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2079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篇考点过关夯实基础章细菌和真菌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考纲解读1描述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3.说出食品的腐败原因。4.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考点梳理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1)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2)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不同的形状,有时还呈现不同的颜色。考点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考点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考点梳理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2、另外,有些细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考点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考点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考点梳理4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5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巴斯德,他的主要贡献是:(1)通过著名的巴斯德(或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2)发现了乳酸菌(细菌的一种)、酵母菌(真菌的一种);(3)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4)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等。考点二:细菌考点二:细菌考点梳理6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考点二:细菌考点二:细菌考点梳理7细菌的结构(如右图)(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3、。(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特殊结构:荚膜(保护作用)、鞭毛(便于运动)。考点二:细菌考点二:细菌考点梳理8营养方式: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某些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考点二:细菌考点二:细菌考点梳理10形态结构(1)有单细胞(如酵母菌),还有多细胞(如蘑菇、霉菌)。(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如青霉)由菌丝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做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做营养菌丝。考点三:真菌考点三:

4、真菌考点梳理11营养方式:真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12生殖方式: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考点三:真菌考点三:真菌考点梳理13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类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14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细菌和真菌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考点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考点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考点梳理15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地衣是真菌和藻类一起共生形成的,而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体。考点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考点四: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考点梳理16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考点五: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考点五: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发酵现象起作用的菌食品制作上的利用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曲霉酿酒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做面包或馒头、酿酒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乳酸菌制酸奶、泡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