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8297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十四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十四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鲁教版年级:姓名:- 9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2020武汉模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会提前。据此完成1、2题。1.导致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2.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北极熊活动范围增大B.北冰洋沿岸国家陆地面积减少C.北

2、极航道通航时间变短D.北极地区植物种类变少【解析】1选D,2选B。第1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会引起北极夏季冰川融化。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冰洋沿岸地区陆地被上升的海水淹没,陆地面积减少。(2020漯河模拟)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读图,回答35题。3.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类气候气温最高C.类气候气温最高D.类

3、气候气温最低4.图示M地区山脉()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延伸,反之海岸线向海洋退缩。据题干信息,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可推知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对应的气温较低;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对应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二者之间。第4题,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等温线分布的纬度越高,类气候对应等温线c,分布纬度最高,可推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山地气温较低,等温

4、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南半球应向北凸出;该山脉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山脉西坡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森林覆盖率高、物种较丰富,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少;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第5题,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缓,往往湿地面积越大;反之,湿地面积越小。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则海岸线的变化受海水涨落的影响越小。由图可知,当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时,丁地海岸线的变化最小,由此可知,该地地形坡度最陡,海滨湿地面积最小。(2020长春模拟)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

5、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据此回答68题。6.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A.东北坡B.东南坡C.西南坡D.西北坡7.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A.冰川规模小B.受西南季风影响大C.位于向阳坡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8.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气温C.光照D.坡度【解析】6选B,7选A,8选A。第6题,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东南坡。第7题,从图中可以

6、看出,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规模小。第8题,图示为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加固训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1)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

7、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解析】(1)选D,(2)选C。第(1)题,从图中曲线走向来看安徽省19622007年年平均气温总体趋势呈波动上升。第(2)题,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都在增多,安徽省也不例外。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

8、.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1选A,2选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11年冰川面积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而影响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即气候变暖。第2题,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冰川面积继续减小,最终使流域水源减少,且全球变暖造成蒸发增强,从而导致干旱程度加剧。【方法技巧】山地冰川分布规律与影响(1)冰川面积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2)迎风坡,降水多,冰川面积多。(3)持续大面积的冰川缩减,融水量增大,会导致当地河流径流增加。可能因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碱化。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9、料一下图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1)读图1,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2)读图2,简析B所在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B地区海运价值的影响。(3)图2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解析】第(1)题,模拟值不断升降波动;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观测值呈上升趋势。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航道通航能力增强,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答案:(1)模拟值:全球气温不断升降波动。观测值: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原

10、因:人类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植被的破坏。(2)重要性:B所在地区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影响: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高和农业结构改变。(2020长沙模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加、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 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 3/4 每十年向西迁移15.4 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

11、现象。据此回答13题。1.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3.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解析】1选A,2选D,3选C。第1题,裸子针叶植物能够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

12、境。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以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2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蒸发量更强;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影响树木分布。第3题,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即自然因素引起。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从气候背景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确会导致高温风险加剧,也是2018年高温热浪异常的大背景

13、。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的增暖速度都一样。至于极地“高烧”,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还与“极地放大效应” 有关。2018年夏天发生在北极地区的罕见极端高温,主要源于当年冬末春初,北极地区开始出现的气温异常偏高现象,当时黄河站的气温出现高于0 的度数,气温比常年平均气温偏高10 左右。这是此次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材料二中国全国多数地区开启“烧烤模式”。2018年7月下旬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高温强度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0号台风“安比”影响过后,气温增高明显。(1)说出全球极端高温地区分布,推测北极地区夏季气温偏高的原因。(2)指出我国极端高温超历史极值的分布地区,

14、并分析原因。(3)分析极地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图名和图例,找出最高气温距平最大的分布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极端高温地区分布在北半球欧洲、东亚、北美,尤其以欧洲最为突出。根据题干中“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的增暖速度都一样”可以推断“极地放大效应”应该是极地地区气温的上升速度高于其他地区,与起始温度相比成倍增长,产生了极端高温天气。第(2)题,读图可知,极端高温超历史极值的分布地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其原因可能是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7月份副高位置偏北与台风影响过后气温回升快。第(3)题,答题需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极

15、端高温地区分布在北半球欧洲、东亚、北美,尤其以欧洲最为突出。受暖湿西风影响,冰川向极地汇集,大陆沿岸地区气温升高。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沿岸气温上升。受“极地放大效应”影响,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的最低气温上升。(2)东北地区。其原因可能是: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向南扩散的活动明显偏弱,对我国影响减小;7月份,副高位置偏北,势力增强,东北地区气温偏高;台风影响过后,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快。(3)有利影响:高纬度地区热量充足,生长期延长,利于植被生长,促进农作物增产;极地高温使极冰融化,利于开通极地海洋航线;高温使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加快,渔业资源丰富。不利影响:高温天气诱发森林火灾。减少夏季避暑旅游人数,导致地区经济收入降低。诱发虫灾和疾病传播。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沿海港口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