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 铁 工 程承包单位:某有限公司 合同号: 00000000 5监理 某有限公司 编 号: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A3.1致 江苏盛华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兹报验: 1 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 (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特殊工程施工方案 4施工安全监测 分部(子分部)/分项(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5 (施工用)大型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本次申报内容系第 1 次申报,申报内容项目经理部/公司技术负责人已批准。附件: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章): 项目经理: 日期: 项目监理部签收人姓名及时间承包单位签收人姓名及时间监理审核意见项目监理部(章): 总监理工
2、程师: 日期: 建设分公司分管部门审核意见:部门经理: 日期: 标段安全风险控制方案质安部审核意见:部门经理: 日期: 建设分公司总工审核意见: 总 工: 日期: 总公司审批意见: 分管建设领导: 日期: 注:1、总公司分管领导审批标段、(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风险控制方案,建设分公司总工审批特殊工程施工方案;土建安装部(设备部)部门经理审批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分项(专项)工程施工方案;2、本表与审核单同时使用。一式三份,审批后土建安装部(设备部)、监理单位各留一份,退承包单位一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案呈报四份,审批后质安部留备一份。某地 铁 工 程承包单位:某有限公司
3、监理单位:某有限公司 编 号: 审 核 单 B1.13监理意见审核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审核意见:总监代表: 日期: 中心意见审核意见:中心负责人: 日期: 建设分公司意见分管部门审核意见:项目工程师: 部门副经理: 日期: 相关部门审核意见:经办人: 部门副经理: 日期: 合约预算处意见审核意见:经办人: 日期: 注:测量、检测、监测方案需要地铁相关中心签署意见。变更、预付款、暂计量需要计材部签署意见。安全方案需要质量安全部签署意见。某地铁十号线工程TA04标 施工安全监测方案某地铁二号线工程土建施工施工安全监测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有限公司地铁十号 某年某月目 录1 工程
4、概况22 监测目的43 监测编制依据和原则44 基坑施工监测与精度要求65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306 监测周期与频率377监测人员配备398 监测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399 监测报警4110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4311 安全文明监测保障措施4412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4513 监测应急措施491 工程概况1.1简要工况 某地铁二号线标段包含某某东站与某某大道站基坑工程及【中间风井XX大道站】与【XX大道站XX东站】区间盾构工程,本工程位于XX路过江隧道江北出口以北。 两个车站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型式,支撑系统均采用第一道为砼支撑、以下为钢支撑的型式;其中X东站车站长522m、宽22.1m,
5、车站基坑深度16m左右,为X地铁X号线和X号线的交汇站;X大道站长202.2m,宽19.6m,开挖深度约16m。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盾构法施工,【中滨】区间总长约570.655m,双线1141.31延m,【XX】区间总长约622.3m,双线1244.6m。 1.2地质概况 (1)工区水文地质概况:1)地表水场地南侧端头靠丰字河, 水面宽度20.25m,水面标高5.52m,水深0.8m。 2)潜水潜水含水组主要为层人工填土层、浅部全新世冲淤积成因粘性土(-1b2-3、-2b4)及中部砂性土(-3d2、-4d1、-4d1-2)。潜水稳定水位埋深1.50m-4.90m,高程为5.44-7.43
6、m(吴淞高程)。浅部微承压水含水组主要为漫滩相全新世沉积土层-2c-d2-3、-3c-d2、-4c1、-4c2层,深部微承压水含水组主要为漫滩相底部沉积砂性土-5d1、-5d1-2层 ,及上更新统冲洪积土层浅部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1.76-2.36m,相应标高为4.80-5.39m,地下水位年变幅0.50m左右,渗透系数在8.4E-04cm/s9.95E-03cm/s,属弱透水层;深部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2.70m,相应标高4.98m。粉土层微承压水水头高,基坑开挖到底后抗水头安全系数不足,须降低此层微承压水水头。(2)工区工程地质评价:1)拟建场地稳定性好,适宜本工程建设。2)表层分布有厚度较
7、大的素填土,对路基和基坑开挖有一定影响。3)软土层对地下车站施工时有一定影响。4)场地分布有可液化土层-3c-d2、-2c-d2-3层,液化等级为轻微。 5)有明塘未经清淤即进行施工, 基坑围护及导墙施工时易坍塌,注意加强围护,宜分层均匀开挖,及时支撑,严禁超挖。 1.3相关参建单位建设单位:X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X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X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X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总承包:X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有限公司。2 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及降水时,由于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基坑周围土体发生位移及相应的地面变形,
8、同时基坑支护体系也受到侧向水土压力的作用而产生内力和变形。为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以及对邻近建筑物的保护,实现信息化施工,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护体系内力和变形、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道路沉降等进行监测,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施工安全。将现场监测数据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可以达到安全、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此外,通过对土体、支护结构等的监测,及时判断和掌握上述工程施工后结构与土体的稳定状态,以及时调整支护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法。通过将前一阶段的监测数据与设计值对比,分析所采取技术措施的可靠性。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启动应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3 监测编制依据和原则3
9、.1 监测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50299-1999);(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6)X市建设工程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7)X地铁工程监测要求;(8)X地铁X号线工程相关设计资料。3.2 监测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2
10、、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对围护体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围护桩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是主要监测项目,因为它们能综合反映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直接反映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4、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5、 经济合理原
11、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4 基坑施工监测与精度要求4.1 监测内容根据有关规范、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对珠X站及X大道站基坑在施工期间提出以下监测内容:(1) 基坑内外观察;(2)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3) 墙顶水平(垂直)位移;(4) 墙体的侧向变形;(5) 地下水位监测;(6) 支撑轴力;(7) 墙体结构内力;(8) 建(构)筑物沉降;(9)地下管线沉降监测;(10) 铬构柱竖直位移。4.2 测点布置与量测根据监测
12、设计原则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监测项目,以求经济。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施工条件的改变和事故隐患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4.2.1基准点的布设、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4.2.1.1水准基准点1、点位布设沉降类监测点分三级布设,即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沉降监测基准点布设于基坑开挖影响区外,距基坑边不小于3倍基坑挖深,一般为开挖边界60米之外。优先考虑设立在基础好,沉降稳定,便于施测与保存,稳固的永久性建筑物上,也可以埋设于在变形影响区域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通常采用墙上水准点,每个监测工区周围拟布设4个基准点。工作基点的选取应视观测点与基准点的距离而定,初步确定为每个基准点联测3个
13、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根据土质状况决定,可埋设1.0米左右深度的混凝土标石。应结合整个基坑的沉降工作进行,统一进行沉降监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置。监测点的布设应结合地质条件、埋深和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环境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2、测量方法与精度各基准点应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测。选用索佳B20精密水准仪配测微器,仪器标称精度0.3mm/km 。在观测前对所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等有关规范
14、的要求,结合我单位经验,沉降监测观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按照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作业,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1 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项目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要求1.00.30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注:n为测站数。4.2.1.2平面控制基准点由于水平位移类监测每次至少要同时使用两个基准点,所以必须保证每次使用的两个基准点相对位置关系及设站控制点的绝对位置固定。每次观测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核,确认稳定后方可进行监测点的观测工作。平面坐标系统与施工坐
15、标系统尽量统一,对于部分可以直接采用的施工控制点可以纳入监测平面控制网。1、点位布设平面控制点可布设成强制对中观测墩,如下图所示:图1 观测墩埋设示意图后视点可以采用远处某一固定清晰目标作为永久标志,但必须要有两个以上可设站的备用后视点,以防后视目标被破坏或移动。即任意观测墩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可以联测的其它观测墩或其它平面控制点。2、测量方法与精度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一级平面控制网(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边长(m)角度中误差()边长中误差(m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2001.01.01:200000二级3001.53.01:100000
16、三级5002.510.01:500004.2.1.3基准点复测机制本标段处软弱地基范围,软弱地基的稳定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变形监测成果影响明显,为了确保监测成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需要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测检核,及时修正起算数据。1、基准点的起算点与施工测量起算控制点重合,每月进行一次测区范围内的基准点复测工作,对有明显移动或沉降的点位及时修正其坐标与高程值;2、基准点复测采用A级(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仪器设备,由有丰富大地测量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3、及时与第三方监测及业主测量队交流沟通,对其基准控制点复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变化点位进行针对性的复测;4、监测过程中强化相对监测措施,通过相对变形量的
17、变化反应监测对象的形变规律,可以有效预防基准点整体异变产生的监测误差。4.2.2基坑周边地表下沉监测1、测点布置与埋设沿基坑周边每隔2030m设一地面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沉降观测点,间距分别为5m、5m、10m、10m(详见附图)。沉降测点的位置先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样,埋设时先用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沉降测点,测点一般采用2030mm,长200300 mm半圆头钢筋制成。测点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珠江东站拟布设36个断面,每断面5个沉降点,共计180个;滨江大道站拟布设20断面,每断面5个沉降点,共计100个。2、监测方法沉降值计算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
18、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如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地表监测基点为标准水准点(高程已知),监测时通过测得各测点与水准点(基点)的高程差H,可得到各监测点的标准高程ht,然后与上次测得高程进行比较,差值h即为该测点的沉降值。即:Ht(1,2)=ht(2)-ht(1)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数据分析与处理 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
19、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 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3、监测精度要求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沉降监测。观测仪器采用DSZ2+FS1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标尺进行沉降监测。高程控制测量及首次沉降观测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测站观测方式,其他各次沉降观测可采用单程观测。视线长度小于50m,前后视距差小于2m,视线高度大于0.3m。为便于校核,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置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表3二级水准测量执行技术标准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视线高度(下丝读数)二等DSZ
20、 250 m1.0m3.0 m0.3 m表4测站观测限差标准等级 项目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二等0.5mm0.7mm4.2.3 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1、监测目的围护结构墙顶水平位移由支撑施工前挖土引起的变形和支撑杆件压缩带来的变形两部分组成。挖土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位移量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本身的钢度和支撑施工前的挖土深度,支撑杆件压缩引起的变形位移量取决于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和支撑材料的刚度。过大的水平(垂直)位移会影响到基坑内主体结构的施工空间及周围环境安全。所以,围护结构墙顶水平(垂直)位移监测为必测项目。通过监测位移量必要时调整基坑开挖顺序和速度、反算地层的水土压
21、力,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并对测斜观测计算结果进行校核。2、测点布置与埋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围护结构墙顶等较易固定的地方,而且真实反映基坑侧向变形,测点间距为15米左右,根据施工部位不同而分别进行布置。其中,X东站拟布设68个断面,每断面1个墙顶位移点,共计68个;X大道站拟布设20个断面,每断面1个墙顶位移点,共计20个。详见附图。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点共用一点,埋设在围护结构桩(墙)顶,并在施工现场进行保护和标志。具体采用12mm螺纹钢在浇灌压顶梁同时嵌入压顶梁内,待混凝土凝固后,标志中心加锯十字丝(如图2所示),以便位移监测。图2 墙顶水平位移点位埋设示意图3、
22、监测方法与原理垂直位移参照地表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的方法依据现场情况,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拟采用视准轴线法、小角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拟采用控制网法、极坐标法等。作业前应对使用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其中小角度法测量原理如下。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瞄准另一端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依次按方向观测法测定两监测控制点间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与测站连线偏离起始方向的角度,以所测角值作为计算变量(测站点到后视监测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值由全站仪测出后作为定值),从而计算出监测点沿垂直于起始方向的位移。图3 小角法测量示意图小角法偏移量计算
23、公式:Q=A/PLQ偏移量(mm)A观测点的小角值(秒)P常数206265(秒)L基准点至观测点之间平距(m)通过各次偏移量的比较计算出水平位移量;将第一次位移观测值作为各位移观测点的初始值。以后将每次观测值减去上次的观测值得到本次位移量,减去初始值得到总位移量。位移变化量以基坑坡顶为标准,向基坑位移,其值为“-”反之为:“+”。监测埋设的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一般应用全站仪独立观测3次,3次观测时间间隔尽可能的短,3次观测值较差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后,取3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监测以初始值为观测值比较基准,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应视基坑开挖情况即时开始实施。
24、4、测量精度要求位移观测仪器读数最小至0.1mm,点位相对中误差1mm。具体的方向观测法限差()如下:表5 观测法限差仪器类型测回数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124595观测方式采用DJ1型全站仪水平角观测两测回。4.2.4 墙体侧向变形(1)监测目的基坑墙体侧向变形与其地层性质、几何尺度、支护形式、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准确掌握基坑支护运用状况的关键手段。(2)测点布置与埋设根据规范与设计要求,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孔埋设于围护桩或连续墙体内,孔间距2030m,测点间距0
25、.51.0m。X东站拟布设36个断面,每断面1根测斜管,每管深度30米,共计1080米;X大道站拟布设20个断面,每断面1根测斜管,每管深度30米,共计600米。其埋设示意图如下。图41 测斜管埋设示意图图42 测斜管埋设现场首先在预定位置设置直径为70mm的PVC测斜管,管内有互成90的四个导槽,使其中一对互成180的导槽与土体变形方向一致(与基坑边垂直),上下用盖子封好。(3)监测方法与原理侧斜仪是一种可精确测量沿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当测斜管深埋于稳定土层中或围护桩(墙)体内时,则各点位移可根据测读点间的倾角和距离换算出来。测斜仪测试原理如下图所示,深层水平位移
26、采用测斜仪施测。测量时放入带有导轮的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于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d: d=Ls0ini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一般为0.5m)。自下而上累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 d=Lsini与初值相减即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图5 测斜仪测试原理示意图观测时的具体步骤如下: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
27、。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0.5m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准所造成的误差。现场测读记录差值=读数E-读数W注:E表示上导轮方向,W表示上导轮调转180的方向,差值表示在该测点0.5m测管的水平位移的2倍。测斜曲线将在围护结构中同一测斜管的不同深度处所测得的累计变位值点在坐标纸上连接起来,从而得到位移历时曲线,孔
28、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4)监测精度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低于0.25mm/m,分辨率不低于0.02mm/500mm。4.2.5 地下水位观测1、监测目的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较高时,围护结构止水能力的优劣,对相邻地层和房屋的沉降控制至关重要。故基坑降水期间,应观测坑外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2、测点布置与埋设珠江东站拟布设10个断面,每断面1根水位管,每管长20米,共计200米;滨江大道站拟布设12个断面,每断面1根水位管,每管长20米,共计240米。水位管与孔壁之间
29、的孔隙下部用细砂填实,上部用黄砂、水泥和膨胀剂填实。如下图所示。图6 水位观测孔埋设示意图3、监测方法与原理量测水位时,采用插入式水位计测出管内相对水位高度,通过与孔顶标高相减,得出孔内水位高程。及时将监测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施工单位,以便施工单位能根据降水效果等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4、监测精度要求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4.2.6 支撑轴力测试1、测量目的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可通过在结构内部或表面安装应变计或应力计,测试并掌握结构开挖及施工过程中的支撑情况。2、监测仪器与计算方法(1)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对于钢结构支撑,采用轴力计进行量
30、测。根据相关规范条例及工程要求,轴力计、钢筋应力计等必须经过严密的技术处理措施:出厂鉴定实验室鉴定现场安装检测测量数据整理。其中测量采用频率计,测得应力计或轴力计的即时频率。(2)计算方法1)砼支撑中单个钢筋应力计受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1 某一施工阶段时钢筋受力(kN); K1 钢筋计受拉时的灵敏度系数(kN/Hz2) fo 钢筋计初始频率(Hz) fi 某一施工阶段时钢筋计的频率(Hz)测得的砼支撑四角上的钢筋应力计的受力后取均值作为整个砼支撑的受力数据。2)钢支撑应力计算一般公式为: PKF+B式中:P所受荷载值(KN) K仪器标定系数(KN/F) F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
31、值的变化量(F) B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3、测点布设与安装1)点位布设对于砼支撑,根据设计要求,选择轴力较大处布置,每一个支撑断面上布置四组钢筋计,对称安装在混凝土支撑的主要受力钢筋上,如下图;对于钢支撑采用反力计(轴力计)测试。珠江东站拟布设21个断面,每断面4层支撑,第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支撑,24层为钢支撑,每断面需钢筋应力计1组4个,钢支撑反力计4个。共计钢筋应力计84个,钢支撑反力计63个;滨江大道站拟布设11个断面,每断面4层支撑,第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支撑,24层为钢支撑,每断面需钢筋应力计1组4个,钢支撑反力计3个。共计钢筋应力计44个,钢支撑反力计33个。2)点位安装将轴力计安装
32、架与钢支撑的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桩(墙)钢板上先焊接一块250mm250mm25mm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与钢支撑构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通过轴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图7 砼支撑钢筋应力计布设断面图图8 钢支撑轴力计及安装示意图4、测量精度钢筋应力计与轴力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低于0.5FS,分辨率不应低于0.2FS。支撑轴力测试主要用于了解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撑的轴力情况,结合围护体的位移测试对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做出
33、评估。4.2.7建(构)筑物沉降监测1、测点布置: 珠江东站拟布设构筑物沉降观测点8个。2、监测实施:首先,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其次,应埋设至少三个以上,以便基点互相校核;基点的埋设要牢固可靠,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3、观测方法:参照地表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遵循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在观测前要检查维护监测控制网的可靠性。在作业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当日沉降量绝对值大于1mm(包括1mm)时,则认为沉降监测点发生了变形或存在变形趋势;当累计沉降量绝对值大于2mm(包括2mm)时,则认为沉降监测点发生了沉降变形。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
34、进行综合分析、判断。4.2.8墙体结构内力监测1、监测目的通过测量支护桩(墙)内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支护桩(墙)的受力状态,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2、测量方法与原理钢筋应力计输出值由频率计测得。使用频率计,首先可由钢筋计的标定曲线,将测量数据换算成相应的轴力值,后根据钢筋计的直径换算出钢筋应力。其中,钢筋计测得钢筋受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N1某一施工阶段时钢筋受力(kN); K1钢筋计受拉时的灵敏度系数(kN/Hz2); fo钢筋计初始频率(Hz); fi某一施工阶段时钢筋计的频率(Hz)。3、测点布置与埋设每个监测断面自上而下至少布设3处测点,每处测点分别布设内外各两个钢筋应力
35、计,即每个断面至少布设6个钢筋应力计,自上而下钢筋应力计间隔5米。滨江大道站拟布设8个断面。埋设位置处的地连墙扎好钢筋笼后,在左右对称埋设位置处用焊接法连接上钢筋计;钢筋计缆线置于钢筋间并用绑扎线固定,直接引至地连墙顶并置于黑铁管中加以保护。4、测量精度应力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2倍,精度不低于0.5FS,分辨率不应低于0.2FS。图9 连续墙钢筋应力计安装4.2.9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1、监测目的基坑的开挖将会使影响范围内的管线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为保证施工期间的管线安全,需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重要管线进行监测。2、工区管线现状本标段工区内已探明的管线主要是位于滨江大道站的两条平行于车站基坑的铸铁
36、供水管,以及紧邻珠江东站的一条待改迁的铸铁供水管。其中,滨江大道站旁一条正在供水的是直径为1m的铸铁管,另一条备用的是直径为1.6m的铸铁管,两条管线距离基坑约15m,钢管顶部距离地表约0.81m;珠江东站旁待改迁的为1m铸铁供水管,在车站南端工作井处90度拐弯斜跨工作井,管线整体沿车站走向分布,地下埋深同滨江大道站旁管线。3、点位布设本工区的供水管属有压管,宜直接将监测点布置在对应的管道上表面中心位置,观测管道表面的沉降。根据相关规范和资料要求,测点布置要求为:在管道接头、转弯处布置测点; 间距采用20米,在接头、转弯等位置时应进行相互调整。测点为顶部为球状的钢筋。考虑到本工区三条供水管线的
37、现状,拟采用下图布设方法,自地表打入一根比测杆直径大的钢管(或PVC管),将测杆插入管内,保证测杆能在管内随供水管自由竖向移动,同时将与铸铁管相接触的一段用磁铁将测杆与铸铁管连在一起(磁铁与测杆之间用扎丝绑定,加强连接),测杆露出地表约5cm左右,周边砌砖保护。图10 管线测点布设示意图(1)X东站供水管线监测点位布设拟在车站施工影响范围内布设20个监测点,如图11所示。(2)X大道站供水管线监测点位布设拟在车站施工影响范围内布设28个监测点,如图12所示。图11 珠江东站供水管线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图12 滨江大道站供水管线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4、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沉降值计算:沉降值的计算与地表
38、的沉降计算相同。数据分析与处理: 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 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根据管线的下沉值,判断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精度要求同地表沉降监测要求。4.2.10铬构柱垂直位移监测1、监测点位布设此项监测项目的监测点位设于铬构柱顶上,观测铬构柱垂直位移。滨江大道站按照设计要求于车站两端铬构柱上分布布设两个监测点,共布设4点。具体布点方法同“4.2.3 围护墙顶水平(垂直)位移”。2、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监测,具体方法与精度同地表沉降观测。4.2.11 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巡视每天不少于1次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
39、,对施工条件的改变和事故隐患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4.2.11.1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宜包括以下内容: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2、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4)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周边环境(1)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2)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
40、现;(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4、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4.2.11.2 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4.2.11.3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4.2.11.4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5 盾构区间施工监测5.1主要监测项目1、
41、地表沉降;2、隧道沿线周边建(构)筑物监测;3、隧道拱顶与底部隆陷;4、隧道净空收敛。5.2 监测方法1、地表沉降(1)点位布设由于本标段两个盾构区间沿线地表环境简单,除X东站东侧有X河立交桥、纬C路过江通道收费站附件有一条未启用的地下通道和一个未启用的加油站外无重要建(构)筑物(以上三处建(构)筑物监测方案详见隧道沿线建(构)筑物监测),故采用如下布设方法:沿隧道轴线每5米一个测点,每50米一个监测横断面(靠近工作井端头100m范围内加密两个监测断面,即间隔25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左右线隧道咬合布设,每个横断面布设10个监测点,如下图141、142所示。(2)测量方法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42、。图141 盾构区间地表沉降点位布设平面示意图图142 盾构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横断面点位布设示意图其中【XX】区间总长约570.655米,双线1141.31延米,共布设357个地表沉降点。【滨珠】区间总长约620.3米,双线1240.6延米,共布设地表沉降点位384个。2、隧道沿线建(构)筑物监测(1)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配测微器、铟钢尺)、电子全站仪等。(2)点位布设及监测方法1)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变形缝两侧等位置且应布设在主体结构上,同一座楼两相邻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0m,位于隧道正上方的建筑物在此基础上应适当加密监测点,以通过计算局部差异沉降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裂缝测点布设在已出现裂缝处。当建筑物差异沉降过大时,可考虑增设建筑物倾斜测点。测点布置与埋设:基点的埋设与地表下沉测量方法的埋设相同,测点布设前事先与建筑物的产权单位进行协商,布设是采用小型发电机现场发电,用冲击钻在墙体上钻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测点布设详细位置见图15。沉降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变形缝两侧等位置,同一座楼两相邻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0m。点位编号并做好明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