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抗糖尿病药物仿制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0419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41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糖尿病药物仿制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抗糖尿病药物仿制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糖尿病药物仿制的可行性报告 目录 1 糖尿病概述 1 1.1 糖尿病定义 1 1.2 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1 1.3 糖尿病的患病率 2 2 抗糖尿病药物类别 2 2.1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 2.2 非胰岛素降糖西药 2 2.3 中药降糖主要药物 4 3 糖尿病药物治疗市场概况 4 3.1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情况 4 3.2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概况 5 3.3 拟仿的抗糖尿病药物品种筛选 10 4 拟仿制的抗糖尿病药物概况 11 4.1 阿卡波糖 11 4.2 吡格列酮 14 4.3 瑞格列奈 18 4.4 格列美脲 20 4.5 西格列汀 24 5 抗糖尿病药物价格及医保情况 25 6 拟仿制的抗糖尿病药物的整体比较 26 1 糖尿病概述 1.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与长期并发症显著相关,即众多器官的损害、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特别是肾脏、眼、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使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且应该积极纠正代谢异常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目前对糖尿病的定义是根据WHO/ADA 标准,即有糖尿病的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或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75g无水葡萄糖负荷后2h的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若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能仅以一次血糖测定来诊断糖尿病,必须隔日经确认后再诊断。 1.2 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在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4种类型: (1)Ⅰ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致,完全不能产生胰岛素,分免疫介导或特发性,通常在幼年和青年发病,需每日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此型约占糖尿病的5%。 (2)Ⅱ型糖尿病:是一组发病机制仅部分获知的复杂代谢紊乱。它包括不同程度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糖原代谢异常。Ⅱ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进行性恶化的趋势;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失效后,平均每3-4年需要使用一种新的降糖药物干预治疗手段,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最终,即使在目前的联合药物治疗和/或胰岛素治疗情况下,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超重、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症往往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对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占糖尿病的90%-95%。 (3)其他类型糖尿病: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糖尿病,相当较少。 (4)妊娠糖尿病:是怀孕妇女在妊娠后期可能发生的疾病。胰岛素抵抗使得母体很难利用胰岛素。为防止胎儿畸形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需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在妊娠结束后其糖尿病多可好转。 1.3 糖尿病的患病率 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2008年全世界已有2.46亿糖尿病患者。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一项“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007-2008)”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已高达15.5%,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调查推算出全国糖尿病前期的病人数约1.48亿人。据与1994年进行的全国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显示,中青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更快,25~3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增加8倍,55~64岁人群患病率增加3倍。并且在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糖尿病患病率为9.7%,由此推算出全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00万人,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2 抗糖尿病药物类别 2.1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对于Ι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是唯一的治疗药物。此外,还有30%-4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代表药物有: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众多机构都加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 2.2 非胰岛素降糖西药 2.2.1 磺脲类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近40年,它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在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中,以格列本脲作用最强,易引起低血糖;格列吡秦作用快而短,适合老年糖尿病人用药;格列喹酮对肾脏影响最小,可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类药,比其他磺脲类药物有更强的胰外作用,除了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外还有模拟或增强胰岛素作用,该药对肾功能影响小,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优降糖。 2.2.2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又称餐时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种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新型降糖药,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磺脲类。该药通过与胰岛β细胞上ATP敏感的钾通道结合来实现促胰岛素的分泌作用。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2.2.3 双胍类降糖药物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复杂,主要是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代表药物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由于苯乙双胍有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在欧美国家已被淘汰。二甲双胍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报道极少,因此更为安全有效,目前二甲双胍是抗糖尿病药物中应用最广泛,效果很显著,价格非常低廉的药物。 2.2.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新的口服降糖药,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该类药物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其中以阿卡波糖应用最广泛。 2.2.5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 噻唑烷二酮类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该类药物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故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对肾脏的保护方面也显示了作用。代表药物有环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等。其中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该类药目前具有较大的副作用,罗格列酮已经在欧美国家禁售,吡格列酮在法国也已下线。 2.2.6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相关制剂 肠促胰素是人进食后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类激素,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可帮助机体产生适当的餐后胰岛素反应。正是由于肠促胰素的存在,才使得口服葡萄糖后胰岛素浓度远远高于静脉用葡萄糖后的胰岛素浓度。研究证实,肠促胰素产生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约占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60%左右。GLP-1可有效降低机体的血糖水平,并促进β细胞增殖,改善β细胞的生理状态。其降糖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从而较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比较安全理想的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因其很快被GLP-1降解酶(DPP-4)灭活,限制其直接应用,为此人们研发了三类药物: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和GLP-1降解酶抑制剂(西格列汀)。目前GLP-1相关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 利拉鲁肽与人体天然GLP-1同源性高达97%,保留了GLP-1的全部生物活性,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其半衰期约13h,可每日1次皮下注射给药,有效控制血糖24 h。无论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都具有显著的降糖效应。 艾塞那肽可显著抑制餐后血糖升高,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降低HbA1c水平,并具有降低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低的特点。艾塞那肽为皮下注射剂,每日2次,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前1h注射,起始剂量为5μg/次,治疗1个月后,可根据临床反应调整至10μg/次,但有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 西格列汀能够血糖依赖性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降糖作用较为适中,而且不会导致低血糖,无增加体重、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还可能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其他降糖药物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此类药物是近几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热点,经查询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在我国均申请了化合物专利和用途专利保护。 2.3 中药降糖主要药物 目前我国口服降糖中成药产品主要有消渴丸、金芪降糖片、参芪降糖片/颗粒/胶囊、糖脉康颗粒、降糖舒胶囊、糖尿乐胶囊、玉泉丸、玉液消渴颗粒等。其中广州中一药业的消渴丸在口服降糖中成药中占有主导地位。 3 糖尿病药物市场销售情况 3.1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情况 据IMS统计(图3-1),2006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达到213.09亿美元,较2005年的188.42亿美元,增长13.09%;2007年为242.83 亿美元,增长13.96%;2008年,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市场规模为272.67亿美元,增长12.29%;2009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美元,达304.06亿美元,增长10.37%;2010年达到344.29亿美元,增长13.23%。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4位。预计其未来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新药和不断增多的糖尿病患者将继续推动本类药物销售额的增长。 图3-1 2006-2010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 由表3-1可知,美国销售前100强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共有11个品种,其中胰岛素有6个品种,口服治疗药物有4种,还有1种注射治疗药物(艾塞那肽)。 表3-1 美国销售前100强的抗糖尿病药物各品种销售情况 序号 药物名称 排名 2010年销售金额 (亿美元) 与2009年相比 增长率 1 吡咯列酮 11(-2) 26.32 4.2% 2 甘精胰岛素 15(+3) 15.26 0.3% 3 磷酸西格列汀 24(+4) 12.94 13.0% 4 门冬胰岛素 26(+14) 11.01 20.6% 5 甘精胰岛素 37(+22) 9.34 50.5% 6 赖脯胰岛素 46(+1) 7.83 3.2% 7 地特胰岛素 58(+38) 5.67 41.1% 8 长效、短效混合胰岛素 76(+17) 4.71 16.8% 9 艾塞那肽 78(-16) 4.59 -17.8% 10 盐酸二甲双胍+西格列汀 79(+20) 4.59 22.7% 11 二甲双胍+匹格列酮 95(+13) 3.60 4.7% 3.2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情况 3.2.1 21个城市及3个重点地区的OADs IMS数据分析 由表3-2分析可知: (1)格列奈类口服药增长势头迅猛 表中销售额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瑞格列奈类短效胰岛素促泌剂“诺和龙”,在2009年销售额已达3个亿,由于它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药,且比传统磺脲类促泌剂低血糖发生少,因此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同时另一类格列奈类促泌剂—诺华公司的“唐力”增长也非常明显,2009年销售额达到700万以上。 (2)拜糖苹(阿卡波糖)业绩保持稳定 2008-2010年拜糖苹的市场份额稳定保持在36%以上,2009年全国实现15个亿的销售,使拜耳成为国内OADs口服药份额最大的企业,并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拜糖苹的成功依赖于其上市的良好时机及其成功的市场推广。 (3)新药DPP-4抑制剂-捷诺维(西格列汀)市场前景广阔。 (4)磺脲类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磺脲类1956年上市以来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但是随着新型口服药的不断涌现,其不可避免的低血糖风险及引起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使其优势减少,销售份额逐年下降,再加之格列奈类的迅速增长,也对磺脲类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 表3-2 21个城市及3个重点地区的OADs IMS数据分析 商品名 通用名 2008年 2009年 2010年前8月 增长率 增长 排名 销售额 (千元) 市场 份额 销售额 (千元) 市场 份额 销售额 (千元) 市场 份额 拜糖苹 阿卡波糖 599921 29.21% 752145 28.59% 599618 29.35% 0.27% 9 其它 426047 20.75% 557643 21.20% 420101 20.57% -0.40% 7 诺和龙 瑞格列奈 219520 10.69% 302505 11.50% 260875 12.77% 9.32% 3 其它磺脲类 181189 8.82% 207199 7.88% 140414 6.87% -11.73% 12 格华止 二甲双胍 167751 8.17% 217471 8.27% 175542 8.59% 2.58% 5 达美康 格列齐特 131184 6.39% 161263 6.13% 112807 5.52% -6.97% 11 文迪雅 罗格列酮 101461 4.94% 126371 4.80% 96195 4.71% -2.37% 10 亚莫利 格列美脲 82166 4.00% 124147 4.72% 102131 5.00% 11.95% 2 糖适平 格列喹酮 82088 4.00% 85637 3.26% 62218 3.05% -12.50% 13 唐力 那格列奈 45615 2.22% 71952 2.74% 53189 2.60% 9.17% 4 倍欣 伏格列波糖 14351 0.70% 19726 0.75% 14771 0.72% 1.87% 6 艾可拓 吡格列酮 2422 0.12% 4422 0.17% 4106 0.20% 31.06% 1 捷诺维 西格列汀 0 0.00% 0 0.00% 801 0.04% 0.00% 8 总销售额 2053713 100.00% 2630482 100.00% 2042768 100.00% 3.2.2 我国糖尿病药物临床用药的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前 20 位糖尿病治疗药物医院与几个重点省市的口服药份额情况类似,增长比较快的是格列奈类、格列美脲、吡格列酮。磺脲类下降明显,只有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原因在于三代黄脲类毒副作用相比前2代产品下降,加上厂家的市场推广成功。拜糖苹的市场份额今年有所下降,原因是一些降低餐后的口服药比如格列奈类餐时促泌剂及DPP-4的增长明显。 表3-3 2005-2010年我国前20位抗糖尿病糖尿病治疗药物医院市场份额 (以2010年数据排序) 排名 药物名称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变化趋势 1 胰岛素制剂 30.91% 31.37% 33.61% 34.78% 35.46% 36.53% ↑ 2 阿卡波糖 28.87% 26.12% 23.90% 23.85% 22.55% 22.41% ↓ 3 二甲双胍 10.36% 9.35% 8.48% 8.23% 8.25% 8.26% ↓↓↑↑ 4 瑞格列奈 3.70% 5.43% 6.50% 7.01% 7.52% 7.86% ↑ 5 格列美脲 2.14% 3.51% 4.02% 4.53% 4.93% 5.15% ↑ 6 罗格列酮 3.58% 6.06% 5.93% 5.23% 5.21% 4.13% ↓ 7 格列齐特 5.38% 4.33% 4.61% 4.31% 3.90% 3.45% ↑↓↓↓ 8 吡格列酮 0.90% 1.84% 2.58% 2.64% 2.75% 2.84% ↑ 9 格列喹酮 5.70% 4.60% 3.70% 3.06% 2.38% 2.30% ↓ 10 那格列奈 0.38% 0.89% 1.39% 1.99% 2.47% 2.26% ↑ 11 格列吡嗪 6.06% 4.76% 3.67% 2.84% 2.44% 2.14% ↓ 12 伏格列波糖 1.30% 1.16% 0.87% 0.67% 0.83% 1.00% ↓↓↑↑ 13 依帕司他 0.00% 0.04% 0.19% 0.30% 0.51% 0.59% ↑ 14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 - - - 0.13% 0.36% 0.38% ↑ 15 消渴丸 0.25% 0.17% 0.25% 0.20% 0.20% 0.20% ↑↓-- 16 艾塞那肽 0.00% 0.17% ↑ 17 金芪降糖 0.40% 0.33% 0.29% 0.19% 0.16% 0.14% ↓ 18 西格列汀 0.09% ↑ 19 米格列醇 0.00% 0.03% 0.05% ↑ 20 二甲双胍/ 格列齐特 0.00% 0.01% 0.02% ↑ 注:↑—表示较同期上升;↓—表示较同期下降 3.2.3 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市场品种分析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容。由图3-2可知,从2005年到2010年,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我国糖尿病用药临床用药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达到了113.85亿元,同比增长了16.10%。 图3-2 2005-2010年我国糖尿病用药临床用药市场规模 2010年市场份额排名前20的品种中,伏格列波糖和依帕司他增长率都在40%以上,销售强劲。胰岛素制剂稳步增长,势头良好。格列喹酮继2008年出现负增长之后,2009年销售额继续下降了5.35%,2010年止跌回升,同比增长了22.58%。由于西格列汀2010年才开始有市场份额,因此还没有增长率。 表3-4 2007-2010年糖尿病治疗药物各品种临床用药市场增长率 排 名 药物名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 胰岛素制剂 55.81% 23.89% 24.25% 30.86% 2 阿卡波糖 33.04% 19.49% 15.20% 26.26% 3 二甲双胍 31.77% 16.23% 22.25% 27.14% 4 瑞格列奈 73.95% 29.18% 30.68% 32.78% 5 格列美脲 66.31% 35.11% 32.57% 32.75% 6 罗格列酮 42.40% 5.60% 21.50% 0.55% 7 格列齐特 54.93% 11.75% 10.38% 12.38% 8 吡格列酮 104.06% 22.66% 27.01% 30.94% 9 格列喹酮 17.03% -0.91% -5.35% 22.58% 10 那格列奈 128.74% 71.40% 50.68% 16.69% 11 格列吡嗪 12.03% -7.14% 4.62% 11.24% 12 伏格列波糖 9.51% -7.30% 50.10% 53.33% 13 依帕司他 647.17% 89.22% 108.07% 45.98% 14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 - - 228.86% 33.55% 15 消渴丸 108.97% -0.52% 22.13% 26.57% 16 艾塞那肽 5243.43% 17 金芪降糖 26.74% -19.13% 2.82% 7.13% 18 西格列汀 19 米格列醇 1146.14% 139.37% 20 二甲双胍/格列齐特 1690.09% 138.75% 总增长比例 45.41% 19.75% 21.84% 27.03% 3.2.4 2008年口服降糖药市场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表3-5 2008年我国口服降糖药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排名 厂家 所占份额 重要产品 1 拜耳 30.20% 拜糖苹(阿卡波糖) 2 诺和诺德 9.40% 诺和龙(格列奈类) 3 施贵宝 9.20% 格华止(二甲双胍) 4 中美华东 6.60% 卡博平(阿卡波糖) 5 施维雅 6.50% 达美康(磺脲类) 6 葛兰素史克 5.70% 文迪雅(罗格列酮) 7 赛诺菲安万特 5% 亚莫利(磺脲类) 8 万辉双鹤 4.80% 糖适平(磺脲类) 9 辉瑞 3.30% 瑞易宁(磺脲类) 10 诺华 2.90% 唐力(格列奈类) 11 其他(国内众多小型企业) 16.50% 图3-3 2008年口服降糖药市场TOP10企业所占市场份额 由表3-5、图3-3可知:市场集中在跨国企业手中,全部口服药市场80%左右都集中在10家外企手中,而国内其它小型企业只分享了其中16.5%的份额。 (1)拜糖苹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由于拜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有着强大的医生及患者客户群,现在如果上新的阿卡波糖很难抢占拜耳的市场。再加上对IMS数据及前20位的医院份额分析,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拜糖苹的市场份额也有下滑趋势。 (2)市场份额基本与前面分析的数据类似,市场份额比较大的药物品种是:阿卡波糖、格列奈类促泌剂、二甲双胍、部分磺脲类。 3.3 拟仿的抗糖尿病药物品种筛选 根据药品市场销售额排名情况,筛选适合我公司仿制的抗糖尿病药物。表3-4为抗糖尿病药物主要品种的SFDA批准情况。其中二甲双胍价格低廉,但其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力很强,因此不予考虑。2007年5月2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网站上刊出研究报告,排在第四名的罗格列酮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目前在欧美已经禁售,因此不予考虑。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为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疗效及销售额没有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美脲优越,因此不予考虑。 表3-4 抗糖尿病药物主要品种的SFDA批准情况 序号 药物名称 SFDA批准情况 国内批准情况 进口批准情况 1 阿卡波糖 原料药4家,片剂2家,胶囊剂1家 原料药2家,片剂1家 2 二甲双胍 原料药、片剂很多家,还有缓释片,肠溶片,缓释胶囊,肠溶胶囊 原料药2家,片剂1家,缓释片1家 3 瑞格列奈 原料药7家,片剂3家 原料药1家,片剂1家 4 罗格列酮 原料药9家,片剂10家,胶囊剂2家,分散片1家 原料药1家 5 格列美脲 原料药1家,片剂13家,分散片1家,胶囊剂2家,滴丸1家,口崩片1家 原料药1家,片剂1家 6 格列齐特 原料药8家,片剂77家,缓释片23家,胶囊剂6家,分散片1家,缓释胶囊2家 原料药1家,缓释片1家 7 吡格列酮 原料药14家,片剂21家,分散片5家,口崩片2家,胶囊剂7家 原料药2家,片剂1家 8 那格列奈 原料药22家,片剂28家,分散片3家,胶囊剂7家 原料药1家,片剂1家 9 格列吡嗪 原料药8家,片剂61家,胶囊剂20家,控释片3家,缓释片1家,分散片1家,缓释胶囊3家,口崩片2家 原料药1家,控释片1家 10 格列喹酮 原料药2家,片剂11家,胶囊剂2家,分散片1家 原料药1家 综上所述,结合全球和我国用药情况,以及参考各主要品种的SFDA批准情况,研发部建议我公司若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可以仿制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因其独特的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攻方向之一,首个上市的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在美国抗糖尿病药物销售额排名中排在第三位,销售额达12.94亿美元。西格列汀目前处于专利保护阶段,国内没有类似仿制药,所以我公司可以考虑仿制西格列汀。如果能做到国内第一个仿制西格列汀的生产厂家,我公司在抗糖尿病领域将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4 拟仿制的抗糖尿病药物概况 4.1 阿卡波糖 4.1.1 阿卡波糖简介 阿卡波糖于1975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86年在瑞士首次上市,该药是经美国FDA批准的世界上第一个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被推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已第3次被亚太地区糖尿病治疗药物指南推荐为降餐后血糖的一线药物。它与双胍类的区别是延缓而不是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因此能够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现已作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和Ⅰ型糖尿病的辅助药物普遍应用于临床。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阻止肠道对多糖的吸收和利用,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其有效率为50%~60%,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该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多等,因此胃肠道有病变者不宜服用。 由于阿卡波糖在体内作用时间只能持续 4小时,因此由此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不能用蔗糖来缓解,必须直接口服葡萄糖,而不能用蔗糖或其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这是因为服用阿卡波糖后,可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因而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在肠中的发酵,若与蔗糖或含蔗糖的食物(如甘蔗、甜菜等)同服,则易引起腹胀、腹痛甚至腹泻,同时患者体内分解蔗糖的α-糖苷酶被抑制,服下蔗糖或用蔗糖制成的糖果后,不能在肠道内迅速分解成单糖,故短时间内血糖难以提高。因此,服用阿卡波糖平时忌食蔗糖及含蔗糖的食物。 4.1.2 阿卡波糖的国内市场格局 阿卡波糖的销售金额一直领跑国内口服糖尿病用药。2006年德国拜耳公司的“拜唐苹”全球销售额为3.08亿欧元,比2005年的2.95亿欧元略有增长。2010年实现全球销售额3.47亿欧元,同比略增了10.2%。 阿卡波糖在2010年中国整个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的市场份额中占据22.41%,排在第二位,但其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阿卡波糖在国内医院中的销售额近年来呈现增长的势头,成为糖尿病治疗药物中的主力品种。阿卡波糖基本由德国拜耳公司(拜唐苹)所主导,2010年的市场份额为84.08%;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卡博平)的市场份额为14.46%。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非常少。 表4-1 2010年阿卡波糖临床用药市场国内竞争格局 厂家 商品名 市场占有率 市场份额 2009年 2010年 增长率 2009年 2010年 增长率 德国拜耳公司 拜唐苹 79.46% 79.00% 26.92% 84.10% 84.08% 26.24% 浙江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卡博平 19.00% 18.94% 27.25% 14.79% 14.46% 23.44% 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贝唐欣 1.54% 2.06% 70.62% 1.12% 1.46% 65.19% 4.1.3 阿卡波糖SFDA和CDE批准情况 (1)经查询,SFDA批准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4家、片剂2家、胶囊剂1家;SFDA批准进口原料药2家、片剂1家,详见表4-2。 表4-2 阿卡波糖SFDA批准国内及进口情况 类别 SFDA批准国内生产情况 SFDA批准进口情况 厂家名称 规格 进口国家 规格 有效期 原料药 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德国 - 2012.04.01至2014.08.11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分公司 - 韩国 - 2009.07.14至2014.07.13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 - 片剂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50mg 德国 50mg 100mg 2012.01.05至2014.01.22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0.1g 50mg 胶囊剂 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0mg (2)经查询,在CDE网站上查到在审评的原料药生产厂家1家、片剂11家、咀嚼片1家,详见表4-3。 表4-3 阿卡波糖CDE审评情况 办理状态 剂型 企业名称 状态开始时间 备注 在审 片剂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6.18 - 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 2012.5.3 -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2012.4.26 - 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 2012.4.16 -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12.4.10 - 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 2011.11.14 - 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 2011.10.21 -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2012.5.21 补充申请 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1.3.16 - 生达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1.6.28 进口临床 美时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2.1.19 进口临床 咀嚼片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2011.4.2 5类新药 原料药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2011.5.6 补充申请 已发批件 原料药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2012.3.12 补充申请 片剂 上海龙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2011.2.22 进口 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 2010.7.19 - 4.1.4 阿卡波糖专利情况查询 经查询,在SIPO网站上查询到有关阿卡波糖的专利情况,详见表4-4。 表4-4 阿卡波糖的专利情况 序号 申请号 专利名称 申请人 申请日 备注 1 200310109242.6 阿卡波糖肠溶片及制备方法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12.10 已授权 2 200510061980.7 阿卡波糖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陈 茜 2005.12.14 - 3 200810063335.2 阿卡波糖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8.08.08 已授权 4 200910096313.0 一种阿卡波糖咀嚼片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9.02.19 - 5 200910096314.5 一种阿卡波糖咀嚼片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9.02.19 已授权 6 200910016275.3 阿卡波糖固体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009.07.08 - 4.2 吡格列酮 4.2.1 吡格列酮简介 吡格列酮是由武田药品有限公司研制的,该药品于1999年首先在美国和日本上市,2000年通过集中审批程序在欧盟获准上市,目前该药品已在全球100余个国家销售和使用。我国于2004年首次批准吡格列酮进口,目前有包括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制剂生产企业20余家,产品包括片剂、胶囊剂、复方制剂(与二甲双胍),商品名包括:艾可拓、瑞彤、艾汀、卡司平等。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国内研究报道,吡格列酮与罗格列酮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成本更低,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罗格列酮,这说明吡格列酮是Ⅱ型糖尿病患者较经济的治疗选择。目前吡格列酮是美国抗糖尿病上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药物。2011年6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信息,警示糖尿病治疗药吡格列酮用药超过1年可能引起膀胱癌的风险。并于8月4日更新了含吡格列酮药物的产品说明书,在警告和注意事项中包含了此风险信息。因其副作用,该药在法国已经禁售。 4.2.2 吡格列酮国内市场格局 吡格列酮自1999年上市以后,2000年在世界处方药销售额排名第405位,0.9亿美元;2001年第104位,5.72亿美元;2002年排名第56位,9.73亿美元;2003年排名第48位,合计17.25亿美元;2004年销售额为21.93亿美元,增长27.1%;2010年销售额达26.32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4.2%,销售100强中排名第11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该药已成为销售额最高的非胰岛素降糖药。 由表4-5可知,目前吡格列酮国内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三家企业中,即北京太洋药业药业占30.01%,江苏恒瑞占30.00%,中美华东医药占21.25%,其它企业占有份额相对较小。 表4-5 2009年吡格列酮企业销售份额 序号 生产企业 销售金额(万元) 市场份额 1 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 1,241 30.01% 2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420 30.00% 3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1,006 21.25% 4 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 259 5.46% 5 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 244 5.16% 6 四川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42 3.01% 7 辽宁大连远大制药有限公司 91 1.91% 8 山东华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60 1.27% 9 江苏徐州万邦生物化学制药厂 44 0.92% 10 辽宁沈阳施德药业有限公司 18 0.39% 11 宝商集团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 12 0.25% 12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 0.10% 13 北京万辉药业有限公司 5 0.10% 14 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0.04% 4.2.3 吡格列酮SFDA和CDE批准情况 (1)经查询,SFDA批准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13家、片剂13家、崩解片2家、胶囊剂6家、分散片5家;SFDA批准进口原料药2家、片剂1家,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上的竞争形势已经存在。详见表4-6。 表4-6 吡格列酮SFDA批准国内及进口情况 类别 SFDA批准国内生产情况 SFDA批准进口情况 厂家名称 规格 进口国家 规格 有效期 原料药 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 - 印度 2012.01.05至2017.01.04 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 - 日本 2012.01.05至2017.01.04 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 -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 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 - 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迪康制药公司 -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省联谊制药有限公司 - 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 河南省新乡联谊制药厂 - 崩解片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mg 无 深圳市新光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15mg 片剂 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 15mg 日本 30mg 15mg 2012.08.02至2014.05.26 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5mg 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 15mg;30mg 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 15mg;30mg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