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概 述3一、项目背景3二、项目概况4第二章 项目发展环境8榆林市经济现状及发展8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1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2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选址14一、区域自然条件14二、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18三、选址19第五章 建设规模的确定20建设规模20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21一、工程设计21二、环境质量综合保障23三、功能要求23第七章 消防、环保和劳动卫生27一、消防27二、环境保护27三、劳动卫生28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29一、节能措施29二、节水措施31第九章 实
2、施计划33一、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33二、组织管理措施33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4一、投资估算34二、资金筹措35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36一、研究结论36二、项目建议36第十二章 项目招标37一、招标范围37二、招标组织形式37三、招标方式37附件:建设投资估算表38主要建筑、构筑物估价一览表3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价表40第一章 概 述 一、 项目背景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晋、陕、蒙、宁、甘五省交界处,是国内外少有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为确保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能源开发的力度,榆林作为
3、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把能源化工确定为我省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以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为契机,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形成对全省经济最具贡献的新的支柱产业群,成为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能源接续地。随着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提高我市能源化工技能型人才地培养,优化我市高等学院区域、专业布局结构,经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设置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建校遵旨即为我市输送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学院至今没有一栋可为教职工提供住宿的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广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也
4、不利于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已经成为政府和学院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故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现决定修建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以改善学院教师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体现政府各界和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使其更好地开展学院工作,进一步促进学院发展。综合以上论述,加紧本项目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榆林市源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四)项目编制依据1、陕西省教育厅文件(陕教字【2010】10号);2、陕西省人民政府文件(陕政函【2010】28号);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
5、的其它基础资料。(五)项目建设选址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榆林市经济开发区,本项目选址于校园内东北角。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设项目拟占地约40亩(约26666.7平方米),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预计分二期建设。一期计划修建三栋306户,总建筑面积约47204平方米.其中,教授、博士公寓一栋68户,户型为160平方米左右。教职工公寓两栋238户,(其中,户型129平方米左右的为136户,户型为140平方米左右的102户)。二期预留地为6143平方米。(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11086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10002万元,其他费用556
6、.71万元,预备费527.94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由学院自筹解决。(八)学院的建设背景近年来,榆林经济飞速发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截止目前,能源化工基地建成重点项目46个,累计投资750亿元;在建项目50个,总投资1120亿元;前期项目40个,总投资2240亿元。预计“十一五”末,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将达到1850亿元。现在已有美国陶氏、英美安格鲁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神华、兖矿、煤科总院等近20家国内大型企业和几十家省内大型企业进驻榆林。目前,榆林已成为中国西气东输的腹地,西煤东运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产能大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步伐的快速推
7、进,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要。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对于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素质,推动榆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地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工作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省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榆林成立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7月,李金柱市长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国家部委联系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建校事宜,并达成了筹建、贷款的初步意向。后来李金柱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的相关问题,并在榆林经济开发区无偿划拨学院建设用地718.63亩,组成由市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把学院建
8、设列入“十一五”期间榆林40个城市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九)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认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设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教职工的生活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院进一步的壮大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十)工期计划安排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4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项目前期立项等相关筹备工作,6月中上旬完成招标工作,8月下旬全面开始建设,2012年12月前交付使用。(十一)项目建议本项目在实施当中,要力求保证区域的环境卫生,布局规划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中要强调绿化建设,绿化率不应低于35%,在资金
9、许可的情况下,增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园林及绿地建设。第二章 项目发展环境一、榆林市经济现状及发展(一)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
10、方米。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545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人口351.6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73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榆林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以后,分属北宋、西夏及金。明朝设榆林卫,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撤地设市。榆林人杰地灵。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等一批
11、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继鸾、刘澜涛、马文瑞、张达志、王兆相、闫揆要、安子文、贾拓夫等一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和党的高级干部。本市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榆林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 2010年全民生产总值 175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16亿元,增长7.8%
12、;第二产业增加值 1205.77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58.74亿元,增长18.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3%、68.6%和26.1%。(二)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推动榆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也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化带动、信息化带动、科教兴榆和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大力发展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实现经
13、济又快又好发展。能源经济和城市经济是构成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的主要载体;生态经济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名市的同时,为榆林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要成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高榆林经济扩张力的功能经济。四大经济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重中之重,带动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促进能源经济发展。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是落实“四个尊重”的充分体现 党在“十六大”报告上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特别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思想政策,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4、、尊重创造。其中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榆林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应的其他一些行业逐渐的完善起来。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推动力量,教育也逐步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榆林的高校发展迅速。教职工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对象。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强市的榆林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尤为必要。但是放眼看,榆林的教职工虽然人身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经济地位还是显得有点怯步,特别是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实为应该改善。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榆林的诸所高校之一具有重要的突出地位。因此将其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抓升,具有很重要的典型意义。是真正落实“四个尊重”的充分体现。(二)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基础地位的需要榆林
15、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榆林重点高校之一,已初步形成“双师型”人才为主的师资队伍,适应能源化工工程为主导专业的办学理念。专业总数达到10个,办学规模达到500多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6人,大部分都是一线教师,也有部分离、退休专家。但是学院至今没有一栋可以为老师提供住宿的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大多数老师在外住宿,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从长远考虑也不利于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亟需新建一栋可供广大教职工住宿的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为其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其更好地开展学院工作,同时也体现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院发展。因此,榆林职业技能技术学院决定正式启动教师安居工程,即新建
16、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学院通过科学规划,自筹资金,强化质量,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综合以上论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一)本项目的落实具有可靠的政策保证。备受社会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教师是中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务必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顺应国家政策而提出来的一条适时举措,其落实将有着可靠的政策保证。(二)本项目
17、的建设有着可靠的资金来源。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批准筹建的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的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市人民政府已把学院建设列入“十一五”期间40个城市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现在,学院筹建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从规划至今得到市政府和各界社会力量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另外,学院办学所得收入将会有着充分的保证,这对于建立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有着可靠的资金来源。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选址一、区域自然条件(一)概述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的南沿,地处东经 10728115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的忻州、吕梁两地区隔河相望;北连内蒙,与伊克昭盟毗邻;
18、西与宁夏的银南地区和甘肃省的庆阳地区接壤;南与本省延安市的子长、延川、志丹、吴旗等县相接。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545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51.6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73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榆林市委和政府所在地榆林市城区既是该市政
19、治、经济、文化、金融、通讯中心,又是陕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区范围已发展到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0万人。根据榆林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榆林市城镇人口将在近期达到60万、远景100万的规模,规划22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3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二)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榆林物华天宝。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20
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7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2亿元,煤炭产量达到2.1亿吨,粮食产量达到152.7万吨。其中人均GDP5705美元,财政收入净增加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4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1.3%等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三)地理位置拟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设项目位于榆林市经济开发区,距离榆林市中心城区4公里,榆林新建机场8公里,榆林火车站7公里。
21、(四)地形地貌拟建的榆林技术职业学院的整个区域均为波状沙丘地,地表是各种固定和半固定绵延沙丘,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沙丘、沙垄长约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15米。地表风积沙松散,流水重力不显著,沟壑不发育。流动沙丘受西北风和西风影响,不断向东南和东部移动。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坡降约1%;北高南低,坡降约3,区域标高在11501200米之间。由于多年的治沙固沙效果,沙丘多半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状,区域内植被有白沙蒿、沙蓬、沙竹、沙柳、踏郎等半灌木丛和草群。(五)气象条件场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有序,日照充足。春季干旱多风,风向西北,
22、俗称四月风,常伴有大风降温;夏季高温炎热,降水集中在7月,多为暴雨和雷阵雨,且有冰雹;秋季清爽湿润,降雨较多,霜降较早;冬季干燥寒冷,冰封期长。常年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2米/秒,极端最高气温在7月达37.8C,极端最低气温在1月达-29.1C,最大日温并27C,年平均降水量354.8mm,最大456.1mm,年沙尘暴日约10天,年雷暴日数29天。(六)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情况1、地层岩性该地层属陕甘宁盆地分区,早期地层以侏罗系、白垩系分布最广,因场区内地表为第四纪松散砂所覆盖,只有在榆溪河上游河谷两崖有岩断续裸露,场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23、:(a)全新统(Q32eo1):近代风积沙以沙丘和沙丘链构成大片沙漠。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结构松散,分选磨圆较好,粒径在0.2-0.05mm之间,以细中砂为主,呈浅黄色,颗粒均匀,有良好的透水性,厚度10-15米,局部可达40米。在低洼地表层有湖相淤泥质土分布。(b)上更新统(Q41a1):场区内上更新统地层比较发育,主要为河湖相的萨拉乌素组地层,具水平层理,下部褐黄、灰黄色粉细砂夹亚砂土透镜体,结构致密,透水性差,厚度15-40米,上部为桔黄色中细砂、粉细砂不等厚互层,结构松散,夹少量薄层钙极,厚度6-20米。(c)中更新统(Q2):为浅黄、灰黄色砂质黄土与粉土质砂互层,夹4-5层棕红
24、色古土壤,含少量零星钙质结核,坚硬致密,厚17-21米。(d)下更新统(Q1):该层土在场区内不发育,很少揭露。(e)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为浅灰、灰绿色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上部风化较强,岩体破碎,网状风化裂隙发育,该层埋藏较深,约在40米左右。2、地质构造榆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向斜陕北台凹的一部分,场区属于陕北台凹的中北部偏东,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构造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振荡幅度小,构造简单,无大型急剧褶皱和断层,长期以来属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所见构造形迹,除中生代地层构成向北西微倾的平缓单斜外(倾角1-3之间,多不超过5),很少
25、有地层褶皱现象,更无断裂等大的构造形迹出现。3、水文地质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为冲击相砂层,厚度30-60米,富水性好,下伏基岩为隔水底板,由于场区地势低平,表层分布有松散砂层,有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形成比较富水的地段,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细砂,平均渗透系数5-10米/日,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矿化度0.22-0.25克/升。4、地震烈度本区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微弱,按陕西省抗震办颁布的1/200万“陕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查知,榆林市地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无断裂带。二、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区域内主要建筑材料较少,基本都要从邻近省
26、份购买,成本较高、运距较远。砂子、碎石可就近购买。项目的水、电都已到位,只需根据项目的供水、供电的设计要求,用相应的水管、电缆与市政给水管网、供电网相连,即可满足供水、供电需要。三、选址结合榆林市总体规划,经反复考察论证,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的建设有着可靠的建设选址。第五章 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规模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为确保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院进一步的壮大与发展;同时又为全市高等技术学院在提高教职工人身地位做出表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精神,本项目占地40亩(约26666.7平方米),在此块地上共建三栋十七层住宅楼,建筑面积47204平方米,另附地下停车库4500平方米。 第六章
27、 工程技术方案一、工程设计(一)建筑设计该项目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现行各设计规范及榆林市有关城市规划,消防和交通要求,并按照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条件进行设计。考虑城市景观及区域内已有的建筑风格,发挥项目优势,利用建筑造型、体量、颜色、创造出一个造型大方得体、简洁具有超时代气息的现代建筑群体新形象。该项目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倾力打造舒适、安全、经济、健康文明的现代化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整体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系统简洁、流畅和高效,体现“人车分流”的特点,减少了噪声、尾气排放及夜间汽车灯光对人的污染,给住户创造了一个安全、宁静和舒适的步行室外活动环境。博士、教授、
28、教职工公寓内住宅宜南北向布置,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二)建筑环境及园林景观设计 整体环境景观设计,总体表现现代人文景观的环境特色,结合自然、地势、地貌,塑造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优雅、宁静、宜人的居住环境。 规划建造18011.7平方米中央绿地广场,采用坡地式设计,平均地平在原有基础上高出1米左右,实行立体绿化,建造特色枯水景,并辅以建筑小品装点,以扩大绿化面积、增强视觉冲击力。 设计立体可参与式园林,开辟运动场所、休闲场所,使让小区的绿化景观真正成为业主的休闲享受乐园。 根据组团分区,设置不同主题的组团绿化,倡导可亲近的庭院生活。各组团的景观设计以半围合的结构加上立体化的主题绿化使每个组团
29、形成各有特色的悠悠庭园,营造温馨居家的归属感。 保证植被的多样性和色彩性。整个园区的植被应保证四季有景,高矮有序,丰富多样。另外应注意园区植物的色彩搭配,营造一派新鲜热火的场面,增添社区人气和美感。 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绿地和绿地相应,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并加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品点缀,给人亲切愉悦的居住情趣。(三)平面布局拟建教授、博士公寓一栋68户,户型为160平方米左右。教职工公寓两栋238户,(其中,户型129平方米左右的为136户,户型为140平方米左右的102户)。(四)装修外装修:外墙涂料,铝合金窗。内装修:每套住宅天棚、墙面刮大白,地面水泥沙浆压光。(五)结构设计该项目采用主体
30、采用框架结构,层高为3米,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二、环境质量综合保障(一)水压保障技术根据榆林市建设委员会规定,本项目不设屋顶水箱,水压不足处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加压水压和水质稳定。(二)绿化生态技术绿化是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环境的核心,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地面注重耐旱、耐践踏性草种,无露面土;2、停车采用混凝土预制格栅铺地的“硬草坪”,减少灰尘产生并提供孩童安全生活场地;3、东西山墙培植爬墙虎类植物垂直绿化,加强墙面隔热性能,提高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绿化率。(三)垃圾袋装化收集本项目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由保洁员收集送至小区垃圾中转站,再集中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
31、三、功能要求(一)生活给水系统该项目从榆林经济开发区给水管网中各引2条DN100管道接入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给水管网,要求供水压力0.45MPa,形成小区室外环状供水管网。在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进水管仍能保证不间断用水。(二)排水系统该项目雨、污分流排出。雨水由水落管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生活污水排入各楼的化粪池内,经处理发酵后排到污水处理池中处理;地下室污水应集中到地下室污水池中,通过排污泵将污水排入化粪池中。然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全部排入即将修建的污水处理厂。(三)空调系统住宅按分体式空调考虑(外墙预设空调室外机搁板并预留冷凝水管孔洞)。(四)供热系统热源由榆
32、林市热电厂供热。通过小区热交换站的热水管网引入供暖热水,由配水泵分别送入各住宅内,向高压暖气片供热。采暖总热量10650KW(每平米指标为50W)。 (五)电气系统1、供电电源及电压该项目从保留的大起66千伏变电所改造为城市变电所的供电管网供电。由两个不同的供电地点引入两回路10KV电源,用地下电缆直接接入小区变电所,形成小区室外环状供电管网。在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电路仍能保证不间断供电。2、用电负荷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内设一座变电所,用电负荷约8640KW(按每户6KW)。变配电室采用高压真空开关柜,低压抽屉式配电屏,操作电源采用硅整流镉镍电池组,作分合闸直流操作电源。采用电磁操作。
33、断电保护与计量进线柜采用过电流保护,变压器柜采用过电流过负荷保护。各楼层配电箱对本层的负荷供电。3、照明工程该项目按照国际照度标准,采用新型节能光源及灯具,选用格栅日光灯;室外设泛光照明;室内设应急照明装置,由镉镍电池屏供电。4、防雷系统在楼顶周边设10m10m网格状避雷带,通过柱筋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六)弱电工程1、通讯及有线电视系统每户住宅设2个外线电话插座及2个有线电视电视插座。2、保安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在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主要出入口、地下室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监控摄像机,在住宅各单元楼下设置对讲门系统控制主机及分控机分别设在地下室消防控制中心。(七)天然气系统天然气由榆林经济
34、开发区天然气管网总干线引入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天然气调压站后,再引入各住宅用户。天然气总用量约600立方米/天。第七章 消防、环保和劳动卫生一、消防(一) 总平面布局该项目四周有城市道路,形成环形消防车道,宽度大于4米,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保留一定的防火间距,主要出入口及疏散口的位置符合城市交通规划要求。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0米,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二)消防用水系统在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地下设250立方米消防水池,作为全区消防用水水源。(三)消火栓系统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内设置室外消火栓。(四)灭火器配置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配置5A型2kg手提式干粉型(磷酸铵
35、盐)灭火器放置在楼梯、电梯及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方。二、环境保护(一)排污水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生活污水排入各楼的化粪池内,经处理发酵后排到污水处理池中处理,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榆林市是水资源缺少的城市,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采用节水设备是很重要的,建议小区建设中水设施,将生活污水经中水设施处理后,用于卫生间冲厕及绿化、洗车等。(二)排废气住宅内的厨房设抽油烟机,卫生间设有通风口。 (三)防噪音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实行“人车分流”,减少噪声、尾气排放及夜间灯光的污染。三、劳动卫生(一)绿化该项目的周边及小区内有道路及大面积绿化,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内视野广阔,环境优美
36、,采光、自然通风效果良好。(二)卫生条件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内实行物业化管理,卫生有专人清扫,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提高小区的文明生活方式。(三)空气质量小区绿化覆盖率高,小区内及周边没有污染源,空气质量良好。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一节能措施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筑热环境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应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全年能耗;积极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并提高采暖、空调等耗能系统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和对空气污染的破坏,以
37、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建筑节能技术该工程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选择和构造方案如下:屋面:选用150mm厚水泥聚苯保温板做保温层,材料密度280-300kg/m3.屋面传热系数=0.60W/(m2.k)外墙:普通内墙抹灰,240厚粉煤灰烧结砖,外贴40厚聚苯板,外饰面系统涂层,外墙传热为k=0.77W/(m2.k)门窗:选用产品要求其抗风性能属标准GB7106第2级,空气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3级,雨水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4级,外墙窗均为塑钢双玻,其传热系数为k=2.56W/(m2.k),采用保温分户门,其传热系数为k=1.70W/(m2.k)楼梯间:普通内墙抹灰,240厚粉煤灰烧
38、结砖,靠楼梯间一侧加抹20厚保温砂浆,其传热系数为k=1.67W/(m2.k)2、采暖系统的保温节能措施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供热采用高热效率的29MW的热水锅炉(热效率为80%)、APV湍流技术高换热系数的换热器、高度聚乙烯保温管(热效率达90%)、自力式流量控制器等措施,达到了供热系统部分节能的要求。小区内热交换站采用变频循环泵和流量自动调节系统,可根据设定的流量极值和室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流量。小区内管网敷设中,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直埋保温管和聚氨脂发泡剂,有效避免了在管网传送中的热量损失。供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双管式。系统布置简单,水路通畅,安装检修方便。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各组散热器的单独调
39、节而不影响其他散热器的热力工作情况,并为将来安装热表计量收费创造了条件。每组散热器进水管安装丹佛斯温控阀。该阀门可随室外气温变化自动调节室内温度达到恒定温度,克服了双管系统垂直失调的弊病。采暖系统按单元设置,各热力出口均安装差压控制器。可避免水力平衡调节的困难,并为外网自动调节创造了条件。房间散热器选用铝合金暖气片。3、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工艺的应用除了在保温节能做法及措施中介绍的新技术外,在现代还原的建设过程中,应大量应用四新技术,为住宅产业化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地下室地面及外墙采用聚氨脂涂料防水技术;排水管采用UPVC管件;水嘴采用瓷片水嘴;坡
40、屋面聚苯板保温技术;屋面防水全部采用SBS防水做法;塑钢门窗采用单框双层中空玻璃;单元分门户采用高档实木及钢制三防门;楼道照明采用红外线光控开关;楼梯间入口采用防盗对讲系统;燃气采用PGM2.51磁卡燃气表;电表为DDY-17磁卡电表;水表采用ZS-2远程控制装置;GRC隔墙板、硅美轻质隔墙板应用技术;变压式通风道;采用高效有机硅厨厕防水技术。二节水措施1、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水环境合理规划和建设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水环境,提供安全。有效的供水、污水处理、日用系统,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改善小区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水量稳定,水压可靠;建
41、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作生活杂用水等各种用途时,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以保障回用水的安全和适用。对小区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提供详尽的居民用水量估算资料。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小区污水的排放量,实现小区用水的良性循环。以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向所有的用户不间断地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消防用水和其它生活用水;及时将小区内的污水和雨水排放收集到指定场所。收集雨水用以在一定范围内补充小区用水,完善小区屋顶和地表径流规划,避免雨水淹渍、冲刷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充分利用雨水,减少市政供水。收集后的雨水经适当处理后回用做小
42、区杂用水。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保障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绿化、景观用水,改善小区用水分配,提高景观用水水质和效率。景观用水应设置循环系统,并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水质,提高用水效率。提倡营造少灌或免灌绿化群落,减少草坪面积,尤其是冷地型草坪面积。绿化用水应利用雨水或生活污水回用作为绿化用水,以利于节水及利用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3、节水器具应用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不断提高用水效益。不使用耗水9升和9升以上的座便器。龙头:(1)不使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2)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延时自闭)式、水力式、光电感应式和电容感应式等类型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
43、水自动关闭(停水自闭)式水龙头;陶瓷片防漏水龙头等节流水龙头。淋浴器具: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节水喷头等。第九章 实施计划一、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序号 年度月实 施 份 进度2011年2012年7-910-121-34-67-910-121可研报告论证 2施工图设计及审批3工程施工招标4工程施工5人员培训6办公设备、家具招标7竣工验收二、组织管理措施1、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的建设由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办负责,内容包括项目前期的立项、审批、筹集建设资金、工程建设的组织与实施等。2、按照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阶段
44、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并按时交付使用。3、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对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委托相应资质的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实行项目专人负责、资金专户使用、帐册专项设立,加强项目建设过程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1、 工程概况本项目拟占用土地40亩,即占地面积26666.7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修建三栋306户,总建筑面积约47204平方米.其中,教授、博士公寓一栋68户,户型为160平方米左右。教职工公寓两栋238户,(其中,户型129平方米左右的为136户,户型为140平方米左右
45、的102户)。二期预留地为6143平方米。拟建绿化面积约9400,道路广场8611.7平方米。2、估算依据(1)工程建设费用A、各专业提供设计资料B、建筑工程预算定额C、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D、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2002 年版E、近期相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及市场调查价(2)其他费用A、土地征用费:属政府出让用地,本次估算未预考虑。B、建设单位管理费:按有关部门规定计算C、工程可行性研究费:按国家规定计算D、勘察设计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E、招标代理费: 按计价格20021980 号规定计算F、标底编审费:按本省物价局有关规定计算G、工程监理费:按本省物价局有关规定计算H、预备费:本工程预备费
46、仅为基本预备费3、投资估算详见工程估算表(表10-1,10-2,10-3),市政设施配套费本次未进行估算。二、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由学院自筹解决。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所有的论证、计算与分析,最终得到如下几点研究结论:1、研究认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的建设,一方面可提高学院教师居住环境,提高学院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可缓解在校职工住房压力,因此,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2、从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的选择与评价、功能定位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目前已具备各种良好的基本条件。二、项目建议根据对该项目的评价,对本项目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1、本项目在实施当中,要力求保证区域的环境卫生,布局规划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中要强调绿化建设,绿化率不应低于35%,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增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园林及绿地建设。 2、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现场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3、在各种手续齐备以后,抓紧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力争项目早日建成。 第十二章 项目招标一、招标范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教授、教职工公寓建筑总投资11086万元人民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