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城市建设史第十八章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论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世界城市规划与建设趋势(08)1、 本世纪60年代,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名著,标志着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突破。2、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各国政府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从过去的物质建设规划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规划,把物质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规划、科技文化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综合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总体平衡。3、 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布局所 。规划的范围从国土、区域
2、、大城市圈、合理分布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全国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与城市规划协调,使城乡融为一体,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目标。4、 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城市将进一步现代化,这包括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的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将产生愈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的科学园区或科学城是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型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5
3、、 6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步入“环境的时代”“旅游的时代”“文化的时代”并向着“生态时代”迈进。新的时代所提出的环境、文化、游憩、生态等要求不同程度地在60年代以来的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建设、大城市内部的改造、科学城和科学园区、古城和古建筑保护、城市中心、商业街区、居住区规划等方面体现出来。6、 随着环境概念的全面深化,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着重“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从人类环境行为的研究,深化设计方法,使不再停留在单纯以视觉艺术方法由设计者决定的形态设计,而是把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按照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其含义
4、包括空间、时间、交往、活动、意义等综合内容。7、 各国规划工作者提出各种未来城方案设想。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丰富想象和大胆利用一些尚在探索中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以求对人类自身的整个未来活动的规划做一些超前性的假设。世界城市化的动态特征和地域组织形式1、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动态特征,表现在城市人口职能构成上的改变、地域组织形式上的改变以及在居民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生活状况的实质性改变。2、 城市化职能构成上的改变,集中表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人口的不断增长。3、 城市化空间地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空间地域范围影响联系的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点形式的改变和一种全新的
5、居民点体系的出现。大城市逐步被城市化区域所代替,表现了对早期传统城市化的辩证否定。4、 另外,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中小城市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城市的特征是地方性的、分散性的,适宜于个别企业和互不关联的不同类型工业的设置。这些地方性城市是相对独立而不是联系起来的城市组群。5、 70年代,城市郊区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在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的企业开始从集中化向分散化转变,相继迁往郊外。6、 70-80年代,各发达国家都提出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和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迁回内城。6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规划1、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规划,大都偏重于“增长极核”理论的应用,企图以重大
6、的工业城市的繁荣来带动或促进附近地区的繁荣和发展。造成核心城市的人口剧增。2、 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转而注重小城镇。如,弗雷德曼与1978年提出5万人口的农村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进行与城市经济极少联系的村镇建设。巴基斯坦则积极推行整体农村开发计划。3、 “增长极核”理论可以和弗雷德曼的理论结合。在整个区域的发展中,可以提供就地服务和就业岗位,以阻止向大城市的盲目流动,并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投资来达到整个区域的繁荣。大城市连绵区1、 大城市连绵区是一般呈带状、规模很大的城镇集聚区。它以若干个几十万以至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中心,大中小城镇连续分布,形成城镇化的最发达的地带,组成相互依赖、兴衰
7、与共的经济组合体。2、 美国已形成3个大城市连绵区。波士顿华盛顿大城市连绵区;芝加哥匹兹堡大城市连绵区;圣地亚哥旧金山大城市连绵区大伦敦发展总体规划1、1964年的东南部研究:以3处作为反磁力吸引中心,并把若干小的城镇加以扩建。2、1967年的东南部战略:考虑改变在大伦敦规划中确定的同心圆布局方式,而让城市沿3条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3条长廊地带,并以3个“反磁力中心”城市为终点。3、1970年6月的东南部的战略规划:把大多数增长的人口集中安排在大伦敦周围地区内,选定了5个 大的发展点,这个规划仍肯定了英国的传统手法集中城市格局。巴黎地区总体规划1、 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安排工业城市人口的分布
8、,以减少工业和人口进一步集中到巴黎地区。2、 改变原来聚焦式向心发展的城市结构,而沿塞纳河发展成带形的城市结构。3、 打破原来单中心城市布局,发展多中心城市群。在规划中布置了9个副中心,在远郊,建设16个中小自然村为主的小村镇。首都华盛顿地区的2000年规划1、 采用“放射性长廊”规划方案。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建设6条主要的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地带。在长廊地带,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居住区或卫星镇,规模大小不等。2、 长廊之间的楔形地区,留作绿地和农业用地。3、 该方案还包括一下内容:更多地采用公共交通;限制建设高速公路;改建大部分地区;限制市区人口增长;市区的就业机构应集中在市中心。莫斯科城市总
9、体规划1、 多中心规划结构吧城市氛围八大规划片。各个规划篇内部结构相当于苏联国内同等规模城市所具有的结构,各片都有各自的市级公共中心,连同中间的“都市中心”,形成“星光放射”状的市级多中心体系。2、 新的规划结构要求8个规划片自成体系,又各具特色。3、 每个规划片又分成2-5个人口从25万至40万的规划区,规划区内又分成若干居住区、生产区、公共中心、公园、花园、体育综合体等。4、 为保证各片居民就近休息,在核心片界线的花园环路外侧布置一系列绿地,其周围7个片都有大块楔状绿地,一头渗入城市中心,另一头与市郊森林公园相接。5、 城市干道主要由放射路和环路组成。每一个规划片内都有一条或两条重要的放射
10、干道作为该片的布局轴线。沿这些轴线布置公共中心。60年代以来英国新城建设1、 第二代新城的特点是城市规模比新一代新城大,功能分区步入第一代严格,密度比第一代新城高。新城中心有似脊椎串联周围各居住区,交通规划比第一代新城先进。这个时期的新城也考虑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2、 英国第三代新城主张建设一些规模较大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把伦敦要增长的就业人口吸引过来。3、 朗科恩新城的规划特点:A、 其中心设置公共汽车站及其他公共设施。个邻里单位的各个中心被城市公共交通干道所串联,打破了原传统邻里单位的结构组织模式所带来的被城市道路绝然隔开而形成的单调和被隔离的生活方式。B、 规划布
11、局与城市交通组织紧密组合C、 工业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内已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D、 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组成完善的绿地系统。重视古迹保护,修复城堡、教堂,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4、 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的规划特点:A、 土地使用语交通紧密结合: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工业企业和其它企事业在市内采取分散布局方式。B、 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边缘:改变了过去把活动中心如商店学校等安排在区的中心的做法,而是安排在环境区主要道路中段,与公共汽车站、地下人行道结合在一起。C、 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结合现状,修筑方格形干道网,并采取最经济有效地1公里路网间距,公共交
12、通采用公共汽车,城市对外交通也是高效能的。D、 突出景观效果:整个城市具有传统的田园城市特色,强调绿化布置。市内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古村舍。有的与新建筑结合,和谐成趣。有的与大自然结成一体,交相辉映。5、 兰开夏新城60年代以来西方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问题巴黎德方斯的规划设计特点(07)1、 方案背景:为分散巴黎市中心的经济与行政职能,打破巴黎城的聚焦式结构2、 全部规划分为A、B两区。A区规划以贸易中心为主的贸易、办公和居住的综合区。B去范围很大,有大片公园,规划比较松散,是一个行政、文教和居住三者结合的综合区。3、 具有高效率的现代综合贸易中心是在A区。A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步行广场,用钢筋
13、混凝土板块将下面的交通全部覆盖起来。罗斯福岛建设的基本特点:1、 为不同收入和不同种族的居民建造各种类型的新型住宅。2、 创造了不受车辆交通影响和不受污染的环境。3、 有良好的公园绿地、娱乐设施、社区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4、 有良好的城市景观。60年代以来的科学城和科学园地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科学城概念及其代表(04)1、60年代以来,各国都相继建设以教育、科研、高技术生产为中心的智力密集区,即科学城或科学园区。2、筑波科学城:A、保留城市历史遗产与自然风景,绿化面积广阔。B、在科研教学区,所有机构按不同性质分成5个小区。C、尽量保护自然环境已建设成为近似于市郊农业区,以保持一个对科学城最为
14、适宜的环境。D、以步行者专用道路网的主步行道作为城市中轴线,把城市的市中心区、大学和科研区联系起来,以获得空间的连续性,是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科学园区:于50年代首创于美国,是美国发展尖端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内保持领先地位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如硅谷、剑桥科学园等。简述60年代以后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区规划思想发展(05)1、 60年代以来,围绕居住环境问题,各国都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其中有环境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社会生态学、生物气候学、生态平衡和生态循环等学科。国外的居住环境设计越来越趋向科学化、完善化。2、 工作居住综合区居住在单纯居住区的人们,希望将“居住”
15、回到城市综合体中去,加上工业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产生了一些工作与居住建在一起的综合体。3、整体式居住小区现代居住小区将住宅与公共建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集中起来,组成整体式居住小区,可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提高建筑面积密度,方便居民与公共设施的联系,增加户外活动场地,并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4、 低层高密度住宅组群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采用低层高密度,使城市内部具有郊外田园风光,吸引郊区人口回到城市中来。Ps:整体居住小区的组成模式A、 住宅连续布置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的整体式小区。B、 住宅、公共建筑综合楼组成的整体式小区、C、 住宅坐落在公共设施上组成整体平台式小区。D、 整块用地建满综合性建筑的整
16、体式小区。E、 一栋楼组成一个整体式小区19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1、60年代以来,环境概念全面深化,城市规划与设计出现了根本性的突破。它不再是停留在强调视觉艺术方法。即由设计者决定的形态设计,而是按照城市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2、60年代初,罗迦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明确地把环境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来认识。1961年,简雅各布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开始挣脱传统束缚,确定了社会使用方法,城市环境不再被认为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而应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3、社会使用方法包括研究人的认知,以及对人的行为观察研
17、究、对人的活动与场所情感对应的图式研究、对满足人的行为要求研究、人的情感与场所关系的研究等等。4、场所:场所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包括情感要求、活动要求和场所决策的参与要求。5、西方国家采用社会目标的群众参与,也就是规划方向上、政策上和规划实施过程的群众参与,是为了缓解资本注意社会不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对立所造成的整个社会环境与空间结构的严重对抗和冲突。而社会决策,由于采取公开听取、吸收、综合和调节不同集团分歧的方法,局部或暂时地缓和集团间的对抗与冲突,从而引起当权者与规划界的重视和采用。马丘比宪章1、 马丘比宪章是为了指出城市规划与设计在新形势下应该有什么指
18、导思想来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拟定的,包括11个小节的内容: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建筑设计。2、 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3、 宪章批评了雅典宪章追求分区清楚而牺牲城市有机构成的做法。4、 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这一点应作为不同社会阶层选择居住区位置和设计的指南。5、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6、 坚持一个立法纲领,可以有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7、 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它需要同其他单元进行对话
19、,从而使其自身的形象完整。第十七章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简述昌迪加尔城的规划特点(06)1、 昌迪加尔是印度旁遮普邦的首付,1951年进行规划建设。2、 该规划方案有了勒柯布西埃修订。他以城市形态形象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的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的心脏。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为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处风景区。大学去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水电系统似神经血管、分布全城。道路系统构成骨架。市内建筑像肌肉帖附。留作绿化用的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3、 整个城市有明确的分区,政治中心鼓励与城市的北缘之外,处
20、于控制和俯视全城的特殊地位。商业中心位于近期规划范围的几何中心。居住区基本上与上述各区不相混杂而分布于全城。这种明确的分区规划模式,反映了1933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4、 昌迪加尔的行政中心用映衬手法,把议会大厦、高等法院、行政大厦和邦首长的官邸做了恰切的相互联系和空间变化,用水面倒影手法使放置较远的建筑在感觉上仍感贴近。5、 各与道路程直角相交,干道之间分成邻里单位。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市场街道,从横向穿过每个邻里单位,而从纵向穿过邻里单位的是绿化地带,其中设置学校托幼等儿童机构。6、 此城于50年代初由于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称誉。在这里,功能分区导致了社会分化,仅便利了富有阶层。另外,脱
21、离印度国情,把西方的生活方式搬到印度,其中心规模宏大,但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 城市形态具有特点: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机头三权广场、建有政府各部大楼;机身是城市交通的主轴;两翼为弓形横轴,沿着湖畔展开,这里的是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尾部是文化区和体育运动区,其末端是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2、 为控制与统一大城市空间以及突出城市的个性,采用的规划手段有三:A、 运用告诉公路先进技术B、 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C、 处理好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和突出三权广场的宏伟建筑群3、 这个城市是根据勒柯布西埃密集城市的模式,并以宏伟的规模建设的。第十五章 20世纪二次
22、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罗斯福岛建设的基本特点:1、 为不同收入和不同种族的居民建造各种类型的新型住宅。2、 创造了不受车辆交通影响和不受污染的环境。3、 有良好的公园绿地、娱乐设施、社区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4、 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巴比坎中心1、 巴比坎中心位于伦敦中心地去,是英国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2、 巴比坎中心更新和改建的成功,表明了对内容改建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增强了城市当局对减少中心人口往郊区疏散和避免内城中心地区日益衰颓的信心。3、 巴比坎中心是一个兼做大型文艺活动和生活居住的综合中心,在一栋10层建筑的体量内,容纳了艺术中心的所有内容。4、 由于艺术中心 居住小区内,为
23、创造一个安静的步行区,采取了空间上分层布置各种设施的办法。5、 巴比坎中心在景观上做了精心的设计,保留了古罗马时期城墙的几处遗迹,并精心组织到周围景观中去。6、 解决了居民就近工作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法国新城建设巴黎新城的规划特点是:城市的性质是综合性的,其规模自25-50万人不等。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巴黎市区内的第三产业和工业到新城来,使新城60-80%的居民能就地工作,各新城均建立与巴黎老城同等水平的市中心,把情报、建筑、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商业服务设施等各种功能结合成一体。英国新城与法国新城的不同1、 英国新城虽规模小,但由于在空地上建设,建设周期长。巴黎新城由于
24、充分利用原有城镇基础,每个新城都是由现有德10多个或20多个小镇组织起来的,建设周期短。2、 新城内部的规划结构,英国比较紧凑,而巴黎新城是由现有小镇组织起来的,因此比较松散。其布局形式有似村镇群组,各村镇之间都有大片的“生态平衡带”。工业企业分布在村镇边缘,以便利职工上下班。3、 法国新城的显著特点是占地广,乡村气息浓重,法国还将新城作为技术革新的实验场所。雅典宪章1、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与会者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息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3、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应多从人的需求出发。4、提出应考虑工作地点与居住缩小距离,减少上下班人流。5、增加城市绿地,降低旧区人口密度和市郊保留良好风景地带。6、不要沿交通干道建造住宅和商店。7、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声古迹和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