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200626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某地区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书(优秀甲级资质环评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县城东纵五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 言11.0 总 论2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2产业政策符合性21.3规划符合性31.4编制目的和原则31.4.1 编制目的31.4.2 评价原则31.5编制依据41.5.1有关法律法规41.5.2有关技术规范51.5.3项目技术文件51.6评价标准61.6.1环境质量标准61.6.2污染物排放标准71.7评价因子、评价重点81.7.1评价因子81.7.2评价重点91.8评价等级91.8.1地面水环境91.8.2环境空气91.8.3声环境101.8.4生态环境101.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101.9.1评价时段101.9.2 评价范围101.1

2、0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11.10.1污染控制目标111.10.2项目现状及外环境关系111.10.3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状况:121.10.4环境保护目标131.11评价程序142.0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162.1 道路现状介绍162.2项目基本情况162.2.1地理位置162.2.2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172.3预测交通量172.4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172.4.1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172.4.2工程技术指标182.4.3绿化工程202.4.4配套市政设施工程202.5主要工程数量222.5.1路基路面222.5.2桥梁、涵洞232.5.3路线交叉232.5.4筑路材料232

3、.5.5 施工机械242.5.6取料场、弃渣场及施工营地252.6工期安排262.7投资总额262.8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262.9 项目施工组织262.9.1施工平面布置262.9.2 土石方工程282.9.3拆迁安置工程282.9.4项目环保管理机构282.9.5工程施工组织管理292.10施工流程及产污分析312.11工程产污分析及治理措施332.11.1施工噪声332.11.2施工废水342.11.3施工废气352.11.4固体废物372.11.5生态环境影响372.11.6施工环保管理措施392.12 运营期产污分析及治理措施392.12.1 声环境392.12.2 大气环境402

4、.12.3 固体废弃物402.12.4 水环境402.12.5 地下水环境403.0 环境概况413.1 自然环境概况413.1.1地理位置413.1.2地形、地质及地貌413.1.3气象水文423.1.4工程地质与地震433.1.5生态环境443.2社会环境简况443.2.1城市历史沿革及现状443.2.2*城市建设453.2.3农业情况453.2.4经济状况453.2.5社会事业463.2.6交通情况464.0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74.1社会环境现状评价474.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74.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84.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04.5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525.0

5、环境影响评价545.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555.1.1对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555.1.2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555.1.3对资源利用的影响555.1.4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565.1.6对交通通行的影响575.1.7小结57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75.2.1对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575.2.2对植被的影响分析575.2.3高填深挖和不良地质段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95.3声环境影响评价595.3.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595.3.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625.4水环境影响评价705.4.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705.4.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705.5环境空气影响评价715.5.1施工期环境空

6、气影响分析715.5.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735.6固体废物影响分析745.6.1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45.6.2营运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745.7景观影响评价745.7.1景观环境影响识别745.7.2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745.7.3营运期景观环境的影响755.8环境风险分析765.8.1环境风险因子识别765.8.2环境风险评价结论766.0 水土保持766.1水土流失776.1.1水土流失现状776.2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分析817.0 公众参与827.1公众参与目的与作用827.2公众参与调查实施837.2.1调查范围及对象837.2.2调查内容837.2.3调查方法837.

7、2.4调查实施情况837.3公告内容847.4调查结果888.0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888.1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分析888.1.1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888.1.2声环境保护措施898.1.3水环境保护措施908.1.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908.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908.2环保工程投资估算928.2.1环保一次性投资928.2.2环保投资估算929.0 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控计划939.1环境管理949.1.1环境保护管理机构949.1.2施工期环境管理949.1.3营运期的环境管理949.2环境监测959.2.1 环境监测计划959.2.2人员培训9510.0 项目经济损益分析9610.

8、1社会效益9610.2经济效益9710.3环境正效益9710.3.1排水管网对区域地表水体环境正效益分析9710.3.2道路绿化带环境正效益分析9810.3.3道路系统的环境正效益分析9811.0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9811.1工程概况981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9811.1.2环境质量现状9911.1.3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9911.1.4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9911.1.5公众参与9911.1.6结论10011.2建议100IV*新县城东纵五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 言*在去年“五一二”特大地震中损失惨重,县城曲山一瞬倾城,*因此成为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2008 年11 月,经

9、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确定*新县城选址于安县黄土镇与安昌镇之间的板凳桥附近,距原*县城约35km,距*市区约25km。根据*新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新县城未来的定位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务基地,*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预计将用三年时间恢复重建。为了加快*新县城的建设步伐,急需加快进行道路交通网络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东纵五路的建设是必要的。工程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路灯、道路绿化、交警设施及桥涵两座。项目在施工期、营运期将产生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和噪声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规划建设局委托,*承担

10、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接受任务后,组织技术人员在对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环境质量监测、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及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和要求,编制完成了*新县城东纵五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上报审批。本项目已开工建设,环评工作有所滞后。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县环保局、*规划建设局、山东援建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支持和指导,在此表示感谢!1.0 总 论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 万km2 的中国大地,包括震中50km 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 范围内的大

11、中城市。在国家“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多项统计中,*县被列为极重灾区之首。*灾区人员伤亡数量大,交通系统、水利系统、农林业、教育设施和城镇市政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原*县城所在地曲山镇是整个灾区损失最为惨重的地区,城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已无原地重建可能。2008 年11 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确定*新县城选址于安县黄土镇与安昌镇之间的板凳桥附近,距原*县城约35km,距*市区约25km。本项目为东纵五路,作为作为*新县城一条重要的规划道路,它联通了*新县城中心区与县城南部,起到了辅助新县城主干路线东纵一路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建设是必要的:1、本项目的建设是保证新县城交通顺畅的需要;2、本

12、项目的建设是其他灾后重建物资运输的重要保证;3、本项目的建设是新县城中心区域发展的需要;东纵五路建成后将促进*新县城建设的进行,也保证了地震灾区安全高效和通畅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快了沿线乡镇灾后重建工作及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震灾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长远发展。1.2产业政策符合性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本项目属于第五章恢复重建第三十五条:“交通运输恢复重建”。2、本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12号】的文件精神。3、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十九章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第二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因此本

1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1.3规划符合性根据*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拟建的*县东纵五路在规划中已明确列入道路规划,其确定的地点位于*新县城城区内,与项目最终确定的用地点一致,所以,项目符合*新县城市总体规划。1.4编制目的和原则1.4.1 编制目的*新县城正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一系列的基建活动,涉及到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干道铺设等工程。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区域内正在建设的基础设施。根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与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建设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如下三大目的:(1)从宏观角度对*新县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要进行

14、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性质等进行论证,分析其利弊,扬长避短或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对该区域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的破坏。(2)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顺利建成、正常运转、全效发挥相关功能提供调整或筛选依据。(3)全面分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新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开发活动的整体联动关系,促进建设项目同区域开发活动的协调共进,推动两者的统一偶合进而为区域环境污染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做必要准备。1.4.2 评价原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着重研究当地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建设项目制约因子以及预测建设活动的后继影响等。这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预

15、测性、规划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本次评价将遵循如下原则:(1)整体性: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协调和解决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包括所有产生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各个子项目、相关地段和施工单位。因此,不仅要全面评价审批规划区内各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要兼顾同区域环境质量的相互影响,不但要回顾性的评价已建基础设施的环境保护措施,还要为今后持续发展提出集中控制的方案对策。(2)综合性: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社会环境,还要考虑自然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影响。因此在评价分析中将采用综合的方法,以得到正确的评价结论。(3)战略性:不仅要评价本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影响,还应从战略层次,评价本项目建设活动与其所在

16、区域的发展规划的一致性,项目建设内部功能布局的合理性。(4)实用性:在制定优化方案和污染防治对策方面,结合本项目建设已有防治措施的现状,提出方案可行、经济合理、效果良好,能为业主部门所采纳的技术措施。(5)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是时间跨越较长的滚动过程,在评价中,不仅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对建设项目及其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帮助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改进功能的环境管理体制,以确保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1.5编制依据1.5.1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3、中

17、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令;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199642号;12、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20001015号13、

18、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156号;14、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15、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关于禁止向西部地区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环发2000184号)16、中国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7、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26号令;18、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四川省政府川府发(1996)142号;20、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7.29)21、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17号(2007.03.01);2

19、2、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2003年第05号部长令);2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131号);1.5.2有关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7、水

20、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9、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5.3项目技术文件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2、*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15);3、*市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工作方案绵府发(2008)14号;4、市政道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5、*市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6、四川省、*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1、;7、*县安昌、永安、新县城山东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8、*清源高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监测报告;9、*虹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监测报告;10、*聚隆包装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监测报告。1.6评价标准本项目环评执行标准已由*县环境保护局确认,见附件。1.6.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本路线东侧与永昌河相邻,沿线与永昌河相伴而行,新县城全面建设中,永昌河正进行河道景观建设,已截流。最终受纳水体为西面的安昌河,安昌河是*新县城的一条主要河流,目前正进行河道整治。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水域水质标准。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指标类水

22、域标准pH(无量纲)69BOD54mg/LCODcr20mg/LDO5 mg/L总磷0.2 mg/L总氮1.0 mg/LNH3-N1.0 mg/L石油类0.05粪大肠菌群10000个/L2、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类标准限定值,标准限值见表1-2。表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评价标准污染物取值时间SO2NO2TSP二级小时平均0.50.24/二级日均值0.150.120.303、声学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公路两侧35米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其它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如

23、下表: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值(Leq:dB(A)依据昼间夜间60502类标准70554a类标准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成后该片区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均可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简介:位于*县黄土镇安昌河下游,黄土镇明月村二组。总设计规模4万m3/d,分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模 2万m3/d,一期主要服务安昌河东部片区;远期工程规模 4万m3/d。计划总工期为24 个月,自2009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进入管网前,项目区域内所排污水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

24、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表1-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指标三级标准PH69SS70BOD530CODCr100石油类10动植物油20NH3-N15注:上述标准中,pH无量纲,其余因子单位为mg/l。2、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期和营运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评价因子标准限值见表1-5。表1-5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评价标准SO2NO2PM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限值0.40 mg/m30.12 mg/m31.0 mg/m3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

25、523-90)。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等效声级LAeq(dB)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运营期公路两侧35米内区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a类标准,其它区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表1-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LAeq(dB)依据标准值(Leq:dB(A)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1.7评价因子、评价重点1.7.1评价因子1、现状质量评价因子地表水环境:pH、

26、CODcr、BOD5、SS、DO、氨氮、总氮、总磷及粪大肠菌群共9项污染指标;空气环境:颗粒物、SO2、氮氧化物;声环境:沿线厂界噪声;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1)施工期施工期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施工期废(污)水、建设弃碴、施工扬尘及施工噪声等。(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CODcr、BOD5和氨氮空气环境:颗粒物、SO2、氮氧化物声环境:沿线厂界噪声固体废弃物:道路沿线垃圾 1.7.2评价重点根据拟建工程特征与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评价重点为:通过项目的现状调查,分析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在深入进行工程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论证的基础上,施工期以声环境、社会环

27、境、生态环境及空气环境并重进行评价;营运期,针对该项目所在区域的特点,重点论述对区域声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突出项目的社会、环境正效益。1.8评价等级1.8.1地面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2.31993)的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原则及项目的工程情况,污水受纳水体为安昌河。水质保护目标为类,为中型河流,因此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1.8.2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该项目工程属于城市道路次干道,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扬尘。根据导则的预测模式计算,工程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占标率Pmax值远小于10

28、%;故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8.3声环境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1995)的规定,本工程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期开挖、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及运营期交通噪声。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为施工区,影响时段均在施工期,工程结束后施工期噪声随即消失。运营期产生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项目建成后噪声级不会有明显增加,受影响人口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确定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1.8.4生态环境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191997)的规定,建设道路长2360m,宽20m,占地面积为47200m2,鉴于本工程实施的区域小于20km2,开发建设中中涉及的主要生

29、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的相关主要指标如下: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异质性程度降低不明显,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不会导致珍稀濒危物种消失。区域环境: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水和土地:理化性质有所改变。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HJT191997的规定,区域内主要以人工生态体系为主,且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种类,评价区域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等具体特点,故本评价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工作等级界定为三级从简。1.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1.9.1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2009年5月2010年5月)和营运期(2010年5月2025年5月)。1.9.2 评价范围1、施工

30、期施工期评价范围见表1-8。表1-8 施工期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区域内永昌河及最终受纳水体安昌河。环境空气道路工中心线200m范围声环境道路沿线和拟建地场界外200m范围内及附近敏感点固废项目拟建地及道路沿途生态环境道路拟建地及周围200m2、营运期工程营运期分为近期(20102015)、中期(20152020)、远期(20202025),评价范围见表1-9。表1-9 营运期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地表水环境区域内永昌河及最终受纳水体安昌河。环境空气道路工程中心线200m范围 声环境道路沿线和拟建地场界外200m范围内及附近敏感点固废项目区域内道路沿途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用地周围20

31、0m社会环境道路沿线直接影响的范围区域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1.10 污染控制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1.10.1污染控制目标1、控制道路施工过程引起的扬尘、噪声污染,严禁野蛮施工,减轻对项目沿线的影响。2、控制区域环境质量不因项目建设而明显下降。3、控制和减轻由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和土壤造成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以保护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4、控制项目废气、废水排放及固体废弃物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明确各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评价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不因本项目的建设造成明显的恶化。1.10.2项目现状及外环境关系项目位于*新县城城区中心,*新县城正在全面进行建设,拆迁安置工程已完成本道路基

32、础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完善其配套设施。项目周围敏感点极少,由于整个*新县城现在正在建设当中,项目沿线原有居民已被当地政府拆迁后进行妥善安排,并在新县城建成后同意安置于新建的安居房中,因此,拟建项目沿线在建设期间不存在环境敏感点。项目沿线主要外环境关系见下图:1.10.3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主要为永昌河,该河现正在进行河道景观打造的施工建设中,因此,项目沿线河道已经截流。近期河流均经改道后汇入项目所在地下游的安昌河。本项目涉及到两处桥涵,为永昌河5#桥涵及永昌河6#桥涵,项目桥涵现状见下图:1.10.4环境保护目标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区域内的废水最终受纳水体为安昌河,因

33、此项目内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安昌河,该河段水质不因工程的实施而发生恶化,另外还有区域内的永昌河,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2、环境空气保护评价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使其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3、声学环境保护评价区域范围内的居住区的声学环境质量。4、生态环境以评价区域植被为保护目标,不因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由于*新县城是一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新城,根据*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15),项目所在区域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用地范围内已全部完成拆迁安置,无环境敏感点。本

34、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0。表1-10 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方位距中心线距离(m)受影响人数备注环境要素1永昌河沿线20/其中两处穿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2安昌河(项目最终受纳水体)南面/1.11评价程序本次评价的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现场踏勘、资料收集;2、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现状监测;3、监测资料整理和计算;4、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详见下图1-1:工程环境保措施设计依据工程环境状况的踏勘和资料收集现场调查与监测资料收集设置评价专题水环境现状 调 查与 评 价声学环境现状调查与 评 价大气

35、环境现状调查与 评 价污染气象条件及水文特征分 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否满足要求报北川县环境保护局审查是工程分析资料补充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和评价重点及具体工作内容否图1-1 环评工作程序图2.0 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1 道路现状介绍本项目基础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中起、止连接处路面工程未完成,以及配套服务设施未完善,包括绿化、亮化工程。见如下照片: 2.2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新县城东纵五路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规划建设局;(3)项目性质:新建;(4)建设地点:*新县城城区;(5)工程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路灯、道路绿化、交警设施及桥涵两座。 (6

36、)工程总投资:3377.25万元。2.2.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新县城河东城区,*新县城位于安县黄土镇与安昌镇之间,距原*县城35公里,距*25公里,安北公路贯穿境内。新县城处于云盘山、马鞍山、狮子山等群山环抱之中,安昌河南北方向穿越新县城。新县城近期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远期规划用地7.1平方公里,人口7万人。规划用地包括安昌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区为火山、云盘山、马鞍山、大山梁与安昌河合围的区域,约为3平方公里,为近期建设范围。河东区以东纵一路和工横一路为界分为新县城城区和工业园区。2.2.2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1)路线方案*县新县城东纵五路,北面起点与东横四路相接,沿线与永

37、昌河相伴南行过东横六路、东横七路、东横八路、东横九路、东横十路,向南与东纵一路和工纵一路相汇,起止点分别为:ZWK0+716.84、ZWK3+092.38,与绕城南线连接,路线全长2.36km,设计车速30km/h。(2)主要控制点本工程沿线主要控制点有起点、东撗五路路口、东撗六路路口、东撗七路路口、东撗八路路口、东撗九路路口、东撗十路路口、终点等。2.3预测交通量(1)预测交通量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居住区干道交通流量2020年1000 pcu/h; 按不同车种比例及换算系数,推算出标准轴载次数。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标准轴载次数为1.90x106次。根据工程初步设计,特征年各路段交通量预

38、测见表2-1。表2-1 公路区间主线交通量单位:pcu/日,标准小客车路段起点路段终点近期(2010)中期(2015)远期(2020)东横四路工纵一路122051793424000(2)车辆构成根据国民经济数据以及*市历年资料,预测年车辆构成比例为:近期为小车60%,中车30%,大车10%;中期为小车65%,中车27%,大车8%;远期为小车69%,中车25%,大车6%;。2.4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2.4.1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东纵五路长2360m,道路宽度20m。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2-2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名称单位指标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II级路线长度m2360路面宽度m20计算行

39、车速度Km/h3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平曲线最大圆曲线半径m1000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0竖曲线最大纵坡%1.79最小纵坡%0.26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5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500竖曲线最小半径m2000平面交叉处12抗震设防度7设计年限(饱和)年15设计年限(临界)年15设计轴载-BZZ-100设计荷载-公路级防洪标准-1/50桥涵设计标准-公路I级2.4.2工程技术指标1、道路技术指标路幅宽度为20m。各种等级道路分幅形式如下:分幅形式:2m+3m+1.5m+7m+1.5m+3m+2m(人行道 +自行车道+绿化带+车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自行车道

40、+人行道)图2-1 道路横断面图2、道路结构车行道路采用沥青砼路面。第一层:细粒式沥青砼(AC-13)4cm第二层:中粒式沥青砼(AC-20)6cm第三层:水泥稳定碎石16 cm第四层:水泥稳定碎石16 cm第五层:级配砂砾20cm第二层、第三层间洒布乳化沥青作透层,用量1.2Kg/m2。 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单层式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沥青采用乳化沥青,用量1.0kg/m2,集料规格采用S14,用量8m3/1000m2;沥青层之间铺筑前洒乳化沥青黏层,用量0.4kg/m2。路基整平碾压,其压实度95%(路槽底080cm范围),重型击实标准。自行车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是未来*县城居

41、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对非机动车道进行路面结构如下:第一层:中粒式沥青砼(AC-13)5cm第二层:水泥稳定碎石19cm第三层:级配砂砾20cm第一层、第二层间洒布乳化沥青作透层,用量1.2kg/m2 。路基整平碾压,其压实度90%(路槽底080cm范围)。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考虑环境的需要,设计采用以下结构第一层:人行道花砖 6cm第二层:1:2.5水泥砂浆2cm第三层:水泥稳定碎石16cm第四层:级配砂砾20cm路基整平碾压,其压实度90%(路槽底080cm范围)。 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人行横道线之前设坡道,单面坡坡长10米,坡度为1.5%。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

42、道连接。3、项目穿越沟渠及桥涵结合地形、水文及沟渠情况,全线新建桥涵2道,即为永昌河5#桥涵与永昌河6#桥涵。涵洞设置以满足路基排水和河流穿越的需要为主。根据地区及施工特点,考虑就地取材及施工的方便,涵洞采用盖板涵。2.4.3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包括人行道绿化。道路绿化带的绿化形式为侧边绿化带,单侧宽1.5m。两侧绿化总面积7080m2。行道树绿带设计:以行道树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种植株距不小于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为1.5m。路侧绿带设计: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绿带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树种选取:采用当地适生乔灌木,如杉树、桦树、广玉兰、栀子花和金叶女贞等。2.4.4配套市政设施工程市政设施工程主要为沿路给排水、电信、路灯、天然气管道及环卫设施,管网走向与道路走向一致,管线平面布置:根据规划管线横断面管位放线。管线竖向布置:由路面向下依次为电力缆沟、电讯排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本次设计中,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的敷设原则上与道路纵坡大概一致进行设计,局部路段有一定调整。1、给水根据道路宽度分别埋设给水管,给水主管采用De200HDPE管2164m、给水管网衔接处拟采用D219钢管共计157m;道路沿线单侧铺设,总长为2321m。2、排水项目设计城市市政排水管网采用雨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