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郭云飞(),男,河北张家口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 年度立项研究课题“五史 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的研究成果。“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对策研究郭云飞(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安全工作处,河北 张家口 )摘要:“五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加强高校“五史”教育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分别从新时代“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意蕴和价值、困境
2、、对策进行解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挖掘“五史”教育资源、提升融合效应、高质量开展“五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五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全社会进一步做好“四史”宣传教育实践工作。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发展史成为继“四史”内容基础上新增加的教育内容。以此为指引,我国高校积极落实“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精神,充分挖掘“五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和实践。一、“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意蕴和价值“五史”指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
4、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呈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悠久历史。“五史”教育是深入研究党的历史和国家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形势变化、关注世界时事发展及新问题、新特点、新态势,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从而发展学生思想进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
5、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发挥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优化教学内容的需要当前,高校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凝练创新思政课教育成果,成为高校新时代“五史”教育的重大任务。首先,“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进一步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其次,“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重构“新时代”思政课内容体系和教学体
6、系,丰富与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凸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最后,“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引领作用,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引领学生紧密地把个人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起来,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实施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五史”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不但蕴含着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关键作用的实践成果。“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7、,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理论内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实地考察、人物访谈和丰富的史实资料等,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发掘历史视野的深度,把握历史发展的方位,提高是非鉴别力和洞察力,引导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国情、党情,培养爱国爱党情怀,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胜信念。(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五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拓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领域和实现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高校通过思政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将“
8、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就能够更好地守住“意识形态责任田”,确保从政治素养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昂扬的斗争精神、更加饱满的奋斗激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二、“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困境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梳理“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的困境,并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一)缺少凝聚“五史”教育的共识,存在思政教学合力不强的现状 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
9、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五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首先,高校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一直都遵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安排,如何将“五史”与思政课教学融入、融合、创新仍处于初级教学阶段。其次,社会上具有承载思政教育功能的社会机构和团体,它们与高校联合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频率很低,发挥教育承载作用的对接意识主动性不强。再者,受教学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主动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导向意识不够强烈。(二)缺乏整合“五史”教育的资源,存在思政教育内涵不新的困境高校思政课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门核心课程,在现
10、有核心课程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五史”教育章节,但是“五史”教育内容却体现在各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以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教学内容涵盖了唯物论、认识论、科学辩证法、社会发展史等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讲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等基础知识,开展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也离不开改革开放史,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法治精神更离不开社会
11、主义发展史,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治思想,社会秩序就会受到破坏,社会进步就会受到阻碍,社会主义的根基就会动摇。“五史”内容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思想,处处闪耀着实践真理的光芒。虽然“五史”教育内容一直都渗透在思政课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呈现出零散的、碎片化的形态。“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整合思政课程的“五史”教育资源,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建构。(三)缺失构建“五史”教育的体系,存在思政教育实效不足的症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程中,首先,由于“五史”和思政课程存在内容分类不明确、学习重点不相同、教学目标不鲜明、组织设计不完善、教
12、学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不到位、精英教学团队匮乏、教材内容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造成教学内容的孤立和割裂,使“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度不高。其次,受教师教学经验和水平、教学设备条件、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思政课教学方式偏向传统,在呆板的教学形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大学生势必在枯燥的教学场景下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再者,由于高校学生的生源层次和学科类型存在差异,不同学科和层次的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别,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分类施教不精准,各项教学环节缺乏系统调配和衔接不紧密等突出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四)欠缺创新“五史”教育模式,存在思政融合路径不宽的问题“五史”教育
13、内容丰富,实施途径广泛,教育方式灵活,受教群体全面。然而高校在“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受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限制,高校针对“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根据思政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整合和设计“五史”教育内容,实施教育的路径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也较为呆板,教学情境也相对枯燥,新媒体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也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足,师生间开展学习交流的层次低频率少,从而也造成大学生体验感和获得感较差。为此,拓宽教育视野、革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畅通教学渠道成为“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
14、的必由之路。三、“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对策“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是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探寻“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对策成为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一)凝聚“五史”教育共识,形成思政教学合力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的重要性认识,高校、社会和个人都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一是高校要担负起新时代“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路径,并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教学主体,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使命,完善思政课课
15、程体系、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采取集中备课、听课、研讨、创新教学方法等实施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效能,切实发挥好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作用。二是社会机构、团体、家庭要运用好实践教学的承载功能并发挥教育承载作用。我国的社会机构和团体都具有“五史”教育的承载功能,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党史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革命圣地、国家功勋或时代楷模荣誉室等载体的宣传阵地作用,每个家庭也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使大学生在体验式、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大学生要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大学生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才能知史报党恩、跟党走,自觉把个人理想和民
16、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二)整合“五史”教育资源,增强思政教育内涵“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五史”教育资源,通过灵活、生动、丰富的事例、人物、情景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教学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增强师生的教学体验感和获得感,为丰富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了新内 年 月郭云飞:“五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对策研究第 期涵。一是加强新时代“五史”的整体性思想构成,对“五史”内容和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整个包括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社会思想、理论思想和实践思想的思想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二是挖
17、掘“五史”教育资源,准确把握与思政课程的融入、融合与创新的关系,发挥思政课以及其他学科课程的作用,使新时代“五史”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拓宽新时代“五史”教育资源的依托,把“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构建“五史”教育体系,提高思政教育实效“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高校应坚持教学问题导向,统筹教学资源,以项目化的形式将“五史”教育内容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入、融合和创新。一是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加强逻辑连接。把“五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要统筹思政课教材建设和教学安排,将原理总结、方法巩
18、固、实践指导相结合,建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课程培育链。二是丰富教学内容。以“五史”教育资源为依托,加强教学环节设计,把“五史”新的增补内容和思政课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突显教学的实效性。三是形成教学体系。“五史”融入整体教学体系,要积极探索“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和“研究型 互动型”教学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改革的联系,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充分彰显“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四是分类施教。各高校要准确把握学生、学科与学术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依据学生的生源层次和学科类型,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监管教学质量,因地而异开展针对
19、性的“五史”教育活动,使不同受教群体易于学深悟懂“五史”教育的精神内涵。五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五史”教育为主线,各高校要组建思政教师教学精英团队,发挥思政教育资源的协同优势,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加强教学研讨,解析教学疑问,编写教案和教辅资料,录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和建设微课等,推进教学方法革新和教材建设,使“五史”教育更具实效性。(四)创新“五史”教育模式,拓宽思政融合路径“五史”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思政课教师要拓宽教育视野,革新教育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一是创新“五史”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我国各类政治学习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学习强国 等新
20、媒体的教育引导作用,建设“五史”教育专题学习内容,建立学习“五史”教育机制,畅通学习渠道,拓展学习领域和空间。二是创新“五史”教育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模拟和再现历史场景,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在还原历史场景中对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冲击力,便于学生更好地理清历史脉络,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获得感。三是创新“五史”教育与实地寻访、现场体验相融合。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党、团组织的活力,让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聆听老红军、老革命、老模范等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悟在这些“红色”背景下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21、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创新“五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加强“五史”教育,要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课堂和小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五史”教育学习活动,让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入心、入脑,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总结,学会分析和践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促进思想认知的升华。五是创新“五史”教育与现实成就相融合。教师要通过思政课教学把握“五史”的教育价值,紧密把历史与现实作比较,教育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就,让学生以历史视角认识新时期我国百年大党与百年巨变,跨越时空看中国共产党
22、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新时代青年的加速度。六是创新“五史”教育与科研相融合。高校要加强“五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科学研究,注重深化学科教育内涵,注重实践教育创新性,注重融合的具体化、实效化,注重发掘科研潜力,加强“五史”教育科研技术支持,结合国内外先进科研经验,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结语“五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新时代“五史”教育的科学方法和世界视野,深入挖掘“五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探寻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高质量开展“五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王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学的整体性及其实践路径 思想教育研究,():苑素梅,宋学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创新研究 山东教育,():李荣胜“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研究述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月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期