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95187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养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探讨内容摘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强调“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育的方式,通过各个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转变观念 掌握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

2、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3、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呢?进行了以下探讨。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 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 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 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

4、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二、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打,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小学生打篮球时造成扭伤、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

5、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三、加强体育知识传授,促进锻炼兴趣的形成 体育锻炼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果一个学生真正懂得了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理解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良好刺激,并能较多地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同时又对各项竞技运动的比赛规则、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广泛的体育知识也有较好的掌握与了解, 且喜欢观赏各种体育比赛和电视体育节目,这些都有助于使学生形成对

6、体育活动的认识兴趣。 现代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文化素养高,动机与行为的目的性强,所以增长理论知识,改变体育观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内、课外各种机会,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体育比赛,尽可能多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加深对体育内涵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 水平,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为学生逐步形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打好理论和认识基础。四、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

7、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我们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五、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

8、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打到打出些门道”,打篮球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三个效应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与欲望1、宣传效应 如今体育品牌的广告缤纷多彩,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这种商品产生兴趣和购买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向学生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乐趣及重要性。2、偶像效应 经调查发现,热衷于某项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运动偶像。例如喜欢篮球的学生把

9、乔丹、艾弗逊当作自己的偶像,模仿他们的动作,以他们的为目标进行锻炼。/利用这个效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录像,使学生心目中产生自己的偶像,激发起锻炼兴趣,积极的进行锻炼。3、奖励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纵向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如认真练习,积极创新,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互帮互助协作配合较好的的学生等等,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与其他教学指导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六

10、、与促使学生形成自律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端正态度、激发兴趣。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 必然催化学生 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 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 具体切合实际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 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 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 从点滴做起。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 良好的锻炼习惯 。七、突破常规,开放教学,强化体育意识

11、,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安排新颖教学内容,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总结,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体育意识,以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另外,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点评分析、继续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玩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乐趣。比如教师先提出短绳可以做哪些游戏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一节课下来,全班50多名学生就可以创造想象出15种左右关于短绳的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

12、调动起来。在如此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教师则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再去创造各种关于短绳的游戏,如此,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维持到了课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八、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靠坚强的意志 ,严格的要求 , 努力的实践 。体育锻炼要从事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承受肌肉的酸痛和疲劳难受的折磨 ,只有知难而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此 ,要正确指导学生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与各种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同时,在锻炼内容上有意设置适度困难和障碍让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完成练习,边练习边磨练意志品质。中小学生对于教师提

13、出的养成锻炼习惯的种种要求,容易接受 , 也容易忘掉 ,不易坚持 。要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 必须经过刻苦的磨炼。为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 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 。 例如 : 为使学生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 ,教师应在学生了解道理的基础上,在每次锻炼开始时都要求学生按锻炼内容的需要,认真地做好准备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他们把做好准备活动化为从事 身体运动的一种需要 。当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断地提出新要求,使习惯逐步得到巩固。九、“老师-家长-学校”沟通配合,延续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

14、师”。一年365天,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也只有190天左右,因此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光靠校方、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靠家长的共同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社会到学生对体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体育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实际灵活运用,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十、以身作则 ,正面引导学生 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创设种种良好的身体锻炼情境,满足学生的

15、心理需要。根据学生好奇求新、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杰出人物的体育锻 炼事迹,组织学生交流体育锻炼的经验等,启发学生,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正面引导学生。 在锻炼中教师即使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也要因势利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其活动。例如, 在“ 跨越式” 跳高教学中,学生觉得自己会跳了,就练起“ 背越式”来 , 或是做自己喜爱的练习,这时不应斥责这些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提高。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养成锻炼的习惯。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 的机会 。如果每次体育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参考文献:1、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作者:孙云晓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者:常汝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学生用书)作者:季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