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秋天向我们微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等。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文题目。
(1) 板书课文题目:秋天向我们微笑。
(2) 齐读课文题目两遍。
(3) 谈谈你读了课文题目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注意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烦恼、酿造、音符、觅食、珍藏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想一想: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课文剩下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诗句,欣赏秋天的美丽
1、默读1——5小节,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或旁批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师适时点拨。
如:
(1) 喜欢“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从这里体会到秋天里桂花开放,给我们带来香气,从“轻轻地”、“抓”、“涂掉”体会到秋风轻柔的特点。
(2) 第2、3节诗:喜欢秋天丰收的景象,从对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的描写中体会到秋天里这些水果和粮食成熟了,尤其欣赏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嚷”、“穿红袄”、“披紫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葡萄急着成熟的情态;动词“举着……乐,红着……笑”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玉米、高粱的成熟,而且表达了作者沉浸在秋天的丰收里的由衷的喜悦。品析“烦恼”、“酿造”。思考:夏天里,玉米可能遇到哪些烦心的事?高粱成熟后可做什么?(联系工具书。)
(3) 第4节诗:喜欢第2、3、4行诗。从“快活的音符”体会到鸟儿们一路欢歌,反应了作者欢乐的心情。从“觅食的小蚂蚁……蚁巢”可体会到蚂蚁在秋天里忙着觅食准备过冬的勤劳。在这里,注意渗透道德教育。
(4) 第5节诗:喜欢满树的黄叶,从诗句对黄叶的描写中可以联想到黄叶飘落时纷纷扬扬的美景,从“明年春天……长满树梢”可以体会到春天里,落光叶子的树木又会重新长出充满生机的新叶。
(5) 齐读第1——5节诗。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她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6) 拓展: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尽量说。)能把文中引起你想象的景物画下来,再给画取个名字吗?
(7) 有感情地品读第1——5节诗。注意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采取试读——抽生读——点评——再试读——齐读的方式读。
4、过渡:你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他喜欢秋天,我们都喜欢这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的秋天。这不,一群喜欢秋天的孩子走到了披满黄叶的大树下。请读第6节诗,说说你的感受或想法,谈谈你对“悄悄珍藏”的体会。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诗句的美、秋天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然后读一读。
2、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启发学生给画取个名字。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秋天带来了 香气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秋色迷人 喜爱之情
2、三棵银杏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 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小才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1) 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2) 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 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板书设计
2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3 海滩上的雕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1、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那海边金色的沙滩带给你什么乐趣呢?
2、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
3、教师:或许有的同学没见过大海,更没有体验过海滩带给你的乐趣。那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雅的旋律,一起走向大海,去欣赏《海滩上的雕塑》。
二、自主朗读,读通课文
1、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程度,并适时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
3、抽生朗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师:我们今天学的文章,旁边有批注,这叫批读文,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批读文的?(①边读边想。②借助旁批的内容学习课文。③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吧!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
3、抽生汇报:海滩上的雕塑师是谁?(板书:我们、小动物们)
4、学习1——3段。
(1) 师: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呢?(出示第2段旁的批注。)编者知道了,你知道吗?请你把这些图案的作者名字勾画出来吧!
(2) 面对海滩上这么多有趣的图案,你有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吗?(了解蛤蜊,争论“曲线”的作者是谁,并指导读出猜测的语气。)
(3) 同学们,从这些猜测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图案多,图案的作者也多,让我们分不清,给我们带来快乐。)板书:乐趣
(4) 齐读第3段,根据旁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同学们,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海鸥可能会发表的评论,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吧!生自由批注。抽生读批注。师生共同交流。
5、学习4——10段。
(1) 齐读第4段及批注,思考:更大胆的构想是什么?
(2) 自由读5——10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我们”干得很起劲,很开心!)
(3)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抽读、赛读、齐读等。)
(4) 说说第10段的省略符号省略了什么。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有创意的、有个性的设计批注在文章的空白处。生批读,然后交流。
6学习11-14段。
(1) 师:当你们精心设计的雕塑被浪涛吞没时,心情如何?海边的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齐读11——14段。
(2) 读批注,体会“收藏”一词的精妙。(可用换词法体会。)
四、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优美的课文,观赏了迷人的景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请批注在文章末尾吧!
生批读,然后交流。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金色的沙滩,共同设计了全新的雕塑,我们徜徉其间,流连忘返,愿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板书设计
3 海滩上的雕塑
大运河
乐 趣 人工湖 对大海的喜爱
大山
家园
4* 一颗小豌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豌豆给小姑娘带来的力量。
教学准备
师: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生字、词语卡片。
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安徒生,收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豌豆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丹麦作家安徒生以豌豆为题写了一篇童话故事,想读读吗?请齐读课文题目。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这颗小豌豆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新词。师生正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并在全班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4、分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读了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6、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7、全班交流,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小豌豆?小姑娘为什么能站起来?小姑娘的康复与小豌豆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主学习1——7段。
(1)自由读1——5段,看看这颗小豌豆的心愿是什么,与其他几颗豌豆有何不同。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五颗豌豆不同的理想。
(2)小豌豆长大后安了一个家,它在哪儿安的家?用勾出有关的句子。
(3)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这个家怎么样。
(4)自由读第7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小姑娘快要死了。勾出有关的词句。(瘦瘦的、黄黄的、躺了一年、连……也……一点力气也没有。)
(5)多可怜的小姑娘啊!咱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情、体谅、关心、爱。)
2、合作学习8~14段。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豌豆生长变化的语句和小豌豆生长变化带给小姑娘的变化的语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讨论:小姑娘为什么会站起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你喜欢小豌豆吗?喜欢小姑娘吗?为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可采取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习读。
四、拓展延伸
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可有趣了,你还读过他写的哪些童话故事?其中深受同学们喜欢的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课外去读读吧!
板书设计
4一颗小豌豆
小豌豆 长大——开花
爱
小姑娘 好转——康复
5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留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留意观察晚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4、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四)学习第7段
1自由朗读第7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五、谈话结束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2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
5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耀
颜色:多、快 红彤彤 像着了火
天空什么颜色都有
形状:多、快 一匹马——一条小狗—— 一头狮子——什么也不像
(动静结合 )
火烧云下去了:什么也看不清
6 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学习莫泊桑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教学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写作的方法。学习莫泊桑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批读方法,体会莫泊桑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法国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平常你们觉得写作文最难的是什么?(没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平平常常,不吸引人……)
2你们觉得难,并不奇怪,因为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年轻时对写作跟你们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他就去请教著名作家福楼拜,在福楼拜的指导下,他终于成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你们想自己的文章写得更美吗?好!我们也跟着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吧! 板书课文题目
3齐读课文题目,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带有拼音的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可以仿照课文旁边的批注,在你读懂了的地方、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感兴趣的地方作批注。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同学和老师帮助,也在书上作批注。
3学生交流汇报,梳理共性问题。
①读带有拼音的词语。注意读准“揣”、“殊”、“桑”的字音。指导学生写好“貌”、“拜”、“陋”等字的字形。
②梳理共性问题。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
(2)每次各有什么收获?
(3)他是怎样下工夫的?
(4)从福楼拜老师的3次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汇报。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学习。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从读中体会福楼拜老师第一次告诉莫泊桑要仔细观察,把看到的记下来;第二次告诉他观察要细心,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等去观察。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第3次则告诉我们如何写作。写作不但要仔细观察,还要发现特点、写出特点,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各具特色。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悟
再次默读课文,谈谈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6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勤学) 福楼拜(善学)
焦急万分 虚心求教——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 再次求教——怎么没什么好写的呢?要细心观察
全神贯注 坚持观察——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7 一次特殊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白发苍苍”、“燥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用心品读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对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无比热爱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卡尔·施密特对科学事业崇高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学生:收集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无数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次特殊的实验”吧!读课文题目,理解“特殊”。问: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我们自己读书弄明白。
2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初步自学生字、新词。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4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自学情况汇总,再选几个在全班交流。
5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把课文读通。
6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读着课文,我们的心时时被感动着,再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用心读读,体会体会,想想为什么让你特别感动。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悟重点句,引导入情入境地朗读。通过读,体会科学家的顽强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从而产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施密特先生一点儿也不怕,他仔细观察蛇的外形、特点”,“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科学家面对凶恶的毒蛇不畏惧的胆量。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从这句中体会科学家在自己被毒蛇咬伤又无人救援、生命危急时,想到的仍是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
从“详尽”、“认真”、“仔细”、“像往常一样”等体会科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从“汗水淌着”、“肌肉抽动”、“感到燥热”、“耳朵里发出噪音”、“伤口、鼻子和嘴开始淌血”等感受科学家经受着剧烈疼痛还坚持作科学记录的顽强意志。“时间啊,你慢些走……不!时间你快些走……”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科学家敬业精神的敬仰,对科学家遭受痛苦折磨的心痛。
4说一说这次实验特殊在哪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再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习品格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最宝贵的生命。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一次特殊的实验
总 世界科学工作者的贡献
笼外观察
分 博士观察南美洲毒蛇 取射血被咬
包好伤口 继续观察 作下纪录
总 用生命完成实验 ,留下宝贵遗产
8 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
4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
5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
6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8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
板书设计
7 金蝉脱壳脱壳
过程:露出背——钻出头——露出脚——抽出尾
9 “空中霸王”的克星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蜂鸟的特点以及它为什么能够“克”老鹰,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蜂鸟的特点,知道它能克老鹰的原因。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蜂鸟为什么能“克”老鹰。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收集有关鹰和蜂鸟的图片、文字资料;预习课文,勾出生字、新词,标出段落序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它在动物世界里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出示图片:鹰——空中霸王你印象中的鹰有哪些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空中霸王”的克星(板书)。生齐读课文题目。现在请把“克星”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可换:敌人、对手)
二、质疑
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点什么?预设:为什么说鹰是“空中霸王”?鹰的克星是谁?为什么能够“克”老鹰?(板书问题)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1学习第1段。
① 找出能说明鹰是“空中霸王”的句子,指导朗读。
② 文中有两个词,写出了鹰在飞翔时和站立时的“霸气”,找出来,想想该怎样读。飘然翱翔:体现了鹰飞翔的平稳与自在。兀立自若:体现了鹰站立时的威武、傲慢、目空一切。
③ 给这一段分层次,想想每一层讲了什么。
2学习第2段。
①看一段关于蜂鸟的录像,回答:蜂鸟是什么样的?(贴上蜂鸟图)板书“体形娇小、羽毛艳丽、嘴尖而锋利”。
②你从“娇小玲珑”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读第2段,读出蜂鸟的娇小可爱。(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3、4、5段。
①勾画出写蜂鸟攻击鹰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勾画出的句子,读出蜂鸟的勇猛,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
凶悍好斗(联系下文“奋不顾身地向鹰猛攻”理解。)
奋不顾身(联系上文“它们不但不惧怕鹰这个庞然大物”理解。)
敏捷(联系下文“它可以向前飞,也可以倒退飞,甚至还可以在空中翻滚盘旋”理解。)
遍体鳞伤(联系上文“鹰被蜂鸟刺中后,还来不及还击,蜂鸟已快速飞开,又从别的方向发起了攻击”理解。)
③小结:蜂鸟是靠哪些“法宝”来“克”鹰的?尖而锋利的嘴、凶猛而有力的攻击、快速而灵活的飞行。
④下面我们来帮这“空中霸王”的克星填写一份小档案。(小组合作完成。)姓名性格特征体形特征外貌特点羽毛嘴飞行特点
五、课外延伸
小小的蜂鸟却能“克”老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动物世界中的哪些故事?
六、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9“空中霸王”的克星
体形细小
嘴巴锋利 凶悍好斗 ____鹰
肌肉结实
双翼速拍
10向大树道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媒体”、“采访”、“虐待”、“制裁”、“生意兴隆”、“水泄不通”、“衣冠楚楚”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丹尼尔为什么要向大树道歉,增强学生保护树木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新词。
教学准备
收集环保小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文题目
当我们说了中伤别人、不尊重别人的话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向别人道歉,这是一种美德。你听说过有人向大树道歉吗?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向大树道歉》这篇课文将告诉你原因。
二、齐读课文题目,质疑问难
1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2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归纳学生的问题:
(1)谁向大树道歉?
(2)他为什么要向大树道歉?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本课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正音。
4带着质疑再读课文。
5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6抽生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主学习第1~4段。
1自由小声读第1~4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丹尼尔的“罪行”指的是什么?文中那位先生在揭发信中是怎么说的?用“”勾画出来。引导学生朗读悟出这句话的意思和体会美国人民的环保意识。
(二)合作学习第5~6段。
1默读第5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词和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你会感动。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泄不通”、“衣冠楚楚”等词语。
4用“——”勾出丹尼尔向大树道歉的话,用“△”标出表示丹尼尔向大树道歉时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第6段,说说你从人们的掌声中悟出了什么。
6有感情地读第5~6段。可采用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习读。
(三)集体讨论。丹尼尔为什么向大树道歉?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如果你是现场的一名记者,你将怎样向人们报道这条奇特的新闻?
2在改造周围环境,绿化、美化家园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建议,又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0向大树道歉
起因___用铁链锁大树
顾客检举 人与自然
经过 公园管理局处罚 和睦相处
结果___向大树公开道歉
11 漂浮的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