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行性研究报告热电厂集中控制室职业卫生隐患治理项目2010-10-27目 录1 单位概况12 项目概况42.1 项目建设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3 编制依据73 投资预算74 土建、公用工程84.1建筑84.2结构114.3给排水工程:134.4 暖风、空调工程144.5 电气工程15 4.6 消防工程 185 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206 项目概算2221 单位概况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上海XX股份有限公司热电事业部1#装置集中控制室职业卫生隐患治理项目建设单位:上海XX热电事业部1.2建设单位概况中国XX上海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XX)是中国XX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
2、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XX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成品油、中间XX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企业。上海XX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XX总厂。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XX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海XX的总股本为72亿股,其中中国XX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55.56;社会法人股1.5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2.08;境内人民币普通股7.2亿股(A股),占总股本的10;海外上市外资股23.3亿股(H股),占总股本的32.36。上海XX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至20
3、09年底,已具有一次加工原油14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1200万吨/年)、乙烯84.5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322万吨/年、塑料树脂96万吨/年、合纤原料114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XX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甲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丙烯腈、乙二醇、环氧乙烷、碳五、醋酸、醋酸乙烯等;树脂及塑料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涤纶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短
4、纤、腈纶毛条、涤纶短纤、涤纶长丝、涤纶工业长丝等。2009年上海XX加工原油875.78万吨,生产汽油80.60万吨、柴油280.26万吨、航空煤油67.90万吨,生产乙烯92.77万吨、丙烯48.76万吨,生产塑料树脂及共聚物108.98万吨,生产合纤单体90.27万吨、合纤聚合物59.97万吨、合成纤维24.13万吨,累计发电23.60亿度。目前,上海XX正按照中国XX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策略以及公司低成本与差异化兼顾、规模化和精细化并重的发展战略,侧重上游低成本、规模化,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充分发挥公司产品链较宽、产品多样化且靠近市场的优势,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上海XX一向重视树立
5、良好的公司形象,为振兴中国XX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XX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2001、2002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2004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国外经贸企业AAA信用等级单位,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称号。在财富杂志 2008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中,上海XX名列第33位。2008年公司再次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企业。2 项目概
6、况2.1 项目建设背景上海XX热电事业部#1装置建于1990年,装有3台C50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1台CC50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1台B25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备4台410t/h燃煤锅炉。同期配置公共除氧给水系统,包括2台低压除氧器、5台高压除氧器、3台提升泵、8台给水泵(其中1台可调速的汽动可调速给水泵,1台可调速电动给水泵,6台定速电动给水泵)以及1台调压机。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仪表和控制系统采用DDZ-电动组合仪表,且控制室配置为#1#2炉共用一个锅炉控制室(216M2),#3#4炉共用另一个锅炉控制室(216M2),#1#4炉控制室共配置运行操作人员32人;#0#4机各拥有一
7、个独立的控制室(35.2M2),共配置运行操作人员10人;除氧给水拥有一个独立的控制室(64M2),配置运行操作人员5人。 2004年,事业部对#1炉、#2炉和#1机热控系统进行了改造,原#1#2炉控制室进行了扩建,用作#1#2炉DCS系统的电子室、工程师站以及运行操作室;原#1机控制室改做#1机DCS、DEH系统的电子室;并在16米的煤仓层扩建了一个158M2的MCC柜室。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在完成DCS改造后,控制室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已形成一个必然的趋势。据事业部到高桥、金陵、扬子、燕山XX的学习了解到,这些公司的热电部均已完成机、电、炉集中控制的改造。其中高桥、金陵XX热电部的集中控制室
8、采用新建方式,而扬子、燕山XX控制室采用改建的方式。2010年5月,中XX的XX股份计2010169号文批复同意对我部1装置其余2炉3机及除氧给水单元监控系统实施改造,目前正在委托基础设计。按该项目的可研报告,需对#3#4炉控制室进行扩建,用做#3#4炉DCS系统的电子室、工程师站以及运行操作室;原#2#4机控制室改做#2#4机DCS、DEH系统的电子室;并在16米的煤仓层再扩建了一个158M2的MCC柜室;另外,因除氧给水系统是#1装置的公用系统,无法进行整体的停役改造,故考虑把原锅炉班长室改作除氧给水系统DCS的电子室、工程师站以及运行操作室。而除氧给水系统的MCC柜还没有理想的安置房间。
9、鉴于上述情况,事业部计划对金工车间进行改造后综合利用。金工车间坐落于热电事业部办公楼的西侧,面积为5415=810 M2,屋檐的高度为8.76M。其中南端的1215=180M2现作为今电公司某工程部的办公楼,剩余的630 M2堆物。改造设想在金工车间建筑的3.7M高度处隔层,一楼作为办公用房,二楼作为#1装置机、电、炉、除氧、给泵、淡(海)泵房的集中控制室、工程师站、运行休息室、站班室和值班长办公室,电子室仍建在原锅炉控制室内,通过光缆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便于事故的分析和处理#2装置机、炉及公用系统均采用母管制运行方式,原设计的机、炉及除氧给泵控制室共有8个。当
10、某个设备发生故障,其它机组的协调处理只能依靠电话联系的方式,不利于及时判断、处理事故。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后,机、炉和除氧给泵都在一个控制室内,便于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事故的协调处理。2.2.2 改善工作环境原设计的机、炉及除氧给泵控制室处于机、炉等主设备旁,环境温度高、噪音大、震动大、粉尘多。除了对运行人员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外,不良的、嘈杂的环境,就会使人的情绪不安、精神异常影响工作效率。另外从2010年4月份开始,公司实行四班运转方式,为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保持员工的良好工作状态,一般都配置运行人员休息室,目前#1装置还不具备此条件。而原金工车间处于我部办公大楼西侧,改造后作为1装置运行休
11、息室、站班室和值班长办公室,远离高温、噪音、震动和粉尘的不良环境,有利于改善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2.3有效利用资源由于目前采用分散式控制室,故人员配置多、利用率低、操作人员岗位单一。在完成监控系统改造后,自控投入率将提高到95%以上,运行人员的操作强度将大为下降,为培养全能操作运行人员创造了条件,采用集中控制室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的利用。2.2.4利于空气净化改造自#2延迟焦化装置投运后,事业部西区部分区域的空气质量有所恶化,职工反响强烈。为改善工作条件,根据公司安排,事业部正计划在各控制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分散式控制室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投资费用高,
12、同时也给设计,安装带来困难,采用集中控制室有利于减少投资,便于设计,安装和维护。2.2.5符合远期的规划在完成#2装置机炉及除氧给泵监控系统改造后,事业部考虑把淡、海泵房监控、电气ECS系统逐步归入到集中控制室,有利于实施减员增效和监控一体化。2.3 编制依据2.3.1 国家相关专业有关规定,规范。2.3.2 业主提供的基础资料。3投资预算金工车间项目改造费用为538.4万元,其中包括了集中控制室的空气净化装置。4土建、公用工程4.1建筑4.1.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2)国家建筑法规及标准(3)总图、公用专业提供的资料。4.1.2 改造设计范围(
13、1) 本工程设计改造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综合管网及二次装修设计等专业设计图。其材料应符合设计指导思想,符合防火规范及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4.1.3 建筑主要部分说明一、墙体:(1) 外墙:仍用原有外墙,新建部分采用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2)内墙:采用200厚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管井采用120厚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3)墙体及砂浆强度详见结施。二、屋面:(1)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原钢筋砼板屋面结构若仍在使用年限,经检测满足使用与安全要求,防水层使用年限若在合理使用年限内,可以不改造。屋面保温层取消。(2)屋面改造:采用轻型钢结构把原屋面的平屋顶改造为坡屋
14、顶,坡度按30度考虑。坡屋面直接采用硬瓦作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规范,保证屋面各层相应尺寸及紧密结合,以确保预期的隔热保温及防水效果。屋面平改坡后,原屋面的避雷及防雷措施相应移到坡屋面上。三、楼地面:(1)地面使用原有砼地面,凿毛,清洗,水泥砂浆找平,面层材料另见二次装修图纸。(2)新建二层部分楼板使用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详结施。(3)卫生间的楼地面均需做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一道。有地漏的房间,施工确保地面找坡坡向地漏。四、门窗:(1)外门窗使用乙级防火门窗,类型、规格、用料、颜色应该统一,详见门窗表附注。外门窗断面系列及玻璃厚度与类别。(2)内门窗仅预留门窗洞口,其样
15、式、规格、用料以室内二次装修为准,防火门窗等级须以本图为准。(3)门窗尺寸:本设计仅提供洞口尺寸,立面分格和开启方式。具体制作和施工均由供货厂商提供详细设计,经设计院认可后方可定货施工。厂商应解决金属玻璃门窗及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防火、隔音、隔热等技术要求。另须解决金属玻璃门窗及幕墙与墙体的固定及防火、隔音、隔热等技术要求。另须解决金属玻璃门窗及幕墙与墙体的固定及擦洗等问题,提供相应预埋件尺寸,密切配合施工方施工。无框大玻璃门窗及玻璃幕墙在制作前,应由承包商实际测量复核尺寸,并按有关规定及规范进行计算设计后,方可制作施工。五、抹灰油漆及饰面材料:室内外抹灰均按高级抹灰要求进行施工
16、验收,涂料及油漆应先做样板,饰面材料及室内二装部位的饰面材料均需先提供样品,经甲乙双方认可,方可订货施工。六、消防:(1) 本工程属低层办公,建筑外檐口高度11.1米,无地下层,地上两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进行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二级。(2)一层有直通室外的疏散口两个,从房间门到楼梯口最远20米,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设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室外另设置环形消防通道。(3)建筑与周边相邻建筑的间距符合规范要求。(4)防火分区分区及面积说明:见各层平面图详细注释。七、室外工程:本工程室外工程包括踏步,散水,及围墙等室外工程须在主体建筑及进出管线施工完毕后进行。
17、详见建施。4.2结构4.2.1 设计依据(1)工艺等工种所提的设计资料(2)主要使用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构筑物抗震设计规程(GB501919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2.2项目情况简介:本项目是上海XX总厂第二热电厂原金工车间改造项目,原金工车间为一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内部
18、空间较大,净空9米左右,现在作为仓库使用。业主方经研究决定在厂房内部增加一层,上下两层均作为办公室使用。原厂房内的5吨行车拆除后另行处理。 4.2.3 项目建筑结构处理方案:在结构方案上,初步考虑新增的二层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柱钢梁体系。钢梁与原厂房柱之间采用铰接的柔性连接,对原结构的影响尽量降到最小。考虑到原来厂房内有一台5吨行车,该荷载与新增的二层楼面倒算到厂房柱上的荷载接近。经初步计算,原来的厂房柱基础满足要求。新增的二层楼板拟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的组合楼板形式,施工既方便,也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新增部分钢结构的钢柱基础初算采用天然基础即可,不用打桩。4.2.4结构计算参数的选择与荷载:
19、结构荷载参数为:金山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XX厂区内建筑按7度考虑抗震措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类别为IV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9s。框架三级抗震等级。结构分析时荷载根据业主方提供的资料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确定。主要的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屋面:活载0.70kN/m2,恒载6.5kN/m2;楼面:活载2.5kN/m2,恒载4.0kN/m2。经结构初步建模计算,新增结构与原厂房结构均满足要求,建议业主最好请专业的结构检测部门对原厂房结构进行抗震鉴定,以判别原厂房柱,墙及基础等结构的老化程度及剩余承载力。我院可对新增部分结构的安全性承担相应责任。4.3给排
20、水工程:4.3.1 专业概况4.2 .1.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业主提供的资料和要求及各专业的提资和要求。4.2 .1.2设计范围:本单项内的给水、排水和消防工程的设计。4.2 .1.3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上海XX总厂第二热电厂原金工车间改造项目,面积约1600m2, 办公楼,共2层。给水及消防总管引自厂区给水管网,污水排至厂区污水管网。4.3.2 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引自厂区给水管网。4.3.3 排水系统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污水排至厂区污水管网,雨水经有组织集流后以重力流形
21、式汇入厂区雨水管网。4.3.4 消防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有:室内消火栓系统,由厂区消防给水管网供水。建筑物内均按使用性质设置磷酸铵盐灭火器若干。4.4 暖风、空调工程4.4.1 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4.4.2 设计范围一层各办公室,门厅,值班室。二层总控制室区域以及二层办公室。4.4.3设计计算参数(1)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 :twk=-4;夏季 twg=35.7(2)夏季
22、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ws=28.5(3)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温度(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7%(4)室内设计参数: 冬季:18;夏季:26(5)新风量:30m/h.p。4.4.4 空调及通风系统介绍一层主要为办公区,共15个办公室,采用VRV多联机空调系统,出风口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室内机可单独或同时运行,夏季供冷,冬季供暖。门厅、值班室考虑安装空调。厕所设机械排风,换气次数15次/小时。各办公室均设排风系统。二层总控制室也采用VRV系统,由多台室内机负责整个控制室区域的冷、暖源,并在出风口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值班长室,运行值班室,工程师站以及办公室也可接入VRV系统内。总控制室区域考虑设置
23、新风系统。其余房间设排风系统。厕所设机械排风,换气次数15次/小时。4.4.5消防排烟各办公室,总控制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采用自然排烟。4.5 电气工程4.5.1 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1).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34-2004; (3).设计范围上海XX股份有限公司热电事业部集中控制室改造,原金工车间隔层,上层作为集中控制室,下层为办公室。包括建筑的供电、照明和计算机网络等设计。4.5.2 供电设计(1
24、).工程规模该项目为热电事业部集中控制室改造项目,改造后分为两层,上层为集中控制室,下层为办公室。(2).负荷估算设备安装总容量: 160kW(3).380V配电柜设置根据负荷分布和供配电要求,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380V开关柜设在二楼,由厂区变配电站引来380V电源,对该集中控制室项目进行供电。消防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他设备按三级负荷供电。集中控制室项目配电形式采用放射式配电。分支线路采用交联绝缘铜芯电缆或导线。4.5.3 照明设计(1).办公室、集中控制室等场所均采用节能型荧光灯。(2).办公室、集中控制室照明照度300500Lx。(3).照明控制方式采用集中结合分散控制。4.5.4 弱
25、电工程弱电工程设有电话/信息系统。网络配线柜设在二楼,由厂区引来的信息光缆经此配线柜引至各网络接口。4.5.5 节能、环保措施变压器采用低损耗节能型,光源采用高光通量光源,办公室、生活设施等场所均采用节能型荧光灯。4.6 火灾报警系统工程4.6.1项目实施背景上海XX热电事业部#1装置建于1990年,装有3台C50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1台CC50双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1台B25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备4台410t/h燃煤锅炉。同期配置公共除氧给水系统,包括2台低压除氧器、5台高压除氧器、3台提升泵、8台给水泵(其中1台可调速的汽动可调速给水泵,1台可调速电动给水泵,6台定速电动给水泵)以
26、及1台调压机。鉴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仪表和控制系统采用DDZ-电动组合仪表,且控制室配置为#1#2炉共用一个锅炉控制室(216M2),#3#4炉共用另一个锅炉控制室(216 M2)。2004年,事业部对#1炉、#2炉和#1机热控系统进行了改造,原#1#2炉控制室进行了扩建,用作#1#2炉DCS系统的电子室、工程师站以及运行操作室;原#1机控制室改做#1机DCS、DEH系统的电子室;并在16米的煤仓层扩建了一个158M2的MCC柜室。2010年5月,中XX的XX股份计2010169号文批复同意对热电事业部部1装置其余2炉3机及除氧给水单元监控系统实施改造,目前正在委托基础设计。按该项目的可研报告,
27、需对#3#4炉控制室进行扩建,用做#3#4炉DCS系统的电子室、工程师站以及运行操作室;原#2#4机控制室改做#2#4机DCS、DEH系统的电子室;并在16米的煤仓层再扩建了一个158M2的MCC柜室;事业部计划对金工车间进行改造后综合利用。改造设想在金工车间建筑的3.7M高度处隔层,一楼作为办公用房,二楼作为#1装置机、电、炉、除氧、给泵、淡(海)泵房的集中控制室、工程师站、运行休息室、站班室和值班长办公室,电子室仍建在原锅炉控制室内,通过光缆连接实现信号的传输。4.6.2项目实施方案针对中XX的XX股份计2010169号文批复的精神,对无人值守的#1炉、#2炉、#3、#4炉、#1机、#2机
28、、#3机、#4机的控制室(电子室)在消防实施方案里可考虑安装灭火效率高、体积小、无污染、造价成本低、对人体无害的“绿色灭火剂”S型气溶胶灭火剂的无管网自动灭火系统。其具体消防实施方案如下:(1) 对#1#2炉共用一个控制室(216M2),可在控制室(电子室)配置7台不同规格的落地式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和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声光报警器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灭火系统,其控制设备可通过信号线把控制器与新改建的集中监控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相连,实现信号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因#3#4炉共用的控制室(216M2)和#1#2炉共用的控制室(216M2)面积一样大,所以其消防设备配置也一样,控制设备和#1#2炉
29、共用一个控制器。(2) 对#1机、#2机、#3机、#4机控制室(电子室)大小都为35.2M2,且共用一个班长室,可分别在每个控制室配置2台10公斤落地式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和探测、声光报警器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灭火系统,其控制设备可共用一个多区控制器,通过信号线把每个防护区的灭火装置和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报警设备集中和控制器连接在一起。控制器全部安装在新改建的集中监控室内,实现信号的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当以上任一防护区内有火情时,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情之后,将火灾信号传给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接到火灾探测器的信号后,立即启动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把信号传给集中监控室的24小
30、时运行值班室,当防护区有人时可设置延时30秒(可手动调整延时时间)供防护区人员撤离,当防护区无人时不设置延时,DKL灭火装置立即启动灭火,同时放气指示灯启动,显示防护区DKL气体灭火装置正在释放,并给远程控制中心发出防护区正在实施灭火的报警信号。当防护区工作人员发现火情时,可以直接通过紧急启停按钮启动灭火装置灭火后,迅速撤离防护区,并关好防护区门、窗。4.6.3 项目实施设备估算见项目概算表4.7 控制室通风净化技术方案4.7.1概述XX企业厂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亚硫酸气体、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均对环境有严格要求的电子、仪表等高精尖设备造成腐蚀,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并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1、造成危害。4.7.2活性炭吸附机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在于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高达6001500m2/g),以及其精细的多孔表面构造。4.7.3设计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通风管道技术规范 JGJ141-2004 J363-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4.7.4设备选型JC型净化机组由进风段、中效过滤段、活性炭吸附段、后置过滤段和风机段组成。采用不锈钢框架,双层不锈钢板外
32、壳,内填阻燃型消声原料。中效过滤段及后置过滤段安装F6无纺布袋式过滤器,当过滤器滤速为0.20.5m/s时,其人工尘记重效率为7080,容尘量为0.23kg/m2;吸附段内采用SJ型吸附器作为吸附单元,其炭层厚度为50mm。后置过滤器主要是防止活性炭粉尘的二次污染。吸附器内装填的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需重新更换吸附器。更换后的有毒活性炭有设备提供公司负责专门处理。吸附器的更换周期一般为12月。根据新风净化空间及工作人员数量,进行净化机组的选型,房间内考虑一定的正压,防止门打开时污染空气进入房间。一层办公区域选用JC型净化机组1台;二层控制选用JC型净化机组2台一用一备,具体数据如下:1、一层办公区
33、域:净化面积约600m2,风量3000 m3/h,全新风,接空调风管新风口。2、二层控制区域:净化面积约750m2,设计总风量3500m3/h,全新风,接空调风管新风口。4.7.5注意事项活性炭不但能良好地吸附特定的污染气体,而且能迅速吸附其它各种有机物质。因此,在设备未投入使用以前应严格地将活性炭吸附单元密封于塑料袋中,防止与外界空气接触,以影响其使用寿命。在使用活性炭吸附器的场所,应严格控制油漆作业、有机溶剂的使用,以防活性炭吸附该类气体而毒化、失效。建议净化区域窗户及门要密封。5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均为粗估,业主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序号任务工期开始时间1项目前期准备15工作日2010.7
34、.252准备项目申报资料15工作日2010.5.73项目设计阶段30工作日2010.9.104施工图设计30工作日2010.9.105土建上部结构及施工图确定(业主)40工作日2010.10.106施工图业主审图5工作日2010.11.207项目实施阶段60工作日2010.11.208施工招标5工作日2010.11.259施工单位考察5工作日2010.11.3010施工单位确定3工作日2010.12. 311施工场地移交及临时设施3工作日2010.12.312土建上部结构施工60工作日2010.12.613设备技术规格书5工作日2010.11.2514设备招标5工作日2010.11.3015设
35、备厂商确定5工作日2010.12.516设备订购40工作日2010.12.1017设备进场5工作日2011.1.3018设备安装及调试20工作日2011.2.519项目竣工阶段10工作日2011.2.2586项目概算综合概算表序号工程名称概算价值(万元)技术经济指标备注土建工程费设备,家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它费用合计计量指标单位数量单位造价(元)一工程费1土建工程192.0 192.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200 2电气工程16.0 16.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00 暂估2.1设备费9.6 9.6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60 2.2材料费4.9 4.9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1 2
36、.3安装费1.5 1.5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9 3弱电工程4.8 4.8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0 暂估3.1设备费2.2 2.2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4 3.2材料费2.3 2.3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4 3.3安装费0.3 0.3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2 4暖通工程64.0 64.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400 暂估4.1设备费43.2 43.2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270 4.2材料费14.3 14.3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89 4.3安装费6.5 6.5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41 5给排水工程6.4 6.4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40 暂估5.1设备费1.6 1
37、.6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0 5.2材料费4.0 4.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25 5.3安装费0.8 0.8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5 6机床等设备拆除、搬迁13.8 13.8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86 7空气净化装置65.2 65.2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408 7.1设备费50.5 50.5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16 7.2材料费9.6 9.6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60 7.3安装费5.1 5.1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2 8消防工程设备费144.1 144.1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901 8.1设备费81.4 81.4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509 8.2材料费17
38、.9 17.9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12 8.3安装费39.7 39.7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248 8.4设计费5.0 5.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1 小计192.0 0.0 614.8 0.0 506.3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164 二工程建设其他费设计费16.0 16.0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100 一二项合计192.0 0.0 614.8 16.0 522.3 三预备费16.1 总计192.0 0.0 614.8 16.0 538.4 建筑面积平方米16003365 目 录1 单位概况12 项目概况42.1 项目建设背景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3 编制依据73 投
39、资预算74 土建、公用工程84.1建筑84.2结构114.3给排水工程:134.4 暖风、空调工程144.5 电气工程15 4.6 消防工程 185 施工方案及进度计划206 项目概算22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四、项目的可行性12第二章 市场预测15一、市场分析15二、市场预测16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9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2一、建设规模22二、产品方案22三、质量标准22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25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25二、项目建设地条件25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8一、技术方案28二、产品特点30三、主要设备
40、方案32四、工程方案32第六章 原材料与原料供应35一、原料来源及运输方式35二、燃料供应与运输方式35第七章 总图布置、运输、总体布局与公用辅助工程37一、总图布置37二、 运输38三、总体布局38四、公用辅助工程39第八章 节能、节水与安全措施44一、主要依据及标准44二、节能44三、节水45四、消防与安全45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47一、法规依据47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48三、环境保护措施48四、环境影响评价49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0一、项目建设期管理50二、项目运行期组织管理52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5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一、投资估算56二、资金筹措58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61一、项目财务评价61二、财务评价结论65三、社会效益68四、生态效益68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0一、主要风险分析识别70二、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70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72一、招标范围72二、招标组织形式72三、招标方式7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74一、可行性研究结论74二、建议75附 件77一、附表77二、附件77三、附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