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光伏发电系统组成技术分析 作 者指导教师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的特殊性能优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工程,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核心器件太阳电池出发,介绍了各类太阳电池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光伏发电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对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源;相关问题;并网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
2、m of technical analysisAbstract: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deal special performance the most sustainable advantage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industry,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
3、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great project,is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industries of.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urrent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the core component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
4、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solar cells,has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has made in the fields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domestic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spects prospect.Key words:Photovoltaic power gene
5、ration technical ,The solar anergy,Photovoltaic (pv) power supply,issues related to,interconnection引言: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正一步一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正在导致一系列生态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新能源引起能源界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能源质量高、无噪声、无污染、无枯竭危险、无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输电线路、可以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维修保养简单、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未来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方式,
6、成为太阳能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与分析。1 光伏发电PV原理 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荷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和电流光伏电池是基于半导体 P-N 结接受太阳光照产生光伏效应,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1954 年,美国 Bell 实验室的 G Pearson 等发明了单晶硅光伏电池,其原理如图 1 所示。 图1 单晶硅光伏电池发电原理 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基本形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 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前期应用主要在太空航空器、通信系统、微波中继站、电视差转台、光伏水泵和无电缺电地区户用供电。目前,我国
7、已开展推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是建设户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 MW 级集中型大型并网发电系统等,同时在交通工具和城市照明等方面也在大力推广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电力用户即负载等,其系统构成见图2. 图2光伏发电系统构成1.1太阳能电池 事实上单一PV电池单元的发电量是十分有限的,实用中的PV电池是由一系列太阳能电池单元经串、并联组成的电池系统(PV system)称为PV阵列。对于单一硅晶电池而言理论上讲是一只Si晶体二极管,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学特性,当太阳光照射到由P型和N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上时,在
8、一定的条件下,太阳能辐射被半导体材料吸收,在导带和价带中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即电子和空穴。由于P-N结势垒区存在着较强的内建静电场,因而能在光照下形成电流密度J,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VOC。若在内建电场的两侧面引出电极并接上负载,在理论上讲则由P-N结、连接电路和负载形成的回路中就有“光生电流”流过,对PV阵列来讲就实现了对负载的功率P输出。1.2光伏阵列的特性 光伏阵列是由多个太阳电池组合而成, 其简化等值电路如图3, 电气特性如式(1)、(2) 所示。 (1) (2)式中, 是光电流, A; 是反向饱和电流, A;是充电电荷量;是无量纲常数; 是玻尔兹曼常数;是开氏温度,K;阵列等值串联阻
9、抗, ;是 等值负荷阻抗或外部电路等值阻抗,; 、 分别为光伏阵列输出电流( A) 、电压(V) ;、 分别为负荷或并网点的注入电流(A) 、电压( V) 。 图3 光伏发电系统简化等值电路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即I- V 特性和PV特性都具有非线性, 且存在唯一的最大输出功率点。研究表明: 除材料工艺外, 影响最大功率点的主要因素还有日照强度和光伏片温度。因此, 应采取控制措施, 使光伏阵列能够在当前日射和温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能不断追踪阵列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点。1.3光伏发电原理“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形式。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A.E.Becqurel)在1839年首先发现
10、了“光生伏打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然而,第一个实用性的单晶硅光伏电池(Solar Cell)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 1954 年才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趋于完善,成本不断降低,带动了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光伏发电原理如图 4所示。PN 结两侧因多数载流子(N区中的电子和 P区中的空穴)向对方的扩散而形成宽度很窄的空间电荷区 W ,建立自建电场。它对两边多数载流子是势垒,阻挡其继续向对方扩散;但它对两边的少数载流子(N区中的空穴和 P 区中的电子)却有牵引作用,能把它们迅速拉到对方区域。稳定平衡时,少数载流子极少,难以构成电流
11、和输出电能。但是,光伏电池受到太阳光子的冲击,在光伏电池内部产生大量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其中的光生非平衡少数载流子(即N区中的非平衡空穴和P 区中的非平衡电子)可以被内建电场牵引到对方区域,然后在光伏电池中的 PN 结中产生光生电场 ,当接通外电路时,即可流出电流,输出电能。这便是一个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的发电原理。当把众多这样小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单元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光伏电池组件,便会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输出功率足够大的电能。 图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1.4Pm控制器 控制器实质上主要功能是PV系统的态控制器,其P的影响因子包括太阳能辐射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如辐射角
12、度,昼夜及季节即时间T,环境及天气气候的影响即光照强度等。因此,即。因此输出功率P是个不稳定的变量,控制器将通过微处理器对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U进行测控,从而实现对P的测控,保证PV系统工作在某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佳”状态,此即最大输出功率点Pm,进而实现对蓄电池充放电的控制。充电控制通常采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即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方式,使PV阵列始终运行于最大功率点Pm.放电控制主要是指当电池亏电、系统故障,如电池开路或接反时切断开关。目前日立公司研制出了既能跟踪调控点Pm,又能跟踪太阳移动的“向日葵”式控制器,将固定PV的效率LPV提高了50%左右。1.5光
13、伏电池的工作特性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方程为 (l)式中: , 分别为分别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为光电流,为电池板特性常数,为暗饱和电流,为光伏电池的表面温度,为玻尔兹曼常数, 为电池的并联电阻,为电池的串联电阻,为单位电荷。图5为一定温度和光强下太阳能电池的I 一V 曲线, 实直线为负载电阻线, 虚曲线为等功率线,为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分别为光伏电池在最大功率点运行时对应的电压和电流。 如果将太阳能电池通过变换器与负载连接, 光伏电池的工作点则由负载限制来确定. 当负载不可调节时, 太阳能电池运行在A 点,A 点的输出功率小于在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 当负载可调节, 通过检测光伏电
14、池输出电压及电流 , 计算 , 确定模糊控制律, 调整 变换器的占空比, 将负载电压调节至处, 使负载上的功率从A点移动到与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在同一条等功率线上B 点同时引入自适应机制, 自动调整模糊控制器参数, 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图5 一定温度和光强下I-V曲线2关于光伏电池 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器件。目前已经商业化批量生产和规模化应用的光伏电池有 :晶体硅光伏电池、薄膜光伏电池和硅异质结光伏电池(HIT)等。当前世界上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一个是晶体硅电池,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可达 24.7%,批量
15、生产已超过 17%,无锡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则超过了 18%。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效率也超过了 20%,平均效率达到 16%以上。晶体硅电池中还有一种背接触高效电池,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 26.8%。另一种主要光伏发电技术是薄膜太阳电池,其中已商业化的主要是非晶硅薄膜电池,最高效率可稳定在12.8%左右。还有一种聚光太阳电池,转换的最高效率可达 40.7%。2.1晶体硅光伏电池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 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聚光高效硅基电池:硅光电池的转化率和其所用多晶硅的多少成正比,即硅光电池的转化率越高,所用多晶硅就越少。现在使用的n型硅基聚光电池的转化率是22%。新型高效聚光电池
16、的研发还有很多的技术壁垒需要突破,但正是这样才会有人不断探索从而开发出新行的高效聚光电池。我个人认为,最有前途的技术方向是:晶体硅电池+能带结构不相同的薄膜组成的各种硅薄膜电池。所用多晶硅,已下降到只有通常不跟踪平板式多晶硅光伏电池的1/41/5。获得高效硅基电池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硅光电池的太阳能转化率,而这一“绿色”技术的核心技术便是太阳能炼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自1985 年后进入第三阶段:已经出现光电转换效率达24.4%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点接触电池。这次进步使得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转换效率单晶有了喜人的前景。2009年大规模产业化生产转换效率单晶达到18%,多晶将超过17%,今后并仍将占据市
17、场主导地位。目前已做到,工业硅(2个“9”)+添加剂+萃取剂 稳定地产出收率80%的高纯硅(7个“9”)。目前也已做到每公斤耗能30度电/每公斤,主要是用定向凝固进一步处理高纯硅时的耗能。下面图6和图7是有关太阳能炼硅的一些图片: 图6 图7 虽然晶体硅光伏电池在技术上已经有了飞跃性的突破,但若想使其太阳能光伏转化效率达到更高的水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并且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比如,如何获得更高纯度的单晶硅、怎样简化晶体硅的萃取过程、以及如何缩减在大规模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工业化了流程中的成本等等。2.2薄膜电池 (Thin lm ) 另一种主要光伏发电技术是薄膜太阳电池,其中已商
18、业化的主要是非晶硅薄膜电池,最高效率可稳定在12.8%左右。和晶体硅光电池一样,薄膜电池的发展也有了长足性的进步。目前,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6%-8%,近两年可达到10%-20%,五年内有望达到18%,其功率衰退问题也已解决。薄膜电池对弱光的转化率十分高,即使在阴天照样能够发电。其技术正在成为太阳能电池主流技术,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并驾齐驱。薄膜太阳电池的主要类型有:(1)非晶、纳米晶、微晶等硅薄膜;(2)碲化镉薄膜;(3)即铜铟镓硒组成的薄膜;(4)新出现的一个品种是,砷化镓薄膜电池,据报导,其转化率已高达28.4%!(5)一个新发展是(Sn、Se、S)即由铜锌二价元素和六价元素硒和硫还
19、有四价元素锡组成的薄膜,优点是材料成本低廉,而且比较丰富。我认为,这将是诸多薄膜电池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2.3 硅异质结光伏电池(HIT) 还有一种常用的光伏电池即硅异质结光伏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铜铟硒 (CIS) 的实验室效率分别达到了 13%、16.4%和19.5%。主要产品有:背面叉指 IBC级联电池,其效率可达22%。垂直多结 VMJ电池.点接触电极(point con-tact) PC电池,效率超过了22%.双面 DS电池,单体电池效率可达到21%,系统可达20%.激光刻槽埋栅电池,与传统丝网印刷电池在中试线上的性能高出25% 30%,效率可达19%以上,双
20、面刻槽埋栅比单面刻槽电池效率高出10%左右.具有转换光谱P(K)膜的电池,在CaF2晶片或玻璃中掺入稀土元素Fu2+,利用其荧光效应使太阳中的短波向长波偏移,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其转换效率可提高5%。表面钝化背面定域扩散(PERL)电池,能吸集半导体内大部分光生载流子,其转换效率已达到24.14%。这一光伏电池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2.4光伏电池的应用现状 从整个市场分布看,仍以晶硅电池为主,目前占到 90%;随着技术的进步,薄膜电池的份额将会逐步增长,到 2012年会占到 30%;薄膜电池中则以非晶硅电池为主,到 2012年 将 占 60% 。而从应用的角度看,并网发电是
21、 主 流 ,到2010 年,光伏发电的 90%以上都是并网发电。随着传统能源的稀缺程度增高,到 2030 年,微网系统和独立系统会占到 30%左右的比例。据预测,2020 年全球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将达到 2.88 亿千瓦,其中太阳能热发电和高倍聚光电池可能分别占到 4%和 2%,其他 94%都是平板太阳电池,包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平板电池又可分为固定安装与带向日跟踪系统的,在日照直射光较好的地区,自动跟踪可以提高 20%50%的发电量,是降低发电成本的最有效途径,未来带自动跟踪的平板电池系统将占到总份额的 35%。3 PV发电的效率在PV发电系统中,系统的效率由PV转换率、控制器效率、蓄电池效
22、率、逆变器效率及负载的效率等组成。但相对于PV电池技术来讲,控制器、逆变器及负载等其它单元的技术及生产水平要成熟得多,而且PV的转换率目前只有17%左右(实验室GaAs(单晶)25.7%).因此提高PV的转换率降低单位功率造价(目前约为415美元/WP)是PV发电产业化的重点和难点.几种太阳电池的转换率见表1。 表1实验室典型电池商品薄膜电池PV(%)PV单晶硅多晶硅CaAs(单结)a-Si(多结)24.418.625.713多晶硅铜铟镓硒碲化镉铜铟硒16.618.816.014.1太阳能电池问世以来,晶体硅Si作为主角材料保持着统治地位。目前对Si电池转换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加大吸能面,如双
23、面电池,减小面反射;运用吸杂技术减小半导体材料的复合;电池超薄型化;改进理论,建立新模型;聚光电池等。主要产品有:背面叉指 IBC级联电池,其效率可达22%。垂直多结VMJ电池.点接触电极PC电池,效率超过了22%。双面 DS电池,单体电池效率可达到21%,系统可达20%。激光刻槽埋栅电池,与传统丝网印刷电池在中试线上的性能高出25% 30%,效率可达19%以上,双面刻槽埋栅比单面刻槽电池效率高出10%左右。具有转换光谱膜的电池,在晶片或玻璃中掺入稀土元素,利用其荧光效应使太阳中的短波向长波偏移,提高单位面积发电量,其转换效率可提高5%。表面钝化背面定域扩散(PERL)电池,能吸集半导体内大部
24、分光生载流子,其转换效率已达到24.4%。4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的相关技术及进展 逆变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通过全桥电路,一般采用SP-WM处理器经过调制、滤波、升压等得到与负载频率F,额定电压UN等匹配的正弦交流电供电力终端用户使用.光伏发电作为并网光伏系统在光伏电站、户用并网光伏系统、混合光伏系统等领域大有前途。光伏发电系统中常用的逆变器通常分4种:直接耦合系统、工频隔离系统、高频隔离和不隔离系统,如图7所示。4.1 直接耦合系统 由于省去了笨重的工频变压器,故其效率(96%左右,H5Bridge技术效率可达98%)高、质量轻、结构简单、可靠性较好。但它也存在一些缺
25、点:太阳能电池板与电网之间没有实现电气隔离,太阳能电池板两极有电网电压,存在安全隐患,即人触摸电极时会造成触电事故。这在许多国家的电气安全标准中是不允许的。直流侧电压需要达到能够直接逆变的电压等级,即一般直流侧MPPT电压大于350 V,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开路电压为440 V。这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乃至整个系统的绝缘有较高要求,容易出现漏电现象。4.2 工频隔离系统 工频隔离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抗冲击性和安全性能良好、直流侧MPPT电压上下限比值范围一般在3倍以内。但其系统效率相对较低,且由于变压器的存在使得系统较为笨重。 与德国SMA公司研制成功的大型并网逆变器相比,我国在并网型逆变
26、器的研究上起步较晚,并网型太阳能发电设备还未形成规模生产。 图8 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类型 5关于系统并网技术的要求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阵列输出的功率与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需要MPPT控制器找到光伏阵列在确定日照和温度条件下输出最大功率时对应的工作电压,以弥补环境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的直流电力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力,逆变器的工作点在输入侧要与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匹配,在输出侧要满足交流并网的条件;在交流侧逆变器会注入高次谐波,我们就要通过优化逆变器控制方式和滤的方式波来降低谐波含量;光电能量转换过程中不产生也不消耗元功,在逆变过程需要消
27、耗元功,这是与其他常规发电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对并网点的功率因数进行控制。5.1光伏发电并网原理光伏发电系统在光生伏打效应的作用下,光伏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常见的光伏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控制器、直流配电柜、逆变器和交流配电柜等设备组成,见图9。其中逆变器和太阳能电池方阵是光伏系统的基本要素。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并联形成太阳能电池方阵,使得方阵电压达到系统输入电压的要求。太阳能通过光伏组件转化为直流电力,通过直流监测配电箱汇集至逆变器(有蓄电池组时,还经充放电控制器同时向蓄电池组充电),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力。 图9 光伏发
28、电系统构成示意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构的成示意图与现有的主要发电方式相比较,光伏发电系统的特点有:工作点变化较快,这是由于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光伏发电系统受光照;输入侧的一次能源功率不能主动在技术范围内进行调控,只能被动跟踪当时光照条件下的最大功率点,争取实现发电系统的最大输出;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为直流电,需要将直流电优质地通过逆变器逆变为工频交流才能带负荷。5.2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 根据系统的可用性状态划分,可将系统的状态划分为全额运行状态、资源限制的减额出力状态、设备故障的减额出力状态和停用状态四个状态。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基本必要条件是,逆变器输出之正弦波电流的频率和相位与电网电
29、压的频率和相位相同。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有2种形式:集中式并网和分散式并网。集中式并网:特点是电池所产生的发电能被直接输送到大电网,由大电网统一调配向用户供电,与大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是单向的。逆变器后380 V三相交流电,接至升压变前380 V母线,升压后上网,升压变比0.4/10.5 kV,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适于大型光伏电站并网,通常离负荷点比较远,荒漠光伏电站采用这种方式并网。 图10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并网 分散式并网:特点是所发的电能直接分配到用电负载上,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联接大电网来调节,与大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可能是双向的,如图11所示。适于小规模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城区光伏发电系统采用
30、这种方式,特别是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系统。 图11光伏发电系统分散式并网 在微网中运行,通过中低压配电网接入互联特/超高压大电网,是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的重要特点。5.3直流-交流并网逆变器逆变器正常工作的时候,将光伏电池阵列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并入电网。当系统出线故障时,逆变器会停止运行并终止工作状态发出警报信号进行故障处理。逆变器的并网和发电过程均为自动进行的,无需受到人为干扰和控制。在检测到交流电网是否满足并网条件同时也检查到光伏阵列是否有足够能量。具备一切条件之后光伏发电系统后会进入并网发电模式。在此过程中,逆变器一直以最大功率点跟踪方式使光伏阵列输出的能量最大。当电网电压超出最大范围三相(25
31、0V-362V)和电网频率超出正常范围(47HZ-51.5HZ)出现异常时,会马上与电网断开,立即进入保护程序。当检测到电网侧发生短路时,逆变器向电网输出的短路电流大于额定电流的120%,经延时与电网断开。5.4光伏发电并网研究现状 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的功率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呈非线性,需要MPPT控制器找到光伏阵列在确定日照和温度条件下输出最大功率时对应的工作电压,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的直流电力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力,逆变器的工作点在输入侧要与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电压匹配,在输出侧要满足交流并网的条件;逆变器会在交流侧注入高次谐波,要通过优化逆变器控制
32、方式和滤波来降低谐波含量;光电能量转换过程中不产生也不消耗无功,在逆变过程需要消耗无功,这是与其他常规发电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对并网点的功率因数进行控制。大电网受到的扰动可能影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正常运行,尤其是如果出现光伏发电系统孤岛运行时,必须迅速感知以调整逆变器的运行状态,避免光伏发电系统受到危害,且为后续再并网做好准备。目前光伏发电并网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围绕这些特点展开,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滤波(降低谐波含量)、无功补偿(功率因数控制)、孤岛检测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侧重于以逆变器为核心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备设计与
33、应用研究。6国内光伏发电在技术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光伏发在技术层面上电还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与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相比仍然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并网后协调性较差。随着薄膜电池的推广使用,光伏发电的成本可能会大幅度的降低,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但与目前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甚至风电机组发电成本相比较上网电价依旧较高,还无法在电力市场中参与竞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出效率更高性能更稳定的光伏发电系统。这需要对光伏材料的研究、逆变器的改进等技术上的要求更高。(2)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造价依旧较高,从而导致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达不到理想的
34、规模经济程度,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环节,太阳能光伏发电想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以及优惠补贴,更需要政府加大推动力度,建立起协调推进机构,组织项目的具体实施,研究制定可行性强的支持政策,解决与之相关的资金、技术、法律和安全等问题。7目前我国正加以推广应用的光伏发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光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及效率,储能电池的容量、寿命及成本,控制电路的构成及特性等。这些问题也正是在具体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光伏发电功率输出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在微网中运行,通过中低压配电网接入互
35、联特/超高压大电网,大规模并网将给整个电网带来深刻的影响,大电网在研究与实验验证手段、对光伏发电系统影响大电网机理的认识、新型配电系统的规划、电网运行控制、电网监测保护与控制装备、技术标准与规范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7.1仿真分析研究与实验验证的技术装备 仿真是研究电网运行和安全稳定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光伏发电系统及并网方式有其自身特点,发电系统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与传统发电模式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工具不能胜任开展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公共电网后大电网的理论研究、规划与设计、运行与控制分析研究工作的需要。鉴于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微网系统接入大电网的复
36、杂性,为了能够真实地研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大电网安全稳定和电能质量可能带来的各种技术问题,有必要建立针对光伏发电系统特点的试验基地,克服传统的研究实验环境的不足。研究开发精良的仿真分析研究、实验与验证的技术装备,无论是对研究光伏发电系统与大电网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是对研究在它们在各种扰动下的复杂动态行为,无论是对研究开发与检测其保护与控制装备,还是对研究其规划与设计和运行与控制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7.2光伏发电系统影响大电网运行特性的机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微网接入大电网,微网存在各种不同的运行状态,功率可以双向流动当光伏发电系统以分散式并网运行时;在大电网故障时,通过保护动作和解列控制,可使微网
37、与大电网解列形成孤岛运行,独立向其所辖重要负荷供电;在大电网故障消除后,通过并网控制可再次将微网并入大电网,重新进入并网运行状态。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性与传统发电方式有很大区别,虽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单个接入点上网功率小,但接入点多且分散,当光伏发电大规模接入大电网后,与大电网间的相互作用将十分复杂,对大电网的运行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且是常规发电系统并网没有的。对光伏发电系统影响大电网运行特性的机理的深入认识,表明了与其直接相连的微网和大电网相互作用的本质,发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是使他们建立联系的关键。7.3新型配电系统的规划 当光伏发电系统以微网形式接入配电系统后,配电系统将由原来单一电能分配的角色
38、转变为集电能收集、电能传输和电能分配于一体的新型电力交换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可能给配网带来电能质量问题,如谐波污染、电压波动及闪变,需要在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因此,对配电网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理规划与设计的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供能系统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对重要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反之,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正面作用,还可能对配电系统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微网设备建设和设备运行的不确定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在传统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上有所创新。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对配电网的供电经济性和母线电压、潮流、短路电流、网络供电可靠性等都会带来影
39、响,由此也对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7.4电网运行控制 由于太阳能发电的不确定性,使大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准确性降低,增加了传统发电和运行计划的难度,断面交换功率的控制难度加大。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公共电网,使大电网中电源点增加了很多,电源点分散,单点规模小,显著增加了电源协调控制的困难,常规的无功调度及电压控制策略难以适应,将可能在电网调峰、安全备用、电压稳定和频率安全稳定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增加了大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因此,光伏发电大规模接入公共电网后,原有常规电源对大电网运行的调整与控制能力被削弱,给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带来新问题。光伏发电设备种类繁多、运行模式多样、可控程度不同,电源的协调控
40、制问题非常复杂。随着太阳能发电规模的提高,逆变器可能产生的谐波也会使配电系统的谐波水平上升。光伏发电系统可能引起铁磁谐振。由此,配电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行面临新的挑战。7.5电网监测、保护与控制装备 发电系统的运行工况是电网调度运行最为关注的信息,光伏发电系统通过中低压配网接入大电网,使大电网运行实时监测的范围需要有很大延伸;光伏发电作为新的发电模式,实时监测的信息类型与传统发电模式有所区别。因此,对电网监测设备有新的要求。类型的多样化和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使得接入光伏发电设备的微网与常规配电系统或输电系统都有根本性的差异;同时,微网的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两种模式间常常需要切换,因而带来了一系列复杂
41、的保护与控制问题,必须对传统的保护与控制方法进行较大调整才能满足要求。7.6技术标准与规范 目前,由于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太阳能发电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技术尚处于发展中,有关其设计、与公共电网接入的相关标准,都远未成熟且十分缺乏。特别是,目前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主要是针对并网发电设备(系统),而对大电网为了大规模接入光伏发电应具备的技术条件没有规范与约束。为了使太阳能发电产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尽量减少其接入对公共电网造成的负面影响,应尽快开展健全太阳能发电接入公共电网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工作。7.7 光伏发电的难点及对策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消耗燃料, 清洁无污染, 在实际应
42、用中解决了世界上许多特殊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用电问题。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植和投资者增加, 目前光伏发电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但总体来看, 光伏发电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发电初期投资大, 控制成本高, 而太阳能转化效率比较低, 且容易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目前光伏发电发展状况和其技术难点, 未来的光伏发电研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太阳能原材料晶体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新型替代材料的开发, 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其转化效率; 二是提高系统控制技术, 如达到光伏电池阵列的最优化排列组合、实现太阳光最大功率跟踪等; 三是研究光伏发电的并网技术, 减少光伏电能对电网的冲击; 四是研究光
43、伏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结合应用, 保证供电持续性。8中国光伏发电政策 在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支持政策的制定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及其配套的相关法规,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从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的高度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目前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已通过审议并即将出台,修正案中主要对统筹规划、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国家扶持资金集中统一使用等三项原则进行了强调。 在光伏发电发展的浪潮中,各个地方也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
44、策,如江苏260MWp太阳能补助案、青海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江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等,对目前中国光伏发电的促进体制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目前中国正处于光伏发展的起步阶段,尽管国家和地方已出台了多项光伏发电的促进政策,但从总体上看,光伏发电的收购制度、定价和补偿机制、减税政策、接入标准等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只有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才能引领光伏发电更加科学、有序地发展。9结束语节能与环保是推动光伏发电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和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除了在经济政策和法规方面外,在技术层面妥善解决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大电网后两部分都能安全、高效运行这一重大问题,成为
45、决定光伏发电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较,光伏发电及其并网具有鲜明的特点,由此给大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优化控制和电能质量保证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还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实验验证手段,对光伏发电系统影响大电网的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需要完善含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新型配电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目前的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后的新要求,支撑光伏发电接入公共电网运行的监测、保护与控制、计量装备亟待开发,迫切需要健全技术标准与规范。本文倡议各界加大支持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相关问题研究的力度,为主动探寻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研究对策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引导与规范其有序
46、发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避免对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危害,实现大电网与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 何祚庥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又去的重大突破功能材料,2011年,42卷,第12期2 王建华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物理与工程,2011年,11卷,第4期3 贾雪艳曹金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第4期4 曹承栋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通信电源技术2011年,28卷,第1期5 王宏华光伏发电原理及发展现状2010年,6 刘鹏,南婧光伏发电技术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节 能2012 年,第 10 期7 王琦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技术与部品,2008年,第8期8 赵朝会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9 周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研究河南科技2010年.10下10 贾雪艳,曹金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第10期11 中国科学院 马胜红 陆虎俞光伏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大众用电2006年1月12 赵 玉 文21世纪我国太阳能利用发展趋势中国电力,33卷,第9期13 王斯成光伏发电的四大关键问题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