发展战略,以此战略为指导,几年来,企业一方面建立棉花标准种植基地,强化企业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购置纺织设备,开始涉足纺织领域。企业通过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实现自动化的机械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对周边农户的带动力。第三章 建设条件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建设地点选择3.1.1.1选址原则、依据(1)节约用地,不占耕地。建设用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荒地和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力求节约用地。(2)减少拆迁移民。工程选址、选线着眼于少拆迁,少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3)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4

3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应有利于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3.1.1.2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永城市中州棉业有限公司内,该企业地处棉区腹地,附近有城市公路干道,8万多亩棉花种植基地位于本区,原料收购及产业化服务均较为便利。企业已预留项目建设用地空间,可满足扩建需要。项目区位于永城市马牧乡马牧村,区域内主要农作物为棉花,且种植面积在不断的发展扩张,现在,项目区棉花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年产皮棉约7万担。3.1.2自然条件3.1.2.1气象项目区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00

33、-900毫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5.7,蒸发量1469-1629mm。适合棉花生长。3.1.2.2土壤项目区分布有沙姜黑土、褐土和潮土,但潮土居多,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地肥沃。3.1.3社会经济状况河南省永城市,总面积为2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5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60万。已是省计划单列市,辖东城区、西城区,两个城区,29个乡镇和一个产业集聚区。截至2010年底市区建成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7.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89平方米。GDP

34、289.3 亿元,财政总收入53.8亿元。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3.1.4.1本行业发展现状项目所在市目前共有棉花加工企业较多,总加工能力上万吨,其具备棉花加工资质的企业并不多,有好多企业是无证经营。近年来,因市场竞争加剧,加之金融危机,有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剩余企业中有近40%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项目单位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项目所在市较大棉花加工企业。3.1.4.2关联产业发展现状棉花种植基地发展现状:永城市为河南省重点产棉市,区域内棉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籽棉3万多吨,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据全省产棉的很大比重。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种棉花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35、,种植面积和种植水平都有进一步提高。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保质量创品牌,树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策略,使自己的产品逐年赢得客户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销售网络不断扩大。主要产品采取常驻办事处和厂家直售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进行销售。企业生产的“中州牌、皮棉、棉纱”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客户信赖,产品供不应求。其“中州牌”商标申请注册。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张家港、南通、广州、杭州、山东、淮北等地。根据各地的需求,提供不同档次的产品。经过多年的交往,产品赢得了客户的好评,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产销两旺,产销率达90%。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政

36、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3.2.1.1政策优势本项目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不仅国家对项目建设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且地方财政、供销、农业等部门都参与了项目的申报工作,得到地方供电、供水等方面的合力保证,这些优惠政策的推行及良好的外部支持条件都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3.2.1.2资源优势项目单位所在的河南省永城市是省重点产棉市,区域内棉花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产量约3万多吨,邻近的地市都有大面积棉花种植,每年流入项目单位所在地的棉花约3万吨,另外项目单位通过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建立企业自己的棉花种植基地,项目单位原有基地规模5万亩,通过本项目的

37、实施,基地规模扩大到8万亩,本项目建成后直接带动基地再增加3万亩,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原料供应较为充足。3.2.1.3市场优势从目前纺织原棉市场来看,大包棉正逐步受到纺织企业的青睐,经过技改的加工生产线所产出的大包棉在原棉的一致性、回潮率、异纤含量、逐包仪器化公正检验等方面有着传统小包棉难以比拟的优势,另外,国家在收储、运输、市场准入及消费方面都给予了大包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包棉的市场竞争优势已逐步显现。3.2.1.4技术优势项目单位建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具有一定的功关能力,另外项目单位还与永城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建立有长期协作关系。3.2.1.5基础设施条件交通运输:永城地处豫、皖、

38、苏、鲁四省结合部,又是城市密集区,交通十分便捷,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311国道、郑(州)永(城)省道横贯全境,规划中的永(城)宿(州)、永(城)亳(州)高速连接京沪和京珠(海)高速,永(城)芒(山)高速与永(城)宿(州)、永(城)亳(州)高速相连,以城区为中心,形成“工”字型高速网。永宿、永亳、永(城)砀(山)、永商、永(城)涡(阳)等省际道路在市区交汇,形成“米”字型交通框架。陇海、京沪、京九、徐阜四大铁路干线在永城四周紧绕,境内的铁路连接线与四大干线相连,客运车站正在筹建,沱河航运已经运营。乡乡通等级公路,村村通柏油路。水、电、气:该项目建设所在地,区内有城市电网、给排水管

39、网、天然气管网及暖气管网等。3.2.1.6原有项目基本情况原项目名称:永城市年加工6000吨皮棉生产线扩建项目原建设进度:2008年8月2009年12月原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总计投入资金1100万元,资金全部自筹。原建设内容:根据新工艺的要求对原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需增补的主辅设备及配套土建设施。年加工皮棉6000吨,年生产棉籽9789吨。(1)改造年产6000吨棉花加工生产线一条,需增补主辅设备34台套及安装;(2)新建主、辅生产车间、仓库及其他辅助用房7000平方米;(3)厂区道路、棉花垛场、消防等室外工程设施及厂区绿化;(4)厂大门外道路、厂前排水中沟整治等公益性工程。原项目资金使用:总

40、投资1100万元,其中土建费用4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油528.5万元;工程其他费用为65.7万元;预备费及流动资金费用合计为105.8万元。原项目资金管理: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向财务申请预拨资金,并按已完成工作量填写报账申请表,经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和工程人员签字后,再由项目第一责任人审查,连同所有财务原始凭证,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和法人代表审批后在资金专户报销。实行项目资金的竣工审计制度,待项目实施结束后,由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3.2.2.1主要障碍因素(1)农民种植组织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国内(新疆生产兵团除外)棉花种植

41、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的生产方式为主,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广大棉农有的是凭经验,有的是跟感觉来从事棉花生产,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品种复杂多样、种植技术缺乏、质量意识不足、分等分级不够、投入消耗多、整体效益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同时也制约着棉花产量及品质的进一步提高。(2)资源流向过于分散:目前,国内棉花加工企业约20000家左右,其中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设备工艺简陋,这些企业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优质资源,却难以产出应有的高品质量产品,不仅制约了规模性企业的优势发挥,而且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3)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国内棉花加工能力

42、总量近3000万吨,为国内棉花产量的4倍,无棉花加工资质的棉花加工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56%,由于市场参与主体过多,导致购销两端市场时常发生哄抬抢购、压级压价、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现象,混乱的市场秩序给产业的建康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3.2.2.2解决方案(1)通过项目单位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地引导农户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生产标准,实行规范化生产管理;(2)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棉农联结,在社员中推行“订单收购”,逐步扩大企业原料种植基地的覆盖范围,在促进和提高项目区棉花生产的同时,构建企业稳定的原料来源渠道;(3)通过积极参与国家棉花检

43、验体制改革,对现有设备、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结合自身条件及实际情况,推动区域内棉花加工企业联合、兼并与重组的步伐,尽快实现行业的规范发展。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 市场分析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处于规模化与小型化并存的状况。中国年产皮棉目前在760万吨,产棉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几乎呈现均分状态。棉花质量存在差异性,新疆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光照时间等因素影响,棉花内在品质(强力、细度、成熟度、色泽、断裂比强度等指标)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前,棉花加工厂有3000家左右,改革后,由于游资的进入,2004年

44、猛增到18000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到2010年,达到了2470家。现有50%的棉花加工厂不同程度地存在工艺落后、设备不完善的现象。年加工能力在5000吨以上的规模化企业只有1400家左右。通过对近几年的出口同比增速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除2001年出口增长较小在2.33%,2002年同比急剧增长15.66%,20032005年出口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200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约1440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952亿美元,增长28.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88亿美元,增长18.7%。目前中国纺织品服装工业对外依存度在50%左右,其余50%

45、则为国内市场所消化,据某机构对城、乡不同层次人员的抽样调查显示,纺织品服装人均年消费需求在5001000元的占50%、10002000元的占25%、2000元以上的占25%,按人均700元保守估算,国内市场年消费需求总量将达10000亿元。 从纺织纤维需求来看,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纺织纤维需求以3%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球的纤维加工和消费达到5340万吨,以60亿人口计,全球人均纤维消费量为8.7公斤。由于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纤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对原棉的需求,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中,棉制品占总体的1/3以上,且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此外,随

46、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要求将愈来愈高,纯棉织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原棉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从国内棉花供应来看,按照国家统计局资料,1999-2004年的6年中,棉花消费增长的速度分别为20%、14%、9.4%、9.8%、13.9%、11.1%。同一时期,棉花产量波动不定,年际间波动幅度分别为-14.9%、15.4%、20.5%、-7.5%、-1%和30%。由于需求逐年上升,棉花产量波动不定,国内供求连续6年存在缺口,并且呈逐步扩大态势。如果说2003年以前国家还可以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积压下来的库存解决缺口,2003年以后则基本依靠进口棉花来弥补不足。4.1.2市场前景

47、分析纺织产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由于纺织品服装出口强劲增长的带动,国内纺织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纱线生产能力及产量迅速扩大,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2004年2006年,全国棉纱产量分别为1094.86万吨、1412.4万吨、1722.2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9%、29%、21.9%,2007年截止到8月份国内棉纱产量已达到1722.2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8.8%。棉纱产量的激增带动了国内棉花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国内棉花消费总量2004/05棉花年度达870万吨,2005/06棉花年度达940万吨,2006/07棉花年度达到1080万吨,2007/08棉花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