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0925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年级:姓名:- 2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题由选择题和补写题两部分组成,共100分。选择题每题4分,共24题,共96分。补写题4分。1.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重(chng)湖叠巘 千骑(j)拥高牙 羽扇纶(ln)巾B. 还酹(li)江月 遥岑(cng)远目 乍暖还(hun)寒C. 揾(wn)英雄泪 舞榭(xi)歌台 鲈鱼堪脍(hu)D. 樯(qing)橹 连辟(b)公

2、府 竟无语凝噎(y)【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羽扇纶(ln)巾”划线字读音错误,应该是“羽扇纶(gun)巾”;B项,“还酹(li)江月”划线字读音错误,应该是“还酹(li)江月”,“遥岑(cng)远目” 划线字读音错误,应该是“遥岑(cn)远目”;C项,“鲈鱼堪脍(hu)” 划线字读音错误,应该是“鲈鱼堪脍(kui)”。故选D。【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

3、。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2.下列选项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B.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 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古诗词名句中常见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竟”应为“竞”,“竞豪奢”中“竞”意为“争

4、相、竞相”,而“竟”无此意;B项,“霄”应为“宵”,“今宵”意为“今夜、今天晚上”,而“霄”无此意;C项,“箫”应为“萧”,“萧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而“箫”无此意。故选D。3.下列选项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B. 阴知奸党名姓 阴,暗中C. 衡少善属文 属,作文D. 再迁为太史令 迁,迁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5、”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意为“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其中“雅”,素常;B项,“阴知奸党名姓”意为“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其中“阴”,暗中;C项,“衡少善属文”意为“张衡年轻时候就擅于撰写文章”,其中“属”,撰写,为动词,不是名词“作文”的意思;D项,“再迁为太史令”意为“又迁升为太史令一职”,其中“迁”,迁升。故选C。4.下列选项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游于三辅 游:游玩B.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C. 倩何人唤取 倩:请D. 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

6、、房屋高低不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游于三辅”意为“到三辅一带游学”,其中“游”,考察、学习、游学,不是“游玩”的意思;B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为“这光景,这场合,不能用一个愁来形容”,其中“次第”,光景、场合;C项,“倩何人唤取”意为“请谁

7、去叫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其中“倩”,请;D项,“参差十万人家”意为“高低不齐的房屋居住者将近十万人家”,其中“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故选A。5.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太学,古代设在地方的全国最高学府。B.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C. 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D. 豪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

8、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古代设在地方的全国最高学府”理解错误。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故选A。6.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柳永,原名三变。通晓音律,多为乐工、歌伎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B.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为突出。C.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家乡的土地上。D. 范晔,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著写纪传体史书后汉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9、、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请求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家乡的土地上”理解错误。“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安度晚年。故选C。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

10、九鼎的诚信精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以提高准确使

11、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用来形容“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的“灾情”,既不合对象,也不合语境;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此处用来说明别人向他请教,合乎语境;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此处指守诚信,不合语境;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很出色。此处用来说明“婚丧嫁娶”,使用对象错误;鳞次栉比: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

12、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形容“大凉山上彝家新寨”,合乎语境;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计划、方案等。此处句中的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是计划,该词使用合乎语境。据此分析可知,、使用错误。故选B。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面对接踵而至的奖项,莫言保持安静与沉着,任时代变化,写我想写的。前辈苦心孤诣获得的研究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他毕生致力于改善社会风气,这种矫俗干名的作为,深受世人肯定。在央视新闻的画面中,落网歹徒个个横眉竖目、头角峥嵘,让人看了不寒而栗。这两个腐败分子沆瀣一气,联手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该剧运用小清

13、新的方式,在艺术上呈现上对高雅与通俗的处理不瘟不火,恰到好处。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本句用于形容获得的奖项多,使用正确。前车之鉴: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前辈苦心孤诣获得的研究成果”不能说成是“前车之鉴”,不合语境。矫俗干名:指故意违背世俗去获取名声,贬义词。与“改善社会风气”感情色彩不符。头角峥嵘:原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后形容气概不凡才华出众,尤指青少年。褒义词贬用,不合语境。沆瀣一气:原比喻气味

14、相投的人联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用于形容“两个腐败分子”的联手,使用正确。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用于戏剧在艺术上呈现上对高雅与通俗的恰到好处的处理,符合语境。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15、(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里看上去一切正常,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在摄影师皮耶保罗待在切尔诺贝利的那些年里,这种“正常”的感觉让他震惊,他开始用镜头记录切尔诺贝利的日常生活。B.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正面软着陆的国家和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探月团队长期以来的拼搏与创新。C.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梁寨镇周楼小学位于丰县东南端,距离丰县50余公里,服务区域内人口7000人,教职工只有16人,其中本科学历仅6人D. 作为全球

16、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继续保持外贸竞争力,创新产品不仅敲开了新市场的大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中诞生的新兴绿色产业也同样市场广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对,“市容市貌与其他的乌克兰城镇并无二致”改成“市容市貌与乌克兰的其他城镇并无二致”。C项,成分赘余,“根据”和“显示”二者保留其一。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创新产品”前面。故选B。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

17、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B. 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C. 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D. 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除了”二字应在“出版社”前面。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

18、原因”或“仰赖的”。C项,主谓搭配不当,“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的应该是“节目”,而不是“观众”。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1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我们说了

19、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连贯能力。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解答语句排序试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

20、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选项。本题考生在审题后可以寻找联系最密切的语素和相关的语句,比如“创新”这个词,就把句和句联系在一起,“视界”就把三句联系在一起,排除了B、C两项。剩下的A、D两项,再看这两项的逻辑顺序,第句的位置很关键,它应该是一个起始句,D项中的位置是不合适的,排除D项。故选A。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21、,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22、,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排在前面,所以排除C、D项。根据“不再”语境推,紧承,而横线后面的内容“更”又紧承,所以排除A项,选B项。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B. 您退休以后来到这山清水秀的小村庄,终日徜徉山水,吟风弄月,又有容膝之安,真令人羡慕!C. 在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刘老师激动地说:“这次校运会我们班的女生表现优秀,在很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真是须眉不让巾帼,可喜可贺!”D. 发短信祝贺朋友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

23、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A项,“迟暮之年,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B项,“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是贬义词,此处应用表达尊重的褒义词,比如,可以用“吟诗作赋”。C项,“真是须眉不让巾帼”,“须眉”是指男子,“巾帼”是指女子。此处用反了,将顺序调整下即可。故选D。1

24、4.下列括号中的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更快地成为现实。(人类制度成为现实。)B.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听到故事,感想如何?)C.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不止一次地去过。(园林我也不止一次地去过。)D. 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他主编致富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上压缩句子的能力。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缩句的基本步骤: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

25、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3.找到“、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A项,“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的中心词是“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将更快地成为现实”的中心词是“成为现实”,句子压缩后应该是“理想成为现实。”选项错误。B项,“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是句子的状语,压缩句子后应该去掉,所以选项中原句压缩后应该是“感想如何?”选项错误。C项,压缩后的句子与原句句意不一样,原句强调的是“其他地方的园林”,而压缩后的句子强调的是“园林”,选项错误。故选D。1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漫漫人

26、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为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B. 文段中把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作“荆棘”和“激流险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

27、具有挑战性。C. 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D. 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常用修辞方法作用的把握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B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困难和挫折之壮美,具有挑战性”分析基本正确,但是结合语段意思可知所用的“壮美”一词不当。因为语段并不是在赞美困难与挫折,而是意在告诉人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应具有的态度,所以应把原句改为“生动形象

28、地写出了困难之多和挫折之大,表明了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故选B。16.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放得辟谷术,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曰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值月夕或至宵分,自豹林抵州郭七十里,徒步与樵人往返。性不喜浮图氏,尝裂佛经以制帷帐。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A. 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B. 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C. 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

29、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D. 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意为:(种放)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佐助饮食,往往是一整天。“琴”为“负”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助”意为“辅助”,“饮”意为“饮食”,“饮”作“助”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30、除A项。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种放得到辟谷术,在峰顶另外构建房子,整天端正地坐立遥望云彩。每逢山中雨水暴涨,道路被阻隔断,食物缺乏断绝,就只吃红薯板栗,种放喜欢饮酒,曾种植高粱自己酿酒,每日借助清寂空山来放空心灵,借以保养身心,因此得到云溪醉翁的称号。(种放)裹着头巾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服,背着琴提着壶,逆着长长的溪流而上,坐在厚重的大石头上,采摘山药来佐助饮食,往往是一整天。在月末有时到夜半,从豹林谷抵达州的外城七十里,他与打柴的人步行来回往返。性不喜欢佛教徒,曾把佛经撕开用来制作帷帐。所撰写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们很是称许。17.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1、( )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早,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A. 圣祖嗣位 嗣:继承B. 擅署官吏 署:委任C. 浸骄蹇 浸:更加D. 交通四方 交通:勾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交通四方”的意思是到处交游。其中“交通”,作动词,译为“交游”“交往”。故选D。【点

32、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这晚皇上驾崩,圣祖即位,王熙兼任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升迁为左都御史,当时三藩拥兵逾越礼制,吴三桂尤其强大,擅

33、自任命官吏,骄横不顺,萌生造反念头。儿子吴应熊,因为与公主结婚而住在京师,经常聚集奸人,广散金钱,到处交游。王熙第一次上疏请求对吴三桂裁兵减饷,皇上都听从他。康熙七年夏天,一个早上,金星白天也能看见,皇上下诏让大臣解释,王熙上疏说:“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各部门政务,都要详细研究。”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中荷花所处环境,绿柳环绕,鸳鸯双憩,衬托出荷花的幽独。B.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荷

34、塘中水上涨,采莲船难以前行。C. “返照”是指夕阳的回光。“”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D. 词的下片,表现了荷花自身高洁、孤芳自赏的品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荷塘中的水上涨”分析错误。“绿萍涨断莲舟路”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而不是荷塘中的水上涨,采莲船难以前行。故选B。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35、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9.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几句是写分别后,词人在旅路途中所见的景象。B. “都门帐饮”是指在都城外设帐置酒送别。“无绪”是指没有心思,心情不好。C. 全词围绕“伤离别”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象,情景交融。D. 这首词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20. 下面诗(词)句与“杨柳

36、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杏花春雨江南。B. 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答案】19. A 20. 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解答这类题型,通常情况下,要读懂全诗,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对其手法进行分析。A项,“词人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错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应是作者想象之景,为虚写,并不是词人在旅路途中所见的景象。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诗歌表现手法的种类:借景

37、抒情、托物寓意、白描、渲染等。本题比较典型,题干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名词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意境,属于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C项,采用议论的表现手法来直接抒发感情,属于直抒胸臆。题干及A项、B项、D项都是运用了名词并列成句的列锦手法(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意境),选取几处典型的景物勾勒出鲜明的意境,属于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故选C。2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脩,古代学生入学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所以后来用束脩指入学。B. 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

38、和尚。也作浮屠或佛图。C. 缗钱,是指古代用绳传连成串的钱。一千个方孔铜钱用绳穿连在一起,就是一贯。D.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审问案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视事,指官员审问案件”解说有误。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而不是指官员审问案件。故选D。2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这里是指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大学,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

39、四书”。B. 圣祖,一般指帝王的先祖,多特指开国高祖。C. 兵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D. 上元,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掌管着全国官员的选用”表述错误。古代兵部掌管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吏部掌管官员的选用。故选C。23.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题洗澡王安忆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

40、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下了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

41、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想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

42、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的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

43、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的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的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

44、起在耳边,就没搭话。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的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B. 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

45、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C. 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出主人公曲折微妙、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D. 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此类试题综合性比较强,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A项,“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文中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作者塑

46、造了两个人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B项,“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分析错误。从文中看,小伙子问“要去哪里”,说明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D项,“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分析不很准确。选项这样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故选C。24.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探春向宝玉建议建大观园诗社。B. 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C.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D. 鸳鸯在和宝玉调笑的时候,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打了她一个耳光,并要将她遣出贾府,她不堪屈辱投井自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等文学常识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