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04516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某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县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二00八年十一月XX县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 XX县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项目法人:(XX县卫生局局长)项目编写单位:XXXX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单位法人:(总经理、工程师)编写人:(工程师)校对:项目审定:(XX县卫生局局长) (XX镇卫生院院长)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3项目所处区域经济社会状况21.4项目编制依据31.5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41.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1.8效益分析及结论6第二章

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72.1 项目提出的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就医市场分析103.1就医市场分析10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114.1项目建设位置114.2项目建设条件114.3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124.4项目施工条件13第五章 总平面功能布局135.1总平面功能布局原则135.2项目迁建布局及规模145.3主体建筑及功能14第六章 给排水、供电156.1主要依据156.2给排水156.3 供电、供气16第七章 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177.1组织结构设置177.2人员配置18第八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188.1环境保护188.2环境保护措施198.3消防208

3、.4安全卫生20第九章 节能与节水219.1节能措施219.2节水措施229.3节能、节水管理制度22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2210.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2210.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2310.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5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2511.1 建设工期2511.2 实施进度安排2611.3项目实施进度表26第十二章 工程组织管理2712.1组织机构2712.2项目实施管理2812.3工程建设管理2812.4项目财务管理2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13.1估算依据2913.2投资估算范围3013.3资金筹措32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3314.1社会效益3314.2经济效益33第十五章

4、 结论和建议34附件:XX中心卫生院规划图XX中心卫生院平面布置图XX县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XX县XX镇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迁建项目项目承担单位: XX县卫生局项目负责人:主管单位: XX县卫生局建设性质: 迁建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XX县XX镇中心卫生院地处XX县XX镇团街,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以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隶属XX镇人民政府的差额单位,该院东街、西街、团街各有一宗地产,三宗地总面积约6700平方米。卫生院现在开展业务地址为团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业务用房1800平方米。全院现有职

5、工55人,其中卫技人员49人,其他6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及以下49人)。卫生院内设有内儿科、外妇科、中医科、口腔科、中心药房、辅助科(放射室、B超心电检查室、检验室)等职能科室。配有X光机、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手术床、牵引床等常规检查治疗设备。设有病床25张。2007年该院年门诊量25000人次,年住院900人次,业务收入150万元。该院现承担着辖区及周边6万多人口的医疗、防疫、保健工作任务和公路沿线车祸抢救工作。1.3项目所处区域经济社会状况XX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XX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季

6、风气候。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全县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是多民族杂居县。XX县有南亚热带到中温带多种气候,矿产资源较丰富,全县特产名贵药材三七,产量质量均属全国之冠。XX镇隶属XX县,地处XX县东南部,距县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县城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开化镇,南邻马关县大栗树乡,西接平坝镇,北接开化镇。辖XX、纸厂、布都、莲花塘、牛棚、阿车、阿富、洒卡和洗古塘共9个村委会54个自然村(其中已合并12个自然村)144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镇有5749户,共26063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5109人,劳动力13514人。全镇国土面积167.75平方公里

7、,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石灰岩储量丰富,海拔1350-1450米,平均海拔1405米,年平均气温18.3,适宜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甘蔗、三七、烤烟、辣椒、蔬菜、蚕豆等作物。全镇耕地面积24075亩,人均占有耕地0.81亩,粮食主产包谷;林地面积95469亩,森林覆盖率27.6% ,共有经济林果1610亩,主要有杉木、桃子、柿子、李子、甘桔等。全镇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5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镇内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1.4项目编制依据(1)XX县“十一五”卫生工作发展规划;(2)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3)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

8、见;(4)XX州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5)XX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4版;(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49-88);(9)建设场地土地使用证;(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其他文件资料。1.5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根据XX县XX镇总体规划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迁建医用综合楼800平方。项目建成后病床达50张,全院功能科室(急诊室、药房、消毒室、妇产科、治疗室、手术室、住院部、等科室)不同程度得到增加和完善。1.6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共需经费96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万

9、元,卫生院自筹36万元。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单位:万元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总平面布置规划指标1规划用地占地面积m244002医技、门诊综合楼占地面积m25563迁建建筑面积m2800迁建规划建设规模5场地及道路占地面积m223236绿化面积m210937绿化率%25二本期建设1医用综合楼m2800迁建2新增病床数张253结构工程投资万元68.84建筑安装工程费万元15.365室外工程建设费万元3.156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5.937预备费用万元2.798建设周期年19项目总投资万元9610国家补助万元5011地方配套万元1012卫生院自筹万元3613效益分析可服务人口达6万多

10、人。1.8效益分析及结论中心卫生院迁建投入使用后,就医治疗床位达到50张,解决了卫生院业务用房狭窄、设备简陋或缺陷的问题,能有效地搞好全镇的各类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对辖区及周边居住的6万多人发生疾病时能有效地诊断治疗;减轻了患病进城医疗不必要支付的经济负担(食、宿、行造成的负担);有利确保患病者及时治疗、早日康复,促进该地区和农村劳力身体健康,加快经济建设,发家致富增收入;真正体现国家、各级政府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的关心,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爱护;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巨大成就和优越性。因此,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中心卫生院在未迁建前的2007年,毛收入共计150万元,迁建投入

11、使用后,将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卫生院的辐射作用,经济效益会更好,年收入预计达300万元。项目迁建后,将使卫生院达到实行统一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功能完善,满足基本要求。在房屋的设备配置上满足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功能要求。做到统一技术规范、规模适宜、功能适用,为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基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广大农村群众看病环境和就医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的工作条件提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当地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较好。结论和建议: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XX中心卫生院为片区群众服务的

12、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覆盖面广,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批准实施。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未来二十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农村全面实现了小康,我国社会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国家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关注“三农”问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国家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卫生建设的发展方向,开展爱滋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控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国

13、家发改委、卫生部印发了关于2004年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的通知、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此同时,云南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把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好、实施好,提高乡镇卫生院为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抓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按照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的要求,通过农村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州农村卫生院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加大投入和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全县农村乡镇卫生院布局,完善功能,达到统一技术规范、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经济合理,建成与

14、覆盖人口相适应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为此,XX中心卫生院迁建符合国家、省、州、县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加快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项目实施地处周边乡镇中心地带,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建成后,对加大本地卫生资源的开发力度,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脱贫步伐起到积极的作用。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镇中心卫生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各项工作的开展一直在以往陈旧破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进行的,房管部门1993年已鉴定为危房。1999年4有在县委、政府、卫生局及XX镇党委、政府的关怀及协调下,XX镇供销社将其西街一、二号办公楼、门市部及附

15、属平房若干以75万元有偿转让给XX医院,由XX医院承担其债务。在当时XX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观,也基本告别了以往低矮、阴暗、潮湿的危房。但由于房屋结构不合理,无论从通风、采光上都达不到医院要求,使用起来相当不便。另外,卫生院现在开展业务的地点占地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一面临街、其余三面都紧邻民房,难以进一步扩建。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入开展,门诊病人、住院病人迅猛增长,卫生院病床已经日显紧张,病房明显不足,病人怨声载道。再有,卫生院处于街心位置,由于街道狭窄,经常堵车,影响急救车出入的事件经常发生。要真正发挥中心卫生院的职能作用,凭目前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若一旦发生公共

16、卫生突发事件,如“非典”、“鼠疫”等传染性疾病,要想就地隔离治疗,谈何容易!还有全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召开职工会议,连一个像样的地点也没有。为进一步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的地段职能作用,迁建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势在必行,这也是符合中央有关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农村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和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为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患病就地就诊治疗,早日康复的要求,XX中心卫生院迁建建设是

17、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第三章 就医市场分析3.1就医市场分析根据统计,XX中心卫生院2006年就医门诊人次为18000人次,住院人数为550人次;2007年就医门诊人次为25000人次,住院人数为850人次;2008年110月份就医门诊人次为27000人次,住院人数为1080人次。XX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逐年递增,年均增幅较大。这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镇中心卫生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狠抓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针对农村应住院而处于经济困难,非贫困户由于医疗花费而落人贫困线、低收入群体因

18、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实际,将加大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大病统筹医疗等措施,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分析,XX中心卫生院辐射片区人口6万多人,除重大、疑难病情到州、县医院治疗外,患者一般就地就诊,看病人数按20%-40%计算,看病人次按看病人数每年23次计,2010年区域及周边看病人次将达到45000多人次。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建设位置XX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的位置在XX州府-马关县的交通干线旁,交通便利。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是现在卫生院占地面积的四倍,便于卫生院的长远发展发展规划;与卫生院的职工住宿区在一起,方便职工上下班以及卫生院工作安排的协调;更能以在建

19、而且即将竣工的医技综合楼融为一体,(祥见XX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规划和平面布置图)。4.2项目建设条件(1)供电:项目实施地点属电网覆盖范围,项目施工用电有保障。(2)供水:乡镇给水管网可覆盖到建设场地。本项目的用水可以从乡镇供水管线引入。给水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采用乡镇自来水。(3)通信:目前XX镇开通了数字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业务,开展了国际互联网业务,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条件。(4)雨、污水排放:项目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项目设有城镇下水道,屋面及地面雨水则由雨水系统收集后,排入高政下水道。医院废水经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4.3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4.3.1工程地质条件目前项目建设场址尚未

20、进行工程地质勘探,根据土壤、质地及周边建筑物情况看,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4.3.2气候条件XX镇属低纬度亚热带东部型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干雨季分明特点,日照充足,局部地区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 15.5,年平均降雨量: 992年均相对温度: 82%年均无霜期: 359天年均日照数: 2023小时主导风向: 西南风每年9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是土建工程施工的最好时机。4.4项目施工条件项目实施地处XX镇政府所在地,建筑材料可直接运到施工现场,施工场地宽敞,施工砂、石等建材可就近购买,运距较短,项目施工条件较好。第五章 总平面功

21、能布局5.1总平面功能布局原则由于门诊医用楼是向登高山脚宗地址上迁建,因此,结合整个院区进行总平面调整规划。(1)总平面设计规划,其布局应功能区分布合理,医疗、生活区分开,消防通道、院区线路要畅通,洁污线路清楚,布置紧凑并留有发展用地;(2)医疗、医技区应置于平面的主要中心位置,其中门诊部、急诊部应面对主要交通干道;(3)不同部门的交通路线应避免混杂交叉,各出入口应与各部门紧密联系,合理组织水、暖、电设备供应路线,尽量使路线短捷,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4)后勤供应区用房应位于医院基地的下风向,与医疗区保持一定距离或路线互不交叉干扰,同时又应为医疗、医技区服务,联系方便,锅炉房应距采暖用房近风

22、减少管道能耗;晒衣场与晒中药场地均应不被烟尘污染;停尸房宜设在基地下风向的隐蔽处,并避免干扰住院病人,有方便的路通院外;(5)医院职工宿舍等生活用房,应与医院功能区分开布置。5.2项目迁建布局及规模XX中心卫生院迁建规模内容按照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的建设内容的标准要求,结合卫生院地形实际,住院综合楼必须设有合理的功能室。规模为:迁建医用综合楼800平方米。5.3主体建筑及功能根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及国家有关建设规范所提出的一般原则,结合当地实际,XX中心卫生院医用综合楼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层数为2层,室内净高3.2-3.5米,室内走廊宽度不小于2.1米,主要楼梯须符合防火、防震要

23、求,宽度不宜小于1.6米,楼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8米,方便于担架车或担架的回转、各功能室开间尺寸要符合设计及卫生要求。(附平面布置方案图)根据XX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和特点,扩建的医用综合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功能划分为:一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布置为挂号大厅、收费室、急救室、放射科、药房、治疗室、医护办公室、住院病房、消毒及卫生间等。二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布置为产室、待产室、料间、值班室、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住院病房、换药室、手术室、消毒室及卫生间等。第六章 给排水、供电6.1主要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

24、8);(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6.2给排水(1)给水:总水源为镇自来水,由镇卫生院内原给水干管引入一条DN50给水管进入扩建的门诊综合楼。为确保用水量需要,原院内所设的水池应与城镇供水管相连。(2)排水:室内排水系统集中统一设置。室外排水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或排水沟。屋面雨水经天沟、雨水斗收集,阳台由地漏收集,再经雨水立管,排至首层,最后引至室外集中排入镇街道雨污水接口井。(3)污水、费水:医院污水、费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

25、,如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等。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相比,它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任其排放,必然污染水源,传播疾病,对病区污水拟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法进行处理。6.3 供电、供气本项目供配电由电源由医院配电房引入。低压配电线路设过电流,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动力照明配电采用干线式配。走道采用节能灯,楼梯间、卫生间采用吸顶灯,办公室、病房采用节能荧光灯、病房、走道、治疗室,手术室设紫外线消毒灯。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护士站、治疗室设应急疏散指示灯。病房内设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办公室设电话系统,医护、护士值班室设电话系统、电视系统。第七章 组织机构设

26、置及人员配置7.1组织结构设置XX中心卫生院迁建后,由于多种业务工作的开展及病床数的增加,组织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内设机构。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充实业务科室卫生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达到运转协调、高调、高效。组织机构如下:7.2人员配置人员配置按病床数的1:1.4-1.6配备,按1:1.4计算,人员编制定员为75人左右。目前,全院现有职工55人,其中卫技人员49人,其他6人(中职称6人,初级及以下4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7%。在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需增加配备医务及管理人员20人左右。第八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8.1环境保护本项目主要产生废水、固体废物、放射

27、线等。(1)废水、污水主要有:住院病人、医护人员及探视家属的冲厕、 盥洗、沐浴等排水和楼内卫生排水;门诊病人、陪同家属及医护人员清洗、冲厕等排水;化验、手术等医疗科室的排水及污物间排水;营养厨房和各类人员就餐产生的含油污水。参照国家规定每张病床每于可排放废水量为50公斤,按照50张病床计算,每年排放病原体废水量为:50床50公斤/床/天360天=900000公斤。(2)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生要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棉签、纱布等,按国家规定每床年固体污染物排放量为:一次性注射排放量18.75、一次性输液器排放量20.8、棉纤排放量94.8、沙布排放量132.6。年固体废物总量为13347

28、.5。(3)放射线及噪声污染等8.2环境保护措施(1)废水。采用消毒处理,参照国家卫生部及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进行三级处理,即:沉淀、过滤、消毒。采用目前较为成熟、可靠的二氧化碳消毒法,采用的处理方法达到国家允许的病原体废水排放标准,细菌总数最多100个/ML,大肠菌群最多达3个/L。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如下图)(2)固体废物采取焚和填埋的方法处理;(3)放射科的布置,要求与其它部门有隔离保护措施和防护设备,放放射线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4)设置兼职环保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随时了解质情况,定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监测结果;8.3消防建设地四周均有主干道、次干道、消防通道,消防水池设于室

29、外。室外消防用水由镇管网直接按供给,乡镇给水干管引入二根DN50进水管,在主体建筑周围均匀布置室外消防栓,在室内全理布置消防设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心卫生院定为二级防火,各楼层均有安全通道和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高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各房间内设置烟感报警器。防火分区、产房、手术室、精密贵重医疗设备用房等,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非燃烧体与其他部份隔开。室外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消防栓用水为25升/秒,每次火灾次数为一次,消防栓用水量为20升/秒,每次火灾用水量为180立方米,在1至3层楼内设15具3干粉灭火器。8.4安全卫生 卫生院

30、应坚持安全卫生思想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设有一名专职安全员,并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 中心卫生院医院的设计应参照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BJ49-88的要求;(2)给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3)污水按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4)放射室的设计布局应符合放射卫生基本标准B4792-84的要求;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施规范GB50057-94的有关规定。第九章 节能与节水9.1节能措施(1)、对项目使用的所有带电设备、仪器的选择以节能为主,各科室的用灯种类及瓦数

31、由医院总务处明文核定;(2)、做好各功能区的电表分装,核定消耗定额,进行量化管理,计入各功能区费用成本,注意节约用电;(3)、除公共路灯外,对走廊、楼梯间、厕所等的照明用灯全部安装声光控制开关装置,处处节能降耗。9.2节水措施(1)、在房顶设置屋缘集水槽,收集雨水,蓄入地面水池,作为绿化、洗车和消防补助用水;(2)、对各用水区分设水表,核定消耗定额,计入各区成本;(3)、加强供水管、闸管理,避免跑、冒、漏。9.3节能、节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电管理制度,由总务处和水电管理工负责,进行量化管理,严格成本,照章收费,从源头上控制水、电浪费,达到节能节水目的。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10.1 项目场址环

32、境现状项目周边无工业和高大建筑物,即无污染源。通风、光照等条件良好。环境优美,整体环境质量较佳。10.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本建设项目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使用,项目完成后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较小。虽有一定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但可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有效治理。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同时应根据有关权威部门出具及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介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10.2.1施工中环保1、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门生大量粉尘,故建材的堆放及混凝土搅拌点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并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

33、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施工现场的车辆出入口内侧应铺设长度不小于25米的砼路面,并设置车轮冲洗设备及排水、泥浆沉淀设施。同时车辆限速行驶,在装载渣土时高度不超过车辆槽帮上沿,对车辆应密封覆盖,并对槽帮和车轮进行冲洗。2、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和爆炸声,吊装设备噪音满足对环境的要求。场地周围树立高于3米的简易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加强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噪音。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应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工地中间。3、建筑材料应选用合格产品,避免装修污染。装修后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中的废气会逐渐消失,对环境影响不大。施工中基本不产生超标准的

34、空气污染。4、废弃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由建筑方及时清运到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可回收废弃物资回收部门再利用,废砖石等不可再生物由施工方清理。5、施工废水主要施工场内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清洗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等,产生量为9立方米/吨,方式时应采取场地周界开挖雨水沟,设立挡水墙,当天覆土当天压实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沉淀池,将拌和及喷洒工序,经沉淀后的多余废水可用于场地附近的路面喷洒,以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量。施工废水不外排。6、环保措施和施工进度做到“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10.2.2使用中的环保1、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系统。废水经

35、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进行排放。污废水处置产生的恶臭废气,采用活性炭过滤处理。2、废气主要为车辆尾气,由于运输规模不大,影响较小。3、主要固体废弃物采取汇集后统一由当地环卫部门送往垃圾填埋场,以填埋的方法处理。医用废弃物主要为一次性注射器、医用材料及检验样品处理物。由医院统一分类收集,交专门医用废弃物处理机构进行销毁。4、噪声通过建筑物墙体隔音和距离衰减能有效减弱。对进出市场的车辆限制速度、禁鸣喇叭。5、 应严格遵守政府“禁煤”、“禁磷”、“禁白”通告精神。10.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项目突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ESM的建设

36、标准和要求搞好项目整体布局,优化功能分区的间距及通道设置,切实避免交叉感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美环境,并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制,对病源体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确保污水污物不污染周围环境。把XX镇卫生院院建成生态优美的一颗明珠。由于本项目的建成,将使XX镇增加亮点,有利于改善XX镇容、镇貌,提升镇建设档次,对树立镇新形象起到重要作用。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11.1 建设工期本项目结合建设项目预定工期,综合考虑资金落实等因素,项目建设期拟定为1年。11.2 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包括项目前期和建设期。2009年6月至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初步设

37、计报批;2009年8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作;2009年9月开始工程建设2010年5月竣工验收2010年5月办理完各项手续正式投入使用。11.3项目实施进度表根据工程实施各阶段工作量和所需时间,对时序作出大体安排,并使各个阶段工作相互衔接。第十二章 工程组织管理12.1组织机构项目的组织机构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由XX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组织机构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设置。成立项目领导小组5人,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员2人。组长由XX县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XX县卫生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XX县卫生局项目管理人员及XX卫生院院长担任。12.2项目实施管理抓好工程招招

38、标,实行公告,组织公开招标和投标。项目实行建设单位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质量监督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理,严把质量关,严格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12.3工程建设管理(1)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前期工作,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实行法人制,对项目的建设负总责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2)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招标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承担。(3)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理制,严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关。(4)严格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制度和工程建

39、设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12.4项目财务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按工程进度拔付资金,严格按计划审批开支,专款专用。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工程经费预算,按工程建设进度拔付经费。各个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有关资金管理办法管理,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督查和审计。充分发挥专项补助资金的作用,严格按要求落实配套地方自筹资金。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1估算依据(1)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云南省价目表)及现行费用;(2)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40、(云南省价目表)及现行费用;(3)云南省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4)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5)市政工程预算定额(云南省价目表)及现行费用;(6)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7)工程监理收费标准;(8)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199年);(9)云南省XX地区工程建设材料设备价格信息;(10)预备费按一、二部分费用之和取3%。13.2投资估算范围本项目投资范围仅包括医用综合楼扩建800平方米建筑土建工程、消防、给排水、变配电及预备费、其它费用等。 扩建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9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87.3万元,其他费5.9万元,预备费2.8万元。投资估算表

41、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及费用名称建筑面积(m2)估算价值(万元)单位指标(元/m2)备注总计96 一建筑工程费87.3(一)土建工程费84.161结构工程80068.88602装修工程8007.68963给排水、电路及卫生设备8007.6896(二)室外工程建设费3.151道路及场地费1500.9602室外给排水1.53花台及绿化1500.7550二工程建设其它费5.9 1建设单位管理费1.5%1.31 2勘察、设计费2.5%2.18 3工程监理费1.8%1.57 4报建及招、投标费1%0.87 三预备费3%2.813.3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投资96万元。其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1)国家专项资金投入

42、50万元,占52%;(2)地方配套10万元,占10%。(3)卫生院自筹36万元,占38%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及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序号费用名称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例(%)估算说明一项目投入总资金96 1结构工程投资68.872 2建筑安装工程等费18.5119 3工程建设其他费5.936 4预备费用2.793 二资金筹措961国家补助5052 2地方配套1010 3卫生院自筹3638 第十四章 综合评价14.1社会效益XX中心卫生院迁建投入使用后,解决了卫生院业务用房狭窄、拥挤、设备简陋或缺陷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搞好镇区域的各类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工作,对辖区及周边居住的6万多人,发生疾病时能有效

43、地诊断治疗,减轻了患者进城医疗不必要支付的经济负担(食、宿、行造成的负担),有利确保患者及时治疗、早日康复,促进该区域农村劳动力身体健康,投入经济建设,发家致富增收入。真正体现国家、各级政府对老、少、边、贫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的关心,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爱护,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成就和优越性。故此,社会医疗服务效益十分明显。14.2经济效益XX中心卫生院在未改扩建前的2007年,毛收入共计150万元,改扩建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会更好,年收入预计可达300万元。XX中心卫生院扩建后,将使中心卫生院达到实行统一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功能完善,满足基本要求。在房屋和设备配置上满足乡镇卫生院预防保

44、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功能要求。做到统一技术规范、规模适宜、功能适用。将能极大地改善当地广大农村群众看病环境和就医条件。项目建成后,XX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从现在的1800平方米增加到2600平方米,病床数量从现在的25张提高到50张,覆盖人口在6万多人。该项目的实施,将使XX乡片区的医疗条件和工作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更好地为乡镇辖区及周边部分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有效改善缺医少药的状况,有利于提高当地群、的身体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使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较好。第十五章 结论和建议该项目是在国家、省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提出的,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对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心卫生院扩建后,解决了业务用房狭窄、拥挤、设备简陋的存在问题,从而稳定卫生院医技人员的安心,充分发挥设备功能,医技水平的就地诊断,就地治疗的作用,彻底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社会服务效益十分明显,经济效益较好,项目建设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予批准实施。目 录第1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