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92695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六单元(三)1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A项,“蛇”原是名词,在此短语中作状语,像蛇那样爬行弯曲。整句话的意思是: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B项,“箕畚”,原是名词,在此短语中作状语,用箕畚。整句话的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C项,“水”,原是名词,此处名词作动词,游水。

2、整句话的意思是: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D项,“日”,原是名词,在此短语中作状语,每天。整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故选C。小提示: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

3、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4、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成以其小,劣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

5、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

6、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

7、,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本元:探索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D兵其细也细:小事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望:察看”错误。“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

8、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故选B。小提示:要想准确把握实词的意思,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实词推断可用如下方法。1.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

9、-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2.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3.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4.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5.成

10、语印证法(利用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6.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解答文言实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宝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多的人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11、。“众人”,古今异义,古义是一般人,普通人。故选D。4、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履至尊而制六合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小学而大遗朝避猛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吞二周而亡诸侯囊括四海之意A/B/C/D/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履,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名词作动词。五十者可

12、以衣帛食肉:五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衣:名词作动词,穿。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朝避猛虎:白天躲避猛虎和长蛇,朝,白天,名词作状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吞二周而亡诸侯: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亡:使(诸侯国)灭亡,使动用法。囊括四海之意:像装口袋一样装走四海,囊,像用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故选C。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蟹六跪而二螯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

13、现象的理解能力。A“𫐓”通“煣”,用火烤使直木弯曲。B“有”通“又”,再;“暴”通“曝”,晒干。D“生”通“性”,禀赋。故选C。6、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读书,认识古今有思想的人,让我们生活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生活在更加广阔的思想世界里。读历史,让我们突破自己狭隘的视角,站在社群、民族、国家以至文明的角度,了解文明的变迁、社会的兴衰。宋太宗赵光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召集文人学者编写了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该书编成后,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有人认为他实在太辛苦了,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

14、为劳也。”AyzhxijunBychxijunCizhxijunDichxijun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隘:读作i。属于常用字,本意是狭窄,引申指险要处。帙:读作zh,本意是指帛书用囊盛放,整理书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后来帙指书画外面包着的套子,书一套叫做一帙。暇:读音是xi,是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卷:ju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Ju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裹成圆筒形的东西;用于成卷儿的东西等。“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读作jun。故选C。7、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15、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考虑古今异义。“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

16、所。“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文”,古义,秦汉的散文;今义,“五四”前文言文的统称。每项的古今义都不相同。故选A。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受,通“授”,传

17、授。B项,不,通“否”。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C项,“人非生而知之者”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没有通假。故选C。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舟楫(j)舆马(y)日参省乎己(xng)B爪牙(zho)跬步(ku)蓼蓝(lio)金就砺则利(l)C驽马(n)骐骥(j)洞穴(xu)金石可镂(lu)D跂而望(q)须臾(y)二螯(o)锲而不舍(q)答案:B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项,“舟楫”的“楫”读音改为“j”。C项,“驽马”的“驽”读音改为

18、“n”;“金石可镂”的“镂”读音改为“lu”。D项,“锲而不舍”的“锲”读音改为“qi”。故选B。小提示: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心备焉备:具备/而闻者彰彰:清楚B不积跬步跬:一步/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C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郯子之徒徒:同类的人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19、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跬”,半步,古时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叫“跬”。故选B。1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辑骐骥朽木蛇鳝之穴B镂刻筋骨弩马用心燥也C贵贱解惑句读官盛近谀D苌弘佳奖贻送耻学于师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舟辑”中“辑”应改为“楫”。B.“弩马”中“弩”应改为“驽”。“用心燥也”中“燥”应改为“躁”。D.“佳奖”中“佳”应改为“嘉”。故选C。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学于余B吾尝终日而思矣惑而不从师C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可译作“向”。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C项,前一个“言”是语气助词,可不译;后一个“言”是动词,可译作“说”。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比”;后一个“乎”是介词,可译作“对”。故选A。13、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我很幸运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今天的讲座使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B兹介绍我校王丹宁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请予接洽为荷。C垂垂老矣,年华已逝,衷心地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十年同窗,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今毕业在即

21、,特赠小照一张,敬请愧领。答案: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请予接洽为荷”意为“请贵方给予接待,麻烦您了”。用于书信公函中。“荷”常用于书信中表示感谢。A项,“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与语境不符,可改为“大师”等;C项,“垂垂老矣,年华已逝”,有感伤情调,不合祝寿语境。此处可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D项,“愧领”指领受别人的情谊、馈赠时说的客套话,此处可以改为“惠存”。故选B。小提示:所谓“得体”

22、,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

23、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中,“学者”,古义: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古今义不同。中,“传道”,古义: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今义:宗教家宣传教旨,布道。古今义不同。中,“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很多人。古今义不同。中,“小学”,古义:小的

24、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今义不同。中,“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今义不同。中,“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恶势力的帮凶。古今义不同。故选A。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然而不王者今漂沦憔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似诉平生不得志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吾从而师之门前冷落鞍马稀整顿衣裳起敛容ABCD答案:D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现象掌握的能力。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时代因素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会遇到大量的古今同义词。虽然汉字的形状自古以来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它们的含义却大相径庭

25、。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汇为主,而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这在意义理解上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古今同义词的区别,就会造成翻译错误,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意义。掌握古今异义词语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注意发音上的差异。第二种方法是注意语句的停顿。第三种方法,注意文章的上下文。第四种方法是注意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一个词,表转折。憔悴: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古今相同。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得志:获得成功。古今相同。报怨:古义,报仇;今义,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颜色: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

26、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老大: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从而: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冷落:冷清;不热闹。古今相同。整顿: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故选D。16、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知晓善假于物也假:借助B学不可以已已:停止,结束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徒弟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耻辱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全面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

27、基础之一,因为不理解实词,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理解文言文。因此,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在具体辨析文言实词含义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A项,知:通“智”,见识,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句意:(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排除。B项,正确。句意: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句意: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C项,徒:同类的人;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句意: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排除。D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句意: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排除。故选B。17、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

28、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碜可怜)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C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实为“堕落”之意)答案:C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

29、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选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知后事如何”解释为“展品下落不明”太肤浅,没有理解鲁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为何展品下落不明?是因为有人借展览之名盗卖文物谋取私利。“不知后事如何”语带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种借展览之名而盗卖文物的行为的憎恨。故选C。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而耻学于师”中的“耻”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B位卑则足羞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30、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而耻学于师中的耻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首先明确词语本来的词性,然后看其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或担当的成分,以此辨析活用类型。B项,“位卑则足羞”的“羞”和例句中的“耻”都是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A项,“大”是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C项,“圣”是形容词作名词,圣人;D项,“下”是名词作动词,低于。故选B。课内阅读19、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明确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后又直白地说“他占有,挑选”,有人认为这种“先拿来后选择”未免简单粗暴,有失理性与智慧,不如“先选择后拿来”

31、更慎重而有效。对此,你如何看待?答案:【观点一】先占后选更具优势。“良机”稍纵即逝,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如对待文中的“大宅子”,“穷青年”偶然得到这所“大宅子”,先占有就不失为明智之举,先让它明确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占据主动权。然后再采取理性的态度和明智得体的做法,成为大宅子的真正有效的主人。【观点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对待事物的取舍,我们应首先理性判断,仔细思考,看它值不值得拥有,然后再付诸行动,这才是明智之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反倒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题考查对文本中某个问题的探究能力。观点一:先占后选更具优势。众所周知,事情的发生与事物的出现是有时效性的,所谓“机不

32、可失,时不再来”,正如文中提到的文化“大宅子”,它不是明确的有主之物,文中的“穷青年”偶然得到这所“大宅子”,但不能代表他就是这所宅子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主人。而能不能成为宅子的主人正取决于他相应而及时的态度和做法。良机稍纵即逝,先占有就不失为明智之举,先让它明确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占据主动权。当然,后面客观理性的态度和明智得体的做法,才能确保他成为大宅子的真正有效的主人。先选后占客观高效。观点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客观来说,我们更多时候是不具备大包大揽、一切尽在掌握的条件与能力的,想不管不顾地先占有再说的做派一般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最好能与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真实能力联系起来,理性

33、判断,仔细思考,谨慎选择,这才是明智之举。这样做,一方面表明我们是认真对待自己与世界的时刻清醒自知,懂得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拥有的;另一方面则是避免了因盲目自大或好高骛远而造成的不切实际或贪天之功,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20、概括劝学第四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答案: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正反

34、设喻,强调学习要积累、坚持、专心。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正面设喻,推出“积善”的结论,强调积累;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累就没有功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舍”与“不舍”,结果对比鲜明,所以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还要持之以恒。“蚓无爪牙之

35、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参考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1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