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2讲 工业区位教学案 中图版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七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2讲 工业区位教学案 中图版年级:姓名:- 16 -第2讲工业区位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情分析结合典型区域图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变化、工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1.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图和资料的分析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措施。2.地理实践力:调查温州、义乌等小商品制造基地的形成条件。3.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工业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
2、果,建立人地协调观。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工业的生产特点工业区位类型布局原则举例原材料对原料的依赖性很高,原材料消耗量大、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大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早期钢铁工业市场需求产品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输费用偏高市场指向型靠近市场布局啤酒等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运输条件影响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快捷多样的运输系统可降低运输费用运输指向型工业布局在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地区中国、日本沿海的钢铁工业劳动力的素质掌握特殊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对工业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质高的地区精密仪器制造业、微电
3、子工业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可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指向型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工业环境条件工业“三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工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加利福尼亚南部电影工业云集、德国慕尼黑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因素动力因素、政策因素、集聚因素、企业家的个人喜好或特殊关系等寻找最优区位珠江三角洲华侨投资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原料和市场需求是早期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3)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环境因素也成为重要因素。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创造了巨大的
4、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2)不利影响消耗大量资源,造成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1【思维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2)电子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3)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高级时装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4)家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5)棉纺织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6)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属于市场指向型。()答案:(1)(2)(3)(4)(5)(6)1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工
5、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工业区位选择应根据工业部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环境污染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区位选择要求举例环境要求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市区河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污染程度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汽车制造厂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化工厂污染类型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水泥厂、酿造厂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远
6、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印染厂、造纸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居民区或农田钢铁厂、火电厂2.空气污染企业的区位选择(1)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图1中A处。图1(2)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如图2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图2(3)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图3,从风向玫瑰图可知该地区最小风频为西风,最大风频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图3(4)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空气污染企业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图4中的A、B处
7、。图4考法一工业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命题点睛素养解读以精密机械设备制造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及区位因素,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综合思维:(1)抓题眼,如“精密机械设备”“建在地下”。(2)精密机械制造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地面10米以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距离地面远,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2018高考全国卷)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保持恒
8、温环境储存原材料和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BC D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 B防噪声C防坍塌 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解析:第1题,精密机械设备制造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减少地面震动带来的影响,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错;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错。故选C。第2题,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9、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他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选D。第3题,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答案:1.C2.D3.B考法二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建成投产,淄博市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80年代,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并逐渐建立了以冶金、采矿、建材、陶瓷、玻璃等为主的多个工业区。2003年后,全市工业明显形成一个呈“T”字形的产业集聚带。下图为198
10、0年淄博市工业布局图和2003年淄博市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命题点睛:工业区位因素中如交通、市场、技术等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其变化对工业区位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470年代淄博市成为石化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C资金雄厚D劳动力丰富580年代初,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产业结构升级B国家政策调整C市场竞争加剧D石油供应紧张62003年,“T”字形产业集聚带的形成,反映出()A交通运输的影响增强B新老工业中心为生产上的空间联系C市场对工业的影响减小D原有工业中心逐渐衰落解析:第4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尚未出现完全
11、的市场竞争;胜利油田建成投产,为淄博市发展成为石油化工基地提供了必要的原料条件;当时我国经济较为落后,资金相对匮乏;石油化工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大。第5题,与70年代相比,80年代初的工业部门只是门类增多,没有出现换代升级;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自主权扩大以及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繁荣发展,成为淄博市工业发展的动力,促使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80年代初为改革开放初期,同类型的企业在全国数量不多,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临近胜利油田,80年代仍为高产稳产期,石油供应充足。第6题,产业带沿交通线布局,说明交通的影响力在增强,无法判断市场影响减小;T形带状分布的工业区内,新老工业中心从属于不同的类别,
12、为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通过对比两个时期的工业分布图可知,2003年,原有工业中心仍存在,且工业中心规模扩大,说明原有工业中心仍在发展。答案:4.B5.B6.A考法三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思维流程答案:小型企业大铁路(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
13、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考点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1)工业联系产品之间的工业联系(如下图)。生产厂家的“上下游”关系(如下图)。(2)工业集聚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利
14、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意义2所有的工业集聚都是为了降低运费成本吗?提示:不是。具有产品生产上的“上下游”联系的工厂近距离集聚,可以接近原材料供应地,降低运费,但也有些不具有生产联系的企业,如制伞厂、鞋帽厂等,其集聚是为了共用当地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美国硅谷是为了加速技术交流等。(3)工业地域的类型基本工业地域a概念:由一个或几个较大工业企业和若干中小企业集聚组成的工业群体。b类型新型工业地域: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世界主要工业区(1)分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域,特别是沿海的港口城市。(2)世界主要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乌
15、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等。1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其关系具体图解如下:2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对比原因优点缺点工业集聚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工业分散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集聚效应3.世界主要工业区工业区形成条件
16、工业部门欧洲西部工业区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多优良港湾;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等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等北美工业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消费市场庞大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中国日本工业区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考法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命题点睛素养解读结合贵安新区数据中心基地的建设,来考查工业集聚、工业区条件等知识综合思维: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
17、据中心的优势区位和工业集聚的有利条件及产业发展等知识1.(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
18、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解析:第(1)题,数据中心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第(2)题,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第(3)题,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
19、中心即可。第(4)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从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致。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3)数据
20、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知识拓展数据中心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能源供应:数据中心60%的资产支出和50%的运营成本都与能源有关;气候因素:气温是最重要的因素;地质条件:地壳稳定,地质灾害少。社会经济条件:要考虑当地是否有充足的支撑数据中心运营的技术人才,还要考虑资产的安全问题及政府扶持等。考法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命题点睛: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空间演化为素材,考查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关注热点,视角独特,综合性强。令人耳目一新。区位
21、、交通、要素成本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着上海制造业的空间演化。下图示意2004年至2008年上海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密度分布状况,它能反映上海市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据此完成24题。2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密度急剧降低。搬迁企业考虑的主要成本因素是()A土地价格B员工工资C交通运输 D社会服务3未来,能够留在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的制造业必须要依托()A排污达标 B产量增大C能耗降低 D技术创新42004年至2008年,在距市中心35 km附近形成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密度次高值区,且较稳定。推断这一地带()A是工业规划区,政策优惠B有海陆空运输,交通便捷C为风景园林区,空气洁净D民居密度大,劳动力充足解析:第2题,在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地价高,生产成本高,导致有些企业向外搬迁。企业数量的减少,造成就业密度急剧减少。选A。第3题,在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地价高,生产成本高。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科技创新,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选D。第4题,高新技术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D错。题中没有显示出海陆空交通信息,B错。在风景园林区建工厂会破坏景观资源,C错。假如是工业规划区,又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容易形成集聚效应。A对。答案:2.A3.D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