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2411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真题1单选题1、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考点:物体的颜色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女演员的身上,观众看到她的A上衣是红色,裙子是黑色B上衣、裙子都是红色C上衣是白色,裙子是黑色D上衣、裙子都是黑色答案:A解析:解答: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

2、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故选A小提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3、周末,小科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科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D小科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答案:C解析:A妈妈拍照时,镜头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面上形成的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观看水中的鱼,光

3、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C符合题意;D小科的影子是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小影),在光达不到的区域会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车后视镜成像B 水中“倒影”C 小孔成像D 波光粼粼答案:C解析:A车后视属于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成像时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静的湖面,发生反射,反射光会随水面波动而发生变化,出现波光粼粼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BCD答案:A解析: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

5、故符合题意。故选A。6、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答案:C解析: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人看到发令枪的烟所用的时间比听到枪声要小得多,故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1500m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故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所用时间越

6、小,速度越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令枪响度大,是为了增大传播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答案:C解析: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容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入射点向右平移,折射光线向右平移,容

7、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入射点左移,折射光线向左平移,容器底部光斑O向左移动,故C符合题意;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右移,折射光线向右移,容器底部光斑O向右移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9、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平

8、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故选C10、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凸透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D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一些答案:C解析: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传播径迹是弯曲的,故A错误;B因为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成的,所以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平面镜

9、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所以形成的像称为虚像,故C正确;D小猫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小猫看到“水中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D错误。故选C。11、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考点:物体的颜色12、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

10、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答案:B解析: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倒立的实像,是圆形的。故选B。13、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答案:C解析: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

11、的,故A不符合题意;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形成原因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水面倒影B日食C水中“折筷”D有趣的手影答案:A解析:A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B日食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中“折筷”,是因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凿壁偷光B杯弓蛇影C海市蜃楼D长虹饮涧答案:A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偏折所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长虹饮涧,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多选题1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B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C人们利用紫外线的热效应消毒杀菌D验钞机利用红处线辨别钞票的真伪答案:ACD解析:A红外线的方向性好,可以作为

13、遥控,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B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可以混合成任何彩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所以人们利用紫处线消毒杀菌,故C错误,符合题意;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17、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和潮湿的路面都能发生光的反射B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D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亮答案:ABD解析:A光在传播过程中,

14、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所以路面不管是干燥和潮湿,都能发生光的反射,故A正确;B由图可知,潮湿的沥青路面要光滑一些,所以光射到潮湿的路面上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B正确;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很少有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错误;D由于光射到干燥的路面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有较多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干燥的路面更亮,故D正确。故选ABD。18、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B如果将平面镜

15、竖直上移,则像的位置也上移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34,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答案:ABD解析: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点燃的蜡烛发出光经过平面镜反射的,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成像的蜡烛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不变,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34,则剩余的平面镜仍能反射烛焰发出的光以及蜡烛反射的光线,因此剩余的平面镜成完整的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仍然

16、可以成像,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D。19、与平面镜成像大小无关的因素是()A物体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C平面镜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答案:BCD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位置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CD符合题意。故选BCD。2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

17、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像答案:ABD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故B正确;C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距离和墙到小孔的距离,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墙与小孔距离变小,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变大,像变小,故C错误;D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ABD。21、下列对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

18、接收C平面镜一定成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也能用眼睛看到答案:BD解析:A.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A错误;B.能否用光屏接收,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故B正确;C.平面鏡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C错误;D.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看到,故D正确。故选BD。22、图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4 sB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D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更

19、准确答案:AC解析:A运动员跑完百米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4s,故A正确;B运动员在百米跑的过程中要经过起跑、加速、冲刺等几个过程,所以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运动员跑得越快,速度越大,由t=sv可知,路程一定,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故C正确;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故D错误。故选AC。2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说明运动

20、和静止是相对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作为参照物的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暗飞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答案:AB解析:A青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出”,是因为青山以河岸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正确;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C“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池水

21、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D错误。故选AB。填空题24、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角为_;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答案: 0 50解析:1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2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入射角为25,反射角也为2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0。2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一块小平面镜粘在音叉叉股上,固定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光被反射到墙面上形成一个光斑。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射到墙面发生了_。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击音叉,听到声音,同时观察

22、到墙面上的光斑变成一条短线,该现象说明_,若在月球上敲击音叉后,_(选填“能”或“不能”,下同)听到声音,_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答案: 漫反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不能 能解析:1在各个角度都观察到墙上的光斑,这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即发生了漫反射。2音叉发声时,音叉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所以出现一条短线。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是真空环境没有介质,所以听不到声音。4虽然没有声音的传播,但是物体仍在振动,光线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仍可以看到上述光斑的变化。26、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

23、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形成水雾。答案: 对光的反射 液化解析:1口腔科医生用平面镜成像方便地观察不容易直接看到的部位,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2烤一烤,是为了使平面镜的温度升高,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形成水雾。2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为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_。答案: 50 20解析:1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是90-40=5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2若入射角增大1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

24、知,反射角也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10+10=2028、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答案: 凸面镜 汽化 超声波解析: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