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公共安全培训课件.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197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安全培训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公共安全培训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公共安全培训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市公共安全培训课件摘要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要首先从立法上给予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城市安全体系和应急机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城市的安全系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一方面,城市灾害的种类繁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不断上升,时刻威胁着城市的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和财产密集,使得各类事故的直接损失特别巨大。同时,城市的重要性也为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所利用,成为破坏和攻击的目标。城市公共安全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

2、和社会和谐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1城市公共安全的内涵1.1城市工业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与此相关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威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工业原材料因其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储罐区、油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疏于管理引发重大事故。1.2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存在的风险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式以及高频率的人员流动,而公共场所作为人群聚集的地方,更是隐含了众多的安全隐患。商场、超市、车站码头、公园、旅游景区等人员聚集场所,都不同程度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例如:安全设施陈旧、通道不畅、安全标识不清等。近年来事故频发

3、,使得密集人群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1.3城市公共设施城市是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功能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对水、电、气、油、信息、交通等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因而也使遍布城市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煤气、天然气管网和电信、电力、网络管线系统显得特别脆弱,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威胁到城市的公共安全。1.4城市自然灾害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容易受到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台风、水灾、地质灾害、雪灾等天灾不断发生,每年沿海省市因台风损失上千亿元甚至更多。由于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也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1.5城市公共卫生疾病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控制性。而城市

4、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出现流行性疾病,将使得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经受重大的考验。如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1.6恐怖袭击与破坏由于受国际经济、文化、社会局势的影响,国内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共场所成为各种恐怖事件袭击的目标,也必然给城市安全带来更多隐患。我国当前的恐怖活动主要是指使用爆炸、劫机、投毒、暗杀等严重暴力手段进行犯罪活动,滥杀无辜,制造影响,破坏稳定,报复社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并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特定人群普遍的心理恐慌。1.7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是生产单位与城市居民的集中地,产生大量的

5、废气、废渣、废水等,往往造成大量的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2.1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涉到各方利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后果往往随着危机的恶化而加剧,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造成巨大的损失。2.2风险的不确定性引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加入了一些以前所知甚少或全然无知的新的风险因素,而且在因果关系上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大,相应的安全隐患也越多,而且不容易发现。各种风险的不

6、确定度比较高。2.3公共安全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任何安全事件都有可能造成国际性影响。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便捷的交通与国际化的信息网络,恐怖袭击与传染性病毒很容易就被带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使得这种影响波及的范围更大,后果也更严重。3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隐患与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期,很多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很多隐患与问题,最主要地反映在以下6个方面。3.1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目前,按门类划分,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等。卫生因素。包括人体卫生安全

7、、动物防疫安全、水生物防疫安全等。社会因素。包括刑事安全、社会动乱、社会灾难、恐怖袭击、心理恐慌等。生态因素。包括海洋生态安全、动物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水土生态安全等。环境因素。包括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毒气、腐蚀性物质、光化学物、放射性危害等。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安全、金融安全、交通运输安全、能源安全等。信息因素。包括国家机密、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商业秘密等。技术因素。包括重要公共技术设施保护、高新技术的负面危害等。3.2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市民麻木、领导麻痹是目前我国城市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特点和最主要的表现。经济过热过快和持续惯性增长掩盖了城市繁荣背后的潜在矛盾。在人均GDP突

8、破1 000美元,尤其是相当数量的大中城市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之后,标志着我国城市走入高速成长期,同时也迈入“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时期。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深层次社会矛盾日益凸现,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非传统安全问题,尤其是人为危机和人为制造的危机,成为现代城市安全的主要威胁,即使是突发性灾害事件也极易被放大为社会危机。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导致社会结构脆弱,城市正处于从风险向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3.3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从硬件上讲,投资吸引力与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脆弱,地下管网设施设备老化,投资分散,功能单一,安全欠账多,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环境,生态安全功

9、能和水、电、气、通讯服务设施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程度的缺乏,新城市灾害和人为危机的防灾、反恐、控制突发性事件的公共安全功能建设相对滞后。从软件上讲,信息集成难,资源整合难,应急联动难,条块结合难。归根到底,这是由于城市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所造成的。3.4重视预案,轻视预警有预案而无预警,重预案而轻预警是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通病。预案侧重于处理突发性事件本身,而缺乏涉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预案过多地强调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约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预案侧重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案,而缺乏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危机过后的恢复机制。对于许

10、多新城市灾害及非传统危机领域,应急预案还存在空白。由于缺乏危险关键控制点的全面调查和定期系统的危害性因素及脆弱性评估,致使应急预案大多是上行下效,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5多头指挥,联动失灵当前的危机管理,自上而下是分散而割裂的。水务、公安、消防、卫生、民防等基本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军地有别。对危机处理在横向上是分散管理,即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安排对口部门进行专门管理,也就是所谓的“九龙治水”;在纵向上进行集中管理,由中央集中统一指挥,地方予以配合。看起来有很多部门在负责,实际上缺乏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构。这使中国城市的危机处理机制像一头食草恐龙,身体庞大而头颅弱小。一旦发生危机,各

11、部门应急联动敏捷性差,资源共享度低,人力物力浪费大。各级系统互不隶属、机制不同、网络不能互通,部门难以快速协调,紧急状态下指挥权缺乏必要的授权,应急处理效率低下。3.6政出多门、法律滞后目前,危机管理缺乏立法保障,综合协调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危机发生后,成立的临时性指挥协调系统主要依靠的是行政协调而不是法律机制,是领导权威而不是制度保障。在我国目前条块分明、军地有别的条件下,这种缺乏法律支持的行政协调,在面临大规模突发性事件时,其地位和处境就十分尴尬。这就是为什么稍有危机就必须领导亲临一线的根源。4如何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城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12、建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4.1重视立法和体系建设,从程序上保证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颁布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的条例、条令和法规,建立了各种防灾减灾机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需要事故预防、灾害预警、应急反应和灾后处理形成一个整体,而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需要政府和各级组织管理部门的积极组织,这需要从立法上给予保证。明确责任,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理顺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制,从而建立完整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社会各界和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以确保社会体系在紧急状态下的稳定和有序

13、。4.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证建设资金超前投入长期以来,在城市安全与防灾管理上人们并未能站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灾情及管理问题,体制上明显存在着从单一灾种出发对灾害进行部门式分割管理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城市安全与防灾的能力。发挥政府在城市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设定城市公共安全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安全规划,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安全体系,综合运用工程技术以及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能力。其次,要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舆论导向方面的功能,制定科学的城市安全制度规范和体系,有效地节制人类自身

14、的行为尤其要防范人为灾害链的形成,用科学的制度设计保证城市安全目标的实现。政府应成立由主管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的常设机构。再者,要强化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工作中的职能,加大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城市安全系统的完善和建设需要资金,这种投入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战略性,因此,要保证持续和超前的投入。由于产出的效益是社会性的,并且是滞后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其中有限。因此,城市安全系统的完善与建设迫切需要政府从全民利益出发给以必要的保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尤其在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方面,作为主体的政府投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4.3建立完善的城市安全防御体系和保障机制城市公共安全涉及众多的部门与行业,如

15、公安消防、安全生产、民防、气象、城管和卫生等。此前的城市公共安全研究基本上局限在防灾减灾方面,多以行业自保和个案分析为特征。其研究对象是以自然灾害为主,缺乏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通盘考虑和整体把握以及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理解。未来我国大中城市灾害形势十分严峻,而城市的安全防护能力又相当薄弱,缺少综合防灾的内容和公共安全体系。在对城市结构、规模布局、人口和用地等的宏观控制方面,较少考虑防灾要求;生命线工程和工业设施的防灾措施极少。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缺少对防灾空间(或称避难空间)的规划。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所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孤立或单一的现象,因此城市的安全防护

16、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建立完善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机制,如事故预防、灾害预警、应急反应和灾后处理等环节的综合考虑,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灾害及其破坏程度和后果进行预测;建立各种综合的防灾系统并使之互相联网;加强各类建筑物和城市经济设施、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要把城市安全防护作为一个系统,从人口到物资、城市设施、经济设施实行全面的防护。4.4把科学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强化高新技术集成城市安全的保障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因此,要加强城市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对城市公共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预测,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加大

17、投资力度,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城市防护和防灾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的信息化对城市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共享等高技术手段直接影响快速预警反应的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发展数字城市和城市安全网络等高新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安全防御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其中,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统一的安全系统自动化业务平台是必需的基础。强化防灾救灾手段不仅可以防止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可以提高防灾、救灾水平,增强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迅速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4.5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确保城市安全和

18、持续发展一方面,可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提高全社会对城市公共安全的认识,使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覆盖到城市每一个居民。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各个层面开展安全和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适时进行应对突发事故的演习和训练,不断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技巧。要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灾教育,从小培养他们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营造防灾减灾的社会氛围,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再者,要实现政府专职城

19、市安全部门、民间科研机构、市民参与意识一体化。政府专职城市安全部门对城市灾害进行预测并组织训练,进行安全教育,对灾害进行定量分析等;民间科研机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参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民间组织机构的共同努力,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保障水平。5结论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加强城市的防灾和减灾,使城市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保障,不但可以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减轻城市破坏,对保持国民经济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从立法上给予保证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城市安全监测、预测、应急反应、灾后处理一体化,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立法、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城市安全体系和应急机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城市的安全系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确保城市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维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