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1667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项目名称:XXXX变等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建设单位:XX省电力公司XX电业局评价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评价证书号:国环评证甲字第批准人:审核人:项目经理:XXXX变等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分工一览表报告书内容编制人(签字)环评证书号校核人(签字)1前言2编制依据3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4环境概况5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6环境保护治理措施7环境公示8环境管理规定与监测计划9工程预测评价10结论目 录1 前言 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11.1.2 220kV咸祥变、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2、 11.1.3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21.2评价过程 32 编制依据 52.1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范及规程 52.1.1 采用的法律 52.1.2 采用的法规 52.1.3有关标准 62.1.4有关技术导则 62.1.5有关管理导则 62.1.6有关技术规范 72.1.7有关测量方法 72.1.8 有关设计规程 72.1.9 环评委托书和相关批准文件 72.1.10 工程报告资料 82.1.11 有关的区域规划文件、意向 82.2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82.2.1评价等级 82.2.2评价范围 92.2.3评价标准 102.2.4评价方法 102

3、.3环境保护目标 113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33.1工程的构成及规模 133.2新建110KV送电线路敏感点的背景监测 133.3送电线路的工程分析 153.3.1送电线路污染因子分析 153.3.2工程环保特点 163.3.3主要的环保问题 163.4当地规划管理部门对输变电工程的意见及落实情况 174 环境概况 184.1自然环境概况 184.1.1地形地貌 184.1.2气候 184.1.3水利 204.2社会环境 214.2.1余姚市社会环境 214.2.2鄞州区社会环境 214.2.3慈溪市社会环境 224.3电网规划 235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45.1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

4、干扰类比监测 245.2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6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05.4其它环境影响分析 305.4.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305.4.2水土保持 315.4.3对景观、交通的影响分析 315.4.4对农业生态的环境影响分析 325.4.5线路跨越民房情况分析 325.4.6拆迁安置 335.4.7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分析 335.4.8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分析 336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346.1项目前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346.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346.3运行期的环保治理措施 356.4环保投资 357环境公示 377.1选址及线路选线设计时的公众参与

5、 377.2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387.2.1 张贴项目信息公示表 387.2.2 公示证明 387.3公示结果 388 环境管理规定与监测计划 398.1输变电项目环境管理规定 398.2环境管理内容 398.2.1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398.2.2运行期的环境管理 398.3环境监测计划 398.4监测项目 408.5监测点位 409工程预测评价 4110 结论 4210.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10.2本项目的规划要求 4210.3项目的组成 4210.4环境影响评价 4210.4.1 声环境影响现状评价 4310.4.2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评价 4310.5环保治理措施 43

6、10.5.1噪声控制 4310.5.2工频电场、磁场控制 4310.6公众参与 4410.7环保投资 4410.8评价总结论 4410.9建议 45附表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46附表2 22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56附表3 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65附表4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691 前言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项 目位于XX余姚市境内。截至2006年底,余姚市电网共有500kV变电所1座,即河姆变375万kVA;22

7、0kV变电所3座,主变6台,总容量96 万kVA,即220kV屯山变、溪凤变、阳明变;110kV变电所15座,主变23台,总容量98.9万kVA。余姚市6000kW以上的小火电装机容量 17.69万kW,6000kW以下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为2.662万kW,6000kW以下的小火电装机27.3万kW。随着经济的发展,余姚市 的用电需求也增长迅猛。2006年余姚市最高负荷71.7万kW,预计2009年将达到92万kW,2010年将达到98.4万kW。因此,为了满足余姚 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余姚中西部电网的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需加强余姚中西部地区110kV网架结构,从而满足余姚及XX电网安

8、全、可靠、经济 运行的需要。1.1.2 220kV咸祥变、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项目均位于XX市鄞州区境内,其中,220kV咸祥变配套 110kV送出工程位于鄞州东部,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位于鄞州区中心区。鄞州电网是XX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鄞州 区电网有500kV变电所1座,主变3台,总容量225万kVA,即500kV天一变;220kV变电所5座,主变10台,总容量168万kVA安,即 220kV新乐变、潘桥变、蔡郎变、梅梁变和下应变;110kV变电所15座,主变25台,总容量99.2万kVA。随着经济的发展,鄞州区的电量负荷也增长迅猛。2006年,鄞

9、州区的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达84万kW,预计2009年将达到95.2万kW,2010年将达到10.5万kW。大 嵩滨海地区由于瞻歧、咸祥、塘溪三个乡镇组成,随着沿海中线和瞻歧隧道的开通,交通区位的改变和土地价格较低及规模较大的优势,大嵩滨海地区已成为鄞州区 又一个投资热土,大嵩滨海地区经济社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鄞州滨海投资创业中心的开发建设深入,将进一步带动该区域的整体发 展。鄞州区建设中的中心城区位于XX市南部,奉化江两岸,以石矸、钟公庙、钱湖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近景用地规模33km2,人口15万人,远景 用地规模控制在88.99 km2,人口30万人。中心城区作为

10、鄞州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中心,XX市的副中心城区。经过近10年的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抓住撤县 设区的机遇,不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区开发建设力度。随着新城区行政机关搬迁的基本完成,新城区已初具规模,人居、商贸、文化、发展环境不断优 化。因此,为了满足余姚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鄞州东部及中部电网的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需加强鄞州东部地区110kV网架结构,从而满足鄞州及XX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需要。1.1.3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项 目位于XX慈溪市境内。慈溪电网是XX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6年底,慈溪市电网220kV变电所4座,主变

11、8台,总容量132万kVA,即 220kV慈溪变、贤江变、水云变和淞浦变;110kV变电所19座,主变35台,总容量134.5万kVA。慈溪市6000kW以上的小火电装机 9.953万kW,6000kW以下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为0.099万kW,6000kW以下的小火电装机54.23万kW。随着经济的发展,慈溪市的电力负荷也增长迅猛。2006年,鄞州区的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已达98万kW,预计2009年将达到122.5万kW,2010年将达到128.5万kW。随 着杭州湾心区经济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如吉利汽车、九天仪表、盛泰电子金属材料等工业负荷的增多,慈溪电力供应将趋于紧张。根据XX电网发展规

12、 划,2007年底左右将在杭州湾新区相继建成投产110kV兴慈变、越瓷变,届时,将考虑兴慈变新建双回输电线路接至水云变,在越瓷变接入时,将 110kV水云-兴慈线双“T”接入越瓷变。考虑杭州湾新区远景还有110kV吉利变需要接入,慈溪北部的110kV电网网架结构有待增强。因此,为了满足慈溪市北部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慈溪北部电网的供电能力,同时改善电网供电质量,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需加强鄞州东部地区110kV网架结构,从而满足慈溪及XX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需要。1.2评价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

13、价。XX电业局委托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负责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 院接受任务后,收集了有关工程情况、可行性研究和背景资料,对送电线路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征求了XX市环境保护局、XX省电力公司、XX电业局等有关单位 对本次环评的意见;评价单位在对各工程周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XX 变等220kV变电所配套11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本次环评根据配套线路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以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和公众参与为重点,重点评价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过程

14、中,得到了XX省环境保护局、XX省电力公司、XX市环境保护局、XX电业局、XX电力设计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评价单位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 编制依据2.1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范及规程2.1.1 采用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

15、1年6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12月28日。2.1.2 采用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3)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7日;(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20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第8号令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6、细则;(7)国家电网科85号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8)XX省人民政府第166号令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10)环保总局环发200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1)XX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年8月19日。2.1.3有关标准(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2.1.4有关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93);(3)环境

17、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1.5有关管理导则(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2.1.6有关技术规范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2.1.7有关测量方法(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3)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2.1.8 有关设计规程输变

18、电工程所执行的规程见表2-1。表2-1 输电线路工程有关设计规程一览表序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等级1 GB6364-8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国家2 GB6830-86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国家3 GB7495-1987 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距离 国家4 GB13614-1992 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国家5 GB13618-1992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国家6 GBJ143-1990 架空电力线路、变电所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 国家7 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

19、路设计技术规程 行业8 DL5033-1994 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规程 行业9 DL/T5063-1996 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 行业10 DL/T5040-1995 高压送电线路对无线电台影响设计规定 行业11 SDL5-85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行业2.1.9 环评委托书和相关批准文件XX电业局发展策划处,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附件一)。2.1.10 工程报告资料本次环评所采用的工程资料见表2-2。表2-2 本次环评的工程资料一览表序号 工 程 资 料 名 称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1 220kVXX输变电110kV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2007年4月2 220kV咸祥输变电110kV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年4月3 220kV鲍家输变电110kV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年4月4 220kV航湾输变电110kV配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7年4月2.1.11 有关的区域规划文件、意向XX地区输变电工程的有关所址、路径的批复文件见表2-3(各工程批复文件附在相应报告表后)。表2-3 XX地区输变电工程的批复文件一览表序号 工程名称 工 程 的 批 复 情 况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线路路径得到余姚市规划局、余姚市马渚镇人民政府和余姚市阳明街道办事处盖章同意。2 220kV咸祥变配套110k

21、V送出工程 线路得到XX市规划局、XX市鄞州滨海投资创业中心规划科、XX市鄞州区瞻歧镇人民政府、XX市鄞州区咸祥镇人民政府盖章同意。3 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配套送出线路得到XX市规划局盖章同意。4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线路得到慈溪市规划局盖章同意。2.2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2.2.1评价等级根据相应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下:(1)电磁环境电磁辐射是输变电工程运行期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对输电线的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重点预测评价,按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要求执行;由于评

22、价范围内无无线电设施,因此仅对无线电干扰作达标分析。(2)生态环境整个工程占地(永久、临时)总面积小于0.5km2,线路较短,不涉及敏感区域,工程影响范围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的要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仅作简要分析。(3)水环境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量很小,运营期没有废水产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工程的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由于本工程产生的废水量很小,水环境影响仅作污水达标评价。2.2.2评价范围(1)施工期 施工扬尘:线路塔基周围环境。 生态环境:线路周围100m范围内。 水体环境:塔基施工生活污水排放去向。(2)运行期运行噪声:输电

23、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以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以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为评价范围,并考虑周围环境敏感点。无线电干扰: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为评价区域。2.2.3评价标准根据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以及XX市环境保护局对评价标准的确认意见(见附件二)。本次环评采用如下评价标准。(1)电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国际

24、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110kV线路工程参照该标准执行。(2)无线电干扰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在好天条件下,110kV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大于46dB(V/m)。(3)声环境采用的声环境评价标准见下表。表2-4 声环境评价标准序号 工程名称 执行标准 标准级别及标准值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线路沿线乡村居住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标准 1类(昼间:55dB(A)夜间:45dB(A))2 22

25、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3 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4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2.2.4评价方法110kV线路工程评价方法主要采取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确定其影响。对 110kV送电线路采用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方法进行预测评价。类比的项目为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类比对象选用丽水110kV雀杨1587线、白杨 1586线同塔双回路线路(逆相序排列)、嘉兴110kV禾城-禾泾、东禾送电线路(同相序排列)和禾塍1239单回线路(三角形排列)进行类比测量。本次110kV送电线路工程主要位于平原和山地,根据线路征地面积分析其建设对林业、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的影

26、响及在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2.3环境保护目标根 据现场踏勘及工程设计资料,以及对XX地区输变电工程所经地区情况的了解,本次环评的线路工程线路路径不占用自然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 地,森林公园等特殊保护地。工程建设地区多为平原和山地,为此确定本工程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送电线路跨越的民房及送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内的民 房,主要保护对象为人群。根据沿线调查,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没有跨越民房,线路走廊两侧30m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而 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全线采用电缆敷设。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和220kV咸祥变配套11

27、0kV送出工程的环境保护 目标见表2-5。表2-5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地理位置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功能环境因素1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XX余姚市线路西侧40m处梁巷村线路南侧40m处施家漕头村线路北侧110m处岭下村线路南侧100m处里山脚下村线路西侧50m处外山脚下村民房噪声、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222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XX市鄞州区线路南侧50m处龚家沙埠线路南侧5m处方桥村沿山26号线路西侧100m处民丰村上周岙线路西侧30m处裘岙村1号3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XX市鄞州区电缆沿线经过地区周围30m范围内的民房4220kV

28、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XX慈溪市沿线走廊两侧30m范围内没有环境敏感点噪声、工频电场、磁场及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内无导航台、卫星地面站或广播电视发射塔;线路路径没有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3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3.1工程的构成及规模本次220kV配套110kV输电线路送出工程共有4项,本期新建110kV架空线路长度为251.7km +11.4km;新建110kV电缆长度为20.155 km +15.58km。表3-1 工程的构成及规模序号工程名称性质规模进展阶段1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新建110kV马渚线:24.1km110kV胜归、七里线:25.7km110kV

29、胜归、新华线:24.7+11.4km可研222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新建咸祥干岙线:227.2km咸祥大嵩线:20.55km咸祥瞻歧线:20.55km可研3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新建鲍家新林、鄞城的T接线:14.53km(电缆)鲍家新林线:10.28 km(电缆)鲍家下应线:10.385 km(电缆)鲍家姜山、蔡郎的T接线:10.385(电缆)鲍家铜盆2回线:20.155km(电缆)可研4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新建庵东、贤江线:21.2km滨海、水云线:21.5km越瓷、兴瓷线:26.2km可研具体规模、组成将在各工程环评表中给予详细叙述。本期配套1

30、10kV送出工程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3-1图3-3。3.2新建110kV送电线路敏感点的背景监测根据本工程线路可研资料和现场勘测,送电线路部分跨越房屋。为了更好地了解送电线路敏感点处(即保护目标见表2-5)的背景情况,本次环评于2007年5月14日 17日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敏感点进行了背景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2。表3-2 线路敏感点背景监测值 序号工程名称现状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 (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3mT)无线电干扰dB(V/m)噪声(dB(A)(夜/昼)合成量垂直分量水平分量1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龙福公司、梁巷村0.5310.0100.0090.00832.64

31、4.5/54.7施家漕头村1.4660.0250.0210.01531.342.8/52.3岭下村1.5470.0120.0100.00930.541.5/50.6里山脚下村0.9320.0160.0100.01234.641.2/47.8外山脚下村1.5230.0140.0110.01033.244.3/48.7222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龚家沙埠4.7450.0150.0080.00942.033.5/41.1跨越养猪场猪舍2.0760.0210.0170.01243.343.6/54.5方桥村沿山26号1.5550.0180.0070.00930.543.2/52.7民丰村上

32、周岙0.7820.0110.0080.00931.239.1/48.5裘岙村1号*263.00.2360.0430.22532.437.5/49.6*:220kV天芦线跨越裘岙村1号。天气:晴 环境温度:20 28 相对湿度:55 68%由 表3-2可知:线路敏感点处的工频电磁场背景值均远小于4kV/m、0.1mT的推荐限值,无线电干扰背景值均小于46 dB(V/m)的标准限值;声环境的背景值昼夜间均满足1类标准的要求。由于220kV天芦线跨越裘岙村1号监测点,因而其工频电磁场强度现状值较高。3.3送电线路的工程分析3.3.1送电线路污染因子分析110kV输电线路送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

33、期和运行期。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见表3-3和表3-4。表33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一览表序号影 响 因 素影 响 程 度1土地占用 塔基占地施工临时占地2矿产无影响3水文状态及洪水无影响4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施工结束即可恢复5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有一定影响6施工期间的生活污水影响很小7施工期间的废水排放影响很小8植被施工租用地的植被被破坏,塔基四个角处的部分植被被清除9景观对局部部分区域的景观有影响10航运无影响11公路短暂影响,施工结束后可恢复12铁路无影响13农业生产土地性质改变14文化遗址无影响15风景名胜无影响16邮电通讯线和电力线影响很小1

34、7水土保持扰动原地貌,可能引发新的水土流失表34 运行期的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一览表序号影响因素影响程度1土地占用 塔基永久占用线路走廊土地使用功能受到一些限制2工频电场、磁场满足推荐标准的要求3无线电干扰满足标准的要求4噪声满足标准的要求5航运无影响6公路、铁路无影响7有线和无线通讯无影响8景观建成后对局部区域景观有一定影响由表3-3和表3-4可知,经筛选后本次环评的评价因子如下:(1) 施工期 线路施工噪声、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线路施工对植被的影响,对于水土保持方面作简要分析。(2)运行期110kV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的影响。3.3.2工程环保特

35、点根据送电线路工程的具体情况,给出送电线路工程建设的特点:(1)本次环评的送电线路建设涉及影响面小,施工期短。(2)110kV送电线路工程建成后没有环境空气污染物产生。(3)工程建成后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4)工程建成后会有噪声、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等产生。3.3.3主要的环保问题110kV送电线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影响。(1)施工期送电线路塔基建设对附近居民及植被的影响。送电线路塔基永久占地及临时占用土地等对农业生产及植被的影响。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送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

36、磁场对环境的影响。送电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的影响。对于送电线路工程建设,上述环境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建设期对当地植被的影响。3.4当地规划管理部门对输变电工程的意见及落实情况本次环评的4个配套工程的线路走廊均征询了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的意见。线路走廊的规划许可意见及上述意见的落实情况见表3-5。表3-5 规划管理部门对输变电工程的意见及意见落实情况一览表序号 工程名称 预 审 意 见 落实情况1 220kVXX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XX市规划局原则同意220kVXX变进出线路径,具体实施方案须符合相关技术规定要求,并报审。XX市马渚镇原则同意路经走

37、向,含铁路段满足铁路沿线控 制要求。XX市阳明街道原则同意路径走向,进出线路经具体实施踏勘后,修正确定。 已在设计中落实2 220kV咸祥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XX市规划局同意线路路径规划 3 220kV鲍家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XX市规划局同意110kV路径规划方案,明确在鄞州大道南侧只有一个变压架空走廊,要求采用钢管件,其余均采用电缆。XX市规划局同意110kV电缆沟布局方案,具体位置根据已建道路和管线综合待定。 已在设计中落实。4 220kV杭湾变配套110kV送出工程 慈溪市规划局同意线路路径规划 4 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形地貌宁 波市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XX

38、省宁绍平原的东端,即东经120o55至122o16,北纬28o51至30o33。居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 三角洲的东南隅,宁绍平原的东端。北临钱塘江,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上虞,嵊县,新昌三县,南濒三门湾,陆域南缘与台州市的三门,天台两县接壤,东与舟山 市隔海两望。全地区下辖宁海、象山两个县,慈溪、余姚、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XX市地势西南高,东 北低。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没入海。西南浙东低山丘陵区,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四明山脉,发源于天台,分布于余姚、奉化、鄞县。天台山支脉,由宁海西南入境, 经象山港展延成南部诸山。东北部和中部为宁绍冲积平原的甬江流域平

39、原,地势平旦,河流纵横。市区海拔45.8m,郊区海拔为3.64m。地貌分为山 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XX 地质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中的华夏褶皱带,处于丽水XX槽凸中的新昌定海断隆。地表为侏罗统火山岩系,岩石类型为霏细斑岩,流纹斑岩和晶屑凝灰岩,岩 石坚硬,干抗压强度为13002500MPa,容许地耐力为300400KPa,桩尖极限阻力为400500KPa。极限侧摩阻力为 100120KPa。4.1.2气候XX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左

40、右,其中49月降 雨量占全年的70%。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m3,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0 m3,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六成。总体上全市存在资源型、水质型缺水现象。XX境内河流众多,平原河网密布,山溪源短流急,境内水系由甬江流域和象山港、三 门湾地区独流入海水系组成,其中甬江流域 面积4518平方公里,是我市人口集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全市海岸线总长达1500余公里,由于海岸和河口处于东海强潮区,受气象、地理影响经常遭风 暴潮和旱、涝危害,自然灾害发生频繁。XX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地处宁绍平原,纬度适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冬夏季 风交替明显,但由于所处纬度常

41、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但同时也形成 了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XX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若以候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为 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冬季,由于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南 下,天气干燥寒冷,此时盛行偏北风;春季,是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的过渡性季节,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频繁,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夏季,受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除局部雷阵雨外,多连续晴热天

42、气,有时还会受到台风或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大的降水过程;秋季,是夏季风向冬季风 转换的过渡季节,气候相对凉爽,但有时也会出现秋老虎,由于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常会出现阴雨天气。 XX全市的多年平均气温 16.4,最热的7月28.0,最冷的l月4.7,无霜期230-240天,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 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XX市年平 均气温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西部山区比平原少。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连阴雨、干旱、台风、暴雨洪涝、

43、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据XX市气象资料统计,该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见表4-1。表4-1 XX市的气象要素特征值一览表项目内容累年平均气温16.4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9.4累年极端最低气温-10累年平均相对湿度81%累年平均降雨量1480mm累年平均蒸发量1152mm累年平均日照数1850h累年平均雷暴日数57d累年最大积雪深度26cm累年平均风速5m/s累年瞬间最大风速38m/s累年实测10min平均最大风速29.7m/s累年全年主导风向WN(13.4%)4.1.3水利宁 波水利建设相继进行了标准海塘、城市防洪工程、水源工程、境外引水工程、千里清水河道、百库保安、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建设,

44、加快构建与XX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到“十五”末,全市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已达到21亿m3;拥有各类水库403座,其中 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21座;建成各类水闸900余座;修筑江堤、海塘800多公里;疏浚整治河道3000多公里;发展机电排灌动力18.5万kW;建 成万亩以上灌区29处,有效灌溉面积190千公顷;围垦海涂40千公顷。XX已初步形成了供水、防洪、挡潮、除涝、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4.2社会环境4.2.1余姚市社会环境余 姚市位于XX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距国际港口城市XX40公里,西距杭州市120公里,北濒杭州湾,南接四明山,区域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全市 辖13个乡镇6个街道,267个行政村,现有常住人口85.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余姚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人文条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 大成就,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XX省经济十强县市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8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 名中列第19位。余姚市素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已初步形成以塑料、电子、仪表、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