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1275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第一章总 则1.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服务效益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要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按照“面向生产、面向民生、面向决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不断强化防御和减轻台风气象灾害的能力。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地区的各级气象台应将台风作为台风季节预报和服务的重点工作,通过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服务的敏感性和主动性、改进服务方式及提高预警和灾害评估水平等手段,努力提高台风预报服务效益,取得最佳预报服务效果。2.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联防协作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应注重在分工负责的基

2、础上做好组织协调和联防协作。气象部门上下之间、省区之间、台站之间都要从做好台风预报服务出发,树立整体观念,发扬主动精神,加强联系合作。上游台站对下游台站、上级台站对下级台站应通过积极主动提供监测、预报和指导信息实现联防协作,进一步强化台风预报服务的整体性。3.加强跟踪监测,适时增加观测密度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应以加强跟踪监测为基础。对进入我国海上监测预警区域的台风,应严密监测和分析台风动向,并适时开展加密观测,为台风定位和路径预报提供最新的实况信息,也为相关的研究积累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加密观测应以兼顾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情报交换的需求为原则,注重统一组织和统筹安排。加密观测应纳入各级气象台的正常业

3、务,其指令和信息传输应按有关规定优先考虑。4.加强预报分析,努力提高预报精度台风的预报工作应贯彻“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的原则。加强卫星、雷达等多种监测资料综合应用,以数值预报和动力统计预报技术发展为支撑,强化台风定位、定强分析和预报,提高疑难和异常路径台风的预报能力,提升定位、定强质量,努力提高台风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率。5.加强预警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效果 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应立足需求,坚持早准备、早会商、早汇报及预报忌窄忌死的“三早两忌”原则,及时开展对当地政府的决策服务和对公众的预警预报服务,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滚动更新监测预报服务信息。台风服务应注重监测预报和灾害影响评估相结合,加强预报服务

4、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努力提升服务效果,发挥预报服务的整体效益。6.加强业务管理,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台风预报服务工作应以加强业务管理为基础。沿海各级气象台站应结合业务发展和当地服务需求,不断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并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和气候特点、台风的影响程度,制定和完善针对台风预报和服务的应急预案。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以保证台风预报服务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努力使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7.本业务规定中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第二章编号与定位2.1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统称为热带气旋。根据

5、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国际规定的低压区(热带气旋中心位置不能精确确定,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小于8级),我国暂不使用;()国际规定热带低压的标准是: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小于8级,我国仍规定为67级;()国际规定为10分钟平均风速,我国因测风设备条件所限,仍沿用2分钟平均风速,以蒲福风级表示;()1996年11月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热带气旋计划(TCP)区域专业气象中心技术合作会建议将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合并,称热带风暴。(GB/T19201-2006),热带气旋分类的具体中英文名称及风速范围规定为:(1)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

6、(10.8m/s17.1m/s);(2)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9级(17.2 m/s 24.4 m/s);(3)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24.5 m/s32.6 m/s);(4) 台风(Typhoon):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13级(32.7 m/s41.4 m/s);(5) 强台风(Severe Typhoon):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415级(41.5 m/s 50.9 m/s);(6)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热带气

7、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6级或16级以上(51.0 m/s或以上)。2.2国家气象中心对出现的热带低压和台风进行编号,编号规定如下:2.2.1在48小时警戒线内(见附件2-1)出现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6-7级的热带低压,按照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低压编号。编号用四个字符表示,前两个字符“TD”为热带低压英文首字母缩写,后两个字符表示序号。例如:2009年出现的第三个达到编号标准的热带低压应编为“TD03”。热带低压编号仅供气象部门内部使用,对公众只提低压(可在低压前加注出现的海域),不提编号,以免引起混淆。2.2.2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见附件2-1)出

8、现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台风,按照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编号用四个字符表示,前两个字符表示年份,后两个字符表示出现的先后次序。例如:2009年出现的第5个达到编号标准的台风应编为“0905”。2.2.3 由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仍维持原台风的编号和命名,直至停止编号。2.3国家气象中心负责确定热带低压和台风的中心位置。2.3.1热带低压每天进行00、06、12、18时8次定位;台风中心位置进入48小时警戒线前,每天进行00、06、12、18时(世界时,下同)4次定位,进入48小时警戒线后则每天进行00、03、06、09、12、15、18、21时8次定位。2.3.2 当台风中

9、心位置进入24小时警戒线(见附件2-1)后,每天进行逐小时的24次定位。2.3.3 热带低压定位后用“热带低压实况和预报电码”(见附件2-2)编发定位报,且仅发布24小时预报;台风定位后则用“台风实况和预报电码”(见附件2-3和2-4)编发定位报。2.3.4 为避免因定位误差而影响预报精度,在定位报中可增发前6小时、前12小时的更正位置(见附件2-3第三段),供内部使用。对外服务仍以原来的位置为准,只有在定位误差很大,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时才能使用更正位置,并说明是更正位置。2.3.5台风进入24小时警戒线前,每次定位报(包括预报)须在正点后1小时内发出,进入24小时警戒线后,每次定位报(不包括预

10、报)应在正点后15分钟内发出,包括预报的定位报须在正点后1小时内发出;热带低压的每次定位报(包括预报)须在正点后1小时内发出。2.3.6 台风和热带低压登陆后的中心位置由该台风和热带低压所在省(区、市)气象台在正点后10分钟内向国家气象中心报告,最后由国家气象中心确定。台风和热带低压登陆后一般不提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只提最大风力;最大风力为外围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中心最低气压为中心附近观测到的地面最低气压;登陆后一般不编发7级和10级大风半径。2.3.7 台风登陆后,如仍维持热带风暴以上强度,每天进行逐小时的24次定位;如减弱为热带低压,则每天进行00、03、06、09、12、15、18、21时8

11、次定位。热带低压登陆后,如仍维持热带低压强度,每天进行00、03、06、09、12、15、18、21时8次定位。2.3.8当台风移出编号区域或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已减弱到6级以下且无严重天气时,停止编发台风实况和预报。在停编前国家气象中心应尽量与有关省(区、市)气象台沟通。台风停编后,各级气象台站仍须加强监视。2.4国家气象中心负责确定台风和热带低压的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2.4.1 台风和热带低压的登陆地点由国家气象中心与该台风和热带低压登陆省(区、市)的气象台协商后,由国家气象中心最终确定。登陆点精确到县(或县级市)并明确具体时间。国家气象中心应在编号台风登陆后15分钟内及时编发登陆报(见

12、附件2-3第一、四段)。除台湾、舟山、香港、海南、崇明岛以外,我国沿海其它岛屿都不作为登陆地点处理。热带低压登陆后不编发登陆报。2.4.2 台风和热带低压登陆地点和强度确定的依据以地面观测资料为主,雷达或卫星资料为辅。2.4.3 台风的二次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的确定及发布规则同2.4.1和2.4.2。二次登陆的确定以下面3种情况为准:1)当台风在台湾、舟山、香港、海南、崇明岛登陆后,再次登陆我国沿海地区;2)当台风在除杭州湾、长江口以外的某省(区、市)某一海湾沿海登陆后,其中心重新移入海面,再次在另一海湾沿海登陆。3)当台风在杭州湾或长江口一侧沿海登陆后,其中心重新移入海面,再次在杭州湾或长江

13、口另一侧沿海登陆。2.4.4 台风多次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确定及发布规则同2.4.3。2.4.5 当台风在我国台湾、香港或澳门登陆时,国家气象中心不编发台风登陆报。2.4.6 各级气象台站进行服务时,必须以国家气象中心确定的热带低压和台风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包括二次及多次登陆地点和时间)为准。未经国家气象中心确认的热带低压和台风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不得用于对外服务。2.5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制作并提供台风的卫星指导报2.5.1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实时监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台风活动,及时进行卫星定位,并用“气象卫星云资料的天气说明报告电码”(见附件2-5)编发卫星指导报。2.5.2 台风卫星指导

14、报须在正点后30分钟内发出。2.6各级气象台站公开发布的台风预报、预警和警报中必须统一使用国家气象中心确定的编号、中心位置和中英文命名。2.7国家气象中心不负责定位的时次,各省(区、市)级气象台可根据需要自行定位并通知本省(区、市)内的有关气象台站。省(区、市)内各级气象台站如公开发布不属于国家气象中心定位时次的台风预报、预警和警报时,应统一使用本省(区、市)级气象台所确定的中心位置。2.8通过海事卫星、海岸电台和无线电传真广播播发的预报、预警和警报中应加发国际编号*(1)1980年台风委员会第13届会议决定,委托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东京台风中心对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

15、出现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八级(或用10分钟的平均风力)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编号用四个数码,方法与上述我国规定相同;(2)1997年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1998年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批准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委托东京台风中心在给热带气旋编号的同时命名。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3)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命名。和英文命名(附录一,表1、表2)。按国内编号、国际编号(应加括号)和英文命名的

16、先后次序排列。如果国内编号与国际编号相同时,国际编号不能省略不发。37附件 2-1台风编号、定位及警戒区图开始进行编号界线48小时警戒线(开始进行8次定位界线)24小时警戒线(开始进行24次定位界线)说明: 24小时警戒线(34N,127E;22N,127E;15N,110E) 48小时警戒线(34N,132E;15N,132E;00N,105E)附件 2-2国家气象中心热带低压实况和综合预报电码1. 电码型式2. 示例附件 2-3台风实况和预报电码1. 电码型式1.1 第一段 1.2 第二段 1.3 第三段 1.4 第四段 1.5 第五段 Objective Forecast1.6 第六段

17、Subjective Forecast1.7 第七段 2. 说明2.1 各段含义:(1)第一段为报头,必须编发。为WTPQ20,对国内外发报均用此报头。国家气象中心和各省(区、市)单独编发台风路径预报的报头格式见附件6-1。(2)第二段为台风中心位置和强度实况。(3)第三段为前小时、前小时的位置(强度)。(4)第四段为登陆地点、时间和登陆时最大风速。(5)第五段为客观预报。(6)第六段为综合预报。(7)第七段为预报理由。2.2 第二至第七段可同时编发,也可以分别编发。若同时编发,注有“*”的部分可省略;若分别编发,注有“*”的部分,国家气象中心不能省略,省(区、市)气象台(研究所)可省略。2.

18、3 未注有“*”的括号内的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编发。2.4 符号含义: 编发台风字母代号,按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业务手册有关规定编码。 广播的日期、小时、分钟。 台风实况的日期、小时、分钟。 台风登陆的日期、小时、分钟。 热带气旋等级名称缩写(超强台风SUPER TY;强台风 STY;台风 TY; 强热带风暴STS;热带风暴TS;热带低压TD)。 台风的英文命名,未命名时为NAMELESS。 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编号。 台风的国际编号。 台风纬度位置。 台风经度位置。 台风的中心气压,以百帕为单位。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以米秒为单位。 50海里小时大风圈半径,以公里为单位。 30海里小时大风圈半径,

19、以公里为单位。 风圈最大半径所在象限。 风圈最小半径所在象限。 台风登陆时沿海的最大风速。 台风登陆县、省的名称(用汉语拼音)。 前12小时、当时、未来12小时指示组。 为各种客观预报方法的缩简符号,见下表:研制单位方法名称缩简符号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数值预报模式TMBJ-1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台风数值预报模式SHTM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统计预报WIPS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客观集成预报STC上海台风研究所GRAPES_TCM台风数值预报GRAPES_TCM(SGTM)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气候持续性预报TCSP上海台风研究所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偏最小二乘气

20、候持续预报PLSC江苏省气象台概率圆法台风路径决策预报JSPC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南海台风模式GZTM广西区气象局南海区域台风路径(强度)遗传神经网络预报ANNGA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台风数值预报模式LNTCM 台风中心移动方向,以16方位表示。 台风中心移动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2.5 如果客观预报方法没有台风路径预报,只使用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作为热带气象强度预报结果,则第五段报文使用以下格式。Objective Forecast附件 2-4国家气象中心台风实况和综合预报电码1. 电码型式2. 示例附件 2-5FM85-IX SAREP气象卫星云资料的天气说明报告电码1. 电码

21、型式A部气旋名称(如无名称注明NAMELESS) B部(略)注解(1)SAREP是气象卫星云资料的天气说明报告电码的名称。(2)陆地测站的SAREP报告用作为标志,海洋测站的SAREP报告用作为标志。(3)电码型式分成两部分:部分 标志字母() 内容A AA 台风的情报B BB 重要天气特征的情报每个部分均可编报成一份单独的报告。2. 说明2.1概述2.1.1报告中概不编报电码名称SAREP。2.1.2编报本报告的卫星接收站的位置,必须使用或组表示。2.1.3船舶呼号仅须在海上卫星接收站的SAREP报告中编报。2.2A部2.2.1A部须用以编报台风所属云团的说明。2.2.2气旋照片拍摄时间须用

22、YYGGg组编报。2.2.3只要有气旋的名称,就必须编报。2.2.4各台风必须依次用顺序编号。在该气旋存在或可辨期间SAREP报告编报站须一直使用这个号码。2.2.5云团或台风中心的位置或气旋眼的位置须用 组编报。2.2.6测得台风中心的移动时,即须在报告中用组予以编报。2.2.7当在同一张照片上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风,并且要在同一次报告中编报时,须重复使用 等组,以编报每个台风。对已命名的台风,还应冠以名称。符号含义台风地理位置定位的精确度(0152电码表)电码0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10公里以内1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20公里以内2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50公里以内3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10

23、0公里以内4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200公里以内5气旋中心在所报位置的300公里以内/定位精确度不明台风密蔽云区的平均直径(4536电码表)电码0 1个纬距112个纬距223个纬距334个纬距445个纬距556个纬距667个纬距778个纬距889个纬距24小时内台风强度的明显变化(0252电码表)电码0很明显减弱1明显减弱2无明显变化3明显加强4很明显加强5不用6789先前没有观测/不明计算台风的移动的时间间隔(4044电码表)电码0小时112小时2 23小时336小时469小时5912小时61215小时71518小时81821小时92130小时不报移动组台风的强度(3790电码表)电码现时强度

24、*(指数)最大持续风速(海里时)最大持续风速(米秒)00衰减151.525132023015252.535183034523353.555284046533454.577395059046555.51025260611559656.51276570714072757.5155798081708799向温带气旋转变/不明注:根据卫星云图确定现时强度(CI)指数的方法见WMO-NO.305全球资料加工系统指南第三章加密观测3.1当台风靠近我国时,可依相关规定组织“地面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地面站)和“高空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高空站)在常规观测外,临时增加观测时次,并根据台风的活动情况增加卫星资料

25、的接收时次。3.2国家气象中心依相关规定对加密观测提出需求或指令。3.3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相关指令负责组织本省内的加密观测并及时将加密观测资料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应及时收集加密观测资料,并分发给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和相关业务用户。3.4地面加密观测3.4.1沿海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省(区、市)和内陆的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省的全部地面站,原则上都要承担地面加密观测任务。其中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必须担负加密观测和资料传输任务,区域气象观测站由所在省(区、市)气象局确定其任务,原则上应与省内灾害性天气联防站

26、网一致。3.4.2人工地面站担负的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按每小时上传一次(待综合观测司取消人工观测业务后也取消台风人工地面加密观测)。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担负的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按每十分钟上传一次,要求传输时效为“ HH+5分钟”,其数据格式为现行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3.4.3国家气象中心只在需要时向省气象台发布地面加密观测指令。观测指令一般采用传真方式(见附件3-1和附件3-2),在以传真方式发出指令的同时,以NOTES发出指令。地面加密指令发布后,必须电话确认,收方应发回执予以确认(见附件3-3)。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本省(区、市)地面加密观测指令的发布,承担加密观测的气象台站按照本省(区、市

27、)气象局的指令行事。3.5高空加密观测3.5.1沿海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省(区、市)和内陆的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云南省的全部高空站,原则上都要承担加密高空气象观测和发报任务。加密高空气象观测一般是增加06、18时(世界时)的观测和发报,如有特殊需要时可临时增加其它时次的观测。3.5.2加密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申请、指令发布、业务实施和指令解除等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加密高空气象探测管理办法(气办发200937号)执行。但遇紧急情况时或非工作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灵活掌握。3.5.3加密高空气象观测一般由国家气象中心提出申请(申请表见附件

28、3-4),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进行。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业务需要,也可组织安排本省(区、市)的高空站进行加密高空气象观测,并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备案。3.5.4 加密高空气象观测的申请应说明具体的加密原因、加密站点名称、加密时次、加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后送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申请加密高空气象观测时要充分考虑通信传输、台站准备等因素,申请一般应在第一个加密时次的12小时前提出。3.5.5 在加密高空气象观测实施过程中因故需要对加密时间和内容进行变更的,须重新申请。3.5.6 加密高空气象观测按照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要求进行观测、编报和传输,L波段探空系统

29、还需上传基数据和监控信息,加密高空气象观测资料与定时高空气象观测资料一起汇交和存档。3.6 沿海及相关内陆省雷达站的天气雷达监测3.6.1 当台风中心进入沿海各省雷达站的有效扫描范围后,沿海各雷达站都要承担对台风及其引发的暴雨和其它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内陆各雷达站也要随时监测暴雨和局地强对流天气等。3.6.2 沿海省(区、市)的雷达站编报规定(1)沿海各雷达站,凡能判断出海上台风的中心位置时,必须于逐小时正点前10分钟内确定中心位置,并立即编发FFAA报(编码格式见附件3-5)。(2)探测到较强降水或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回波时,立即按国内现行雷达电码编发FFBB报(编码格式见附件3-5)。(3)当上

30、述探测到的回波的强度、移速等有明显变化时应续发FFBB报,如无明显变化则不必续发。3.6.3 各省(区、市)气象局可根据本省(区、市)的实际需要,或应邻省(区、市)气象局的要求,或根据雷达区域联防的规定,分别制定雷达站编发雷达探测报告的补充规定。3.6.4 FFAA报应在正点前发出。FFAA和FFBB同时编发时,先发FFAA报后发FFBB报。3.7卫星加密观测3.7.1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沿海各省(区、市)气象局在台风季节应加强卫星云图的接收,根据年度加密观测计划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密观测指令增加接收时次。3.7.2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加密观测期间,单星观测为每半小时提供一次观测云图,双星观测为每

31、15分钟提供一次卫星云图。3.7.3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上海、广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在有台风时应密切注意日本静止气象卫星播发内容的变化。当发现播发时次增加或变更时及时通知沿海有关气象台。3.7.4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应将定位所需的卫星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国家气象中心。各省(区、市)气象局的卫星云图接收单位也要根据台风预报的需要,以最高时效为预报提供云图资料。3.8 加密指令是实施加密气象观测的行动命令。发布加密指令既要严格遵守业务规定,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执行指令必须严格认真、准确无误。3.9 发布台风加密观测指令要充分考虑到通信传输、台站准备等因素,尽量争取提前发布。一般加密高空气象观测指令应在

32、启动加密观测前12小时、地面加密观测应在启动加密观测前6小时发布。如一时难以确定,可先发布预备指令。各省(区、市)气象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3.10 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加密观测指令交接登记制度。3.10.1 国家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台的预报与通信单位之间,应建立指令交接登记,包括交接人员签名和记录交接时间等。3.10.2 省级气象台应建立接转指令的时效统计(即从收到国家气象中心指令到向台站发出指令之间的时效),在该次台风结束后报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3.10.3 承担加密观测任务的气象台站都应建立接收指令的登记,包括接收到指令的日期、时间(具体到分钟),台站接收指令报的人员姓名。台站在该次台风结束后

33、将收到指令的日期、时间报送省(区、市)气象台。3.10.4 省(区、市)气象信息中心应及时统计和分析指令的传输时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附件 3-1地面加密观测指令国家气象中心发布 签发:指令编号: 年 号指令发布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加密观测启动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需进行自动站加密观测的省(区、市): 自动站每10分钟上传一次加密资料。(注释:上述时间均用世界时表示)抄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10-58995808 传真:010-62172909 62172962 附件 3-2地面加密观测终止指令国家气象中心发布 签发: 执行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 年 号指令将

34、于 年 月 日 时 分终止执行。发布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注释:上述时间使用世界时)。抄送: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10-58995808 传真:010-62172909 62172962 附件 3-3地面加密观测(终止)指令回执国家气象中心:地面加密(终止)指令( 年第 号)于 月 日 时 分收到,已通知有关台站。特发此回执。 省气象局承办人: 联系电话: 月 日 时 分附件3-4加密高空气象探测申请表申请单位: 年第 号加密原因:拟加密探空站名称及所在省:加密时次:加密开始时间:加密结束时间:申请单位负责人审核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承办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时附

35、件 3-5FM20-VIII-RADOB地面雷达天气报告电码1. 电码型式1.1 FFAAFFAAYYGGg IIiii 或 99LaLaLa QcLoLoLoLo4RwLaLaLa QcLoLoLoLo AcScWcacrt tedsdsfsfs DDDD1.2 FFBB第1段 FFBB YYGGg IIiii 或 99LaLaLa QcLoLoLoLoetWeIeaeHe bbbrr bbbrr bbbrr tedsdsfsfs /999/ 第2段 51515 区域规定的电码组第3段 61616 国家规定的电码组 DDDD2. 编报规定2.1 RADOB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地面雷达天气报告

36、电码的名称。雷达站发报时一律不编报此字码。2.2 FFAA和FFBB陆地测站的雷达天气报告的识别标志。FFAA表示用FM20-VIII电码型式编报的雷达天气报告中的部(台风的情报)。各雷达站发报时必须编报此识别组。通信中心在汇总同一类的雷达天气报告后,只需在这些报告之前用一个识别组即可。FFBB中从etWeIeaeHe到/999/各组,用来编报每个具有某种重要特征的回波系统。如果要编报的这种系统不只一个时,则须按需要重复编报etWeIeaeHe到/999/各组。2.3 只要观测到台风的回波型,就要编发A部报。2.4 雷达设备失灵时,编报FFAA YYGGg IIiii /2.5 雷达天气报告一

37、律用世界协调时编报。3. 符号内容及编报方法3.1 YYGGg组用来编报雷达探测的日期、时间组(指取资料结束时间)。3.1.1 YY日期3.1.2 GGg时间,以小时和10分钟为单位。其中g按以下规律编报:g所表示的10分钟0 001 01102 11203 21304 31405 41506 51593.2 IIiii组雷达站的区站号。用国内统一规定的区站号编发。3.3 4RwLaLaLa QcLoLoLoLo AcScWcacrt tedsdsfsfs组台风中心或眼的位置。3.3.1 4指示码3.3.2 Rw 雷达的波长。按下表编报电码雷达波长(单位:毫米)110 203 20 405 4

38、0 607 60 908 90 1109 1103.3.3 LaLaLa 探测到的台风中心或眼所在的纬度,以1/10度为单位。3.3.4Qc 探测到的台风中心或眼所在的地球象限。按照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能探测到的台风中心的位置,都编报1。3.3.5 LoLoLoLo 探测到的台风中心或眼所在的经度,以1/10度为单位。3.4 AcScWcacrt组台风中心或眼的大小、发展和相对位置。3.4.1 Ac 台风中心或眼的定位的精确度。按下表编报:电码台风中心或眼的定位精确度1观测到清晰的眼,精确度好(误差在10公里以内)2观测到大部分眼壁回波,精确度较好(误差在30公里以内)3观测到少部分眼壁回波,

39、精确度较差(误差在50公里以内)4未见到眼,根据螺旋带确定,精确度好(误差在10公里以内)5未见到眼,根据螺旋带确定,精确度较好(误差在30公里以内)6未见到眼,根据螺旋带确定,精确度较差(误差在50公里以内)7未见到眼,根据螺旋带外推得出/ 精确度不明3.4.2Sc 眼的形状和清晰度。按下表编报:电码眼的形状和清晰度0圆形 轮廓清晰1椭圆形短轴大于、等于长轴长度的3/4 轮廓清晰2随圆形短轴小于长轴长度的3/4 轮廓清晰3明显双眼 轮廓清晰4其它形状5不定的或轮廓不清晰/ 不能确定3.4.3 Wc眼的直径或长轴长度(回波壁的内径)。按下表编报:电码眼的直径或长轴长度0 5公里15 10公里2

40、10 15公里315 20公里420 25公里525 30公里630 35公里735 40公里840 50公里9 50公里/不明3.4.4ac观测前30分钟内眼的倾向。按下表编报:电码观测前30分钟内眼的倾向0过去30分钟内刚看到眼1眼的特征或大小无显著变化2眼变小,而特征无其它显著变化3眼变大,而特征无其它显著变化4眼变得不清楚,而大小无显著变化5眼变得不清楚,且变小6眼变得不清楚,且变大7眼变得更清楚,而大小无显著变化8眼变得更清楚,且变小9眼变得更清楚,且变大/眼的特征和大小的变化不能确定3.4.5 rt 观测到的最外层螺旋(云)带的末端至台风中心的距离(直线距离)。按下表编报:电码距离00 100公里1100 200公里220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