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2750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年级:姓名:- 2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全卷共两种题型,题型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题型二综合题,共两道,共30分,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标号。4、所有题目必须在规定的答

2、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单选题读太阳系模型图,回答下列小题。1. 该模型中的中心天体对应正确的是( )A. -太阳B. -地球C. -太阳D. -土星2. 模型中代表的天体对应正确的是( )A. -金星B. -月球C. -地球D. -天王星【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该图为太阳系模型图,据图可知,该模型中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对应的序号为,故A正确。为水星,为木星,为土星,都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们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故B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题详解】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可知为天王星,为土星,为地球,为金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

3、睛】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 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B.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 海拔高、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D.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答案】C【解析】【详解】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应该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C正确。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 当“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发射

4、场的天气状况C. 太阳活动D. 地球自转速度5. “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信鸽迷途 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固定电话信号中断A. B. C. D. 6. 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A. 加拿大B. 英国C. 意大利D. 巴西【答案】4. C 5. A 6. 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本知识。【4题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芾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

5、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由题干信息,当“嫦娥二号”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已在太空说明发射的天气状况没有影响,故B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故排除A、D选项,太阳活动的高能粒子可能会干扰卫星信号的发射,故C正确。【5题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发脾气”时耀斑暴发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信号减弱或中断。可能发生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对。干扰地球磁场,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可能使信鸽迷途,对。地球只有两极的夜空产生极光,错。固定电话是有线电话,信号不会中断,错。A对,B、C、D错。综上本题选择A。【6题详解】旅行有可能欣

6、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是极光现象,能看到的国家应位于极圈内,最可能是加拿大,北极圈穿过领土北部,A对。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在极圈外,看不到极光现象,B、C、D错。所以选A。7. 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A. 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 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C. 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D. 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同步卫星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点的运动方向相同。排除B。因为是地球同步卫星,所以与地球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地球除南北极点之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所以同步卫星与地球上对应的点的角速

7、度相同。排除C。将地球看一个表面圆滑的球,同步卫星可以看做是上面海拔较高的点。海拔高的点距离地心的半径大,因此线速度更大,排除D,故选A。8.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断。【详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B正确。【点睛】判断晨昏线方法:确定地球自转方向:若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则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呈逆时针,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呈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为昏线。“地球一小时”是由

8、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变暖发起的一项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倡导低碳生活。完成下列各题。9. 以下建议不符合活动初衷的是A. 召集亲友,欣赏星空B. 围坐在黑暗中一起讲故事C. 使用大功率电磁锅,共享美食D. 在烛光下放松沐浴10. “地球一小时”目的是为了改善A. 光污染B. 大气环境C. 水污染D. 生物环境【答案】9. C 10. 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9题详解】材料分析得知,熄灯的目的是减少耗电应对全球变暖。使用大功率电磁锅,不符合活动初衷,C正确。【10题详解】“地球一小时”最主要的目标是遏制全球

9、变暖趋势,改善全球大气环境质量。B正确。11. 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有(虚线表示假定运动方向,实线表示实际偏转方向) (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地球自转,沿着地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发生偏转。题干表明图示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则实际偏转方向在顺着假定运动方向的右侧 ,故正确。图示实际运动方向在假定运动方向左侧,在南半球,故错误。【点睛】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判断方法(1)顺口溜记忆法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2)“左右手”演示法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

10、如图所示,四指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的偏转方向。进入采暖季后的一场大雾致使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全部处于雾霾笼罩之下,PM2.5测量计“爆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2. 下列说法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A. 大量燃煤采暖B. 多大风天气C. 城市汽车拥有量大D. 天气晴朗风力微弱13.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面辐射增强B. 大气对流旺盛C. 大气保温作用增强D. 大气削弱作用减弱【答案】12. B 13. C【解析】【12题详解】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条件,大风会吹散雾霾,故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多大风天气,B对。大量燃煤采暖,排放的烟尘多,利于雾霾形

11、成,A错。城市汽车拥有量大,排放尾气多,利于雾霾形成,C错。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利于雾霾形成,D错。故选B。【13题详解】雾霾笼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C对。大气削弱太阳辐射作用增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A错。雾霾时,大气对流减弱,B错。水汽和尘埃杂质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D错。故选C。【点睛】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条件,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多大风天气。大量燃煤采暖,排放的烟尘多,城市汽车拥有量大,排放尾气多,利于雾霾形成。雾霾笼罩时,大气中水汽、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

12、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5. 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 【答案】14. D 15. D【解析】【分析】地球外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而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根据这一特点分析可知A

13、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14题详解】A、据图分析,A 为水圈B为生物圈C为岩石圈,生物圈不单独占一圈层,故A不符合题意;B、据图分析,A为生物圈B为岩石圈 C为水圈,岩石圈应该位于最低层,故B不符合题意;C、据图分析,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岩石圈应该位于最低层,故C不符合题意;D、据图分析,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故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 A、B、C 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

14、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不单独占一圈层,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17. 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

15、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B. C. D. 【答案】16. D 17. A【解析】【16题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由表及里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故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橫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石油一般是粘稠的液体,若遇到石油,横波会消失,纵波通过时波速也突然下降。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故A正确。图纵波消失,横波速度下降,与实际不符,B错误;图二者无变化,与实际不符,C错误;图横波和纵波都减速,但仍然存在横波,与实际不符,

16、D错误。故选A18. 下列四幅图中,热力环流画错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城市是个热岛,城市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郊区流向城市,高空中气流从城市流向郊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海洋降温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从陆地流向海洋,高空中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山谷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

17、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山谷流向山顶,高空由山顶流向山谷故C错误,符合题意;D、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原则,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相反,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9. 下图为某地海滨旗帜飘动方向示意图,假设旗帜飘动方向可反映该地某时段主要风向,则此时最可能为A 夜晚,吹陆风B. 夜晚,吹海风C. 白天,吹海风D. 白天,吹陆风【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18、;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此时最可能为夜晚,吹陆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形成陆风。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晚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

19、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 图中字母表示风向的是A. aB. bC. cD. d21. 导致字母a所代表的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太阳辐射的纬度不均B. 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C.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D.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答案】20. C 21. D【解析】【20题详解】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c与气压梯度的方向相近,但向右偏,应是风力;b与c 垂直,且向右,是地转偏向力;d与c方向相反,是摩擦力。选C正确。【21题详解】图示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形成的,它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

20、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不是气压梯度表成的原因;地转偏向力只对水平运动的物体有影响,改变方向,并不是风形成的原因。选D正确。【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图3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

21、以极大地减小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A. 昼长逐渐增加B. 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 月均温不断降低D. 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23. 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A. 变长B. 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答案】22. B 23. A【解析】详解】1.图中显示,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市

22、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即时间由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在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武汉市昼长逐渐减小,A错误;在此期间,直射点向南移动,武汉离直射点纬线渐远,两者纬度差渐大,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B正确;武汉7月平均气温最高,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即从6月至12月,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C错误;武汉67月降水最多,因此从6月12月,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D错误。故选B。2.屋檐主要是夏季起到遮阳效果。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图中显示,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房间的面积越大,要使屋檐外延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

23、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直射点向观测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降低。夏至日(6.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24. 有关下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七月气温分布B.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一月气温分布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分布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低,从图中看出,该区域的等温线从

24、南向北递减,因此该区域为北半球;因为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图中同纬度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因此为七月等温线图。综合看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七月气温分布,故本题选择A。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25. 甲地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南半球高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北半球低纬度26. 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答案】25. A 26. B【解析】此题考查风带特征和气候的判读。【25题详解】通过图中箭头得知,风向为西南风,可能为北半球中纬的西风,所以甲位于北半球中纬的盛行西风

25、带。南半球高纬度为东南风向的极地东风;南半球中纬度西北风向的中纬西风;北半球低纬度为东北风向的低纬信风。故选A。【26题详解】甲地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说甲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且为年雨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对;最冷月大于15,且为年雨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且为夏雨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且为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27. 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B.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C. 冷锋过境时,一定有大风和雨雪天气D.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不会出现阴雨连

26、绵的天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冷、暖锋成因及锋面过境时天气变化。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A正确,B错误;受暖气团中水汽含量的影响,冷锋过境时不一定产生降水天气,比如冬春季节的快行冷锋,因锋前方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往往带来沙尘暴天气。C错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的锋叫准静止锋,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D错误。故答案选A。28. 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A. 过境后天气转晴B. 过境后气压升高C. 降水多发生在锋前D. 冷气团在锋面之上【答案】A【解析】【详解】无论冷锋还是暖锋,过境后均受单一的气团控制,天气转晴,A正确;暖锋过境后气压降低

27、,B错;冷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C错;暖气团在锋面之上,D错。故选A。【点睛】注意冷锋与暖锋的区别:锋面结构区别:在冷锋中,冷气团占主导地位,冷气团向暖气团底部插入,冷锋锋面坡度陡;在暖锋中,暖气团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沿锋面徐徐爬升,暖锋锋面坡度缓。雨区位置的区别: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完成下列各题。29. 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B. 频繁的火山爆发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30. 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

28、是A. B. C. D. 【答案】29. A 30. C【解析】【29题详解】图中显示,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A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地质时期的变化不符,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后期,对应图示编号,选C。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1. 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大气降水B. 沙漠凝结水C. 冰雪融水D. 湖泊水32. 该区

29、域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一般有( )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 B. C. D. 【答案】31. C 32. B【解析】【31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主要补给形式。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C正确,A错误;沙漠凝结水是指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或清晨,由于地面或地物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凝结而成的水,该地水源稀少,无法成为主要补给形式,不符合题意,B错误;该地湖泊、河流较少,D错误。

30、故选C。32题详解】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流量较平稳,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有明显的夏汛,错,正确;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错。故选B。【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信息,2019年上半年我国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华北、黄淮、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3. 造成我

31、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 )A. 偏少B. 偏多C. 偏少D. 偏多34. 关于图中水循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 环节主要参与海上内循环C. 环节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D. 环节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35.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B. C. D. 【答案】33. C 34. C 35. D【解析】【33题详解】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偏少。据图可知,图中箭头代表降水,故C正确。故选C【34题详解】整个水循环的过程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环节只联系了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故A错误;图中环

32、节为水汽输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故B错误;环节为降水,使陆地淡水资源的得到更新和补充,C正确;环节为地表径流,水体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从长江引水,调往北方,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即环节,故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30分)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1) 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2)分析建设透水砖合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在为建设“海绵校

33、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答案】(1) 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2) 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3) 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解析】【详解】(1) “海面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2) 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3)“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

34、、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37. 读某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甲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周边多汁草类生长茂盛,且四季常青的原因。(2)乙地是世界上著名的橄榄种植区,橄榄油份累积多,适合制成橄榄油。分析乙地橄榄含油量高的气候原因。(3)说出图中所示的季节,判断丙地河流水位的高低。【答案】(1)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西风(带)影响全年降水多,适合草类生长;冬季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温和,草类常青。(2)乙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高温干燥或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多(3)夏季,水位高【解析】【详解】(1)根据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且草类长青。(2)读图乙位于地中海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乙地橄榄油含油量高。(3)读图,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陆地气温高,应为北半球的夏季,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水位高。【点睛】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所以根据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