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28825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第1课时-对顶角教案沪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第1课时 对顶角教案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第1课时 对顶角教案沪科版年级:姓名:6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第1课时 对顶角【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了解对顶角的概念,通过探索对顶角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情感态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学这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

2、】对顶角的性质及运用.【教学难点】对顶角性质的探索.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观察剪刀剪东西的过程,可以将剪刀的两片刀刃边沿看作是两条相交直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把这两条相交直线用图(2)表示,在剪东西的过程中,AOC与BOD这两个角的位置和大小始终保持怎样的关系?【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见解,初步感知相交线与对顶角.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对顶角的概念问:在图(2)中,1和3有何位置关系?【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图片,归纳对顶角的概念.【归纳结论】在图(2)中,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和3有公共顶点O,并且它们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

3、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探究:在图(2)中,1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说明具有这样关系的道理吗?【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图形,尝试进行推理论证,感受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1+2=1803+2=1801=3【归纳结论】对顶角相等.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AOC的邻补角是 (2)AOD的对顶角是 (3)BOD的对顶角是 【解】 (1)AOD,BOC(2)BOC(3)AOC例2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解】1=403=1=402=180-1=180-40=1404=2=140.例

4、3 如图所示,直线AB、DF交于点C,CE是一条射线,2=21、ECD=120.求ACF.【解】ECD=1201+2=60又2=212=40ACF=2=40.例4 如图,AOC与BOD为对顶角,OE平分AOC,OF平分BOD.请求出EOF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能用一句简洁的语句描述你的发现吗?【解】AOC与BOD为对顶角C、O、D在同一条直线上.又OE平分AOC,OF平分BOD.COE= AOC,DOF=BOD.又AOC=BODCOE=DOF.EOF=COE+COF=DOF+COF=COD=180.发现: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例题,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可让几个学

5、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交流各自的心得,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D.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判断下列各图中1与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3.如图,两条直线相交,1=35,求2和3的度数.4.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教学说明】教师给出习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正,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答案】1.B 2.(1)不是对顶角,1与2没

6、有公共顶点;(2)不是对顶角,1与2的两边不是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3)不是对顶角,理由同(2);(4)不是对顶角,1与2是邻补角;(5)是对顶角;(6)不是对顶角,理由同(1).3.2=1=353=180-1=145.4.OE平分BOD1=2又32=81 3=82.又1+2+3=180 102=180,2=18 AOC=BOD=22=36.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回顾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从生活实际引出对顶角,再探究对顶角的性质,学生积极主动,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