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重庆市八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重庆市八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年级:
姓名:
- 15 -
重庆市八中2020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唾液腺细胞中的核仁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小
B. 溶酶体含有生物体必需的所有的水解酶
C. 衰老细胞内染色体固缩不影响DNA的复制
D. 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消化车间”、“酶仓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病菌。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脂质的合成车间。
【详解】A、唾液腺细胞要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相关的酶,酶是蛋白质,需要不断合成,因此唾液腺细胞基因表达比较旺盛,核仁会比较大,A错误;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是含有生物体必需的所有的水解酶,B错误;
C、衰老细胞染色体固缩不利于解旋,所以影响DNA复制,C错误;
D、内质网可以参与脂质合成,也参与蛋白质运输等,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储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入CO2可促进有氧呼吸,延长储藏时间
B. 消费者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 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为氧气、二氧化碳、温度等,一般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抑制有氧呼吸的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有能量的释放,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详解】A、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充入一定量的CO2会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错误;
B、消费者有氧呼吸会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能量不可循环,B错误;
C、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中,大约有70%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剩余的部分转变成为ATP中的能量,(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少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仍然储存在小分子有机物乳酸,酒精中),C正确;
D、创可贴的透气是为了抑制伤口处厌氧型微生物的繁殖,D错误;
故选C。
3.研究发现,V-ATPase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V-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内。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细胞内的溶酶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
B. 由V-ATPase的特性可说明溶酶体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 参与V-ATPase合成、运输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 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泌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详解】A、将细胞内的溶酶体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由V-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内,说明溶酶体膜蛋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B正确;
C、由题干V-ATPase的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因此参与V-ATPase合成、运输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
D、由题干信息: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水解酶水解,可以推测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溶酶体膜被自身水解酶分解,D正确。
故选A。
4.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增多,位于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
B. 骑行中,增加散热的途径包括汗液的分泌加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C. 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 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分泌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
【详解】A、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增多,使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从而使呼吸加快,A错误;
B、骑行中,增加散热的途径包括汗液的分泌加快、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B错误;
C、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错误;
D、在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分泌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D。
5.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B.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自交
C. 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正、反交
D. 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孟德尔把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详解】A、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若子代均为一种表现,则能判断出显隐性;若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A错误;
B、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自交;若其中一组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显隐性;若两组均末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B错误;
C、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正、反交;若子代均为一种表现,则能判断出显隐性;若子代均为两种表现,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C错误;
D、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和子粒饱满植株与子粒凹陷植株杂交;若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则根据该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显隐性。若子粒凹陷植株自交后代均为子粒凹陷,则说明子粒凹陷为纯合子:子粒饱满植株与纯合子粒凹陷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均为子粒凹陷,则子粒凹陷为显性;若杂交子代均为子粒饱满或有子粒饱满和子粒凹陷,则子粒饱满为显性,D正确。
故选D。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B. 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D. 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不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现成有机物质)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详解】A、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的补充,如太阳能,A正确;
B、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B错误;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应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C正确;
D、心猿意马:心好像猴子在跳、马在奔跑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并非是表达出来的信息,不属于信息传递;飞蛾扑火是昆虫趋光的特性,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中花的香味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老马识途也是靠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
(1)生长素是植物细胞间传递_________的分子,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有机物。
(2)比较曲线1、2、4,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曲线1、3、4,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曲线4、5,能够说明赤霉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信息 (2). 调节 (3). 微量 (4).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5). 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6). 促进侧芽的生长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根据题意,通过比较曲线1、2、3与4,再结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知1和4,2和4,1和3等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详解】(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作用,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不构成组织结构。
(2)1组和4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2、4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组实验结果表明,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后侧芽生长较明显,1、3、4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侧芽施加细胞分裂素处理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与4组仅去顶组相比,5组去顶后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更快说明,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的伸长。
【点睛】1、熟记并理解植物激素的合成、作用部位以及植物激素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2、根据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切忌对多个变量进行同时分析,例如本题中,1和3组都是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分析侧芽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生长情况的影响。
8.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其中①~⑦表示结构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弧中感受器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的内分泌腺为肾上腺,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会_________(填“不变”“增多”或“减少”),从而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该过程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答案】 (1).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 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3). 增多 (4).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的过程,④表示垂体分泌促激素的过程,⑤表示垂体分泌或释放的激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的过程,⑥表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⑦表示传出神经。
【详解】(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其作用是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2)图示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图示过程显示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3)如果图中的内分泌腺为肾上腺,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多,从而使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综合掌握与识图辨析能力,根据图示明确各序号表示的过程或结构是解题关键。
9.图a是某植物的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研究发现植物叶片的气孔开闭也与脱落酸有关,图b是脱落酸对植物气孔的开度调节机制。已知植物的一个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
(1)由a可知,连续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b可知,脱落酸与植物叶片气孔的关闭有关,细胞液由于K+通道开放而外流,导致细胞液渗透压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保卫细胞会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气孔会关闭。根据图中脱落酸的功能分析,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
(3)给该植物叶片喷洒脱落酸,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C3/C5的比值变化为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 35℃ (2). 35℃时光照下的产氧量与呼吸的耗氧量之差最大,表明此温度下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生长状态最好 (3). 减小 (4). 失水 (5). 干旱、缺水 (6). 减小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a中,35℃时光照下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约43℃时呼吸速率最大,40℃时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b显示,脱落酸能通过促进细胞内H2O2的增加,进而激活细胞膜上的K+离子通道,促进K+离子外流,从而导致气孔关闭。
【详解】(1)据图a可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是净光合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此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生长状态最好,净光合速率等于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则为图a两条曲线相距最远时的温度,即为35℃。
(2)细胞内的K+外流,引发细胞内的离子浓度降低,则渗透压减小,由于保卫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减小,则细胞内的水分会通过渗透作用流向细胞外,保卫细胞会失水,使气孔关闭;据图b分析可知,脱落酸会引发细胞的气孔关闭,气孔关闭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植物水分的散失,起到保水的作用。因此,当植物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下,会关闭气孔,此时细胞内的脱落酸的分泌量会有所增加。
(3)给植物喷洒脱落酸,会导致气孔的关闭,使得CO2的吸收量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短时间内,细胞内的C3减少、C5的含量增加,则比值会减小。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对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关联分析以及识图辨析能力,理解脱落酸对气孔产生影响的机理是解题关键。
10.已知番茄为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子房少室与多室、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4个番茄纯合品种,即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某科研小组利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
红果子房少室
460红果子房少室、150红果子房多室、160黄果子房少室、50黄果子房多室
乙
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
抗病单一花序
510抗病单一花序、240抗病复状花序、240感病单一花序、10感病复状花序
(1)甲、乙两组F2代中都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据表分析可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甲组控制果色与子房室数的基因,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控制抗病性与花序形状的基因,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小组分别选择了甲、乙两组F2中的黄果子房多室、感病复状花序与同组的F1进行测交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观察统计。
①进行测交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甲组F1测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F1测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又选择甲组F2中的红果子房多室与黄果子房少室植株进行了多组杂交实验,其中一些组别的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了相关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进行了重组 (2). 随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进行了重组 (3). (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套袋、(花成熟后)传粉、套袋 (4). 红果子房少室∶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黄果子房多室=1∶1∶1∶1 (5). 出现抗病单一花序∶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感病复状花序比例不为1∶1∶1∶1(或抗病单一花序∶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感病复状花序=1∶4∶4∶1) (6). 不能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杂交数据可知,甲组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F1均为红果子房少室,则红果和子房少室为显性性状,F2表现型比例为460∶150∶160∶50≈9∶3∶3∶1,因此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乙组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F1均为抗病单一花序,则抗病和单一花序为显性性状,F2表现型比例为510∶240∶240∶10=51∶24∶24∶1,不符合9∶3∶3∶1的比例,因此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组控制果色与子房室数基因能够自由组合,F2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进行了重组,产生了1∶1∶1∶1的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乙组控制抗病性与花序形状的基因不能自由组合,F2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进行了重组,产生了一定比例的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①番茄两性花自花传粉植物,其测交实验步骤与豌豆杂交实验步骤相同,即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②甲组F1为双杂合子且相关基因能够自由组合,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果子房少室∶红果子房多室∶黄果子房少室∶黄果子房多室=1∶1∶1∶1;乙组F1为双杂合子但相关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根据F1自交后代的比例可知,F1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但比例不为1∶1∶1∶1,因此测交后代中抗病单一花序、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感病复状花序4种表现型的比例不为1∶1∶1∶1。(或因为乙组F2感病复状花序占1/100,所以F1产生的含感病复状花序基因的配子占1/10,含抗病单一花序基因、含抗病复状花序基因、含感病单一花序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1/10、4/10、4/10。因此,F1测交后代中抗病单一花序∶抗病复状花序∶感病单一花序∶感病复状花序=1∶4∶4∶1。)
(3)甲组F2中的红果子房多室和黄果子房少室植株均为一对基因隐性、一对基因显性,其中红果子房多室中的杂合子与黄果子房少室中的杂合子杂交,子代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当相关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影响两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不能说明相关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通过杂交实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对基因间位置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推理,明确重组性状出现的原因是解题关键。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β-甘露聚糖酶能分解甘露聚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该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请回答下面问题:
(1)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除了提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之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________(至少答两点)的要求。
(2)在污水沟、死树桩旁采集土样,在纯化培养该菌之前,一般会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
(3)经梯度稀释后获得的菌液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配制该选择培养基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枯草芽孢杆菌在含有甘露聚糖的培养基生长,经染色剂染色后,在平板上会形成无色透明圈。实验人员欲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H、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氧气 (2). 增大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 (3). 涂布平板 (4). 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或计算→称量→熔化→调节pH值灭菌→倒平板) (5). 用含有甘露聚糖的培养基培养不同菌株(或将稀释后的土样接种在含有甘露聚糖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的大小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筛选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使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1)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除了提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之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在污水沟、死树桩旁采集土样,在纯化培养该菌之前,一般会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大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枯草芽孢杆菌。
(3)经梯度稀释后获得的菌液一般用涂布平板法法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配制该选择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
(4)欲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高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可选用含有甘露聚糖的培养基培养不同菌株(或将稀释后的土样接种在含有甘露聚糖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用染色剂染色,通过测定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的大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的菌株,则为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强的菌株。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纯化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需注意叙述实验思路时准确描述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判定方法。
【生物——选修3 生物技术实践】
12.下图所示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称为__________,诱导这一过程的物质是__________。这一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A和B阶段主要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__等。
(3)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基因__________的结果。
(4)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
(5)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脱分化 (2).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 有丝分裂 (5). 分化 (6). 选择性表达 (7). 防止杂菌污染 (8). 茎尖(或根尖) (9). 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解析】
【分析】
图示为以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A过程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种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B过程为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长出丛芽并生根后形成试管苗。
【详解】(1)A过程称为脱分化,离体的韧皮部细胞已经高度分化,需要利用一定浓度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具有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2)A脱分化和B再分化阶段植物细胞主要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再分化过程除细胞分裂外,还会进行细胞分化生成丛芽和根。
(3)由同一个细胞培养而来的试管苗体细胞中含有一套相同的基因,即根和叶的细胞中都含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而根细胞没有叶绿素,叶肉细胞有叶绿素,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进而影响试管苗的生长,在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5)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若切去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因此,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茎尖作为外植体。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过程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