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79706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专升本复习语文习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0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41 试说明苏轼前赤壁赋的时代背景。苏东坡刚从死里逃生44 请解释张中丞传后叙中“后叙”的含义。补充说明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A) A苏轼B李商隐C杜牧D韩愈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B) A白居易B韩愈C刘禹锡D杜甫 7断魂枪的作者是(A) A老舍B巴金C茅盾D鲁迅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D) A饮酒B短歌行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蜀相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D) A陈情表B答李翊书C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15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C) A故事新编B朝花夕拾C呐喊D彷徨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柳宗元_

2、。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李白_。21李煜虞美人:“_雕栏玉砌应犹在_,只是朱颜改。”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隔江犹唱后庭花_。”23曹操短歌行:“_周公吐哺_,天下归心。”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莲动下渔舟_。”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诗经_。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

3、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分3层,4句一层。第一层:写隆新召下,南宋小朝廷一位求和,豪门贵族狂歌滥舞,戍边战士岁月蹉跎。第二层:戍楼怨笛,士兵们寂寞,幽怨的心情和报国无门,老死疆场的场景。第三层:渴望恢复失地,并流泪祈祷。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今宵指明事情发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落月贯穿全诗,笼罩3个场面为一体,3个场面是:豪门贵族,戍边战士,遗民的生活。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对戍边战士和遗民的同情,同时也批判了南宋统治者们苟且偷生,醉生梦死的

4、行为。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17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论点、论据和_论证方法_三个因素。18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著称。20诗经包括风、雅和_颂_三部分。

5、39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4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现之: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则世界上的事物和我都是不变的,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四)阅读风波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54六斤的“新

6、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象征农村传统封建生活没有改变,一代一代往下传,六斤将步九斤老太的后尘。55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农村生活依旧贫穷落后,仍在修补着几千年的老例。七、作文(50分)56题目:干粮与猎枪一位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发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只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枝猎枪。”根据这段话,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54象征着封建传统仍一代一代往下传袭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重复着封建老路。55象征着人们在贫穷落后中,仍在修补着几千年的老例。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A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5唐代古

7、文运动的倡导者是(B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7断魂枪的作者是(A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6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B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国语13下列诗作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C )A关山月 B饮酒 C短歌行 D国殇37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而坐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擅强兵而坐观者:当时,丢下城池贪图活命的人,不只1,2个。拥有强大兵力人坐在那里观看的,四周都是。42概括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一)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余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

8、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46这段话可分几层?概括各层大意。指出“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句中的主要对比成分。千百就尽 百万日滋48指出这段话的抒情特点。寓情于叙事,寄情于议论,爱憎分明,感情强烈。37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坐而观战的。42许远的性格是为国让贤,宁死不屈;南霁云是嫉恶如仇,忠心为国;张巡是从容镇定,视死如归。46这段话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其谁之功也”,肯定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第二层从“当是时”劾“相环也”,揭露

9、逃跑者和旁观者的卑鄙行为;第三层“不追议此”到结尾,抨击诬蔑张巡、许远者的颠倒是非,“自比于逆乱”。47这两句中的对比成分主要有二:一是兵少与兵多的对比,一是“就近”与“日滋”的对比。48寓情于叙事,寓情于议论,爱憎分明,感情强烈。45谈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借一江春水喻愁,延绵不觉,形象生动,并将感情推销高潮。二)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9“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喻义分别是什么?乌鹊比作乱世中的贤士。渴望人才,希望广招人才。50“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表达自

10、己也会像周公那样招待好人才,也表明对人才的渴望。51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宗与祖先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和黑话,义气与声句,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全都梦似的变成

11、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52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晚清时期 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53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权威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49“

12、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权威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54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

13、子孙后代的继承。55(l)这个封建家庭已经摧残了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祖辈的遗产已经破坏了许多美好纯洁的心灵,“长宜子孙”这个遗训只能断送有为的青年。(2)封建家庭里的青年,如果没有生活的技能,即使有了万贯家产,也不能拯救自己被毁灭的命运。(3)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走出家庭,到广大的外面世界去寻找光明。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_子魂魄兮为鬼雄_。”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李社”的是李商隐和_杜牧_。“国殇”的含义是什么?悼念为楚国阵亡的楚军战士的祭歌45怎么理解再别康桥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问题。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

14、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50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述了一场悲壮的战争场面51“族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和比喻。52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四)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53韩愈在这段文字里,怎样论述了张巡、许远的功劳?54文中韩愈所批判的“自比于逆乱”的是指什么人?诬陷许远和张巡的小人55此段文字

15、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反问等艺术手法。把张许的“守一城,捍天下”的正义行为、报国之举,与“弃城图存”的、“擅兵坐观”的、责怪张许的,作了对比,使得忠奸、正邪十分分明。45所谓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是指:飘逸是举重若轻,潇洒自得,一、七两节最明显。清丽是清新柔美,二节写金柳,三节写青荇,四节写潭水,是具体例证。50描写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51夸张和比喻的手法。52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53面对强大的叛军,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城长达一年以上,保卫了江淮地区,对扭转战局、捍卫唐朝中央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54主要是指诬蔑了张许的人,还有那些

16、弃城逃遁的人,还有就像贺兰进明那种拥兵自存、见死不救的人。55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反问等艺术手法。把张许的“守一城,捍天下”的正义行为、报国之举,与“弃城图存”的、“擅兵坐观”的、责怪张许的,作了对比,使得忠奸、正邪十分分明。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C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16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_?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乐府旧题_。36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将军不战空临边:将军战士们无门报国,空守边疆。3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月中昔日的江山已不堪回首。4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7、?渴望收复江河,并表示自己不求私利,希望为国家出力。作别西天的云彩。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二)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人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

18、步了。48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不学无数,善于韬晦,凶恶狡猾。 49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41通过描述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渴望北伐而不得的虚度光阴的苦闷,也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鞭苔。4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这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抒发主人公重游旧地,物是人非、感慨万干、轻来悄往的复杂心态。4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都有“

19、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自然也有变化。这表明诗人在追求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48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49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绍兴人_人。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40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而今安在哉:而如今在哪里呢!41试说明苏轼前赤壁赋的时代背景。41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因作诗

20、讽刺新政而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览赤鼻矶后而作,借以抒发郁闷,至于豁达境界。44请解释张中丞传后叙中“后叙”的含义。44置于书后之文谓之“跋”,也称后记。“后叙”,类似“后记”,是对前人为张许作传的订正、补充。这种文体,议论与叙事并重,笔法灵活。(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51这段文字对沙子龙进行了什么样的艺术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也揭示了沉迷旧梦的心理状态5

21、2沙子龙为什么要在夜间关好了门,才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一方面是他留恋往年他的“五虎断魂枪”的武艺和“神枪沙子龙”的威名;另一方面,他十分守旧,抱定了不传的宗旨。夜间习武,就是怕被别人学了去。(四)阅读山居秋暝一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3此诗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文意是什么?3层。1:雨后天气格外清爽,不禁让人产生错觉。2.山中美景,引读者身临其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3.自己寄情山林,怡然自乐,与世无争的人生感受。54本诗属不属于山水诗?显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显示了诗人沉醉秋夜雨后

22、清新美丽的山中景色的心态,以及他厌烦尘世喧嚣、归隐山林恰然的生活情趣。55本诗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中有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是动静相衬,相得益彰。所谓“诗中有画”,是说诗中山谷、新雨、明月、松林、清泉、涧石、翠竹、浣女、莲花、小舟构成了一幅山村秋野图。本诗写景具体、生动,画面感、空间感极强,想像中的造型性十分突出。51这段文字对沙子龙进行了肖像描写、行动描写,也揭示了沉迷旧梦的心理状态。52一方面是他留恋往年他的“五虎断魂枪”的武艺和“神枪沙子龙”的威名;另一方面,他十分守旧,抱定了不传的宗旨。夜间习武,就是怕被别人学了去。53这首诗可分三层。第一层是开头两句,写时节,写环境,点染旷

23、远空寂的意境。第二层,包括颔、颈二联,展示山中美景,引读者身临其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第三层,尾联,抒发自己寄情山林、抬然自乐、与世无争的人生感受。54属于山水诗。显示了诗人沉醉秋夜雨后清新美丽的山中景色的心态,以及他厌烦尘世喧嚣、归隐山林恰然的生活情趣。55本诗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动静相衬,相得益彰。所谓“诗中有画”,是说诗中山谷、新雨、明月、松林、清泉、涧石、翠竹、浣女、莲花、小舟构成了一幅山村秋野图。本诗写景具体、生动,画面感、空间感极强,想像中的造型性十分突出。(三)阅读国殇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

24、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50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述了一场悲壮战争的过程和结果。51“族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和比喻52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四)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53韩愈在这段文字里,怎样论述了张巡、许远的功劳?掩护了江淮,阻滞了叛军,为天下得以不亡,立下了功绩。54

25、文中韩愈所批判的“自比于逆乱”的是指什么人?污蔑张 许这样的人,还有就像贺兰进明那种拥兵自存、见死不救的人。55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50描写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51夸张和比喻的手法。52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53面对强大的叛军,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城长达一年以上,保卫了江淮地区,对扭转战局、捍卫唐朝中央政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54主要是指诬蔑了张许的人,还有那些弃城逃遁的人,还有就像贺兰进明那种拥兵自存、见死不救的人。55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反问等艺术手法。把张许的“守一城,捍天下”的正义行为、报国之举,与“弃城图存”的、“擅兵坐观”的、责怪

26、张许的,作了对比,使得忠奸、正邪十分分明。国殇选自(A )A九歌 B九章 C诗经 D国语20在晚唐诗坛上,_李商隐_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21赋是_汉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22曹操短歌行:“_青青子衿_,悠悠我心”。3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漂浮在茫茫万倾江面上凌万倾之茫然:39漂浮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三)阅读李大钊同志今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会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和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

27、远性。52写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世界上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5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是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52中心句是:在世界上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53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司马迁史记中,用来叙述帝王事迹的是(C)A世家B列传C本纪D书2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27对着37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而坐观者,相环也。(张中丞传后叙)擅强兵而坐观者:37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坐而观战的。42概括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许远:谦虚正直,为国让贤。南霁云:刚烈英勇,忠心报国。张巡:呼吁韬略,精明能干,智勇双全。你(一)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二公之贤,

28、其讲之精矣。余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46这段话可分几层?概括各层大意。1.肯定张许的功绩2.揭露逃跑者和旁观者的卑鄙行为3.抨击对张 许污蔑者乃“自比为逆乱”。47指出“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两句中的主要对比成分。士兵数量进行对比 “就尽”与“日滋”对比48指出这段话的抒情特点。46这段话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其谁之功也”,肯定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第二层从“当是时”劾“相环也”,

29、揭露逃跑者和旁观者的卑鄙行为;第三层“不追议此”到结尾,抨击诬蔑张巡、许远者的颠倒是非,“自比于逆乱”。47这两句中的对比成分主要有二:一是兵少与兵多的对比,一是“就近”与“日滋”的对比。48寓情于叙事,寓情于议论,爱憎分明,感情强烈。49揭露了封建统治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4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现之:40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四)阅读风波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现在的七斤,是七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

30、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斤嫂和村人又上一瘸一拐的往来。54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54象征着封建传统仍一代一代往下传袭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重复着封建老路。55象征着人们在贫穷落后中,仍在修补着几千年的老例。55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19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不悔25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扣: 敲击3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前赤壁赋 侣鱼虾而友糜鹿:与鱼虾为伴侣,以糜鹿为伴侣14律诗的四联依次是首联、_颔联_、颈联和尾联. 关山月:“笛里谁知壮士心,_沙头空

31、照征人骨_.”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 原理 的论证方法是(A) A归纳法B演绎法C比较法D比喻法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D) A淮海词B漱玉词C清真词D稼轩词21赋是_汉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24辛弃疾水龙吟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_江南游子_。” 21李煜虞美人:“_雕栏玉砌应犹在_,只是朱颜改。”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隔江犹唱后庭花_。”23曹操短歌行:“_周公吐哺_,天下归心。”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莲动下渔舟_。”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诗经_。(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

32、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3层。1.南宋投降政策带来的令人惨痛的景象。2.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疆场的场景。3.遗民渴望恢复而悲痛落泪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今宵说明在时间上一致,落月贯穿全诗,笼罩3个场景,融为一体,突出三组不同人物。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批判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也表达了对戍边战士和遗民的同情。21雕栏玉砌应犹在 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25诗经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41 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 1082 年),是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政而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览赤鼻矶后而作,借以抒发郁闷,至于豁达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专升本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