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版高考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1课时 东亚与日本、中亚教案2021版高考地理 第3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1课时 东亚与日本、中亚教案年级:姓名:- 12 -第1课时东亚与日本、中亚考点呈现素养达成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2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3中亚主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认知东亚和中亚的范围、主要国家、气候分布、地形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综合思维: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地图,分析东亚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地理实践力: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地协调观:对比分析
2、东亚和中亚各国不同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读图夯基课前预习一、东亚1位置:位于_亚洲_东部,太平洋西侧。2范围:包括_蒙古_、中国、_朝鲜_、韩国、_日本_。3差异沿海内陆范围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和_青藏_地区、蒙古地形以_平原_、_丘陵_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_温带大陆性_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_众多_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二、日本1位置2范围:领土由C_北海道_、D本州、E_四国_、F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3自然地理特征(1)海陆:海岸线
3、曲折,多_优良海港_,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2)地形:以_山地和丘陵_为主,平原面积狭小。(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_温带季风_气候,南部为_亚热带季风_气候。(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_水能和森林_资源丰富。4人文地理特征(1)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_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_。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_名古屋工业区_、c阪神工业区、d_濑户内工业区_、e北九州工业区。工业部门:钢铁、_机械_、汽车、_电力_、纺织及电子工业等。(2)农业种植业:单产高,采用_小型_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菜等仍需大量进口。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_前列_。三、中亚1位置2范围:包括
4、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1_土库曼斯坦_、2乌兹别克斯坦、3_塔吉克斯坦_、4吉尔吉斯斯坦。3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_丘陵和平原_为主。(2)河流(3)湖泊:都为内流湖,如:D_里海_、E咸海、F_巴尔喀什湖_。(4)资源种类分布石油_里海_沿岸煤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铜_哈萨克斯坦_中部4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农作物分布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棉花_图兰_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2)交通历史:丝绸之路。现代:亚欧大陆桥。a起止点:东起_连云港_,西至_鹿特丹_b意义自主思考1为什么中国日本多台风?答案中国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西北太平洋是世界台风生成最多的海域,
5、台风生成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中国日本首当其冲受台风影响,所以中国日本多台风。2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答案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精讲点拨课内探究考点东亚的季风气候1 季风是随季节变换风向的风,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
6、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1)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
7、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 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1)总体特征:比亚洲大陆内部季风年降水量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2)区域差异。南北差异气温。a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东西差异降水。a特点: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冬季日本海沿岸降雪多,降水西北多东南少。b原因分析:日本多山,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夏季太平洋沿岸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充足;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携带水汽,在西侧沿岸形成降雪;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典例剖析_例题1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
8、(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A)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BC D(2)日本1月0 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 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C)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解析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乙到甲,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因此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逐渐变大,故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最明显。第(2)题,1月0 等温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9、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1月0 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 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考点日本工业分布原因及变化1 日本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条件日本的经济特征是:(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2 工业向南、北分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
10、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3 产业向国外转移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典例剖析_例题2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
11、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业高速成长,之后开始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同时本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2000年后,日本纺织服装业逐步从单一制造产业成功转型为集制造业、流通业、广告业、化妆品及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活关联产业体系。据此回答(1)(3)题。(1)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成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海外生产基地的主要条件是(A)A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B人口众多,市场广阔C交通便利,便于产品外运D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2)材料中的“全新生产方式”可能是(C)A欧美品牌、本土生产、海外销售B欧美品牌、本土设计、本土销售C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D日本品牌
12、、本土生产、海外销售(3)2000年以后,生活关联产业体系的形成会使日本纺织企业(D)就业岗位减少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降低 获得规模效益ABC D解析第(1)题,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主要条件是日本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第(2)题,2000年后,日本纺织服装业逐步从单一制造产业成功转型为集制造业、流通业、广告业、化妆品及运动、休闲等于一体的生活关联产业体系,最可能是日本品牌、本土设计、海外生产模式。第(3)题,2000年以后,生活关联产业体系的形成会使日本纺织企业就业岗位增加,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获
13、得规模效益。考点中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1 中亚的地理位置与其自然、人文环境特征的关系2 中亚的油气资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中亚油气资源的现状。油气资源丰富。中亚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临近里海水域。出口潜力大。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2)与中亚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因此,加强与中亚
14、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3 “白金之国”的成因乌兹别克斯坦的“白金”指的是棉花,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合棉花种植使其成为“白金之国”。(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合长绒棉的生长。(2)地形:地处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地形平坦,适宜棉花的生长。(3)水源:阿姆河、锡尔河为当地的棉花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4 中亚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大规模垦荒导致。(2)土壤次生盐碱化(盐渍化):不合理灌溉导致。(3)咸海、里海水量减少、水面降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导致,危害是含盐量增加、鱼类绝迹、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4)气候恶化、降水量减少:沙漠化、湖水减少、植被破坏等导致。典例剖析_例题3(2020临沂模拟)下图中,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 mm。据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现象)的描述,合理的是(B)A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乙湖泊的蒸发B乙湖为内流湖C丙地所在的国家为乌兹别克斯坦D伊犁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2)乙咸水湖呈东咸西淡分布规律的原因是(D)A东部面积相对较小B东部周边灌溉农业发达,大量引水灌溉C西部临海,大气降水更为充足D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汇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