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 关于陕西省汉中大鲵良种基地建设项目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及财务状况 第一节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原名为城固县 新光大鲵驯养繁殖场。成立于 2003 年 8 月,注册资金 100 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大鲵的驯养、繁殖、保护、开发与销售业务,2004 年 6 月获陕西省水利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见可研 报告附件五) ,2007 年 1 月获陕西省水利厅颁发的水生野生动物 经营利用证(见可研报告附件五) 。 目前公司下设有大鲵标准化养殖基地、 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 汉中市野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大鲵驯养繁殖
2、化验室、大鲵饵料生 产基地等机构。拥有土地 48 亩(城固县 18 亩,留坝县 30 亩) 。 其中:大鲵标准化养殖基地位于陕西城固县,拥有工厂化大鲵养 殖池 2600 m2,1200 口(其中,亲鲵培育池 560 口、后备亲鲵培 育池 330 口,幼鲵培育池 310 口) ,养殖大鲵 38000 余尾,其中 亲鲵 340 尾;天星亮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位于陕西留坝县火烧 店乡, 拥有仿生态溪流 3 条 (面积 2,400 m2) , 幼鲵饲养室 160 m2, 养殖大鲵 18000 余尾,其中亲鲵 135 尾,后备亲鲵 930 余尾;敦 敦石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位于陕西留坝县火烧店乡,拥有仿
3、生 态溪流 4 条 (面积 3200 m2) , 幼鲵饲养室 160 m2, 养殖大鲵 16000 余尾,其中亲鲵 210 尾,后备亲鲵 570 余尾;大河坝大鲵仿生态 繁育基地,位于陕西勉县小河庙乡,拥有仿生态溪流 4 个(面积 3000 m2) ,幼鲵饲养室 240 m2,养殖大鲵 13000 余尾,其中亲 鲵 183 尾,后备亲鲵 300 余尾,并在北京、上海、常州设立分公 司。公司同时采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产、供、销、研一体化带 动区域内大鲵养殖,长期以来与基地周边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关系,现有合作农户 116 户,养殖大鲵 12000 余尾。 目前, 公司目前拥有员工 50 人
4、, 其中专兼职技术人员 23 人。 为进一步推进大鲵繁育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公司积极与陕西师范 大学生命工程学院等大中院校、 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旨在为大鲵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事业增添活力和发展 2 后劲。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省市大型研究项目如珍稀水生 动物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 大鲵亲本生态养殖及人工繁殖技 术推广等,公司总结了二十余年大鲵养殖繁育经验形成了名为 汉江上游大鲵人工高效敏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科技成果 顺利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得汉中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见附件七、 附件八) 。此外,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 力下,公司先后投资 3200 多万
5、元,开展大鲵的保护与人工繁育 工作。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永金先生,城固县人大代表,第一届 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 渔业协会常务理事、汉中市大鲵协会副会长。致力于大鲵驯化繁 育二十余年,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在陕南区域内率先推广大鲵 人工繁殖试验,于 2003 年人工繁殖大鲵苗种 1800 尾。公司经过 7 年来不断的努力,使汉中大鲵驯养繁殖产量屡创新高,2009 年 公司大鲵繁殖突破 10 余万尾,大鲵受精卵、孵化率、成活率主要 生产技术指标分别达到 80%、70%、80%。 技术协作单位主要有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 3 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水
6、产科学院黄河水产研究所、陕西省 水产工作总站等单位, 具有大鲵良种选育和驯养繁殖的技术优势, 在动物繁殖育种方面有强大学术力量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将为良 种基地的进一步建设和生产规范以及技术攻关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管理体制 项目建设单位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股份制管理,管理及运行 机构包括股东大会、办公室、生产部、后勤部、技术部(实验室) 、 财务部、人事部、研发部、销售部。并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办法, 制定并实施了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办法 、 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产品质量和经营成本控制制度 、 陕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大鲵驯养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 陕 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大鲵
7、良种选育技术操作规程等,公司 组织机构设置见下图。 4 第二节 公司财务情况 大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中珍品和药用动物,深受人们青 睐,据预算,商品大鲵年需求量国内超过 3000 吨,国际市场超 过 400 吨,深加工产品超过 600 吨,总的市场潜力在 4000 吨以 上。按每公斤 2000 元(目前市场交易每公斤约 2000 元)计,年 产值可达 80 亿元以上。加上大鲵种苗和饲料等衍生市场近 20 亿 元,大鲵产业总的市场潜力每年在 100 亿元以上,凸显出巨大的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公司根据陕西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已发展大 鲵人工驯养农户 1103 户;完善大鲵
8、人工模拟生态养殖技术的培 训服务体系,开发保护营销体系;建设大鲵生态养殖亲本和人工 5 繁育场 4 个,拥有亲鲵 2600 余尾,3 龄以下幼鲵 35500 余尾, 每年可出商品鲵 800 公斤,幼鲵 4 万尾。 经汉中信达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审计, 公司截止 2009 年底总 资产 3813.7 万元,固定资产 2906.6 万元,流动资产 907 万元。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第一 节 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 项目拟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老庄镇大木场村建成陕西省 汉中大鲵良种基地。良种基地的建设将参照公司制定陕西汉水 大鲵开发有限公司大鲵驯养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 制订大鲵良种选 育各项标准
9、,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大鲵养殖的标准化 技术规范,对大鲵养殖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质量控制,保证所产大 鲵幼苗体制健康,畸形体及死亡率均低于汉中平均水平。 标准化育苗基地占地 100 亩,为了达到现代良种苗种生产 企业的要求,规范生产管理,将建设以下内容: 一、 土建工程 (1)改扩建养殖区:为了预防不利气候条件下对大鲵性腺 发育的影响,达到人工控制大鲵繁殖的目标,拟对大鲵受精卵进 行室内孵化。养殖区建设包括室内养殖厂房、室外养殖池和库房 等,部分厂房为地下地上二层建造。 室内养殖厂房:建筑面积 20000 ,采用防水瓷砖贴面, 建设进水及排水管网。分孵化车间和幼苗培育车间。 7 孵化车间:
10、建筑面积 6000 ,采用防水瓷砖贴面,建设进 水及排水管网,车间内设置光学消毒设备。 幼苗培育车间:建筑面积 3000 ,采用防水瓷砖贴面,建 设进水及排水管网,车间内设置光学消毒设备。 亲鲵繁殖及培育车间:建筑面积 1600 ,采用防水瓷砖贴 面,建设进水及排水管网,车间内设置光学消毒设备。 隔离观察室:建筑面积 1000 ,采用防水瓷砖贴面,建设 进水及排水管网,并设置消毒设备及常用药品柜。 仿生态养殖池:占地面积 50 亩,采用混凝土浇灌池壁及池 底,池壁每隔 1.5 米设计洞穴一个供大鲵选择栖息。池边种植兰 科植物,构造生态环境。 饵料生物培养池:占地 250 ,采用混凝土浇灌池壁及
11、池 底,用于培养新鲜饵料。 (2)办公实验楼: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 400 。主要 针对秦巴山区大鲵研究其资源分布、生活习性、繁殖技术、养殖 技术和病害防治,为基地和各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 中心内包括化验室、实验室、疾病救护室、标本室、档案室、会 8 议室等; 以上建设内容合计投资 2424 万元, 具体投资和造价详见附 件二、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 二、设备购置 改扩建实验室,配备水质分析、病害检测等方面仪器。设备 购置坚持配套完善、满足需要、发挥产能的原则进行购置(详见 附件二) 。 1、增氧机 100 台,磨浆机 2 台; 2、发电机 1 台; 3、水泵 2 台; 4、生产
12、运输车辆 1 辆; 5、水质自动监控系统 1 台套; 6、化验分析仪器、办公设备等 10 台套; 7、供热锅炉 1 台。 8、实验器具 111 件套。 以上设备购置共需投资 61 万元. 三、水电路改 造 9 建设地下水源和溪水引流水源各一个, 供排水管道及循环系 统 67 万元,污水处理系统 18 万元,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 20 万 元,道路及绿化 30 万元。 以上建设内容合计投资 135 万元, 具体投资和造价详见附 件二、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 四、增购亲鲵 大鲵良种亲本引进投资 1440 万元,购置罚没野生大鲵亲本 或购买子一代种鱼,以保持所产良种的品质。 五、信息网络平台及办公自
13、动化 配置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化管理及项目申请单位网页建 设,以实行现代化管理并强化宣传途径,增强对外服务的能力。 具体造价详见附表二、附表五。 六、工程建设及其他 工程管理其他费用 948 万元。其中:预备费用 461 万元。 建设单位管理费 250 万元(按工程费用的 2.8%计) ;环境影响评 价费 6 万元;论证勘察设计费 17 万元(按工程费用的 2%计) ; 工程监理费 10 万元 (按土建工程费的 1.2%计) ; 科研开发费 175 10 万元(按项目费用的 3.6%计) ;职工培训费 29 万元; 第二节 工艺技术 一、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二、繁育关键技术 1、 后备亲鲵选育:
14、 本项目所选用亲鲵全部来自于秦巴山区, 对体格健康、无伤痕无病,年龄在 34 龄之间的大鲵建档立卡, 分清来源以防止近亲繁育,放入仿生态池进行野性驯化和生物学 11 观测,筛选体型好、个体大、生长快、性腺发育好的亲体作为繁 殖用大鲵。后备亲鲵采用良种基地选育良种并放流自然环境超过 五年以上的大鲵及原生态亲鲵相结合选取。按每年生产幼鲵 20 万尾计算养殖规模。 2、亲鲵产前培育:春末夏初,选择性成熟的亲鲵,按雌雄 比例 1:1 进行分塘培育,杜绝不必要的人为干扰。放养密度为一 对一窝(池) 。从 3 月份起利用泉水、室内蓄水池、电力等设施逐 步将调节水温的 12至 22,进行亲鲵的提早强化培育,
15、使之 在每年 8 月初达到性成熟。抓好日常饲养管理以及防病工作。繁 殖规模按参繁率 30%, 每尾雌鲵采卵量 400 粒设计亲鲵养殖规模。 3、催产孵化: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进行人工催产, 参繁率按 30%、 采用人工授精, 公司目前技术可达到受精率 80, 受精卵孵化率达 95%。 4、设计要求: (1)室内工厂化流水池:水温控制在 1022之间;在水 质溶氧大于 3.5mgL,PH 值在 6.57.5。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 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标 12 准。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 0.51M2,1、2 龄幼鲵池 12M2,2、4 龄幼鲵池
16、 24M2,后备亲鲵池 5M2 左 右。 池子高度为大鲵全长的 2 至 3 倍, 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光滑, 池内摆 放多个洞穴,进排设施齐全,水位可调节,排污方便。整 个养殖系统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 (2)室外仿生态池:根据水源和地形条件,仿照大鲵在自 然界的生活条件,建设溪流洞穴纵横交错的仿生态池,洞穴之间 相距大于 1 米。 5、放养密度:苗种阶段放养密度可适当偏大,便于集中管 理饲养,一般为 60100 尾M2。随着体长的增加放养密度适当 减少,到后备亲鲵阶段,一般为 520 尾M2。放养时,要求规 格尽量保证整齐,个体之间不宜相差 0.5 倍以上。 6、良种选育:幼鲵采
17、用秦巴山区内原产亲鲵进行繁殖,要 求体色灰黑,皮质粗厚,活力明显。所产幼鲵放归自然至五年后 采捕回养殖场参与繁殖。 7、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主,根据 13 大鲵活动状况进行投喂,喂食量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一般按 体重的 1015进行投喂, 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水温、 天气状况、 大鲵个体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应尽量保持大鲵不受惊吓, 避免其吐食。 (2)调节水质:保持大鲵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 溶氧充分,PH 值在 6.87.8 间。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长期 保持池水流动。 (3)调节水温和光照: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大鲵有 一个适宜的水温生
18、长环境。另外,应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强射,夜 晚巡查时,不能用强光对射。 (4)防逃防偷:养殖池和整个养殖系统所有进出水口和陆 上通道口都要装防逃设施和电子监控系统。 8、预防措施 (1)环境保护:充分考虑合理利用光照、进排水管路、饵 料台、 栖息陆地等设施, 合理布设人工洞道, 洞口直径 1220cm, 洞内较宽敞,洞壁尽可能做得光滑。改扩建成的水泥池注满水连 续浸泡,并重复数次,23 天后方可投放鲵种。 14 (2)隔离与消毒处理:外来物种需单独隔离观察,确定健 康无病后方可投入使用。外来人员参观、运输设施、以及因操作 不当导致物种受伤都要采取适当消毒,以防感染。 三、大鲵良种选育技术标准制定
19、 1、良种亲鱼标准的制订:从形态特征、生长性能、生理、 生化及遗传学指标等方面制订良种亲鱼的标准,用于筛选合格良 种亲鱼。 2、良种亲鱼养殖标准的制订:从良种采集条件、筛选标准、 驯化养殖生态环境等方面制订大鲵良种亲鱼的养殖标准,用于培 育合格亲鱼。 3、子一代苗种繁育标准的制订:从孵化的水温、水质条件、 开口饵料培育、 人工饲料配制等方面制订大鲵良种苗种培育标准, 以提高苗种繁育的成活率。 15 第三章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估算 第一节 估算项 目总投资为 5008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 2559 万 元, 占 51.1%; 设备购置费 61 万元, 占 1.22%; 良种引进费
20、 1440 万元,占 28.75%;职工培训及科研开发费 204 万元,占 4.1%; 项目建设及管理费 250 万元,占 4.99%;预备费 461 万元,占 9.2% (详见附件二、附表二、附表三)。 第二节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 5008 万元,根据目前大鲵产业发展情况及公 司运行实际,经公司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以股东内募资的方式解决 该项投资。目前资金已到位 3800 万元,其余 1208 万元根据承诺 将在 2011 年 6 月 1 日前到达公司银行账户。 16 第四章 第一节 一、销售收入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综合售价, 项目产品大鲵子二代成品苗种, 年产量为 200
21、000 尾。根据国家政策每年需放生 30%,按照公司 制定的良种保留销售的实际情况,因此实际每年销售良种鲵苗 50000 尾、普通鲵苗 90000 尾。其中良种鲵苗售价 308 元/尾; 普通鲵苗售价 130 元/尾。 项目执行后第 2 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 50%,实现销售 收入合计 1465 万元;项目执行后第 3 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 的 80%,实现销售收入合计 2344 万元;项目执行后第 4 年及以 后年度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 100%, 实现销售收入 2929.5 万 元/年。 二、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原材料费用: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需原材料费用为 891 万 元。 燃料
22、及动力费:项目建成后全负荷生产年需燃料和动力费 17 用 21 万元。 工资福利费:该项目定员 50 人,福利费按 14%提取,全 年需工资福利费 76.5 万元。 折旧费与维修费:本项目按分类折旧法平均计算,房屋、 建筑物折旧年限按 20 年计,残值取 5%;设备折旧年限按 10 年 计算,残值取 5%;该项目年折旧费为 42 万元;维修费按固定资 产原值的 1.5%计,为 13 万元。 摊销费: 该项目征地费按 70 年摊销, 亲苗费按 10 年摊销, 科研开发费按 10 年摊销,培训费按 5 年摊销,每年的摊销费为 56 万元。 其他费用: 包括其他制造费用 18 万元 (按人员分类计算
23、) 、 其他管理费用 34 万元 (按人员分类计算) 、 销售费用 117 万元 (按 年销售收入的 5%计提) 。 该项目平均年总成本为 1934.4 万元。 三、盈亏分析 预测在项目计算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为产品产量、产品 价格、主要原材料价格和建设投资。计算中分别就产品产量、产 18 品价格、主要原材料价格和建设投资等因素的变化对所得税前全 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从计算 结果可以看出,产品价格和产品产量是影响财务内部收益率的最 敏感因素,主要原材料价格和建设投资对财务内 部收益率影响不 大,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项目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
24、BEP) 为 29.6%。 BEP=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可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29.6%。 结 果表明,项目在投产后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 29.6%,企业就能保 本。 四、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财务评价指标可以看出,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 前、税后)均大于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投资回收期 满足要求;从不确定性分析看,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 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第二节 社会效益 1、本项目建成后,将可为社会提供大鲵良种 5 万尾,普通幼 19 鲵 9 万尾。有效缓解当地乃至国内优良幼鲵供应不足的局面,实 现繁育大鲵良种,实施大鲵规模化生产,保护生
25、态环境,高效利 用自然资源,并进行开发性保护濒危动物,使大鲵资源得到有效 保护和恢复。 2、优质幼鲵的生长率一般比普通品种高 1030%,在不增 加投入情况下,可比普通幼鲵提前进入繁育期,其所产幼鲵品质 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长成后繁育能力有所保障。 3、实施本项目可带动养殖农户 1000 余户,增加 2500 多人 就业,受惠面积可达全国范围内所有大鲵适生区,即有利于服务 于各驯养繁殖场开展人工繁殖,也有利于发展“公司+农户”的大鲵 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大鲵规范养殖和监管,对提高退耕还林后 山区农民收入,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 显著的作用。 20 第五章 建设条件落
26、实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为城固县老庄镇大木厂村,该地地处城固北 山,以传统种植业和林产品加工业为主要经济来源。退耕还林后 农民开始纷纷养殖大鲵,但一直被苗种和技术的难题锁困扰。陕 西汉水大鲵开发有限公司在此选址建设大鲵良种基地以来,受到 了周边民众的欢迎和支持,现已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并进行了建设 规划,完成了计划、国土、城建、工商、税务等部门相关手续的 申办,将于 2010 年 11 月 1 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 2011 年 3 月 建成投产。 21 第六章 申请补助 本良种基地项目通过新建大鲵生产基础性设施,生产社会急 需的大鲵良种鲵苗,能有效缓解当地大鲵产业发展良种短缺的瓶 颈制约,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大鲵的积极性,提高养殖效益,巩固 退耕还林成果,社会受益范围较大,属公益性建设项目,社会效 益显著,自身经济效益较好,加之良种繁育生产技术要求较高, 生产投入较大,请求国家给予大力扶持,特申请 2010 年巩固退 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资金 500 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及运行。 22 本文档来源于第一文库网:相关文档: 资金申请报告 申请资金报告 申请资金请示报告 申请拨付资金的报告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范文 申请资金补助报告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申请资金报告范文 工会资金申请报告 关于申请资金的报告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