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精选-羽毛球理论考试试题一填空题 共30分,每空3分)1标准羽毛球比赛场地呈长方形,长度为 米,单打球场宽 米,双打球场宽 米。2羽毛球比赛设有 、 、 、 和 共5个单项比赛。3最新通过的羽毛球比赛规则为 球得分 分制。二选择题 共20分,每题2分)1.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 )。A中国 B英国 C印度D丹麦2.标准羽毛球由( )根羽毛组成。A14 B15 C16 D18321分制比赛中,在决胜局比赛时,当一方分数首先到达( )分时,双方运动员交换场区。A.8 B.10 C.11 D.124.除非规程另有商定,羽毛球一场比赛一般应以( )定胜负。A.一局一胜 B.三局两胜 C.五局三胜
2、 D.七局四胜5.羽毛球球重( )。A.4.705.50克B.4.745.75克C.4.745.50克D.4.745.524克6国际羽联于( )年度举办了第一届名为汤姆斯杯的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A1934 B1946 C1948 D19847双打比赛发球时,接发球员的同伴接了球,应判( )。A接球方违例 B重发球 C发球方赢了不算 D接球方赢了不算8. 从球场地面起,球网中央顶部应高( )米,双打边线处网高( )米。A1.55 1.524 B1.551.60 C1.551.55 D1.501.559急性运动损伤后,在2448小时内应作( )处理。A.冷敷 B.按摩 C.热敷 D.包扎10饭后
3、( )时间去运动比较好。A30分钟至1小时 B20分钟至1小时 C2小时 D1.5至2小时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认为正确的用“”,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1. 如果比分交替上升至29比29,则赢得第30分的一方胜该局。 ( )2. 发球员和接发球员应站在斜对角的发球区内,脚不触及发球区和接发球区的界线。 ( )3. 从发球开始至发球结束之前,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两脚都必须有一部分与场地地面接触,不得移动。 ( )4. 发球员发球时挥拍未击中球,可以捡球重新发球。 ( )5. 单打比赛中,发球员的分数为0或双数时,双方运动员均应在各自的左发球区发球或接发球。 ( )6. 比赛进行中,运动
4、员的球拍、身体或衣服可以触及球网。 ( )7. 比赛中,司线员未能看清球的落点,裁判员也不能做出裁决时,应判重发球。 ( )8. 发球时,羽毛球过网时擦了网边,但是已经过了前发球线,应判重发球。 ( )9发球员须在接发球员准备好后才能发球,如果接发球员已试图接发球则被认为已做好准备。 ( )10运动员在网前击球后,球拍随惯性过网但未触及网,应判运动员侵入对方场区犯规。 ( )四 简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1,简述击正手打远高球动作要领? 2. 怎样决定比赛的名次?标准答案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1 13.4米 5.18米 6.1米2.男子单打 女子单打 男子双打 女子双打 混合双打3
5、 每 21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C 2. C 3.A 4. B 5. C 6. A 7. A 8. A 9. D 10. A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认为正确的用“”,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1.V 2.V 3.V 4.X 5.X 6.X 7.V 8.X 9.V 10.V 四 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1. 答:正手击高远球时,举拍手向后拉引,肘弯曲比肩略底,当球落到一定高度时,手臂迅速向上挥拍,手腕充分后屈,以肩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快速向前甩动手腕。2,答:体育比赛一般以获胜次数多少排列顺序,这个顺序就是名次。但是名次的评定不是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根据规则和竞赛规程规定的
6、方法计算产生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名次,不仅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比赛结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参赛者的积极性和比赛的竞争性。体育比赛的项目很多,比赛方法不同,名次的评定也有其各自特定的方法。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1答:应先说明喜欢与否,并简略说明原因。再结合实例对公体羽毛球课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2答:许多强健的身体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经常的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人体内有这样一条规律:各种组织器官在剧烈活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运动后可以得到超额的补偿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时能量物质消耗的越多,这种作用越明显。由于不间断的经常锻炼,这种“消耗”和“补偿”也一直在进行,久而久之,体内能量物质储备增多,从而保证人体活动内各组织器官有充分的孟良物质供应,提高了人体活动能力。但是,这种超量补偿在运动停止后便会下降,经过一段时期又会复至原来水平。如果不坚持经常锻炼,能量物质的补偿恢复作用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同时,随着人体的衰老,还要逐步下降。长时间中断锻炼后,再进行赛跑就会变得气喘、恶心,甚至呕吐。这说明由于中断了锻炼,运动技能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机能都会显著下降。只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产生适应性增强,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