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总论31.1项目背景3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4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41.4可行性研究范围41.5项目概况5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2 需求分析7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72.2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现状72.3项目需求分析7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83 建设规模113.1转运站的设计规模113.2建设内容及规模124 场址选择134.1场址选择134.2场区自然状况134.3配套条件145 项目建设方案15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55.2总体目标155.3垃圾收集处理方式165.4设备选择165.5总图运输185.6建筑工程185.7
2、供水工程195.8排水工程205.9消防205.10供电工程225.11采暖通风工程226 环境保护246.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46.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25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66.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76.5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绿化276.6环境监测297 节能307.1编制依据307.2项目节能概述307.3能耗分析307.4节能措施308 安全与职业卫生328.1编制依据328.2劳动安全的重要性328.3安全设施与管理328.4劳动保护338.5卫生防疫33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49.1组织机构349.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3410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3610.1项目实施进
3、度计划3610.2工程管理3611 项目招标方案3811.1项目的招标3811.2项目招标内容3811.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3811.4项目招标方式3811.5项目招标具体方案3812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012.1 投资估算4012.2 资金筹措4013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4113.1结论4113.2建议41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1 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县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1.1.4项目提出的背景县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全镇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
4、1人,耕地面积7.2万亩。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工商税收完成67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近年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和畜禽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域内暂没有一处集中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村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按每人每天产生0.6kg生活垃圾计算,整个镇域内每天有近18吨生活垃圾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
5、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工程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的基础工程,是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展示农村崭新面貌的好工程。本项目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保障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名称:山东卓远宏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丙10120660058(3)资格等级:丙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法人代表: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
6、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1.4可行性研究范围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镇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舒适的生活、经济、发展环境。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
7、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1.5项目概况1.5.1建设地点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拟建于县镇大侯村北。1.5.2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1.5.3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拟新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30t/d,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1)土建部分:包括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房屋1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传达室1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2)设备设施部分:购置压缩式垃圾转运
8、站设备2套,垃圾压缩集装箱6个,环保垃圾箱200个,配套垃圾运输专用车辆4台,以及其他小型垃圾收集工具等。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或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项目占地面积15002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30.002.1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平方米4002.2 办公室平方米3002.3 传达室平方米30二项目垃圾日处理能力吨30三劳动定员人14四项目总投资万元4501工程费用万元407.11.1土建工程费万元121.01.2设备购置费用万元2801.3安装费用万元1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9.23预备费万元13.1五资金来源1申请上级补助万元3602地
9、方自筹万元90六建设期年12 需求分析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县镇将改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农村生态环境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2.2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县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全镇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
10、人口30111人,耕地面积7.2万亩。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工商税收完成67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近年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和畜禽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县镇镇域内暂没有一处集中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村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按每人每天产生0.8kg生活垃圾计算,整个镇域内每天有近27吨生活垃圾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内,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
11、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2.3项目需求分析随着山东省各地垃圾处理场的建成和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垃圾处理场建成为契机,省内各地纷纷加紧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生活垃圾转运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生活垃圾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转运站已逐渐成为最
12、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由于县镇距离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距离较远,垃圾运输必须通过压缩转运,现有的垃圾转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转运站的建设已成为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2.4.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城镇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镇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镇形象、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环保总局关于组织编制“十一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05666号),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进行详细规划,
13、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类第23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山东省各城市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推广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设施。镇人民政府为贯彻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出:要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将所产生的生
14、活垃圾运至县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镇地区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4.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强环保治理,改善地区环境目前镇镇区大部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式为居民投入垃圾桶以后,由垃圾收运人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运输车辆直接运至垃圾堆放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垃圾的收运,效率低下,同时因运输过程中处理方式的简单化,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新建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和处理过程完全按照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所有垃圾采取压缩密封转运,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
15、圾转运和处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使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利于减轻对镇的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环境。2.4.3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变县镇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垃圾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立区域性的、适当规模的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县镇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要求推进镇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及国家环保
16、政策,项目建设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有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利于项目的引进,同时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4.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开展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将为改革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管理格局,不断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3 建设规模3.1转运站的设计规模3.1.1生活垃圾产生量(1)镇区规模根据当地的人口资料,现镇
17、辖区所在地的常住人口为3.01万人。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镇辖区人口综合增长率为5%。(2)垃圾产生量根据人口数量、垃圾产率预测镇未来的垃圾产生量如下表:表31 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表序号年 份人 口(万人)垃 圾 产 率(公斤/天人)垃圾日产生量(吨/天)120103.010.6018.06 220113.100.6018.60 320123.190.6019.14 420133.290.6019.74 520143.390.6020.34 620153.490.6020.94 720163.590.6021.54 820173.700.6022.20 920183.810.
18、6022.86 1020193.930.6023.58 1120204.050.6024.30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项目计算期20102020年内,垃圾日产生量从18.06吨/天增长到24.30吨/天,平均垃圾产生量为23.13吨/天。根据上述计算,镇区常住人口平均垃圾产生量为23.13吨/天。3.1.2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的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有关转运站设计规模计算公式如下:QD=KSQC上式中 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QC服务区域垃圾收集量,t/d;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1.31.5。上式中,QC=23.13t/d,KS取1.
19、3,则QD经计算为30.07t/d,本项目镇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取30t/d。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采用人力方式进行收集垃圾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km;采用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3.0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5.0km。根据镇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村级垃圾收集方式近期以人力方式为主,村级收集点转运至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以机动车为主。综上,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建设日处理能力30t/d的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购置垃圾专用运输车4辆。3.2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拟新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30t/d,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
20、:(1)土建部分:包括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房屋1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传达室1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2)设备设施部分:购置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设备2套,垃圾压缩集装箱6个,环保垃圾箱200个,配套垃圾专用运输车辆4台,以及其他小型垃圾收集工具等。4 场址选择4.1场址选择4.1.1场址选择原则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和相关法规的规定以及平度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可以总结为在以下前提下进行转运站的选址:(1)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符合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的要求;(3)交通方便,运距合
21、理;(4)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5)处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4.1.2场址确定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址。场址的选择除考虑垃圾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远离水源地外,还要选择具备有力的地质、水文条件的地区,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根据场址选择的原则,项目拟选址于镇大侯村北,距离镇中心较近,并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等条件便捷,符合该项目的选址要求。4.2场区自然状况4.2.1地质状况县的地貌是微波起伏、类型不同的黄泛冲积平原。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为1/7
22、000-19000。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简单,分布连续,厚度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均匀,地层承载力较高,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场区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物的建设。4.2.2气候条件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C,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4.2.3水文条件县区域地表水系与灌渠,支渠纵交错,相互沟通,对境内地下水起到人工补络作用场址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貌单一,地形平坦,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的渗透,主要排泄
23、方式为大气蒸发和工农业用水及缓径流。根据该场地附近的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水质呈弱碱性,基本为重碳酸氯硫酸一钾钠钙镁型,对混凝土不具备分解性腐蚀作用和结晶性腐蚀作用。4.3配套条件(1)供水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及道路、车辆冲刷用水,日用水量约为10m,在项目区内打机井一眼,可满足项目的日常用水。(2)排水为减少进入转运站的雨水量,达到渗沥水减量化,在场区边缘设雨水沟;另外,应设置相应的围堤。(3)供电项目用电由县市政供电供给,可从区域就近引线至变配电室,经变压后供场区使用,满足项目日常用电需求。(4)采暖垃圾压缩车间不考虑冬季采暖的需要,办公用房、传达室等可采取安装壁挂式空调的方式,
24、满足项目的冬季采暖需求。5 项目建设方案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5.1.1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国家和山东省的环境保护及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5.1.2规划原则项目规划建设要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贯彻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现统一布局、优化配置和区域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原则,促进生活垃圾处
25、理事业的发展。(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2)工程建设与当地规划的发展相协调,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效益。(3)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理。(4)工程建设必须考虑近、远期结合,全面规划,通过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确保合理建设,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减少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5.2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的建设,提高县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26、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1)生活垃圾收集到2011年,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80%,分类收集率达40%,回收利用率达30%。(2)生活垃圾清运到2011年,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90%,压缩运输率达90%,分类运输率达40%。5.3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在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辐射范围内合理分布200个环保垃圾箱,垃圾箱作为收集生活垃圾的最初收集点,再由垃圾收集转运站采用垃圾运输专用车每天定点收集各垃圾箱垃圾,运送至垃圾收集转运站,将垃圾卸倒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有推板均匀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内,通过压缩机边压边进入垃圾集装箱内。装满后,由垃圾运输专用
27、车通过自身系统自行装运并运送至垃圾处理场,本身垃圾运输专用车带有液压推板装置,由车辆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县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5.4设备选择5.4.1垃圾收集设施根据当地各行政村的人口密度和流量,设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以垃圾箱为主,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运输车,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只需再增设部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收集运输车即可满足日常的垃圾收集需要。5.4.2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设备需要与垃圾压缩集装箱、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套使用,采用压缩系统机头固定在站内,垃圾压缩箱装满垃圾后用专用运输车转运至垃圾处理场的方式。采用此设备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垃圾压缩箱绝对
28、密封,隔绝臭味、污水等污染,防止蚊蝇、病菌滋生;全自动操作,垃圾工人不需直接接触垃圾,管理方便且外形美观,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建设及维护费用低。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成套设备见下表:表51 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配套设备表序号名 称型号及参数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式压缩机水平压缩,最大压缩力300kN,功率11kW,垃圾日处理能力30t,压缩腔容积2.1m3台2用于垃圾的压缩2压缩集装箱装置容积13.1m3台6用于压缩垃圾的密封装运3垃圾专用运输车额定载重8t,功率136kW台4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具有如下特点:(1)设备投料口高度低。水平式垃圾站投料口高度仅为1m,上料平台的大幅降低,减小环卫工
29、人的劳动强度,并有利于降低压缩站的土建成本。(2)垃圾压装、转运全过程封闭处理。垃圾箱与压缩机对接口采用特有的密封方式,确保垃圾在压装过程中无垃圾撒漏、臭水外溢。垃圾箱尾部增加的密封门保证了在转运过程中无污水外漏、臭气外逸,并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平站垃圾箱尾部夹杂垃圾影响市容的现象。采用全过程封闭处理的模式,使垃圾在压缩、装运等过程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杜绝了垃圾散落的现象,保持垃圾站环境卫生。(3)独特的车厢卸料门机构。该机构不需驾驶员或其它人员下车操作,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扳动操纵杆就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满足垃圾卸料装车和密封转运的要求。(4)独特的后密封门机构。垃圾箱尾部增加的密封门有效地解决了在转
30、运过程中污水滴漏形成的二次污染,并有效解决了垃圾箱箱体尾部夹杂垃圾的难看现象。(5)自动化程度较高,安全性能较好。垃圾压缩循环作业自动控制,其它作业均采用电气控制,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电气系统采用PLC控制,设置了多层互锁保护电路,防止误操作,并设有垃圾装满报警装置,保证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6)关键液压、电气元器件采用进口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7)环保性能好 选用性能先进的空气除臭装置,定时向垃圾站空中喷出雾化除臭液,使除臭液均匀混合在空间,将形成臭气的氨、硫化氢、有机胺、甲烷等分解,使臭气消失,并配置喷雾降尘装置,降低站内灰尘。压缩机内设有专门的污水、残余垃圾收集装置,便于保洁
31、,提高了整机环保性。5.5总图运输5.5.1总图布置根据建设单位对厂区整体要求,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符合建设项目本身使用特性,在满足运营工艺的前提下,在厂区布置垃圾压缩车间、办公室、传达室等,并配备与之配套的变电站及相关公用设施。根据规划,场区北面为办公区,建设面积为300平方米;其东侧为传达室,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西南角为垃圾压实车间,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垃圾压缩车间与办公楼之间布设绿化带。进场道路由省道直接分支由场区东部进入,道路两侧设绿化带,收运车辆卸载垃圾后,由场区西部经过汽车冲刷处后出场。5.5.2道路布置(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设计原则除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外
32、,还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道路均采用双坡路面设计,厂区主要道路为6.0m宽水泥混凝土面层,碎石基层,同时为利于消防,全厂道路设计为环形。3、运输本项目拟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辆负责生活垃圾的转运。5.6建筑工程5.6.1建(构)筑物本项目建(构)筑物总面积730.00平方米,垃圾压缩车间和库房为钢架结构;办公室、传达室等公用设施为砖混结构,建筑整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适合本项目特性。5.6.2建筑结构(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基本风压:0.4KN/m;基本雪压:0.4KN/m;冻土深度:0.5m。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33、,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2)楼面和屋面设计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办公、公用功能用房:2.0KN/m2;楼梯、卫生间:2.5KN/m2;屋面:0.5KN/m2。(3)砌体建设中优先使用目前国家推广使用的墙体填充材料,尽量减少粘土红砖的使用量。(4)基础所有墙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柱子采用独立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所有基础垫层均采用C10混凝土。5.6.3厂区竖向厂区道路均按照坡度根据地下排水管网的埋深及坡降,并考虑到地面雨水的排放,设为0.1%-0.3%。厂房室内地坪与厂区道路中心点的高差以0.20m为准,局部根据道路放坡稍微调整。进车间坡道的坡度设置以不影响汽车
34、和叉车的正常运输为准则。5.7供水工程(1)水源该项目用水主要是垃圾压缩、生活消耗水,用水水源取自项目区内自备井,可满足项目的日常生产、冲刷和生活用水(2)用水量估算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要求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本项目用水主要是喷淋水、地面冲刷水和生活用水,年用水量为900m3。(3)供水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厂内用水分为生产、生活、消防及其他用水。生产用水主要是喷淋水、地面冲刷水和生活用水,厂区消防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为同一管网,水源自城市供水管网接入,在厂区内给水管网为环状布置,室外消防栓采用地上式消防栓,其距离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150米。厂区内用水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5.8排水工程本
35、项目作为垃圾转运站,其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原则进行排水设计,做到以下几点:(1)场区地面应平整,不滞留渍水;并设污水导排沟(管)(2)转运车间应设置收集和处理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和场地冲洗等产生污水的积污坑(沉沙井),积污坑的结构和容量必须与污水处理方案及工艺路线相匹配。(2)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针对项目污水产生源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洗涤污水及冲刷粪便用污水,经化粪池滞留沉淀处理后,就近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生产废水:主要是垃圾压缩、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垃圾中转站渗漏到周围环境的污水量较少, 但其pH值一般在3.6左右,CODcr为7730
36、0mg/L , SS 为3600mg/L左右 ,超过了国标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集中进行预处理后再排入到纳污水体中。此类废水可生化性高,每年的产生量少,应与污水处理场协商,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置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收集管网。雨水:厂区内雨水和道路广场冲刷水,采取地面漫流方式经雨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5.9消防5.9.1依据和有关标准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设计规范(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9.2消防设计原则设计中贯彻“预防为
37、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对本次涉及到的车间和部门,从平面布置、道路、建筑结构、电气、消防给水、消防器材的配备、监测管理机构的设置等方面要做到消防设施、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给项目投产后工厂的消防设置过硬的环境。5.9.3消防(1)防火措施厂区内建筑物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设置感烟装置火灾报警系统以便及早发现火灾隐患。在建筑上,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内,通向公共走道的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墙体、室内外装饰性材料及吊顶均采用非燃烧材料。在厂区总图设计中设有防火通道,室外道路相互联通,车间周围设环形通道。建筑物按防火间距的要求设计,并设安全出口。(2)消防
38、给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厂房的耐火等级、层高和体积,确定消防水量;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持续时间按一小时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防用水量10L/S,总消防用水量108m3/h,消防给水由场区自备水井供应,火灾发生时其他设施关闭用水,满足消防用水。(3)其它灭火在建筑物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或干粉灭火器。5.10供电工程(1)用电负荷等级本项目主要用电设备中断供电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电气负荷等级划分规范要求,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2)电源项目用电由县市政供电供给,可从区域就近引线至变配电室,经变压后供场区使用,满足项目日常用电需求。(3)负荷计算项目
39、装机总容量约30KW,采用需要系数法对本项目用电负荷进行计算,需要系数取0.6,全厂功率因数为0.95,本项目全年耗电量约为52000KWH。(4)供电方案本项目自就近的市政供电线路引线,在厂区内建设变电站,配置相应的变配电设施,作为项目用电电源。电气设备采用先进节能设备,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式。车间内供电采用0.4KV电缆,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放射式供电方式。(5)防雷与接地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电日数、建筑物的高度和重要程度,厂区内所有建筑物均属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屋顶女儿墙上设置避雷带,利用柱子内钢筋作接地引下线、基础内钢筋网作综合接地体,构成整个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系统采用TN-C-S接
40、地系统,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0。在各建筑物进线处作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0。所有供重要弱电设备用电的配电箱内均设置防雷电感应的保护器。5.11采暖通风工程5.11.1采暖工程(1)热源项目运营过程中,垃圾压缩车间不需要供暖;办公室、传达室可安装壁挂式空调进行冬季供暖。(2)设计参数室外冬季气象资料: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1度,通风计算温度-3度,采暖计算温度-7度,相对湿度61%。室内冬季设计参数:设计温度16-18度,相对湿度40%。5.11.2通风设计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有废气、粉尘产生,依据现行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自身生产特性在垃圾压缩车间安装通风除臭设备,满
41、足生产工艺要求和劳动环境要求。6 环境保护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的相关要求,遵循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启用“三同时”原则,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本项目环保和监测设计。6.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6.1.1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管道敷设需沿路开挖,甚至有些道路被横穿,使车辆运输被阻,同时由于堆土、建筑材料的占地,使道路变的狭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使交通变的拥挤和混乱,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6.1.2 扬尘的影响工
42、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如果天气干燥,可能造成扬尘产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至相关工程完毕影响消失。6.1.3 噪声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对作业环境及邻近的居民区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同噪声影响也会产生差异。除固定设备噪声源之外,施工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工地,对沿途交通噪声及施工场地噪声也有较显著的影响。8.1.4 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及其他固体垃圾,如果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安排,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影响工人的健康,对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使附近的
43、居民遭受影响。6.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6.2.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1)加强交通的管理和调度;(2)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环境保护教育和环境监理,并派人员负责撒落物料的清除。6.2.2 减少扬尘本项目建设期中,施工扬尘产生量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结合项目区域的特点及施工时段,拟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扬尘污染。(1)对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和清扫以有效抑止扬尘的产生。(2)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尽量减少道路扬尘产生量:运输材料尽量用帆布等做到较好地被覆,避免敞开式运输。(3)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
44、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从而起到抑尘的效果。(4)工程承包者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则进行施工,对施工期产生的垃圾进行及时清运6.2.3施工噪声的控制为了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1)基于该工程施工场地基本呈规则分布的特点,可采用设置临时围护栏隔声的办法以降低施工噪声。(2)合理安排工期,及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控制夜间噪声,不得在夜间进行路面夯实或其它高噪声的作业。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施工期。(3)应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同时要做好施工
45、机械的维护,以减少运行震动噪声。(4)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产生可控制的噪声,严禁车辆进出工地时鸣笛,严禁抛扔钢管等。(5)施工场地附近有特别敏感点时,应在靠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隔声声障(如设置临时围墙等);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入棚内操作的尽量入操作间,适当建立单面声障。6.2.4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工人提供临时膳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扔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严禁混入建筑垃圾当中,并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以及建筑物的拆迁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