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牦牛育肥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牦牛育肥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扩建三、项目建设单位:XXX农牧业综合经营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XXX企业性质:合作经济组织四、建设地点:XX县X镇X村原青年牧场五、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期1年,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六、产品方案:新建占地60亩的牦牛育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处。年育肥出栏商品肉用牦牛2000头、年产商品有机肥3570吨。七、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场区占地总面积60亩,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公用及辅助工程三个方面。1、土建工程:新建标准育肥牛舍20栋、8000平方
2、米,隔离观察舍4栋、1600平方米,青贮窖6座、1800立方米,饲料库200平方米,贮草棚400平方米,兽医室及药房60平方米,消毒更衣室6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车间400平方米,肥料库200平方米,配电间40平方米,锅炉房80平方米,其他业务用房120平方米,干粪堆场200立方米,蓄水池1座1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1座100立方米。 2、设备购置:购置各类仪器设备35台套,其中畜圈饲养用具20套,铡草机2台,计算机及管理软件2套,粉碎机、链式翻堆机、肥料颗粒机、干燥机、电子汽车衡、防疫化验设备、污水处理设备、配电设备、锅炉设备、消防及办公设备各1台套。3、公用及辅助工程:新建场区供水管网400
3、米,排水管线300米,供电线路300米,场区道路300米,大门2座,围墙800米,绿化1000平方米。八、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443.2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87万元,流动资金投资456.28万元。建设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866万元;设备购置投资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3万元,基本预备费28万元。九、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443.28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补助500万元,全部用于建设投资;合作社自筹943.28万元(用于建设投资487万元,流动资金456.28万元)。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一产品方案1育肥牦牛头2000定型年
4、,育成率100%3有机肥吨3570定型年二建设指标1占地面积亩602构(建)筑物面积平方米12860其中:牛舍平方米9600钢架、每栋400平米3有机肥车间平方米400砌体其他工程平方米2860业务用房、养殖设施、水电路暖等仪器设备采购台套35加工、饲养、防疫等4建筑容积率%32.13二投资与资金筹措1总投资万元1443.28 1.1建设投资万元987.00 1.2建设期利息万元0.00 1.3流动资金万元456.28 2资金筹措万元1443.28 2.1自筹资金万元943.28 2.2申请国家补助万元500.00三财务效益1销售(营业)收入万元1205.60正常年份,含税2总成本费用万元95
5、7.99正常年份,含税3利润总额万元247.61达产年4净利润万元185.71达产年5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0.00达产年6所得税万元61.90达产年7财务内部收益率%19.59税前8财务净现值万元1134.28 税前,ic=8%9静态投资回收期年6.33税前10投资利润率%17.8511投资利税率%17.8512财务内部收益率%15.01税后13财务净现值万元305.92 税后,ic=8%14静态投资回收期年7.65税后15盈亏平衡点%37.59第二节 项目可行性编制依据一、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
6、收的若干意见;三、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四、X省农牧厅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规程;五、X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六、X省“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七、X省“十二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八、X州“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九、XX县“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十、相关协议书、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现场调研资料。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项目以XX县丰富的牦牛资源为依托,结合项目区农牧耦合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牦牛冷季育肥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牦牛育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打造牦牛肉特色优势品牌,促进天然草场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项目选址优越、交通便利,项目区气
7、候条件较好,具备饲草种植条件,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饲草资源有保障。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建设内容、投资规模适宜,经济效益显著,管理措施得力。同时可有效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农牧民从事饲草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农牧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可行,建议立项。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背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奶业,保护天然草场,建
8、设饲草料基地,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农业部不失时机的颁布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指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全国要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并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X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中提出,为进一步推动
9、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要认清形势、增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理清思路、明确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目标和任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牵引带头作用,加强农牧业产业化基础建设、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牧区产业化经营提供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氛围。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X省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
10、助奖励机制政策前期七项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X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案。为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的目标,省农牧厅提出“要把握好禁牧以村或牧户为单元,以夏秋草场为重点,牧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农区发展规模养殖,建设养畜、科学养畜,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牲畜棚圈、贮草棚、围栏、饲草料基地及牲畜注射栏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积极推进畜种改良,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提升肉类品质,促进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确保畜产品供应数量不会因减畜而大幅度减少,实现生态有效保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理由特提出XX县牦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第二节 项目
11、建设的必要性一、响应党中央十七大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需要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一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该项目建设完全符合这一精神,项目建设将有力推动该区域这一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为其提供基本平台需求和物质保障,有力促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成即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便早日实现
12、小康社会。二、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XX县地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外界干扰和破坏,仅靠系统内部功能进行自我调节实难恢复。目前,XX县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地退化、沙化面积逐年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初级生产不足,次级生产超前的状态,畜草矛盾十分突出,从而造成草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量减少、冰山萎缩、毒杂草增加,鼠虫害严重泛滥等,严重威胁着区域草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X湖的生态环境。通过项目的实施,对于缓解天然草场压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畜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三、藏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治稳定的需要项目区属于少数民族聚集
13、区,由于历史、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原因,工业、农业、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作为该区域支柱产业的畜牧业,很大程度依赖于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因此,保护生态,发展以草产业为核心的生态畜牧业对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遏制草场退化,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为满足藏区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强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必须加快发展经济,逐步改善发展的质量,不断消除贫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14、相协调,即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四、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需要 通过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充分利用农牧区的饲草料资源进行育肥,实现饲草资源与家畜资源在时空上的互补。进行大规模的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配套技术集成,为转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生态畜牧业这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科学含量,并可获得丰厚的附加值,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运作的有效性;农区、牧区的动植物资源产生互作效应,使其资源利用效益超出简单的相加价值,整体经营效益得以提高。从而,发挥有效缓解示范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三江源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五、发展现代高效
15、农牧业的需要项目区是X省主要的畜牧区之一,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行生态环境建设,畜牧业生产成为X高原最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支柱产业。近年来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使得畜牧业生产在农业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是,由于自然条件有限,生产基础薄弱,传统的放牧生产方式落后,使得畜牧业经营效益低下,牧区经济发展缓慢,急需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发展突破。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对各类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是我国目前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总结多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
16、的经验,大力促进以规模化养殖为主要特色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已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高效畜牧业的当务之急。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市场现状调查牦牛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特有的家畜遗传资源。中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2%,主要分布在藏族同胞聚居区,分布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其中X省470万头,西藏自治区360万头,四川省390万头,甘肃省90万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6万头,云南省5万多头。国外主要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60万头,前苏联中亚各国14万头,印度4万头,尼泊尔6万头,不丹2万头。中国是牦牛的主要产区,年生产牦牛肉大约22.56万吨,毛1.3万吨(其中牦牛绒为
17、0.65万吨),乳71.5万吨,皮17万张。牦牛同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牦牛业对提高藏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维护民族地区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牦牛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牦牛是唯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天然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牛种,因此在其分布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学地位。牦牛是X省草原畜牧业的当家畜种之一。牦牛分布较广,从海拔2500-3000m 到5700m的高山都有分布,牦牛属多用型牲畜,具有产肉、产毛绒、产奶、役用等多种生产性能。成年阉牦牛平均胴体重为194.0kg,屠宰率为51.56%;平均每头成年牦牛年产牛毛0.25kg,
18、牛绒0.5kg;平均每头成年牦牛日产奶1-2kg,年产奶132-170kg,平均乳脂率为6.37%。全省共存栏牦牛约500多万头。2000年共出栏牛111.57万头,其中出栏牦牛100.03万头,占总出栏的89.66%。牛肉产量为9.25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7.71%,牛奶产量为20.57万吨,占奶类总产量的97.53%。第二节 市场供需预测1999年,世界总产肉量为225945千吨,其中牛肉产量13395千吨,占26.09%;羊肉产量11295千吨,占5%;猪肉产量88430千吨,占39.14%;禽肉产量63249千吨,占27.99%;其他肉产量4021千吨,占1.78%。我国总产肉量为5
19、9357千吨,其中牛肉产量5004千吨,占8.43%;羊肉产量2318千吨,占3.91%;猪肉产量39858千吨,占67.15%;禽肉产量11592千吨,占19.53%;其他肉产量585千吨,占0.98%。我省总产肉量为208323吨,其中牛肉产量63529吨,占全省的30.50%;羊肉产量70011吨,占33.61%;猪肉产量69530吨,占33.38%;其他肉产量5253吨,占2.52%。2009年,我省牛羊肉产量为19.84万吨,其中牛肉9.9万吨、羊肉9.94万吨,人均牛羊肉占有量35.6公斤。全省牛羊肉消费量15.84万吨(约4万吨销售出省),人均消费量28.42公斤。由于我省牛羊肉
20、产品风味独特,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因肉源不足,且无法均衡供应。现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为17万吨,缺口达13万吨。由于在当前的生产方式下,进行牦牛的选种选育工作不仅周期长,投入高,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致使我省乃至我国牦牛产区长期以来缺乏对牦牛的系统选种选育,牦牛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都有所降低,因此各地对优良牦牛种牛需求量较大。目前X省存栏牦牛中有能繁母牛250万头,平均每年的种公牛需4万头。但近年来我省经业务部门鉴定的合格牦牛种公牛在5000头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利用同德地区牦牛资源,培育含野血量较高的种牛在牦牛产区进行推广,
21、是一条生产优良牦牛种牛的捷径,将会对牦牛生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提高牦牛的个体生产性能,所培育的种牛因其生产性能和抗逆性优异而获得各牦牛产区的欢迎。第三节 价格预测项目区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洁净的环境和无污染天然牧草造就了其独特的产品优势,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很旺销,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从1992年至1997年美国市场上绿色食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普通食品,价格为5美元/公斤,而普通仅为2美元/公斤。目前,家畜类绿色食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所占份额很低,而同时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却不断增长,销售价格是普通肉类的2-3倍。加之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
22、组织,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我国畜产品贸易体制的方向逐渐适应市场化,畜产品流通体制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牛、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84%,竞争优势明显。第四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据中国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和我国未来主要食物产量预测,食物结构模式中动物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为肉类24kg,蛋类12kg,奶类8kg,肉食结构也将由目前的牛肉6070%调整到牛肉:牛、羊、兔肉:禽肉为1:1:1的合理比例。市场需求量较大,牛羊肉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量。二、产品市场前景分析1、国外市场预测据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全球肉类总产为24130万t,其中中国为6732万t,占27%,位居世界第
23、一位。居第二、三位的美国、巴西的产量之和约为我国的83%。我国羊肉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牛肉产量在美国、巴西之后位居第三。从世界消费趋势来看,羊肉的产量和消费量在逐年增长。尤其是对羔羊肉的消费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国家都扩大了羔羊肉的生产规模,提高了羔羊肉的生产比例:英国生产羔羊肉占羊肉总产量的94%左右,新西兰占80%左右,法国占75%左右,澳大利亚占70%左右,而我国羔羊肉的产量在羊肉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不到30%。在羔羊肉的产区,近几年每千克羔羊肉的平均价格也高达2030元。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国内市场预测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49.2kg,而人均占有牛肉量仅4.3 kg,人均占有羊肉量
24、更少,仅为2.4 kg,更何况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以上,而人均肉消费只有城市的66.8%,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消费空间,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的消费数量会持续增长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又为我国肉类,尤其是牛羊肉的发展提供了比欧美各国更好的内需条件。提高我国人民膳食中的动物蛋白比例,仍是今后相当时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全国每年出口香港的活牛定额为1620万头,而且出口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我省也是活牛出口的产区之一。同时近年来欧洲、日本牛肉市场还没有走出“疯牛病”的阴影,饲料和畜产品被污染的消息此起彼伏,也为国内牛羊肉生产市场扩大销售提供了有利商机。据国家公
25、布的经济信息行情,我国的牛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4060%,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牛羊肉等畜产品与国际市场相比,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不但具有抗御国外产品冲南国内市场的能力,还具有很好的国际市场前景。3、省内市场预测X省551万人口中,大多习惯食用牛羊肉,其中城镇人口约200万人,按每人每年消费15公斤牛羊肉制品计算,仅城镇人口年消费可达3万余吨。 从X省内肉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青藏高原绿色肉食品公司和X绿草原食品有限公司了解,牛羊肉肉源紧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草原兴发等企业的进驻,年收购牛羊30多万头只,使牛羊肉肉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X省牛羊规模养殖前景广阔。三、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与
26、市场定位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养殖小区养殖的主要是牦牛,再通过3-4个月的饲舍圈养后按照穆斯林方式屠宰,就地销售,生产成本低,饲料供应环节少,销售过程费用低;所以说,基地生产的产品具备着质量优良和较低价格优势,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市场定位根据当地生产及生活实际,本项目市场定位一级市场为XX县,辐射X地区;二级市场为西宁市及周边地区;三级市场主要为甘肃省兰州市和周边等地区。3、市场风险分析本项目产品有相当的竞争能力。据市场预测结果,牛肉产品省内市场容量较大,本项目主目标市场为XX、西宁等穆斯林群众聚居地区,产品运输成本相对低,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总之,本项目虽有一定市场
27、风险,但市场风险不大。在产品价格的确定中采取稳妥的原则,因此价格风险也不大。四、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无公害、无污染的特色畜牧业,开发潜力巨大,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中央明确指出西部地区的结构调整要突出区域特色,因此,发展具有X特色无污染的草地绿色畜产品正逢其时。同时,国内外有关专家分析后也认为,发展绿色食品正成为世界性潮流,将成为本世纪人类食品生产的主要增长点。随着人口的增长,牛羊肉消费需求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旅游业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融合,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对牛羊肉的消费将明显增长。因此,今后肉产品流通
28、市场将会供销两旺,销路可观。本项目利用XX县周边地区的优势资源、丰富本地区的“菜篮子”,将成为XX县生产的区位优势。第四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XXX农牧业经营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月,注册资金380万元。马铃薯、大蒜、大豆等农农产品种植销售,牛羊繁育、收购销售等。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返还。20XX年底,XXX农牧业经营专业合作社扩大,新吸纳260户农民,组织实施了牦牛养殖试点项目,现建成了奶牛养殖小区1个,奶牛存栏规模30头。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奶牛养殖户收入明显增长,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
29、农业区种植结构得到调整,形成了集约化生产,种植业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带动农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新亮点。第五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XX县位于X省东北部,X州的西北部,北纬37253905,东经980510102。东与XX县接壤,南与XX、XX县相连,西南与XX州XX县相连,西北和北与XX省XX、XX、XX、XX县为邻。南北跨185公里,东西跨270.4公里,呈长条形。二、地形地貌XX县地处XX山中部的群山峻岭山间谷地之中,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耸,山脉绵亘,走廊南山横卧于县境西北部,托勒山横贯于县境中部,XX南山、XX山横亘于县境南部,4条山脉构成了XX县多山地貌骨架,
30、其间盆地、河谷错纵分布。境内最高海拔5248米,盆地海拔3000-3600米。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为草地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气候与水文境内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大陆性特征。主要特点是:光照丰富、太阳辐射强烈,年日照时数2530-3100小时之间,太阳辐射量145.09-177.10千卡/cm2之间;气温低,年均气温- 4.7-1.2,最冷月(元月份)最低气温-39,最热月(7月份)最高气温30.5,0以上积温农业区1178-1696,牧业区653-1187之间,冷季长,暖季短,昼夜温差大,几乎无绝对无霜期;降水量少,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寒冷,全年降水量240-400mm之间
31、,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8%-88.85%。县境干旱、霜冻、雹灾、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县境内共有两大水系,即黄河水系的XX河和XX山内陆水系的黑河、X河、XX河,四大河流流域面积13455.22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03%,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达 21.77亿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XX河源于XX县XX山,在县境内长165.6公里,流域面积2767.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4.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79亿立方米;托勒河(又称北大河)系X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拔4200米托勒山与托勒南山的横断山脉西段纳尕尔当,流域面积2726.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
3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681亿立方米;X河西岔发源于海拔4200米的XX乡XX冰川,长129公里,流域面积54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4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08亿立方米;X河(黑河东岔)发源于海拔4260米的景阳岭,长108公里,流域面积2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3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23亿立方米。XX山冰川面积331.7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16.24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2.587亿立方米。是X河、XX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X河、XX河水系河流水质好,是XX县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四、土地资源XX县土地总面积221
33、7.17万亩,已利用面积1830万亩,利用率82.54%;未利用387.17万亩(即石山),占17.46%。在可利用面积中,牧草地面积1764.11万亩,占总面积的79.57%,占利用地的96.36%(含林地面积);耕地4.45万亩,占总面积的0.2%,占利用地的0.24%;林地231.38万亩,占总面积的10.43%,占利用地面积的12.64%,其它63.22万亩,占总面积的2.85%,占利用地面积的3.45%。由此可见,XX县牧草地比例大,在土地结构中占很大比重。XX县地形地貌复杂,受气温、降水垂直变化及纬度北移气温递减的双重影响,土壤类型较多,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在土地总面积中,分10个
34、大类、26个亚类,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漠土、沼泽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灰褐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栗钙土、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项目区自然土壤中土壤潜在肥力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当丰富,但土壤中营养物质流通率低,供肥性能差。五、社会经济条件XX县辖X乡X镇XX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3.69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2%。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035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05万元,牧业产值26673万元;农业增加值23318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835万元,牧业增加值21026万元。农牧业人均纯收入5466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31
35、47元,牧民人均纯收入7586元。XX县草地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X省重点草地畜牧业县之一,也是全省季节性畜牧业发祥地,以盛产“西宁毛”而享有盛誉。全县共存栏各类牲畜117.51万头(只),其中羊100.22万只,牦牛、黄牛16.48头,马0.81万匹。畜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XX年实现牧业产值26673万元。畜牧业生产自1981年以来连续获得了XX个丰收年。牲畜繁活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了83.29%、44.80%、41.48%。科技对畜牧业进步贡献率达到了40%,全县63.5%牧户实现了冷季养羊暖棚化;草地围栏31.7 公顷,户均39.92公顷;建立一年生饲草基地860公
36、顷,年生产优质饲草933万公斤,60%的饲草生产、加工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县已形成了白藏羊本品种选育、牦牛提纯复壮、羔羊犊牛生产、良种奶肉牛饲养等四大基地。20XX年全县总肉类10324吨,其中羊肉7168吨、牛肉3082吨。羊毛1310吨,牛绒41吨,牛奶7118吨。其肉产品开发及深加工增值转化,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建设条件分析一、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XX县X镇X村,适合牦牛养殖项目实施。X村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半农半牧业村,平均海拔3200米,年均气温4,年降水量为270600毫米,适合种植油菜、青稞、小麦、豌豆、玉米等农作物。全村共有人口140
37、0人,共有耕地面积3800亩;现有牲畜6012头(只)。2012年全村经济收入607.44万元,其中种植业94.5万元,畜牧业127.97万元,其他收入387.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73.14万元。二、工程地质条件建设地点地势平坦、宽敞通风良好,高程为2600m,阳光充足,地势干燥;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世杂填土和卵石组成;场地钻孔揭露深度内均见地下,地下水主要属第四系全新统角砾层中的无压型孔隙潜水,水位埋藏较浅,补给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属弱腐蚀。该场地标准冻深1.38米,冻结期间地下水位大于冻深的最小距离1.50米,地基土的冻胀类别
38、为不冻胀,冻胀等级为级。场地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型属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属建筑抗震的利地段。拟建场地未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和平液化地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地基稳定性较好,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三、外部施工和协作条件所需砂石料采取就地采集,木料县境内就近采购。其它所需的建材,本县均无,需全部从西宁调运。电源及其供应线路畅通,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无线通讯网络覆盖项目区。第六章 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第一节 建设目标以天然草场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为前提,以XX县丰富的牦牛资源为依托,结合牦牛育肥的成功经验和项目区农牧耦合的自然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工
39、程技术、饲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综合效能,建立结构合理、优化、高效的牦牛育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现冬春季节牦牛标准化全舍饲育肥养殖,全面提高牦牛饲养水平,打造和创建XX牦牛肉特色优势品牌,形成年育肥牦牛2000头,生产有机肥3570吨的生产规模,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第二节 工程布局一、养殖场布局原则1、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管理、卫生要求、动力需求及运输需要,力求生产线顺直、短捷、避免倒流,做到场区功能分区明确。2、考虑卫生及防疫要求,建筑物间设置一定的防疫间距,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避免交叉污染。3、布置建筑物充分利用地形,做到整齐、实用、紧凑。在竖向布置上满足
40、生产功能及场区排水要求。4、重视环境绿化,做好场区绿化、美化工程。5、在满足生活、生产、防疫和运输条件下,尽可能节约用地。二、平面布局项目单位已通过土地流转取得项目区2300亩土地的使用权,本项目计划利用其中的60亩缓坡地建设规模养殖场。根据养殖场的生产任务、发展规划、饲养流程要求以及喂料、清粪等方案,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进行养殖场的总体布局。合理的布局可以节省土地,减少建场投资,节省劳动力,给生产管理带来方便。否则,就会造成生产流程混乱,不仅浪费土地和资金,而且还会给卫生防疫及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养殖场的总体布局是建场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对养殖场内各种房
41、舍、道路、绿化和建筑进行合理的科学布局。1、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会议室、职工宿舍、食堂、技术室、化验分析室、饲料仓库、锅炉房、车库等。管理与生活区建在场址的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2、生产区:生产区主要为牛舍和生产设施,是养殖场中的主要建筑区,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设在人流较少和养殖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入口处均应设专门的消毒更衣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3、隔离区: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牛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
42、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4、道路:场内道路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位于各区中部靠每栋畜舍管理间一端,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畜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一般连通各栋畜舍的另一端。生产区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5、排水: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路旁设排水沟,以利于雨雪水的排出。养殖场废物、污水处理是养殖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需建立完整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6、绿化: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养殖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详见养殖场平面布
43、局图。第三节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项目产品包括商品育肥牦牛和有机肥。为突出打造和创建XX牦牛肉特色优势品牌,保障产品质量,项目产品全部利用当地特色牦牛资源,通过冬春季节标准化舍饲育肥,形成商品育肥牦牛产品,牛粪用来生产加工有机肥。牦牛育肥具有季节性,主要指冬春季节育肥,每年1次,育肥期170日,育肥规模2000头;按日均干粪量10.5公斤计算,年可加工有机肥3570吨。第四节 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场区占地总面积60亩,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公用及辅助工程三个方面。一、土建工程新建标准育肥牛舍20栋、8000平方米,隔离观察舍4栋、1600平方米,青贮窖6座、1800立方米,饲料库200平
44、方米,贮草棚400平方米,兽医室及药房60平方米,消毒更衣室6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车间400平方米,肥料库200平方米,配电间40平方米,锅炉房80平方米,其他业务用房120平方米,干粪堆场200立方米,蓄水池1座1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1座100立方米。 二、设备购置购置各类仪器设备35台套,其中畜圈饲养用具20套,铡草机2台,计算机及管理软件2套,粉碎机、链式翻堆机、肥料颗粒机、干燥机、电子汽车衡、防疫化验设备、污水处理设备、配电设备、锅炉设备、消防及办公设备各1台套。三、公用及辅助工程新建场区供水管网400米,排水管线300米,供电线路300米,场区道路300米,大门2座,围墙800米,
45、绿化1000平方米。第七章 建设方案第一节 工艺技术方案一、牦牛育肥技术方案1、参考技术标准养殖场生产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GB/T18407.2-2001)、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农业部NY/T388-1999)和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要求;养殖场生产技术标准:参考农业部NY5128-2001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和X省DB63/T704-2008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育肥技术规程进行饲养管理;饲料及原料使用规范:执行国家标准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NY5127-2001无公
46、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X省DB63/T704-2008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育肥技术规程和DB63/336-1999牛羊配合饲料等标准;药物使用规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和DB 63/T 435-2003牛、羊规模饲养防疫技术要求。2、育肥技术流程采取舍饲短期快速育肥方式。主要技术流程如下:棚圈消毒当地牦牛选购入场防疫驱虫隔离观察称重分群科学舍饲短期育肥膘情评定出栏。3、育肥技术方案(1)育肥程序育肥前准备:对牛舍进行清洗,用1%百毒杀或季胺盐类每周消毒一次消毒。育肥用架子牛必须为当地牦牛,2-3岁左右
47、,体重需达到160公斤,以当地牧区牦牛选购为主,充分兼顾合作社社员培育的架子牛和淘汰牦牛,每年秋末或入冬前由项目单位在县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指导下统一收购。育肥前阶段:3周(20日)。牦牛从放牧方式转为舍饲育肥,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架子牛进场,首先进行入场称重、防疫和驱虫,然后在场内隔离观察适应3周(20日)左右,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转入育肥牛舍。入场1-2日内要少给草料、饮足水,以调整胃肠共能,促进食欲,以后逐渐加料。补饲以青贮饲料和干草为主,加少量精料饲喂,自由饮水,注意观察采食情况,并逐步过渡到育肥饲料。育肥前将牛群再次称重,按采食能力、体况和增重预测分群后,进入育肥牛舍。育肥第1阶段: 3个月(90日)。此阶段牦牛已经对生活环境和日粮具有了适应性,是增重的关键时期。在日粮配比上要考虑综合增重需要,即不仅考虑肌肉的增重需要,也要考虑全身骨骼发育的营养需要。不采取过多能量补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