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0902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年级:姓名:2021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13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从废铅蓄电池铅膏(含PbSO4、PbO2和Pb等)中回收铅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浓硫酸不与PbO2反应,Ksp(PbCl2)2.0105,Ksp(PbSO4)1.5108,PbCl2(s)2Cl(aq)=PbCl4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铅蓄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B步骤中可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C步骤、中均涉及过滤操作DPbSO4(s)2Cl(aq)PbCl2(

2、s)SO42(aq)的平衡常数为7.5104【答案】B【解析】A. 铅会使蛋白质变性,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所以合理处理废铅蓄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和防止重金属污染,故A正确;B. 浓硫酸不与PbO2反应,步骤中若用浓硫酸代替浓盐酸,则铅无法反应到滤液中,故B错误;C. 步骤、中均需要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都涉及过滤操作,故C正确;D. PbSO4(s)2Cl(aq)PbCl2(s)SO42(aq)的平衡常数为:7.5104,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计算平衡常数,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利用给出的已知信息,可知该平衡常数等于两Ksp相除。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

3、温下1LpH=11的氨水中含有阳离子总数为0.001NAB4g 2H2中所含的质子数为4NAC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A. 常温下1LpH=11的氨水中含有H+的浓度为10-11mol/L,所以OH-的浓度为10-3mol/L,OH-的数目为0.001NA,由于溶液中只有三种离子即H+、NH4+、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总数为0.001NA,所以A正确;B. 4g 2H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H的物质的量为2mol,所以所含的质子数为2NA,B不正确;C. 甲醇分子是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

4、所以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C不正确;D. 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含有的氧原子数目小于2NA,D不正确。本题选A。点睛:22.4L/mol只能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在解答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时,遇到体积数据要首先看是否为标准状况,然后看研究对象是否为气体。还要注意质量是不受温度和压强影响的。9甲、乙、丙三种有机化合物的键线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的化学式均为C8H14B乙的二氯代物共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丙的名称为乙苯,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甲、乙、丙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A

5、由结构简式可知甲、乙的化学式均为C8H14,故A正确;B乙的二氯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可在相同或不同的C原子上,如在不同的C上,用定一移一法分析,依次把氯原子定于-CH2或-CH原子上,共有7种,故B正确;C苯为平面形结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可知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故C正确;D乙为饱和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D。10短周期中的A、B、C、D、E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D,C和E分别同主族,A为非金属元素,且A与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的原子序数,C2与D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与A只能组成BA3化合物BC、D、E形成的化合物与稀硫酸

6、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A、B、C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有强的氧化性【答案】B【解析】根据提示已知C2说明C最外层由6个电子,即第A族元素,又因为C和E为同主族短周期元素,故推断C为O,E为S;根据D带有一个正电荷,故D为第A族元素,A和D同主族,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为非金属元素,故A为H,D为Na,又因为A与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的原子序数,故1+B=8,B的原子序数为7,B为N。A项B和A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H2,也可以是NH2NH2等其他化合物,故A错误;B.C、D、E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Na2SO4也可以是Na2SO3、Na2S2O3,只有Na2S2

7、O3可以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A、B、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H4NO3,NH4+可以发生水解,故C错误;D.E的氧化物可能是SO2或者SO3只有SO3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此题选B。11最近我国科学家研制一种具有潜力的纳米电子学材料石墨炔,图中丁为它的结构片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分子中的6个溴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B丙的二氯代物有2种C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石墨炔和C60是碳的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A苯环为平面型结构,故甲中6个溴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A项正确;B丙分子中只有6个碳碳三键端碳上有氢原子可被氯原子取代,且这6个氢等效,类比苯环上二

8、氯代物有3种结构,可知丙的二氯代物有3种,故B错误;C丙中碳碳三键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D石墨炔和C60均是碳元素构成的单质,故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正确。本题选B。12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Li+电池体系,该体系正极采用含有I-、Li+的水溶液,负极采用固态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采用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乙是电池充电原理图B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加深C充电时,Li+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e-=

9、+2nLi+【答案】D【解析】A.由“负极采用固态有机聚合物”知,固态有机聚合物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ne-=+2nLi+,故图乙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则图甲反应原理与图乙相反,是电池充电原理图,A错误;B.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I3-+2e-=3I-,I3-被还原为无色的I-,电解质溶液颜色变浅,B错误;C.充电过程即为电解过程,阳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移动,故充电时,Li+从左室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移向右室,C错误;D.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图乙为原电池,右侧电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e-=+2nLi+,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3某温度下,弱酸H2A溶液

10、中,存在H2A、HA和A2三种形态的粒子,其物质的量分数(X)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4的溶液中,(A2),BM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N点C若图中a为1.2,则lg Ka1(H2A)1.2D曲线代表的粒子是HA【答案】A【解析】当pH4后,由图像可知,溶液中几乎没有H2A,此时,(A2)=,故A错误;B、随着溶液pH增大,酸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减小,所以N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M点,故B正确;C、,由图像可知,此时(H2A)=0.5,即c(H2A)= c(HA-),所以Ka1=10-1.2,所以lg Ka1(H2A)1.2,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曲

11、线代表的粒子是HA故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8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3分。26(14分)某小组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 CuFeS2,含少量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铜化工产品CuAlO2的一种工艺如下:已知过滤1所得滤液中含金属离子有:Cu2+、Fe2+和Fe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S;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1)从产品纯度、环保操作方便等角度考虑,试剂A、B的最佳组合是_(填代号)abcdAHNO3NaClOH2O2 (酸化)H2O2 (酸

12、化)BCu(OH)2NaOH氨水Cu(OH)2 CO3(2)铵明矾的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它为制备铜的化工产品提供铝源。铵明矾溶液中NH4+、A13+、H+、OH-、SO42浓度大小排序为_。(3)过滤3得到A1(OH)3和Cu(OH)2,写出“灼烧”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4)单位时间内“浸取”Cu2+的百分率(称为浸出率)与溶液浓度、温度关系如下图所示。在20时,1L溶液中有效碰撞总次数:x_y(填“”“c(NH4+)c(Al3+)c(H+)c(OH-) (2分) (3) 4Al(OH)3+4Cu(OH)24CuAlO2+10H2O+O2 (2分) (4)c(OH-

13、),由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NH3H2O是碱,说明碱性:NH3H2OAl(OH)3,根据盐的水解规律:碱越弱,碱电离产生的离子水解程度就越大,所以等浓度的NH4+和Al3+的水解程度:Al3+ NH4+,水解程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就越小,所以c(NH4+)c(Al3+),盐水解程度总的来说是微弱的,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Al3+)c(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SO42-)c(NH4+)c(Al3+)c(H+)c(OH-);(3)过滤3得到A1(OH)3和Cu(OH)2,在“灼烧”时发生化学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方程

14、式为:4Al(OH)3+4Cu(OH)24CuAlO2+10H2O+O2;(4)在20时,1L溶液中有效碰撞总次数,物质的浸出率越高,溶液中离子浓度就越大,离子之间碰撞次数就越大,根据图象可知浸取率xy,所以有效碰撞总次数xCuCl2FeCl2,所以在电解的初期,OA段阴极的电极反应式:Fe3+e-=Fe2+;当溶液中Fe3+反应完全后,发生反应:Cu2+2e-=Cu,所以阴极上Cu的质量增加,当溶液中Cu2+反应完全后,溶液中H+获得电子变为H2,因此阴极产生的Cu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6)常温下,KspFe(OH)3=4.010-38。加入试剂B调节pH=3时,c(H+)=10-3mol/

15、L,则c(OH-)=10-1410-3=10-11mol/L,由于c(Fe3+)c3(OH-)= KspFe(OH)3=4.010-38,c(Fe3+)=4.010-3810-33=4.010-5mol/L。【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的知识,涉及试剂的选择、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物质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电解原理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用环保、节能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27(15分)某实验室小组偶然发现将镁条插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镁条表面出现大量气泡。为了探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该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如下:(1)用固体NaHCO3配置饱和NaHCO3溶液的操

16、作过程 。饱和NaHCO3溶液pH=8.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镁条已擦去氧化膜且表面积大致相同。表中不要留空格):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镁条投入5ml蒸馏水微量气泡2将镁条投入5ml饱和NaHCO3溶液中Mg与NaHCO3溶液剧烈反应3将镁条投入5ml pH= NaOH溶液中现象不明显Mg与NaOH溶液较难反应(3)对于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不考虑水蒸气),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只有CO2;假设二:只有 ;假设三: 为检验其中是否含有CO2,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实验步骤想象和结论大试管中加入擦去氧化膜的镁条 【答案】(1)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

17、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即可(2分,答案合理即给分)(2分)(2)Mg与蒸馏水水缓慢(或较难)反应(1分) 镁表面出现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沉淀。)(2分) 8.4(2分) (3)H2H2和CO2(2分)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液,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2分) 若试纸变红,则气体中有CO2,否则无。(2分)【解析】(1)配制饱和NaHCO3溶液,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即可;饱和NaHCO3溶液pH=8.4,是因为HCO3-的水解大于其电离,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2

18、)1实验现象为微量气泡,说明Mg与蒸馏水缓慢反应,2Mg与NaHCO3溶液剧烈反应,可知镁表面出现大量气泡,3依据实验设计,验证Mg与NaOH溶液较难反应,可以取用PH=8.4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8.4的碳酸氢钠对比实验判断,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3)Mg与NaHCO3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所以假设一:只有CO2时,假设二:只有H2;假设三:两种气体都有,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28(14分)某些天然气开采中含有H2S气体,为了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一资源,提高经济价值,工业上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吸收:(1)加工过程中常用氨水吸收H2S,产物为NH

19、4HS,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再利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H2S废气可用来制H2,既廉价又环保。工业上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H21高温热分解法已知:H2S(g)H2(g)+S(g) H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 molL-1测定H2S的转化率,结果见图。请回答:(2)H 0(填 “”或者“0;(3)985时,H2S的转化率为40%,则达到平衡时,c(H2S)=(cc40%)molL1=0.6cmolL1,c(H2)=c(S)=0.4cmolL1,化学平衡常数K=0.4c0.4c/0.6c=4c/15;(4)Fe3具有强氧化性,S2具有强还原性,两者

20、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5)根据装置图,反应池中H进入惰性电极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电解池的右端,2H2e=H2;(6) 反应池中产生的Fe2+经过电解池电解后,产生的Fe3+可以再次循环进入反应池,从而实现循环应用,绿色应用。(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技术人员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作感光剂,再以K3Fe(CN)6氰合铁酸钾)溶液作显影剂。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_,Fe3+的基态价电

21、子排布图为_。(2)在上述两种钾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_,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_。(3)H2C2O4分子屮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与C2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写一种)。(4)在分析化学中F常用于Fe3+的掩蔽剂,因为生成的FeF63十分稳定,但Fe3+却不能与I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5)已知C60分子结构和C60晶胞如右图所示:1个C60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为_。晶胞中C60的配位数为_。已知C60晶胞参数为apm,则该晶胞密度的表达式是_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答案】(1)第四周期 (1分) (1分) (2)N K (2分) (3) sp

22、2(1分) N2O4 (2分) (4)2Fe3+2I-=2Fe2+I2 (2分) (5)30 (2分) 12(2分) (2分) 【解析】(1)铁是2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14、2,所以F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四周期第VIII族,Fe3+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3,其基态价电子排布图为;(2)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从第一电离能就越大,在上述两种钾盐中含有的元素有K、Fe、C、N、O、H,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O元素,但由于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处于2p轨道的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失去电子比相邻的O元素难,所以两种钾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N元素;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K,故电负

23、性最小的元素为K元素;(3)在H2C2O4分子中,两个碳原子与O原子形成了碳氧双键,两个碳原子形成了碳碳双键,还与羟基氧原子形成了碳氧单键,所以C的杂化类型是sp2杂化;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及C2O42-的构成原子个数、含有的电子数,可知与C2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2O4;(4)在分析化学中F-常用于Fe3+的掩蔽剂,因为生成的FeF63-十分稳定,但Fe3+却不能与I-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Fe3+具有强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二者会发生反应:2Fe3+2I-= 2Fe2+I2,所以F-常用于Fe3+的掩蔽剂,而I-不可以;(5) 每个碳原子形成1个键,每键为2个碳原子共有,则一

24、个C60分子中含有键个数为(160)2=30;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C60分子处于晶胞顶点、面心位置,以C60顶点为研究,与之最近的C60分子处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为2个晶胞共用,与每个C60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60分子有=12个;晶胞中C60分子数目=8+6=4,晶胞质量m=g,则晶胞的密度g/cm3。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H 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其合成流程如下:问答下列问题:(1)H所含官能团有氨基、羟基和_。(2)X的化学式为_,的反应类型是_。(3)设计反应和的目的是_。(4)反应为取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5)R的同分异构体M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25、M 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M 最多能和4molNaOH 发生反应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组峰且峰的面积之为3:3:2:2M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6)已知:,结合上述相关信息,以为原料设计合成路线合成_(其他试剂自选)。【答案】(1)羧基(2分) (2)C12H14O4 (2分) 氧化反应 (2分) (3)保护羟基,避免羟基在反应中被氧化 (2分) (4) (2分) (5) (2分) (6)(3分) 【解析】(1)H为,所含官能团有氨基、羟基和羧基;(2)X为,化学式为C12H14O4,根据Y的分子式及X、Z的结构简式可推断Y为,是在铜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3

26、)设计反应和的目的是保护羟基,避免羟基在反应中被氧化;(4)反应为取代反应,为R与反应生成X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R的同分异构体M同时满足条件:M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含有酚羟基;1molM最多能和4molNaOH发生反应,则含有酚羟基或羧基可能为4个,或酯基酚羟基3个;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组峰且峰的面积之为3:3:2:2,则高度对称。M的结构简式可能为;(6)结合上述相关信息, 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氧化转化为,与氰化钠、氨气反应生成,在硫酸作用下控制pH得到,合成路线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合成及推断。X为,化学式为C12H14O4,根据Y的分子式及X、Z的结构简式可推断Y为,结合其他物质的结构简式,推导分析得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