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XXX-XXX 热压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 16
一、XXXXX-XXX 热压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LCD—液晶显示器,因其具有微功耗、平板化等一系列显著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计算机显示终端、各类电子显示装置等各个方面。LCD的后工序生产工艺包括COG、COF、FOG、FOB,XXX-XXX 热压机正是为FOG段工艺而开发设计的。
XXXXX-XXX热压机自动控制动系统软件(以下简称XXX系统)是由PLC、气动元件和电动元件组成,其特点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外部信号,输入到PLC内部进行计算处理,以控制外部执行元件,使之完成一系统的机构动作,达到生产所需的工艺要求。
㈠ XXX 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XXX 系统主要由PLC、GOT(触摸屏)、伺服电机、气缸电磁阀、电磁继电器、光电传感器、磁性传感器、温度处理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种按钮组成。
1、XXX 系统的主要性能和技术参数
● 主机电源:Vac-----220VAC/50HZ
● 传感器电源:Vdd-----+24V
● PLC接口:40位输入、32位输出、1个RS232通信串口
● 工作温度:-10℃~+55℃
● 存储温度:-20℃~+60℃
2、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
XXX 系统的内部地址及主要功能部件:
● 输入继电器 — X
● 输出继电器 — Y
● 辅助继电器 — M
● 定时器 — T
● 计数器 — C
● 数据寄存器 — D
● 变址寄存器 — Z
3、XXX 系统的外部引线功能定义
XXX 系统共有82根引脚,具体定义如下:
㈡ 指令描述
XXX 系统主要有如下指令:
㈢ 人机界面(GOT)
1、 参数设置
人机界面(GOT)可用于参数设置和数据的显示(如图所示)
2、 手动操作
人机界面亦可制作手动调试所需的各种按键,以替代繁琐的按钮(如图)
3、 生产信息
人机界面还可用于显示生产时的各种数据以及PLC内部的信息,比如外部引脚的通断信息、生产时产生的报警信息等(如下图)
㈣ XXX 系统的接口及编程
1、硬件接口
XXX系统与电脑的接口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控制方式和间接控制方式。直接控制方式就是将PLC的RS232接口直接与电脑的RS232接口对接(如图1-1);间接控制方式就是将PLC的RS232接口与触摸屏的RS232接口对接,然后将电脑的RS232接口与触摸屏的RS422接口对接,然后对该外设进行间接操作而实现控制(如图1-2)。
2、程式流程方框图
A、系统回原点流程图
系统回原点请求
否
参数是否正确
是
压头是否在原点
否
是
左回原点开始
是
否
是
左回原点完成
右回原点开始
右回原点完成
否
是
是
系统回原点完成
B、自动运行流程图(左半段)
系统回原点完成
切换到自动状态
否
是
启动左真空装置
是
否
真空值是否达到
是
左台移到压合位
否
左移动是否到位
是
压头下行,计时
是
否
计时是否完成
是
压头返回
否
返回是否到位
是
平台右移
否
右移是否到位
是
断左平台真空,单周期完成
C、自动运行流程图(右半段)
系统回原点完成
切换到自动状态
否
是
启动右真空装置
是
否
真空值是否达到
是
右台移到压合位
否
右移动是否到位
是
压头下行,计时
是
否
计时是否完成
是
压头返回
否
返回是否到位
是
平台左移
否
左移是否到位
是
断右平台真空,单周期完成
3、程式代码编写
XXX 系统有的程式编写是能过GX Developer以语句表的形式写入,经编译成C++代码后,再写入PLC内部EEPROM。期形式如下:
LD M426
AND M431
LD M1151
AND M427
ORB
OR M1220
OR M1226
OR M301
AND M400
ANI M302
OUT M301
PLS M303
DMOVP D662 D8340
LD M466
AND M470
LD M1160
AND M467
ORB
OR M1410
OR M320
AND M400
ANI M323
OUT M320
PLS M323
DMOVP D680 D8350
LD M466
AND M471
LD M1161
AND M467
ORB
OR M1420
OR M1426
OR M321
AND M400
ANI M323
OUT M321
PLS M323
DMOVP D682 D8350
LD M8000
MUL D8340 K2 D100
MUL D8350 K2 D110
LDI M8340
AND M139
MPS
AND M300
DMOV D8340 D660
MPP
AND M301
DMOV D8340 D662
LDI M8350
AND M139
MPS
AND M320
DMOV D8350 D680
二、XXX-XXX热压机控制系统组成结构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
第二节 项目概况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7
第一节 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7
第二节 市场预测 12
第三节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13
第四节 建设规模 16
第四章 场址选择 17
第一节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7
第二节 场址建设条件 17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22
第一节 技术方案 22
第二节 设备方案 28
第三节 工程方案 33
第六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38
第七章 总图布置与公用辅助工程 39
第一节 总图布置 39
第二节 公用辅助工程 43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52
第一节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2
第二节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2
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 54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56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7
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 57
第二节 消防 64
第十章 节能与节能措施 67
第一节 项目概况 67
第二节 项目综合能耗 69
第三节 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的主要措施 71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人力资源配置 76
第一节 建设工期 76
第一节 项目实施进度 76
第二节 生产组织与人员培训 79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2
第一节 建设投资估算 82
第二节 总投资估算 86
第三节 资金筹措 86
第十四章 财务效益分析 88
第一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88
第二节 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估算 89
第三节 成本费用估算 89
第四节 财务评价 91
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 93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95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9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97
第二节 建议 9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